【提问】
大师,“长赐号”堵塞苏伊士运河的事情终于算是结束了,但我对这条运河有了兴趣,网上也查了些资料,看了些其他人写的文章,还是想听你来说说,能不能给捋一捋?

——@潘兴


【回答】
其实这方面资料确实挺多的了,我也没在第一时间抢热点发。
不过我自己对这条运河也一直挺有兴趣的,既然你问了,那我就归纳整理一下,来聊聊这条运河吧。
1
先说说这条运河是怎么来的。
苏伊士运河既然叫“运河”,顾名思义,就是原来不存在的,是一条人工水道。

这条运河的开凿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当时的埃及第十二王朝法老辛努塞尔特三世(Senusret III,“苏伊士”的称呼即来源于此)下令开凿一条运河,但目的只是连通红海和尼罗河。
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这条运河用用停停,开开关关,一直处于尴尬状态。这种状态一直延续了3800多年,直到18世纪末,有一个人下定决心,要彻底开通它,造一条波浪宽的大运河,连接红海和地中海。
这个人,就是拿破仑。

彼时的拿破仑和他的法兰西帝国,在欧洲大陆上独领风骚,甚至已经将触角伸向了埃及。拿破仑很想完成这一壮举,但他手下的科学家却给他吃了“药”:他们居然勘测出红海的海平面比地中海要高,这也就意味着运河要设置船闸。
感到无比麻烦的拿破仑暂停了这个计划,但很快他就发现,他再也没办法实施这个计划了——他输掉了欧洲大陆上的战争,自己也被流放了。
拿破仑去世后,法国的国运开始下行,被英国处处占了上风,尤其是本国西临大西洋的漫长海岸线,都在强大的大英帝国的海军威胁之下,而在美洲的殖民地更是都落到了英国人手里。
穷则思变,法国人只能寄望于向东方拓展——但如果不经大西洋而在地中海往东航行,是一条死路,无法到达亚洲的东方。
怎么办?当年拿破仑想做的事,再一次被摆到了桌面上:
开通苏伊士运河,连接地中海和红海。
在没有苏伊士运河前,地中海和红海老死不相往来

这一次,法国人有了足够的动力。
1858年,法国驻埃及领事雷赛布得到了奥斯曼帝国埃及总督夏赛伊德的允许——当时埃及还是奥斯曼帝国的一个行省——成立“苏伊士运河公司”,开始开凿苏伊士运河。
哪怕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这条穿越沙漠的人工运河也是人类的一个壮举。以当时的人力和物力,足足开凿了11年,运河公司投入了无数的埃及穷苦民工。
这些民工承担非常繁重的劳动,却得到非常糟糕的待遇,大批人在工程中饿死、渴死、病死,为了修筑这条运河,大约有12万埃及民工死去,平均每公里就要死738.5人。
在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后,1869年,苏伊士运河终于建成通航。

毫无疑问,这条运河将改变世界历史。

2
为什么说苏伊士运河的建成,改变了世界的历史?

看看苏伊士运河通航前的世界版图就知道。
玩过光荣的《大航海时代》系列的玩家肯定都知道,在没有苏伊士运河之前,如果要从西欧航行进入印度洋,应该走怎样的一条航线?
无论你从马赛、伦敦还是里斯本出发,都必须沿着非洲的海岸线,一路向南航行到好望角,然后经马达加斯加进入印度洋,再一路往东到达冒险者们梦寐以求的亚洲东方。

然而,苏伊士运河一通航,这一切都改变了。
以一艘船从英国的伦敦港出发去印度的孟买为例,如果它走苏伊士运河,那么航程可以比绕好望角要缩短整整43%!这还是原本就地处欧洲最西面的英国,考虑到意大利、希腊这些地中海深处的国家,得益会更多。

再举一个极端例子:

假设有一艘船要从沙特阿拉伯的吉达港(红海东部)前往罗马尼亚的康斯坦察港(黑海西部),如果要绕行好望角航行的话,全程是19000公里左右——相当于你要从上海去青岛,却得先到海南岛,再到拉萨,再到乌鲁木齐,然后一路向东再到青岛。
而经苏伊士运河的话,全程只有2700公里左右,足足缩短了87%!

即便是以西欧各国到印度洋的航程取个平均值,那也是缩短了8000公里至10000公里左右。
由此可见,这条运河的通航其实对世界各国的运输都有重要的意义。
所以,谁能控制这条运河,也有了重要意义。
3
如前所述,运河是在法国人的策划下开凿的。

法国人的这个举动让当时已经独霸海权的英国人深感不安:一旦法国人控制了苏伊士运河,那么英国在远东的殖民地利益肯定会受到很大的威胁。

但苏伊士运河名义上是埃及政府主持的,英国不能明抢。怎么办?英国人最终认明一个道理:
凡是能用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苏伊士运河的开凿费用高达1860万英镑,是预算的两倍,为此,苏伊士运河公司只能靠发行股票来筹款。在这个过程中,埃及政府购买了44%的股票。
没错,英国人花了大价钱,把埃及政府的股票全给买下来了。
于是,事情就变成了这样:憋了一口气的法国人拼了老命鼓动埃及政府开通了苏伊士运河,但财大气粗的英国人挥舞着钞票轻松入局。

在这件事上,埃及人民是最倒霉的:
本国人民花费了大代价开通了苏伊士运河,却被英法两国拿去了主导权。更糟糕的是,英国人借苏伊士运河开始全面渗透进埃及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终于在1882年发动武装入侵,彻底将埃及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

这张图看苏伊士运河的地理位置比较清晰
英国在将埃及变成殖民地后,宣布苏伊士运河成为军事管辖区。眼看如此重要的一条水道将成为英国的“私产”,欧洲列强纷纷拍案而起:

“我们长这么大没见过这么嚣张的人!”
英国人抿嘴一笑:
“哎!今天你就见到了!”
列强这时候知道是抱团的时候了。1888年,德、法、意、西、荷、俄、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联合签订了《君士坦丁堡公约》,英国于1904年加入。条约主要内容为:
苏伊士运河处于大英帝国保护下,但属于中立区——不论在和平还是在战争期间,运河向所有国家的船只开放。
各国还约定:
在运河水域里不得有任何敌对行动,并不得在其沿岸修建防御工事。
由此,苏伊士运河成了一条理论上大家都可以通行的运河,但实控权还在英国手里。

凭借着苏伊士运河的便利,大英帝国在远东的势力迅速膨胀,而这条运河在战争年代的重要作用,也开始凸显。
1904年,日本和俄国爆发战争,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为了支援远东战场,开始了著名的“环球远征”:沿非洲绕好望角进入印度洋,一路航行,万里送人头——在对马海峡被日本联合舰队全歼。
曾有说法说当时英国控制的苏伊士运河禁止对俄国舰队开放(当时英日是同盟)
,但事实并非如此:英国还是遵守了当初的承诺——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有一部分船只走的是苏伊士运河。之所以主力没有走,是因为俄国人担心主力舰吨位太大,走苏伊士运河会搁浅。

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主力(蓝色箭头)和部分船只(红色箭头)最终是在印度洋汇合的。
虽然是俄国人自己选择不走苏伊士运河,但这条运河对战争的意义还是凸显了出来。

这也导致关于这条运河的博弈,从战场到谈判桌,从来就没有停过。
4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人的一大战略目标,就是攻占苏伊士运河。

负责进攻的是德国的盟国奥斯曼帝国,英国人凭借澳大利亚、新西兰的殖民地盟军拼死抵抗(关于这点参看【馒头问答·12期】“英联邦”到底是个怎样的存在?
,从1914年撑到了1918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更强大的德国纳粹军队卷土重来,准备摧毁这条同盟国的“大动脉 ”——盟军的战略物资源源不断地从苏伊士运河支援到北非战场。当时已经被逼到悬崖边的英军面对“沙漠之狐”隆美尔的强大攻势,最终无奈请来了著名魔术师贾斯帕·马斯基林,后者用24台排风扇改造的反光镜,用强光让苏伊士运河“消失”,才避免了德军的轰炸。
二战期间,盟军运送物资的飞机飞过埃及金字塔上空
但正如上一篇介绍的那样,二战之后,昔日的“大英帝国”已经分崩离析,根本就无力再掌控自己当初的那些殖民地了。

带头“造反”的积极分子中,就有埃及。
1936年,实力衰退的英国已经被迫和埃及签订了《英埃条约》,承诺终止在埃及的军事占领,撤走军队,但还保留了不少特权,其中关键有一条:
英国有权在苏伊士运河驻军1万人和飞行员400人。
换句话说,英国还是要抓住苏伊士运河不放。

但是,到了1951年,埃及政府宣布不再承认《英埃条约》,要求英国全面撤出埃及。到了1956年,有“埃及雄狮”之称的埃及总统纳赛尔更是明确放话:
你们英国没有资格,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和我们谈!苏伊士运河必须收归埃及国有!
1955年万隆会议期间,周恩来与纳赛尔在一起。纳赛尔被认为是埃及历史上最重要的领导人之一
无论从道理还是实力上出发,英国确实没有办法再保留对苏伊士运河的特权了。但眼看这条苦心经营了近百年运河离开自己的怀抱,英国人又心有不甘,于是就拉拢了同样在苏伊士运河上存在不小利益的法国人,联同以色列,在1956年10月29日,对埃及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
这场战争,史称“第二次中东战争”,但也被叫做“苏伊士运河战争”——英法明确就是奔着苏伊士运河去的。
这场战争从军事上说,英法以联军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但埃及军队在纳赛尔的统帅下一直顽强抵抗。关键是,英国低估了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
全世界的老大已经不是它了。

在战争进行到关键时刻,苏联和美国两大强国突然同时联手发声:要求英法以联军立刻停火。
苏联原本就是站在背后给埃及撑腰的,它也想借此机会转移国际社会对当时“匈牙利事件”的关注,所以甚至不惜对英法发出了“核威胁”;
美国原本应该是和英法一个阵营的,但在关键时刻却在背后捅了刀子——他们希望借此瓦解英法在苏伊士运河区的传统势力,自己取而代之,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埃及等国家今后一边倒向苏联。

在苏美的强大压力下,英法以最终只能在11月7日宣布停火,11月22日全面撤军。
这场战争标志着英法的旧殖民体系彻底崩盘,而埃及开始名正言顺地牢牢控制住了苏伊士运河的主权。
5
如今,苏伊士运河已经成了埃及经济的一棵重要“摇钱树”。
尽管自上世纪40年代末开始,随着航空业的发达,苏伊士运河已不再将“运送旅客”作为主要任务(1945年巅峰时期全年曾运输了98.4万名旅客)
,但随着石油运输的兴起,这条运河已成了全球海运贸易的重要“动脉”。

苏伊士运河
数据显示,目前世界海运贸易货物的14%都通过苏伊士运河,其中35%的份额是红海和波斯湾沿岸港口,20%是印度和东南亚港口,39%是远东地区——从中东地区出口到西欧的石油,70%经由苏伊士运河运送(这也是这次“长赐号”堵河引起全球原油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
埃及作为苏伊士运河的拥有者,是收运河通行费的。

目前的标准,是每吨货物大约平均收费10美元。以一艘载货10万吨的大型货轮计,那么一艘船的通行就会给埃及带来100万美元的收入。
2019年,根据埃及苏伊士运河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显示:
2018至2019财年,苏伊士运河全年的收入为59亿美元,平均下来,每天给埃及带来的收入是161.4万美元。
而根据苏伊士运河管理局主席穆哈卜·马米什的说法,苏伊士运河的年收入有望在2023年达到150亿美元。
这也就意味着,苏伊士运河以一河之力,已经比肩石油、侨汇和旅游,成为了埃及的四大经济支柱之一。
所以,这次“长赐号”堵河,不仅给自己造成损失,给全球海运贸易造成损失,给埃及也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最后来个小彩蛋:“长赐号”的这次堵河还不是最倒霉的。

1967年6月,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埃及为了抵挡以色列军队的进攻,炸毁了苏伊士运河的桥梁,并在航道上凿沉船只,铺设水雷,封闭河道。
而当时在运河航段里还有15艘正常航行的商船,只能被迫抛锚等候。这些运载着小麦、鸡蛋、水果乃至澳大利亚生猪的商船如同这次“长赐号”一样,苦苦等候。

没想到,这一等,居然等了八年。
直到1975年,关闭8年之久的苏伊士运河才疏通完毕,重新开航。
那15艘货轮虽然迎来了开航一刻,却大多数已经失去了动力,是被拖船拖出苏伊士运河的。

王师南通红海日,乃翁早已无力行。
(全文完)

我的新课
“馒头说哲学”
上线了,15个古希腊哲学家,15个幕后故事,让你和孩子在轻松听故事之余,了解古希腊哲学的历史脉络,初步知晓影响整个西方文明的古希腊哲学观点。


详情可看这篇文章:
报名可直接扫描海报二维码: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