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1.9万亿美元的第三轮疫情纾困法案通过后不久,紧接着美国又来了一个2.3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计划。当地时间周三下午,拜登宣布了这个计划。具体来看,内容涵盖五大领域:
1、向桥梁、道路、公共交通、港口和电动汽车开发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6210亿美元;白宫预计将总计修缮约2万英里的道路,重建10座重要的大型桥梁,1万座小型桥梁,以及改善水路和沿海港口。其中将1740亿美元用于电动汽车:建设50万个电动汽车充电站,将20%的校车转换为电动,并将包括UPS在内的联邦用车改为电动车,提供税收激励和退税等服务。
2、直接拨款4000亿美元用于家庭护理人员和老年人和残疾人的护理;扩大医疗补助计划的长期看护服务,扩大护理人员队伍,包括提高工资等。
3、向改善饮用水设施、扩大宽带接入和升级电网投入3000多亿美元;其中有1110亿用于更新水管和下水道系统。1000亿美元用于铺设高速宽带,实现全美100%的覆盖;1000亿美元用于升级电网,并且向清洁电力和其他能源转换。
4、投资3000多亿美元用于建设和改造200万套可负担住房,以及建设和改善学校;主要针对该行业中“薪资较低、价值被低估”的工人。
5、投资5800亿美元用于振兴制造业、研发和就业培训等;其中1800亿美元的非国防科研项目为美国史上最大,还包括投入500亿美元专门用于国内半导体制造。另外还将提供资金给电脑芯片行业、通过联邦采购扩大清洁能源产业的投资。
为什么拜登政府急着要推这个基建刺激?这先从中国和美国的经济构成对比说起,看过这个部分,我们会更好理解中国和美国近几年各自在自身经济领域的一些新措施。
在美国的整个经济总量中,消费这一项就占了大约70%,投资总计占比34.3%(政府投资占16.6%、私营投资占17.7%),另外,美国外贸的进口大于出口,所以对GDP的贡献为负2.9%。
美国GDP的构成 消费占最大头
中国的情况不同,投资是GDP的最重要贡献者,截至2018年时占了45.2%,政府开支和居民消费占比分别是15.1%和39.7%。投资占中国经济的比重从上世纪90年代到2010年不断上升,说明在这段时间里投资是增长的最大动力,2010年后,消费的比例终于开始逐渐上升。
中国GDP的构成(图中忽略了进出口因素,进出口目前对中国GDP贡献比重很低 图中三项才是最大构成)
对比中美经济结构,可以看出中国消费的占比太低,但美国的出口竞争力和投资力度不如中国。现在中国要扩大内需,发展国内的大循环,本质也是想增加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权重,只有把国内的消费市场培养壮大,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长才会更有可持续性,也可以更加从容地应对外部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美国为了强化自身竞争力,在全方位保持自身领先地位,对投资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2020年,美国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中国15万亿美元,两个大国都想追求进一步的发展,所以各自都在寻找自己的短板补齐:中国找到了消费上短板,于是有了“双循环”战略;美国找到了投资上的短板,于是有了2.3万亿美元基建计划。不是谁抄谁的作业,而是各自补各自的短板。
加强基础设施是美国经济的一个迫切需要,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执政期间对于基础设施建设都有过明确表态。川普早在2018年初发布了基础设施建设方案,总花费1.5万亿美元,周期是从当时起计算的未来十年,力度和现在拜登政府相差不大,但最后雷声大雨点小。
早在三年多以前美国政府就曾发布基础设施建设方案
由政府引导的基础设施投资是增加GDP的神器。但美国作为一个基础设施比较成熟的发达国家,并不像中国过去那样到处都有空间去投资基建,过去十多年来,中国城市间的高铁、城市内的地铁,建一条就可以满一条,不会浪费,完全符合自身需要。而美国搞基建,怎样找到投资的新方向才是重中之重。美国作为一个以汽车和航空为主要交通方式的国家,在“铁公基”方面除了更新一些基础设施外,并没有更多别的大兴土木的投资空间,我们也看到除了充电站的投资外,铁公基在2.3万亿中只剩4000多亿。更多的新基建,重点会在新能源、通信、云计算这些新基建上。
位于加州的一处风电设施  风电是新能源基建的重要部分
西雅图的轻轨拓展计划 西雅图是这几年少数在城市轨道交通上下力气并有成效的美国城市
2.3万亿美元相当于15.1万亿人民币,是一个天文数字,那这些钱从哪里来?
首先这笔钱不是一口气用完,而是未来八年慢慢用。拜登政府将通过加税来实现增收,弥补一部分基建开支,这些可能的手段包括但不限于:
(1)企业所得税税率将从目前的21%提高到28%,预计10年内增加7300亿美元税收。之前川普将企业税从35%降低到21%,如果上调到28%的单一税率,加税力度是很大的,可以预计这个方案会遇到不少阻力,最终加税力度很可能到不了28%。
(2)提高全球最低企业税率,这会给未来十年带来5500亿美元税收;

(3)对富人资本收益和死亡时未实现收资本收益加税,在未来十年会带来3700亿美元收入;
(4)将年收入超过40万美元的人的最高个人税率提高至特朗普减税之前的39.6%,未来十年,这部分税收将达到1100亿美元。
当然,这些加税方案基本上看看就好,拜登政府到底是四年还是八年都很难说,而且税改需要国会的支持,尽管目前民主党在国会两院都占有优势,但优势不是很明显,我们在未来两年很可能会见到温和的加税(只有这样才能顺利通过)。
从执行层面看,无论上面有没有基础设施建设计划,那些有市场需求的、本来就应该加大力度建设的基础设施不会因为有或没有联邦政府的基建方案而停止,区别只会是慢一点或快一点。我们在前文的数据中也看到,在美国的投资项目中,大半都是私营企业贡献的,相比美国联邦政府的统筹规划,我更相信这些私营企业的效率和创新能力。
举一些很好理解的例子,现在企业上云是一个大趋势,没有人比云计算龙头亚马逊、微软、谷歌知道怎样投资云基础设施;又比如美国中西部人口稀少的农村缺少网络设施,SpaceX的星链天基互联网就给当地的居民带来了高速互联网,发射卫星构建星链也是一种太空的基础设施建设。
星链构筑覆盖全球的太空基础设施

在新基建时代,我们也应该扭转一个老观点。大多数人认为只要是基建,那一定是利好原材料、能源、金融这些传统行业,对科技行业没什么影响甚至是利空,这个观点是错的。新基建包括的新能源、通信、云计算这些项目样样都离不开科技公司,比如新能源,政府带头兴建电动车充电桩就是非常典型的新能源基建投资,这对特斯拉显然是重磅利好;又比如云计算,这直接利好亚马逊和微软,当初五角大楼价值超过100亿美元的云服务大单“战云”就被微软拿下。
这个2.3万亿美元的基建方案展示了未来新基建的一个方向,不过最后能实现多少还有待观察。
欢迎点在看、转发朋友圈、点击上方公众号名片关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