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学期的一天,班主任在群里告知爸妈们那天学校做过一个测试,都让孩子们把卷子带回家了,记得看一下情况。
那天晚上等到睡觉了,OK都没提及。我觉得蹊跷,他这么操心的一个孩子不会不记得老师交待过的事。于是我就问他,他支支吾吾说忘带回来了。

后来晚上我在他入睡后翻了翻他已经整理好的书包,结果在书包的底部找到了这张已经被折得比豆腐干还小的考卷
打开一看,96分……
第二天起床我给他刷牙时说,“你昨天的试卷明明是带回来了,是不是没考好,觉得不好意思啊~”
OK有点尴尬,脸红红的。“你呀下次别费尽心思骗我咯,因为我都猜的到!”
“为什么啊?”

你的这些小动作,妈妈小时候也全都做过
,所以你的小伎俩我能不知道嘛!
听到这,OK一下就笑了,我也跟着哈哈大笑
OK爸后来拉我到一边说:“你就这么轻松放过他了?说谎这性质很严重啊!”
“你放心,至少在考试这件事上,他下次应该不会再说谎了。”我笃定地说。
之所以我可以那么笃定,是因为对于低龄段孩子(不超过8岁)的撒谎,我们是可以有一个清晰的路径去对待的。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娃说谎这件事背后的原因以及咱们具体该怎么做才能既不伤害娃的尊严又能正确引导。
01
撒谎的真相,居然是情商在提高
“撒谎”的情况,对于两岁后的孩子并不稀罕,偷吃饼干不承认,想要买玩具说是老师叫买的,干坏事了说是弟弟干的......
在Ted演讲《孩子撒谎,可怕吗》中提到过一个实验,测试不同年龄段的娃是否会撒谎,结果显示:
两岁的孩子当中就有30%会撒谎;
三岁的孩子几乎有一半会撒谎;
四岁的孩子中,超过80%都撒谎了。
至于大于四岁的娃,则基本都会撒谎。
对于撒谎,很多妈妈会把这种行为和“家教”关联起来,觉得撒谎是因为“家教”不严,要治撒谎就需要更严格的管教,但事实上,不管你的家教方式如何,孩子都照样能学会说谎。
心理学家通过测试发现,有些孩子说谎早,有些孩子说谎晚,造成迟早的差异,主要有两个因素。
一个因素是情商。
因为说谎的前提是你要知道对方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在这个基础上你才能说谎,所以情商很重要。
第二个因素是自我控制能力。
你要把谎说好,一定要有很强的自我控制能力,要把自己的脸部表情控制好,把姿态控制好,而且你的语言内容要控制好,所以这个跟说谎有关系。
所以心理学家们很吃惊地发现那些说谎越早、说谎越好的孩子情商越高,自我控制能力越强。
所以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孩子已经开始说谎了,不但不应该很惊慌,甚至可以第一时间在朋友圈里炫一下。
02
对待撒谎的态度,要积极而不是激进
不过仍然有很多爸妈觉得孩子出现撒谎的行为就应该极度打压,甚至可以不惜以暴力行为为代价(OK爸就是这样的想法)。
有这样的想法,主要是因为我们会把撒谎上升到品德的高度。
事实上站在我们孩子的这个年龄段(普遍还在8岁前),说谎还不构成是在人格或品德上有缺失,我们需要避免的不是用极端方法给孩子造成恐惧感,也不是"谆谆教诲"灌输大道理,而是心平气和的去了解他们说谎背后的动机,找到动机才能帮我们找到对路的应付手段。
从心理学上说,说谎是人类自我保护机制的一种重要行为
人的行为总是趋善怕恶、趋吉避凶的,娃也不例外。随着他们自我意识和思维能力的发育,他们会越来越清楚什么可以做、什么是不可跨越的底线。
所以,当他们为了达到某个目的,或者因为跨越底线而害怕、委屈的时候,就会很自然的主动回避对自己不利的因素,说起谎来。
03
孩子说谎的四类归因
1. 达到目的的谎言
当娃想要某样东西或者做某件事情,但是又知道正常的去提要求爸妈是不会满足他们的时候,他们就有可能会选择撒谎的方式,比如文章开头提到的ok跟我骗果冻的事。
其实OK小的时候就经常这么套路我了。
有一次OK叫我帮他打开电视机抽屉,说是要拿卡片玩(他自己没有力气打开)。
我没多想就给他打开了,结果他迅速的拿起里面的葫芦就跑。原来他是想拿我不给他玩、怕他会扔坏的葫芦,他知道直接跟我说要玩葫芦我肯定是会拒绝他的,所以骗我说要拿卡片。
这就是为了达到目的的谎言,很多娃从两岁开始就会这么说谎了。
2. 害怕性的谎言
当娃做错事的时候,经验告诉他们这些事可能会让妈妈生气,为了保护自己避免被处罚,他们就会冒险说谎。
之前看过《不可思议的妈妈》里一期节目,节目组要求何洁的儿子七宝一个人呆在房间内,让陌生人来敲门,看他会不会开门,以观察娃儿们对安全的认知程度。
尽量何洁在离开前再三叮嘱,谁敲门都不许开,可七宝听到门外的人说我是给你送礼物的,还是把门打开了。
在监控室里看到一切后,何洁回房问七宝有没有开门,七宝因为害怕责怪,边哭边摇头不承认。
这就是害怕性的谎言,因为怕被妈妈责罚,加上第一次碰到这样的事,心里很恐惧,就下意识的隐瞒事实说谎了。

3. 妒忌性的谎言
有时候娃为了争取同伴相同的羡慕眼光及好感,也常常会以谎话来自我满足。
像是幼儿园里有小朋友带了新玩具或者小朋友说爸妈又带着去哪里玩好玩的了,有些娃就有可能因为内心的嫉妒心作祟,也会跟同学说一些小小的谎言,例如"我家有个更新更好的玩具"、"放假我爸妈也会带我去一个好玩的地方"之类,这就是嫉妒性的谎言。
4. 争宠性的谎言
娃儿们都希望得到父母满满的爱,也害怕爸妈因为生气就不爱他们了,所以当爸妈的爱不在自己身上时,他们就有可能以说谎的行为来争取关心和疼爱。
这个估计有二胎的妈妈们都在经历。曾经有个妈妈给我留言,说大宝明明自己做了坏事,却推到二宝身上,目的就是为了破坏二宝在自己心中的地位。
04
说谎,有时是爸妈逼出来的
不过有时候,抛开娃自身发展的过程,娃说谎也有可能是爸妈的一些行为逼出来的。
娃大了,越来越多的情况是交互式的,我们的因带给他们相应的果。所以爸妈也是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方式的。
比如说过于严厉的管教和处罚。如果娃做了一点错事,咱们就用严厉的语气去责骂,或者用娃最在乎的事情(比如不准看电视、不准出去玩等)来作为惩罚的工具,久而久之,娃就会有这样的心理:爸妈不喜欢的事情,不能让他们看见。
这是他们恐惧、害怕心理的来源,是逼迫他们撒谎的主要原因。
再比如有些爸妈会口是心非,明明说过只要娃说出实话就不惩罚的,结果他们战战兢兢说出实情后,爸妈就翻脸不认人,开始责罚他们,这会逼迫他们越来越不敢说真话。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爸妈可能注重"言传",却没在意"身教"
嘴上说着说谎不好,不停的给娃读相关的绘本,可是行动上却教娃如何"行骗"。比如爸爸跟同事撒谎,说自己没在家,可明明就在沙发上躺着。
娃的模仿能力很强,爸妈的一言一行都会被他们脑中的"摄像机"记录,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如果爸妈经常在娃面前撒些小谎,或者说话不算话,那娃也很容易从爸妈身上学会说谎的行为。
05
做到两点,让娃告别“说谎”
儿童心理学上说,如果娃是诚实的,他就会有纯真、稳定、健康的自我。如果咱们没有及时纠正娃说谎的行为,一旦让他们养成习惯,就很难戒除了。
所以,面对他们说谎的问题,要抱着认真的态度去处理。
首先就是不要轻易下断言,盲目责备,随意给娃贴上品性不好的标签。
记得朋友跟我说过一件事,他小时候想买橡皮泥,可是妈妈不让,他就撒了个小谎,跟妈妈说是学校老师要求买的,学习要用到。
结果放学的时候,妈妈跟另一个妈妈聊起来,才知道老师根本没说过要买橡皮泥。妈妈当场气炸,当着同学和他妈妈的面说他撒谎、是个小骗子。
这让朋友好长一段时间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到现在都不想见到这个同学。
说谎的行为是得到了惩罚,可是朋友的自尊心也受到了很大打击。
其次就是去了解娃说谎背后的原因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还是因为害怕,嫉妒、争宠,或者是因为我们管教不当。从原因着手,才能找到解决方法,避免他们一错再错或者用更大的谎言来掩饰自己所犯下的错误。
咱们可以用鼓励的方法诱导娃说出实话。
有一回我发现我的面霜被打开了,还有一点倒在了外面。我知道是OK弄的,他一直对我的面霜很好奇,但是当我问他的时候,他坚决不承认。
我就跟他说,你打开就打开了,妈妈知道你只是想看看里面是什么样的,好奇不是错,妈妈不会因为你打开了生气,但是妈妈会因为你说谎不高兴。
结果OK就跟我承认了,说他想试试看那个能不能用来把他的画纸粘住。
当然,了解原因后,咱们也不能轻描淡写,就让事情过去了。最后还是要积极和娃沟通,表明态度,告诉他们说谎是不好的行为。
其实在我们跟娃沟通的过程中,他们也会知道自己犯了错误,自己也是有愧疚、有改正要求的。当能够跟娃进行正面沟通、给到正向反馈,娃也会更加愿意跟咱们坦诚相待。
OK妈说:
娃的成长就是一个不断犯错、不断改善的过程。面对娃撒谎的行为,明白这是他们成长过程中必经的一个阶段,不要养成习惯就好。
当然,文章里说的撒谎主要是说娃有意撒谎的行为,娃还有一种说谎是无意识的,比如说两到三岁的娃儿,还不能分清事实和想象,因此经常把想象的事情说出来,他们会说芭比娃娃饿了,要吃糖,会说某个谎话是娃娃告诉他的...这并不是实质上的说谎,要区别对待哈。
如果大家觉得喜欢今天的文章或者觉得有用,可以在右下角“点赞”“在看”双连击哦~
↓↓↓ 点击"阅读原文"  关注我的微博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