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美国市场上市的中国公司股价普遍大打折扣。尤其是在3月24日,中概股几乎全线大跌,阿里跌了3.4%、京东跌了5.3%、拼多多跌了5.3%、B站跌了8.7%、网易跌了3.6%、蔚来跌了10.2%,教育概念的中国公司股价在周五时更是惨不忍睹。
叠加最近整个科技股板块的调整,明星中概股相对各自的股价高点都有了很大的累计跌幅,在短短小几个月甚至一个月内,阿里巴巴跌了39%、京东跌了25%、拼多多跌了39%、B站跌了38%、网易跌了23%、蔚来跌了45%。
可见这一轮美股市场的调整和分化不仅仅是价值和成长板块的分化,中概股在科技股内也遭到了额外的打压,同样作为科技股,微软和谷歌在这波调整中的累计跌幅分别只有4%和6%,可以用稳如狗来形容。
中概股大跌背后的推手是美国证监会(SEC),SEC在当地时间3月24日发布通告称已通过临时最终修正案,以执行由美国国会要求的《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要求。

而这个法案其实在几个月前就有了,当时美国国会在2020年12月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案》,根据该法案,如果外国发行人连续三年不能满足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对会计师事务所检查要求的,那么其证券禁止在美交易;该法案还明确指出,外国公司需要提供与外国政府任何有关联的信息。一旦美国监管方未能获取这些信息,那么该公司也将被美国的交易所摘牌。
这个法案适用于所有在美国上市的外国公司,但市场普遍认为其主要针对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
现在情况比较复杂,就中国公司赴美上市这件事,中国和美国两方面都有人觉得自己吃了亏。从中国的视角来看,就是自己的优质公司流失到美国市场上去了,最终结果就是尽管公司天天赚中国消费者的钱,但公司的利润和成长都被美国的投资者赚走了;

美国也有人觉得自己吃亏了,他们觉得中国公司可以不受限制地到美国市场融资捞美元,而中国的普通投资者却因为人民币资本项目暂时没有开放而无法投资美股,所以他们觉得中国公司吸了美国市场上的血。
这两个角度在我看来都挺没意思的,也没有必要。换一个角度看,中国公司在美国上市使得美国资本市场更加丰富和强大,让美国和世界投资者多了很多投资选择;而中国公司也可以依托美国高标准的平台和全球金融中心地位得到更多资金、更高估值。
偏见会带来数不清的误解,大家都觉得自己吃了亏,但具体到这件事上来中国公司还不好反驳。毕竟美国国会和SEC搞出《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名义上是针对所有外国公司(而非只是中国公司),这个法案要求这些公司和美国公司一样走相同的审计标准和信息披露,从某种程度上说,对审计标准的提高反而是对投资者的保护。
而资本还是聪明的,尽管2020年中美关系紧张,但中国公司(尤其是科技和互联网公司)从来没有停止赴美IPO的步伐,仅2020年,中国就有34家公司赴美上市,共募资122.58亿美元,其中9家在纽交所、25家在纳斯达克。这个总数比2019年还有所增加。2021年,很多头部互联网公司也要赴美上市,其中就包括我们非常熟悉的抖音、滴滴、喜马拉雅、知乎、猿辅导、水滴、哈罗出行等等,其中抖音估值可能在1800亿美元,滴滴也寻求1000亿美元的估值。
2020年赴美上市的中国公司一览
很多人担心SEC对中概股的这些严厉措施会把中概股搞垮,但我觉得不用这么悲观,因为打铁还需自身硬,SEC对不同的公司来说也会带来不一样的影响。最终各家中概股的股价长期表现怎么样还是要取决于各自的基本面,取决于公司的业绩。
就说阿里巴巴,中国电商、支付、金融服务和云计算龙头,在庞大的基数之上每年营收和利润还能保持30%以上的增速,而经过股价的调整,现在阿里巴巴的动态市盈率只有25倍,你觉得SEC再狠又能让阿里跌到哪里去呢?大不了一心一意在香港上市,在未来业绩的成长之下照样有光明的未来。总之这样一个问责法案不可能把一家好公司弄坏,但有可能把坏公司的问题给暴露出来。只要一家公司有竞争力、有创新力、也有干干净净的政商关系,就不用担心SEC的打压。

我们上文说了,海外公司赴美上市其实是对双方都有利的,如今对中概股打压的大趋势已经形成,结果对美国资本市场和中国的上市公司双方来说都不是好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香港将会成为最后的赢家。
从去年底美国《外国公司问责法案》签署以来,已经先后有12家大型中国科技公司成功在香港进行二次上市。包括阿里巴巴、网易、京东、哔哩哔哩、百度等。此外,后市微博、携程、腾讯音乐、蔚来等公司也将会陆续回港。根据银河证券的研报显示,目前在美上市的272家中概股中约有48家企业符合回港上市的新规则。我们可以确定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中概股选择香港二次上市,之后这些公司在美国市场被摘牌也没有太大问题,最终港交所会逐渐成为中国的纳斯达克。带来的结果就是如果你要买中国科技股就首选香港、要买中国以外的科技股首选纳斯达克,科技公司在各自的市场和上市地点上都逐渐分为两个阵营。
站在这些中概股的角度看,回香港上市或许才是最终安全稳妥的一条路。中概股过去的地位确实很尴尬:这些公司的运营完全依赖中国市场,但又在美国上市,受到美国的束缚和打压。于是中美关系一紧张,就导致这些公司可能两边挨锤。阿里巴巴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中国的反垄断措施使得阿里股价经历了一波下跌,美国证监会最近通过这个新法案又让以阿里为代表的中概股价格再受挫折,好在短期价格不影响阿里和其他优秀中概股的长期价值。
总的来说,我们应该以平常心对待SEC的新法案,因为它伤不到中国真正好的公司。 也应该相信中国巨大的市场和无数企业家的智慧可以让中概股在未来有更好的发展。但对于风险偏好比较低的投资者来说,还是要注意中概股短期可能的风险。
欢迎点在看、转发朋友圈、点击上方公众号名片关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