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抽象性富二代
最近在小红书上刷到一家叫“好特卖”的零食超市,据说里面的零食最低只要0.3元,四舍五入等于不要钱。
在这里,物价仿佛一夜回到了10年前,被称为零食届的奥特莱斯,真就吃货的天堂。
各大博主的种草十分令人心动,于是我决定抱着“有便宜不占王八蛋”的心态,到店一探究竟,看看是否真的有大家说的那么神奇,顺便采购一点周末的口粮。
查了一下,好特卖在北京有11家店,位置大多靠着写字楼,有一家就在我公司附近,我决定下了班之后溜达过去看看。
黑白色的招牌,店面不是很起眼,是那种路上碰到,但不怎么会主动走进去的店。全店大概六七十平方米,货架上放着零食、酒水饮料和一些生活用品,有些货架已经空了,大概要到第二天才会补货。
店铺里挂着很多“便宜哭了”“哦买噶白菜价”“全场两折起”的广告白,和以前大喇叭里放的“江南皮革厂,老板带着小姨子跑了”,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给人再不买就亏大了的感觉。
在门口拿一个购物筐,开启扫货模式,货架上的零食大多没见过,进口国产都有,共同点是便宜。
一盒自热火锅11元,一袋猪肉脯4.4元,五包方便面9.3元,还有一块多的饮料,两块多的海底捞调料,五块多的巧克力派,价格便宜到令人疯狂,仿佛逛了个线下拼多多。
日用品的价格也很便宜,5元钱一管的牙膏,15元一瓶的洗发水,20元一大瓶的沐浴露,比天猫双十一囤货还划算。
从日期上看,大多数商品的保质期都比正常在超市买到的要短,比如超市买的沐浴露通常有两年以上的保质期,而这里的沐浴露的保质期大约都是一年左右。
零食算不上特别临期,一部分零食的保质期在3~6个月,还剩6个月以上保质期的零食也不少。一般来说,想在保质期之前吃完还是比较容易的。
化妆品的种类不是很多,大多数是我不认识的品牌,依云矿泉水喷雾30元,兰蔻大粉水315元,还有几款日韩面膜,价格大约在15~40元不等。
而且比较神奇的是,这家超市里面有不少大品牌的产品,是市面上没怎么见过的,比如芥末味的上好佳薯片、怡宝出的魔力维他命、孜然味的呷哺呷哺火锅蘸料等。这些品牌耳熟能详,但从没在传统超市里见到过这几款产品。
逛了一圈,购物筐已经装满了一整筐零食,结账时80元出头,在超市买一筐同类产品大概也得小200,这么一算确实挺划算。
店里其他的顾客大多和我一样,装了一整筐然后排队结账,可见大家都是为了扫货而来。
抱着一大袋零食走出超市时,我产生了和小红书上探店博主一样的迷思:店铺开在核心地段,东西却卖得这么便宜,不亏本吗?
由于我在特价超市里购买了很多曲奇、饼干、小蛋糕、巧克力派、蛋黄酥等,因此,这些东西就很自然地成了我的每日早餐。
当我把这些东西吃了个遍后,我发现他们的共同点不光是便宜,还有,确实都不怎么好吃。
比如一款azan(安然)牌的进口草莓巧克力派,我以为它的味道会像好丽友一样,松软并且富有巧克力的醇厚感,但它吃上去就却毫无弹性,草莓味也不太自然,实在称不上可口。
另一款不知名品牌的茉莉清茶,喝起来的口感也很新奇,售价1.9元,很便宜,但喝了一口之后,我宁愿花两块钱去隔壁商店买一瓶怡宝。
于是,我只好把这些东西带到办公室,告诉同事们这是我买的廉价商品,请他们试吃并分享感受,得到了“还凑合”“不咋地”和“这是我吃过最难吃的蛋黄酥”等反馈。
由此可见,认为这些商品不好吃,并不是我个人的独家体验。
不过,我买的一大堆零食里,也有两三款味道还算不错的,它们都是市面上比较知名的品牌,比如可口可乐和康师傅豚骨面,但它们的价格就没有低到令人震撼的地步,比如1.8元一罐的mini可口可乐,某宝上也差不多是这个价格。
再看那些进口商品,原产国多是越南、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地区,那里原材料成本和人力成本都低,再加上很多都是临近保质期的食品,因此价格会便宜不少。
我们大概可以算出好特卖商品分布:四成进口临期商品+三成国产三四线品牌商品+二成大牌滞销产品线商品+一成大牌畅销产品线商品(不过通常没有很便宜)。
好特卖前身做的是临期食品仓库,也就是食品折扣店的上游,去年尝试在上海开店,因为价格低,很快就火了,在上海开了五十来家店,在北京、杭州、南京等城市也有分店。
价格低还疯狂开店扩张,因为商品成本更低,临期产品根据日期、渠道价格在一折到五折之间,通常是两三折,原价八块钱的薯片,拿货价也就一块多,就算卖两块钱,还有30%~40%的毛利。
不过一般成熟的品牌,在正常情况下是没有什么临期产品可卖的,只有二三线品牌或者大品牌销量不怎么好的产品线,才会产生比较多的临期产品。这些就会被厂家或者经销商打包卖给好特卖这样的特价仓库。
好特卖也不全是临期产品,还有部分正期产品,它们大多是国产低价食品和网红食品,这些国产零食在常规的销售渠道并不常见。
因为像沃尔玛、家乐福等传统销售渠道,需要向品牌收取一笔不小的管理费用,这些国产三四线品牌通常难以承担这笔费用。所以他们也乐意将正期商品以低折扣的价格,批发给好特卖。
好特卖也卖一些价格优势并不明显的大牌货,比如上面提到的可口可乐和兰蔻粉水,这些商品的售价和官方相差不大,但顾客在看到其他商品都巨便宜之后,很容易觉得这家店里所有的东西都非常划算,可能会捎带手买点。
即使不买,顾客看到店里有一些大牌商品的存在,对店铺整体的印象也会有所提升。顾客会产生一种错觉:这些我没见过的商品,大概也是来自于还不错的品牌吧。
33
排队结账时我扫码进了这家店的微信群,店员说每天都会在里面发特价商品信息,我进的群名称是“12群”,里面有近200人,按照这个数字推算,这家店光进群的客人就大约有2000人以上。
生意看起来还是不错的,据说凌空SOHO店开业的时候,单日营业额最高达到了8万元。低价确实能令人疯狂,即使很容易在里面买到不那么好吃的商品,这点拼多多倒是也验证过。
第一家好特卖开在上海。过去一年,好特卖在全国各地开始风靡,现在已有近百家门店,发展还是挺迅猛的。
好特卖的模式是低价走量,所以核心优势,是拿到更便宜的货,而开更多的店,在拿货时对厂家就会有更强的议价能力,这也是好特卖需要在短期内批量开店的原因。
随之而来的是一路高涨的加盟费,刚开始,好特卖的加盟只要31万,到后来涨到51万,现在是81万,已经高到有点劝退,好特卖的加盟模式是整店托管运营,换句话说,就是想加盟一家好特卖,只需要出钱,啥也不用管,等着分钱就行了。
好特卖与加盟商签订的是一年保底10%的收益,无论店开得怎么样,加盟商至少都能拿到10%的分红,按最低保障算,一年分到8.1万,10年回本。
在知乎上有加盟商分享,当时说的1个月左右会分店,现在已经三个月了还没有分到店,每个月只能领最低分红。
如果分店始终遥遥无期,那显然不是一笔好生意,10%的保底虽然比存银行多,但十年后可能赛道都没了,你才刚刚收回成本,还要承担品牌随时跑路的风险,实在不能说划算。
在贴吧也有加盟商反映,交了钱但是开不出店,还有好几家店开了没多久又迅速关了,怀疑好特卖是庞氏骗局。
另一边,好特卖也试图在资本市场上讲一个好故事,好特卖在2019~2020两年间,拿了四轮投资,去年11月获得的B+轮投资金额达数亿元。
按说好特卖开一家火一家,加盟商排队等分店,好特卖拿加盟商的钱扩张,而单店又完全具备盈利的能力,那么好特卖不应该那么急着融资才对,因为现有的模式已经完全跑通了,要复制它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除非,好特卖的实际情况并没有看上去那么唯美。
在招聘平台上,好特卖正在大批量招聘店员,这些招聘信息都还挺诱人的,比如“发呆呆混日子店员”“半天游戏半天班很闲店员”“可上班玩手机超轻松店员”等。
用人要求上写着,学历不限、年龄不限、经验不限,三班倒,综合薪资有5k~7k元,而且有些招聘信息中还写着“1~3个月便可升为店长”。
听起来还挺诱人的,我看了都想去上班,这样当然可以迅速招到人,但似乎又存在着不小的隐患,奔着混日子而来的员工,怎么会好好对待这份工作呢?
好特卖曾被举报进口商品上没有中文标签,其实很多进口商品的中文标签是随货配,但要自己贴,一些员工没注意或者偷懒没贴,就容易出问题。
想要做好线下连锁零售,产品与服务是缺一不可的,一线员工很大程度上可以决定一个品牌的生命力,而好特卖在员工招聘这件事情上,好像略带一些随意。
这不由得让我产生了一个大胆的猜想:难道好特卖疯狂扩张的背后,是为了营造出一片繁荣的景象,好从加盟商和投资人手里拿到更多钱?
这个剧情有点眼熟,好像前不久才刚刚上演过一次。
不过,和我等吃瓜群众又有啥关系呢?光是81万加盟费的门槛,就把很多人阻挡在外了,老老实实搬砖,偶尔溜达着去淘些便宜货才是正经事。
虽然我上次购物体验并没有那么愉快,但不出意外的话,我应该还是会继续光顾的,毕竟,能够让你在21世纪实现零食自由的地方,
设计/视觉:小李老师
币圈挖矿风云录
能拍出4.5亿的NFT艺术品,普通人怎么从中搞钱?
没去过家家悦,就不算山东人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