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笔/刀剑笑
欧盟与中国的制裁和反制裁之争仍在升级。
23日和24日,面对北京强硬反制,美欧不少媒体都在帮着被打疼的欧洲国家释放“怒气”。它们对几国召见中国大使的消息大报特报,全然不顾那些国家的“不满”和“反对”多么荒谬至极。
随着事态发展,关注点也更多转向中欧投资协定的命运。
连续两天,都有记者就此向我外交部发言人提问。而在欧洲议会22日取消一场协定审议会后,一些欧洲反华分子也更赤裸地袒露意图,要以协定为“人质”施压中国。
但他们有借此要挟和敲诈中国的资本吗?这份标志着欧洲“战略自主”的协定又将前景如何呢?
01
面对北京快速和强硬的反制,欧盟显然准备不足。
有网友说,被反制裁涉及的欧洲国家慌神了。当地时间23日,德国、法国、比利时和荷兰等“紧急”召见中国大使,毫无道理地对中方反制裁措施表示“不满”“反对”。
美欧不少媒体都对此事大加报道,“以壮声势”。
德国外交部国务秘书贝尔格的一番话,更是让人错愕。他在约见中国驻德大使吴恳时,竟然声称中方的反制“代表一个不妥当的升级,让欧盟与中国的关系面临不必要的压力。”
这里面的逻辑有多荒谬显而易见:
欧盟先挑事儿,以莫须有的罪名制裁中国新疆相关人员和机构。中方奋起反制,它们又气急败坏地说你不能还手,甚至倒打一耙,把破坏双方关系的责任推到中国身上。
欧方的无措和恼火,其实可以预料。
欧盟30多年来的首次对华制裁,是响应美国的“群狼战术”,本身就带着西方对华居高临下的优越感。
不料北京的反制裁不仅来得如此之快,而且针对性强、火力更猛。
彭博社23日说,欧洲制裁中方人员和机构不太可能影响中国经济或行为。而中国呢,“不但没有后退,而且加大赌注:召见欧盟驻华代表,制裁欧盟个人和实体”。
欧洲反华势力恼火但又一时无措,只剩下蛮横无理展示傲慢了。
就在欧中关系紧张之际,23日,美国务卿布林肯正在欧洲进行长达4天的“活动”。期间,他不仅出席23日到24日的北约外长会议,还将与欧盟主要领导人会面。
美国务院一周前发声明说,布林肯这次布鲁塞尔之行,意在重申美国对欧洲盟国在“共同议程”上的承诺。
美国试图推动的跨大西洋“共同议程”有啥?
商讨阿富汗撤军、重振北约、气候危机、网络安全、打击恐怖主义、能源安全......美国务院列出一大长串。
但抵达布鲁塞尔次日,布林肯在与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见面时,就袒露了真实意图。
国际舆论“不约而同”地关注到:二人多次点名中俄。布林肯还直接强调必须确保北约应对“中国在军事上崛起”。斯托尔滕贝格则呼应布林肯“共抗中国威胁”的调子。
已有学者担心,在北京强硬反制之下,欧盟不会善罢甘休。再加上布林肯这几天在欧洲的鼓动,不排除美欧接下来还有后续动作,比如双方联手再对中方追加制裁。
那是他们使得最习惯、也所剩无几的招数了。
02
怎样“报复”中国的反制裁?欧洲反华力量已经动起脑筋了。
很多人都注意到昨天曝出的消息:欧洲议会取消了一次有关中欧投资协定的审议会,“以示抗议”。
这个协定的命运“要打个大问号了”。被中国反制裁的欧洲议会议员之一彼蒂科菲尔说。
除了他,欧洲议会还有其他几位反华议员表态,要将投资协定作为对华发难的“人质”,声称中国不撤回反制裁就不推进协定批准进程。
早在去年底中欧完成协定谈判时,欧洲议会就有反对声音。即使没有这次的制裁与反制裁,协定在欧洲议会也会碰到一些障碍。
趁着中欧关系突然紧张,那些反华议员再次喧嚣起来就更不奇怪了。
但问题是,欧盟专司贸易的高级官员也出来发声了。
“协定能否获批将取决于形势如何发展”。就在欧洲议会决定取消审议会几小时后,欧委会执行副主席、欧盟贸易委员东布罗夫斯基对媒体强调,“审批流程不可能与更广泛的欧中关系事态发展毫不相干”。
英国金融时报从中嗅出“威胁”的味道,报道的标题就是“制裁之争危及欧中投资协定”。
随后,东布罗夫斯基的话更加直白。
他说,“我们的贸易和经济议程,都以欧洲价值观作为核心”。也就是说,“追求经济利益与捍卫我们的价值观并驾齐驱,包括在必要时借助制裁手段”。
说来说去,还是给中方扣帽子并为对华制裁辩解。
当前事态表明,投资协定通过将会面临较大困难。
一位欧洲问题学者说,欧洲议会掌握着协定审批的权限,那些反华议员不会放弃拿这件事大作文章的机会。
按照原定计划,欧洲议会应在2022年初完成审批流程。但现在,他们一是可能采取拖延战术,类似这次取消相关审议会;二是可能在最后投票时,设置各种障碍。
03
欧盟最终会因这次制裁之争否决投资协定吗?
有些学者态度悲观。美欧加强各领域协调,尤其加紧在人权和民主价值观等方面统一立场,将使欧中围绕所谓人权问题的交锋加剧。
这种紧绷关系短短几个月内难以缓解。
但也有不少声音认为,前景还没那么悲观。
东布罗夫斯基昨天对华放出狠话,但在前不久,他就曾两次在不同场合“大赞”协定。
3月8日,东布罗夫斯基在社交媒体上说,他与中国欧盟商会主席进行了很好的交流,并称中欧投资协定将为在华欧企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4天后,欧委会发布肯定中欧投资协定的公报。东布罗夫斯基再次强调,协定提供了一个明确、可执行的规则框架,将为欧企在华投资提供更大市场准入机会和更多确定性。
不少媒体都注意到了这位欧盟高官的“拧巴”。
欧洲“政治”网站援引美国哈佛大学一位中国问题专家的话说,欧盟不得不走钢丝,“一方面试图取悦欧洲大公司,它们是中欧投资协定的推动者。另一方面必须对正在发生的事表现出不满。”
一些激进反华的欧洲议会议员,也试图给协定留“活口”。
现在距离欧洲议会最终投票表决还有一段时间。在此之前,协定至少要被翻译成欧盟成员国的24种官方语言,现在连这一步都还没有完成。
因此,“双方解决问题的时间还大大地有”。
一个持反华立场的女议员说,她“不相信欧中任何一方希望紧张关系升级”。因此现在就需要等待了,“等待外交发挥作用”。
他们说这些话当然不是出于善意,目的还是向中方施压,按他们的要求撤销反制裁措施,在所谓人权问题上向欧洲的蛮横打压低头。
但这也从侧面表明,欧方对协定实际也“很在乎”。
早在协定谈判完成时,就有欧洲舆论说,这反映了欧洲寻求战略自主的努力以及中欧寻求合作推进多边主义的诉求。
当时就有人预料,美国一定会对协定的后续批准施加影响,协定能否顺利落地将取决于欧洲战略自主程度、欧盟协调成员国的能力等等。
德国商报23日就提到了欧洲寻求战略自主遇到的困境。
报道说,欧盟对华制裁只是象征性的,美国要求更加严厉的措施,而欧盟希望“战略自主”,因为中国对欧盟而言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多欧盟国家公司担心中欧分歧引发贸易争端。
在今天下午的记者会上,我外交部发言人再被问到,如何评价欧洲议会取消协定审议会的事。回答只有简单一句:
中欧投资协定不是一方给予另一方的“恩赐”,是互利互惠的。
只这一句,就道出欧洲反华势力根本没有拿这份协定敲诈中国的资本。
也是今天,更早时候的上午9点多钟,商务部研究院研究院@梅新育在微博上发帖,“昨天,中国、欧盟就制裁、反制大打出手;今天,刚才,收到欧盟中国商会中欧合作研讨会邀请。”
欧方这个研讨召集地如此“及时”,心里急不急已经很明显了。
在那条微博的末尾,@梅新育还加上了一句话:“坚持原则,灵活应对,不用惊慌。”
这句话,算是说到点子上了。
图片均来自网络
往期精彩回顾: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