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多地少”常常是我们对于中国甚至整个东亚的固定印象,同时也是“房价永远涨”的重要理由,但实际情况是这样的吗?先说答案:不是。绝大多数人对于我们这个地球有多大简直是完全没有概念。
我们从比较极端的案例说起,日本的人口密度远高于中国(日本人口密度为337人/平方公里,中国则为144人/平方公里)、东京都市圈人口也多于北京和上海。尽管中国宜居的平原面积占比并不算多导致绝大多数人口都集中在漠河腾冲线以东,但日本的地形就更惨了,如果按宜居面积计算,日本的人口密度就更高了。
东亚和东南亚地形图
目前,东京都市圈人口超过3500万人,比北京多出1400万,面积却只有北京的63%(东京都市圈面积为10404平方公里,北京面积为16411平方公里)。
足不出户,我们可以用Google Map看看人多地少的日本,了解他们的居住空间究竟是怎样的。距离东京市中心18公里的千叶县船桥市,居民区大都是一户建(日本的一户建,也就是北美的独立屋、我们的别墅概念),没有一栋高楼,和北美及欧洲的社区结构相差并不大,只是独立屋之间略显拥挤。
桥船市距离东京市中心约18公里
桥船市社区面貌
桥船市社区实际街景
日本的案例看完,我们再看看在国土面积、经济规模以及城市数量上和中国有更高可比性的美国,以及他们的居住形态。以纽约作为案例,纽约都会区人口2020万人,都会区面积17450平方公里,无论是总人口还是总面积都与北京非常接近。纽约有一个知名的亚裔聚集地,那就是法拉盛,法拉盛与曼哈顿中城的直线距离不到14公里。
法拉盛与曼哈顿中城的距离
那么法拉盛的居住区是怎样的呢?除了法拉盛少数闹市区外,当地大多数居住形态也独立屋,而且空间上比东京周边更加宽松,颇有花园社区的感觉,实际街景也很漂亮。
法拉盛的居民区
法拉盛居住区街景
作为对比,我们再来看看北京及周边情况,燕郊距离北京市中心35.7公里,是日本船桥市距离东京市中心、或法拉盛距离曼哈顿中城的2倍甚至更多,但这里还是遍地高层住宅,就在这些高层住宅旁边还有农田和低密度的厂房。另一方面,由于燕郊的居住形态大都是高层或多层住宅,这样一栋楼所能提供的住房数量相当于日本或美国那种形态下的一个社区甚至更多。一栋32层4单元、每单元两户的普通高层建筑,并不需要占用多大的土地面积就可以供应出256套房了。
燕郊距离北京城中心的直线距离超过36公里
高层建筑、多层建筑、工业厂房、农田遍布燕郊各地
燕郊的情况在各个大中城市的城郊结合部都很常见,而按照中国大多数城市客观的土地资源来说,大多数人都住别墅也不是不可能。在东京和纽约的例子里,其实完全可以不用找船桥或法拉盛这样距离市中心十多公里的地区,在距离城市中心区5-10公里范围的地区大多数的住宅都还是独立屋。那我们现在这种全面的高层住宅形态是从哪里来的?从香港学来的。

香港是中国人口密度第二大的城市(第一大是澳门,但澳门太小,没有足够的代表性),即使是在香港,也有超过75%的土地是没有开发的。以香港推导,其他任何城市都不会存在土地不够用的问题。
即使是人多地少的香港 住宅用地也只占全部土地的6.9%
所谓的“供不应求”,一方面是个别城市的土地供应不足或是供应结构无法满足市场需要(例如商业和写字楼土地多、住宅土地少),另一方便是数不清的存量住宅空置、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囤积房产不需要像房产税这样的成本,还能享受稳健资产增值,对业主而言空置也不觉得可惜,就像是个投资品放在那里。当这个问题变得越来越普遍之后,“房住不炒”也有了更多的意义和更强的迫切性,而不同城市不论自身基本情况都一股脑地建设高层住宅楼,无论是对于人居环境还是未来的维护、可持续发展来说也未必是正确的事情。
欢迎点在看、转发朋友圈、点击上方公众号名片关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