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花叨叨
中美阿拉斯加对话是个有趣的时间点。
就在中美的顶级外交官员唇枪舌剑的时候,几乎同时发生的还有两件事:一是中国邀请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访华;二是俄美之间就拜登“侮辱性地”称呼普京为“凶手”发生激烈外交冲突。
今天,拉夫罗夫的专机在桂林降落,刚从阿拉斯加回来的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将在这里接待他。
而在此前的3月9日,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在一次采访中直言:中方愿同俄方就各自对美关系保持沟通。
双方要谈的想必很多。
01
北京时间3月22日,中国桂林。
中午时分,一架来自俄罗斯的专机稳稳地降落在这个以景色优美而著称的中国城市。
这架专机搭载的正是俄外长拉夫罗夫,这是疫情暴发以来,俄罗斯高层首次来华访问。
一天之后,中国国务院兼外长王毅将与他在这里进行会谈。
这一时间点受到外界格外关注。
就在几天前,中美刚刚在阿拉斯加进行过一轮异常激烈的外交交锋。而邀请拉夫罗夫访华的消息,也几乎是在中美顶级外交官唇枪舌剑的同时放出来的。
这是有意为之吗?
中国外交部星期三回应说:在外交关系当中,任何一个访问其实都需要双方事先商定,而且中俄本来就是非常亲密的伙伴,双方也一直在各个层级保持着密切交往……中俄关系的发展,不针对任何特定的国家,我们的关系坦坦荡荡,光明磊落,不像个别国家拉帮结派,有着自己不可告人的阴谋甚至阳谋。
中方先后分别与美俄进行对话,而这两场对话呈现出来的则是完全不一般的风景。
外界普遍预期,此次拉夫罗夫访华将达成一系列成果。
一方面是内生性议题。今年是《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周年,预计双方将为此筹办高层会晤和庆祝活动等事宜。此外,双方还将探讨疫情期间两国如何协调行动,以及在抗疫措施常态化之后,双方如何保持人员交流。
另一方面则是外部性议题,双方将寻求加强“国际事务的战略协调”,这一议题同样紧迫。预计两国外长还将就国际事务中的双边合作问题,以及迫切需要解决的地区问题交换意见。
拉夫罗夫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表示,中俄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水平。
在此之前,王毅曾表示,双方的战略协作“没有禁区,没有上限”。
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王毅还这样形容:“中俄组合”,团结如山。
02
阿拉斯加对话是个很有趣的时间点。
与它几乎同时发生的,除了中国邀请俄罗斯外长访华,还有俄美之间碰撞出的异常激烈的火花。
事情的导火索发生于3月16日。当天拜登在参加电视节目时,表示他赞同普京是个“凶手”,这一言论彻底激怒了俄罗斯,并最终触发俄罗斯召回大使的举动。
在召回大使的第二天,3月18日,也就是中美阿拉斯加对话开始的同一天,普京做出回应说,他只会祝这位现年78岁的美国首脑身体健康。他还补充说,自己不是在嘲讽,也不是在开玩笑。
公开称呼一个国家元首为“凶手”,拜登极不符合外交惯例的言行在俄罗斯引起激烈反应。俄罗斯国防与外交委员会主席卢基扬诺夫说,拜登充满“侮辱和指责”的发言在外交和政治实践中是空前的。
俄罗斯执政党“统一俄罗斯党”总书记图尔恰克更是毫不客气地指责说,拜登的声明是“美国的政治疯狂”及其领导人“老年痴呆”的结果。
这一外交纠纷并非出于偶然。
实际上,拜登政府不仅很大程度上继承了特朗普政府对华强硬的一面,它在1月20日就职以后,对俄罗斯的态度更是日趋强硬。
刚就职一个星期,白宫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就指责俄罗斯“在许多方面对美国构成威胁”,他还表示,拜登在美俄关系上“没有心存幻想”。
如果说这是沙利文是给美俄关系定下的调子,那么接下来的就是一系列制裁行动。
在随后的2月,拜登政府对俄罗斯连接欧洲的天然气管道“北溪二号”下手,制裁了一些相关企业和个人。
这一制裁的真正目的在于恐吓。到2月下旬,美方宣称,至少有18家西方公司因为担心被制裁而退出了这一项目。
3月2日,美国开始对俄罗斯进行新一轮制裁,制裁对象包括俄联邦安全局的数名高官,以及十几家可生产生化制剂的企业和研究所,这是拜登上台以后第一次对俄罗斯的大规模制裁。
除此之外,美国还正在通过中央情报局对俄罗斯“滥用生化武器”“网络攻击”“干涉美国大选”等进行调查。
可以想见,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远远不会就此止步。此前还有媒体披露,美国可能将对俄罗斯实施“超级制裁”——制裁俄罗斯国债。
中俄双方现在的会谈,还真是有得谈。
03
来自美国的压力,是中俄战略协作的全部动因吗?中美俄的“大三角”,会不会在某一天突然垮掉?中国利益会被“出卖”吗?
这些,都是一些人心中的疑问。
目前中美、俄美之间高度紧张的关系,其根源在于美国从战略上认定中俄是“对手”和“威胁”。毫无疑问,美国这个超级外部因素一定会对中俄之间的互动产生影响。
在本月9日,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接受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社书面专访,他在采访中说,中方愿同俄方就各自对美关系保持沟通。
很多舆论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点,认为中俄“联手抗美”几成定局,但实际上,这是美国近年来持续对中俄保持高压的一个必然反应。
但从本质上讲,中俄关系持续向好,是两国的国家利益决定的。
“抗美”显然不是中国和俄罗斯的国家目标——中国希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俄罗斯则希望实现国家的再次振兴和崛起。
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和俄罗斯,并不是对方借以“抗美”的工具,而是各自实现繁荣目标的助力。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是,中国去年遭受新冠疫情冲击,俄罗斯是第一个向中国伸出援手的国家;而中国在成功控制住疫情后积极为世界抗疫提供帮助,中国是向俄罗斯提供抗疫物资支持力度最大的国家。
即便是在新冠肆虐的2020年,双方的贸易额仍然突破千亿美元,这一水平已经连续保持了三年。
此外,俄罗斯每年向中国提供大量石油,这一数据在2020年是8357万吨,仅次于沙特的8492万吨。在农业方面,俄罗斯最大的农业出口市场在中国;而在科技领域、一带一路、国际组织等方向的合作则更多。
这些,大部分其实与美国无关。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俄“背靠背、肩并肩”地推动战略协作的同时,美国也在紧锣密鼓地拉拢盟友,在美日印澳四方会谈后,布林肯等人马不停蹄地去了日韩协商,与中方官员见面后,再次起身飞往欧洲与北约会谈。
美国的舆论机构也从不忘记鼓噪中俄“嫌隙”,炒作民间“对抗情绪”。
对中俄的紧密关系是否能长久,这的确是一些人心中的疑惑。
事实上,中国与俄罗斯的合作从来不是以“击败谁”为目的——我们在与俄罗斯推进战略协作的同时,从来没有对美国关上过对话的大门。
换句话说,无论是对俄罗斯还是美国,中国谈的都是发展,反观美国,它和盟友嘴上谈的是“合作”,行动却是奔着对抗去的。
哪一种合作更为持久稳固,一目了然。
张汉晖大使在9日的采访中也对美国喊话了。他说,美国应该“学会与不同历史、文化和制度的国家和平共处”。
对此,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在一篇文章中说:
“事实上,俄罗斯和中国之间也发生了类似的握手言和。在20世纪中期的大部分时间里,两国曾是死敌。虽然苏联已经解体,俄罗斯也不再是无产阶级专政,但两个大国最终建立了‘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骄傲且混乱的华盛顿,如今看起来,是在思维上落后了。
图片均来自网络
往期精彩回顾: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