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已得Aha视频(ID:ahavideos)授权
毕业后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是找工作。
所有专业里最不好找工作的,哲学系说自己第二没人敢争第一。
在搜索栏输入哲学系,下面的关联词是“哲学系 找工作”:找工作已经成了学哲学的同学的头等困扰。
本期推送我们将分享六个哲学系毕业的人,他们为什么学哲学,学了哲学后的他们,最后都去哪儿上了班,每个人都给出了自己的思考与回答。
六月 27岁 鲁汶大学 程序员
我本科在上海交大读的材料科学,为了凑学分,大三那年我选了一门课叫《西方哲学经典导读》。这门课其实只读了一本经典,就是笛卡尔的《沉思录》。教这门课程的是一个很年轻的女老师,哲学博士。
没想到听了这课之后我真的喜欢,就经常和老师互动讨论。
有一次下课后我跟她聊到关于庄周梦蝶的问题,我一直觉得所谓庄周梦蝶其实跟蝴蝶没什么关系。那天跟她一直聊到很晚,为了跟她多聊一会,我送她回家在车上继续讨论。
她跟我说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哲学问题,鼓励我可以做下去。我从那时候开始觉得,原来我的那些奇奇怪怪的想法可以跟哲学连接起来。
本科毕业后我妈想让我出国留学,很自然我就想到了哲学,去了比利时。
没想到,真读这门专业了反而变得恐慌。读越多的哲学经典,我越习惯讲大道理,我每天和室友在宿舍讨论形而上学的东西,越讨论越迷糊,越没有结局。反而连生活中出现的小问题都解决不了了。
学哲学是为了离生活更远吗?我开始反思。可这种反思,也让我感觉累。
真正让我下定决心离开哲学,是因为华师大有一个在学术领域比较知名的哲学老师江绪林,他自杀了。
后来披露的原因,是说他的现实世界承载不了那些哲学问题,所以开始怀疑世界,怀疑自己生命的意义。
当时我已经开始想太多了,而我又特别怕死。
一冲动我又改专业了,国外的学校很开放,换专业读研注册一下就好,没有什么阻碍。因为本科是理工科,所以我学起来也没有太大的难度,很顺利。
毕业之后我回国做了一个程序员。好玩的是我的老板也是哲学系毕业,面试的时候我们基本没聊代码,说了一大堆中西哲学理论。

哲学的世界里好像永远没有结论。但现在不同,我找出一个Bug,花很多时间去消灭它,这件事就结束了。
这让我很有快感,也因此觉得生活很简单,它可以触摸、可以掌控,我喜欢这个状态。
海海 32岁 复旦大学 大学讲师
学哲学后我被问到最多的问题是:“你会算命吗?”,我每次都无奈地说,“只能算出自己挺穷的。”
我2006年上大学,选哲学是因为这个专业指标多,容易被录取。后来又考上了复旦的研究生。其实一直都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学哲学不是因为爱,考研是为了给自己多条路。
研二我去媒体实习,我以为找到了真正喜欢的东西。因为选题会讨论的话题都特别有意义。
我们做过一个动物保护的选题,报道没有资质的企业一直在豢养黑熊取胆汁,还费力辗转联系到澳大利亚著名伦理学家、动物保护运动倡导者彼得·辛格,这篇报道我非常喜欢。
没想到稿子发完,这事就再没人讨论,大家又投入下一个选题中。
这让我觉得特别荒谬,每件事的意义都只有一星期吗?再开选题会,我看大家热烈讨论都觉得厌烦,感觉时间和当下这件事的意义都在我的指尖流走。
所以我辞职了,我希望跟一些有意义的事情,长久地相处。
是哲学让我感受了这种长久。有一天晚上,我们在教室里上《形而上学导论》课。那天是中秋节前夕,月亮很大很圆。我坐在窗边看着外面,听着同学们讨论海德格尔,那一瞬间觉得自己离月亮很近,离大地很远,仿佛身处高高的山顶,伸手就能触到皎洁的月光。
那一瞬间,我觉得哲学可以不仅是我生活中的一个阶段,它可以是生活本身。
后来我继续读了博士,2015年毕业后又读了两年博士后,留在复旦大学教马克思主义哲学。现在回忆,大概就是那个晚上那个瞬间让我坚定了自己要沿着哲学这条路走下去。
Felix 36岁  武汉大学 金融行业
我高中是学理的,考大学没考好被调剂,到了中西比较哲学。好在哲学讲逻辑,康德、黑格尔说的那些理论我都能理解,学起来也算驾轻就熟挺开心。
我觉得哲学很有意义,我喜欢周易,整篇我都可以背诵,刚开始觉得就是算卦嘛,后来知道它是讲宇宙万象都是由阴阳和谐组成的,并且时时变化。比如人类积累到一定财富的时候,必然会以环境污染作为代价,任何事情都不能单一地看。
不过大二我就能感受到就业压力了,师兄们会在宿舍里念叨:
“找不到工作啊”
“今天投了七八份简历也没人联系我”
“要不我还是考研去当老师好了”
听得我都害怕。
我家是农村的,条件不好,父母受教育水平低,比如他们只知道我是在武汉上大学,不知道我是在“武汉大学”,专业他们更不懂了。
家里没有人脉关系,我毕业后又找不到好工作,到时候回农村去,怎么对得起父母?所以当时就考虑读研,选找工作吃香的专业。
宿舍有一个研究生是水利水电学院的,我们聊起就业,他说金融好找工作,基本上把简历扔出去,就有工作过来。我知道这个信息之后就网上查了一下,确实就业率100%,而且单位都还不错,然后我就定了。
考研准备了一年半时间,每天七点起床,八点钟坐在教室,一直看书到晚上九点,去操场锻炼一小时。后来就去图书馆,从早坐到晚背书、做数学题。
我当时努力到什么程度呢?图书馆所有的管理员都认识我,去书店看辅导书,没有我没做过的数学题。
最后考研成绩是跨专业考第一,数学满分。
学哲学动脑子会开心,学金融考虑的是生存。工作以后我一直在干金融相关的工作,干了七年投行,然后就是帮企业上市,后来转到投资。
现在收入水平每年大几十万吧,觉得还行。我出钱给家里盖了一套房子,帮我姐姐出了房子的首付,给家里花的钱有七八十万了,家里提起我来特自豪的,“我儿子,特有出息”,我也算是求仁得仁了。
小橙 24岁 牡丹江师范学院 编辑
高中那会儿特中二,政治课上学到了关于真理呀、谬误啊、认识论什么的就觉得特别高深。高考前学校请毕业生回校讲座,有个学长是哲学系在读,气质谈吐都特别好。
当时我就决定:我要读哲学!我要找学长这样有谈吐的男朋友!
等考上哲学系,我觉得自己当初一定是脑子进水了。
课程很无聊,每天不是哲学史就是读原著,特别晦涩,而且像学长那样的哲学系男生我一个都没遇到。
我还经常被问一些特别奇怪的问题,一个刚认识的女生知道我是学哲学,拉着我说,“啊,你能不能给我讲讲人生的意义,我最近特别迷茫不知道生活该怎么过……”我当时忍住翻白眼的冲动跟她说,“我觉得你可能需要一个心理医生。”
上大学那会还听说过一个文科专业鄙视链,是新闻系瞧不起中文系,中文系瞧不起历史系,历史系瞧不起哲学系。
我以为上班后能逃离鄙视链,没想到直接迎来了人品上的“侮辱”。
校招时我面试一家大公司,跟面试官聊得特好,我感觉一定会被录取的。
就在回宿舍的路上,听见刚面试过我的人在聊天,一个说“今天的学生都不错啊”,另一个说,“是不错,但是好像有一个是哲学专业的,咱们公司那谁谁谁也是哲学的,这姑娘会不会也比较拧巴?”我当时在后面气得差点背过气去。
后来我终于在一家杂志社找到了一个编辑的工作,工资少,只有三四千,跟那些学计算机金融的同学没法比。
现在有学弟学妹来跟我取经,我会建议他们不要学哲学。但是我也知道过来人的建议都没什么用,就像如果当时有人跟我说“不要学”,我也不会听的。

华清 28岁 扬州大学 互联网产品经理
我妈是哲学老师,她们这行特别不愿意让孩子学哲学,但我妈希望我学,觉得这是一个能让人更清醒的东西。
我说这专业不好找工作啊,她特别认真地说人活着不能太现实,你要做一个真正的人,要能感受这个世界上最美妙的思想,去跟那些有智慧的人交流。我就去学哲学了。
我是那种什么都想做好的人,成绩、社团、各种校园活动,一个都不想落下。
毕业时我认真考虑了自己的未来,把大学四年读过的书、参加过的活动都想了一遍,发现我还是不喜欢研究,所以选择了就业,去了一家互联网公司做产品经理。
选产品经理是因为这行门槛低,不要求专业,产品做出来就是人用的,需要揣摩用户习惯和心理,某种程度上算是研究人的职业。
学哲学的好反而是我做了产品经理后才发现的。比如,有一天我在产品设计理念上跟团队产生分歧,关于怎么放置APP界面的新功能按钮一直僵持不下,大家吵了起来,但是我的发言把大家震惊了,同事按照我说的把按钮重新排列了下,效果果然很好。
后来同事跟我说,以为学哲学的人都不食人间烟火,没想到我吵个架这么接地气有道理。
学哲学很锻炼逻辑,让人看问题更清晰准确,连吵架都容易吵赢。
你看好的产品经理都读些哲学,比如乔布斯就酷爱哲学,我妈劝我去学哲学还是很对的。
九先生 30岁 巴黎大学 自由职业
我一直觉得我学哲学是命中注定。
小学一二年级时,我看到电视剧《白求恩》里他死了的情节,忽然明白现实中人也是要死的。那天晚上我对着镜子哭了一晚上,一边哭一边祈祷,祈祷自己和家人不要死。
那是我第一次触摸到“死亡”,并且开始产生奇怪的想法。比如邻居走过来,我会想,他面对我是人,我转过头或者他转过去时,会不会变成一个怪物?
初中时我家旁边有一家书店在清仓,《哲学的历史》等好多哲学书在打折,我翻了翻,发现很多书里都写到了死亡。算是我的哲学启蒙了。

2008年,我高考成绩一般,决定出国读书。父亲在医院工作,母亲自己做小生意,算是中产家庭吧,可以供我出去。
家里对我想学哲学没意见,倒是我爸跟我说过一句话:
“我特别怕你长成一棵树,特别大但是却没什么用那种。”
我学哲学是为了能找到关于生命的答案,但是学康德和维特根斯坦之后我开始意识到,哲学其实是没有答案的学科。
而且有时候很无聊,有一次老师带我们去旁边的一个小公园上课,那是一个夏天。老师指着一本教材说,这都是死亡的味道。我一想确实,书里那些哲学家没有一个活着的,世界上好玩的东西那么多,我为啥要每天去研究一群死了的人。
所以研究生毕业我也没有继续读博,签证到期了就回国了。
我是一个对未来没有规划的人,回国后为艺术付费教程做过讲稿设计,也做过话剧的策划和演员,挣的钱只够自己一半生活费,其他啃老。
学哲学这件事没什么了不起,身边都是搞艺术的,最多得到一声“哦?哲学呀”,语气上扬说的,应该觉得我挺厉害的。
这些感触都是学了之后才知道,再来一次我肯定也还会学。
▼ 点击【阅读原文】,订阅《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
让好文与你的好友不期而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