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故事
作者:张以航 Kevin
范德堡大学大三,LinkedIn APM intern 的求职季
想写篇文章来记录求职的过程目的有二:
第一,过去的这半年真的是心理压力很大的一段时间,也付出了不少时间和努力,想给自己和帮助过我的人一个交代;
第二,我在这半年里因为不断被拒而导致没信心想要放弃的时候有很多次,会觉得拿到 dream offer 的人遥不可及,觉得自己永远也够不到。如果你也有这样的想法,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你带来一点信念和技巧上的帮助。
接下来会讲:
1.     我的背景和求职结果
2.     从大三上开始的 recruiting timeline
3.     关于求职策略和面试的经验教训
4.     准备面试用到和推荐的 resources
Intro
我叫张以航 Kevin,青岛人,在 Vanderbilt 读大三,计算机+政治双专业,辅修艺术史,GPA3.8+。高中开始对创业感兴趣,大学两个暑假分别在国内的乡村教育组织和美国的 marketing tech startup 做的产品实习,大三上学期创业做了一个疫情期间大学生社交的 app,长远的 career goal 是成为 social entrepreneur
。校内的 involvements 包括 Global China Connection, business fraternity, consulting for nonprofits 等。申请季依次收到的实习offer 有 ServiceNow SWE, LinkedIn APM, Intuit PM, 决定去 LinkedIn (是 dream company 的 dream program 了
)。
01
|
offer
Job tracker 截图(以示心酸)
Timeline
·       8-10月
大三上开学前后,受身边氛围的影响试着投了 MBB consulting,由于在 networking 的投入真的太少,只拿到 McKinsey 一家的面试,面的感觉还可以但第一轮就挂了
,所以 consulting recruitment 就早早收场了
·       10-11月
开始认真申请 PM,比较早地拿到了 Microsoft 面试,10月底面了 onsite,四个小时跟4个 PM 面,主要问的 behavioral 和 product design , 和一点点跟我做的 app 相关的 system design。面完自我感觉非常良好(问就是自我认识不清醒
),兴致勃勃地等了两周收到拒信。当时非常崩溃,因为我们学校申请 PM 的就 MS offer 给的比较多,感觉是自己的 best chance;而且因为是第一次正式面试,真的从零开始准备了非常多,也没有任何 feedback,感觉努力没有回报,但当时打下的面试基础对后来真的很有帮助。
·       12-1月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疯狂投简历+network,但没拿到任何面试。寒假前只收到了另一家小厂的面试,而且因为不 sponsor 当场拒了。心态愈发崩溃
,寒假期间开始投一些 SWE 的岗,很快拿到了几家面试,第一次开始比较系统地准备 coding interviews  (leetcode 其实一共也只做了几十道
...), 然后 TikTok 第一次 coding interview 挂的非常惨,场面之尴尬让人想直接退出 zoom...
·       2-3月
春季开学拿到 ServiceNow 的 PM onsite 但由于准备不充分、跟 team 的契合度没有表现出来而挂了,善良的 recruiter 又让我面了 SWE,因为这次准备时间充裕一些,虽然 leetcode 还是很惨烈
,但很幸运地终于拿到了第一个 offer!有了 safety net 心态真的很不一样,之后就回到专心申 PM 的状态了。这前后拿到 LinkedIn, Zendesk, Intuit PM的 interview。
·       3月
经过又一次比较 intensive 的准备,接连面了 LinkedIn 和 Intuit 的 onsite,几乎同时拿到两个 offer,幸福突然到让人难以置信???
02
|
timeline
关于求职策略
  1. Get that first offer (whatever it is)!
回看整个求职季,最大的后悔就是没有更早申 swe,拿到一个 offer 在手里。我因为比较早就明确了想做 PM,所以不想“委屈”自己去做没那么感兴趣/适合的 SWE。但我后悔的原因有三点:第一,根据我自身和身边其他行业朋友的经历,如果你手里有一个 exploding offer 作为筹码,一下子会变得有竞争力很多,我在有 offer 之后 reach out recruiter 的时候回复率也高了很多。第二,PM recruitment 战线真的很长,整个时间线很可能比你想象的长
有 offer 的安全感对心态帮助很大。第三,其实日后 SWE 转 PM 的机会非常多,而且 overlapping skills 也有,所以这并不是“委屈”自己,只不过是通往最终目标的沿途风景。
至于这个 offer 是 SWE 还是任何其他行业,就取决于你擅长的点和 job market 的供求关系了。对我来说,我是 CS major,虽然 technical 比较菜
,但由于 SWE 属于供不应求的市场,所以我拿到面试/offer 的概率还是高很多。每个人的背景和长处都不同,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决定。
2. 无心插柳
我过去两年的经历真的是受很多贵人的帮助,巧合地收获了很多对我自己、对简历都宝贵的经历。去年暑假初在湾区,因为想为抗疫做点贡献,就申请在一个 covid-relief initiative 做线上志愿者(从 local asian restaurants 送饭给前线抗疫的医护人员)。没成想两周后本该开始的一个 PM 实习因为疫情临时取消,落得了在五月初丢了实习的尴尬境地。在这个 nonprofit 跟其他成员 one-on-one 时抱怨到这件事,其中一个 co-founder 自己刚好是一家 startup 的 chief product officer,他就当即 offer 我去做他的 unpaid PM intern。周五 offer,周一就上岗了
这段实习成为了我在美国的第一份PM实习,让我学到了非常多做产品的基本知识,也让我在简历上更有说服力地表现出我对产品的兴趣和经验。serendipity 真的是一件很难说清的事,但在自己热爱、相信的事情上付出和投入,总不会有坏结果。
3. Myth: the better (higher tier) the company, the harder it is to get in?
这是我前期心态爆炸的原因之一:如果十八线小厂都拒我,怎么可能拿到想去的大厂offer?后来意识到这是一个myth,有两点原因:第一,PM recruitment 的不确定因素太多了。由于名额少、有时 JD 写的要求不明确,被拒的真正理由常常可能并不是因为你本身,而是因为不可控的客观因素,比如这个组就招一个人,刚刚招到。所以 don't read too much into rejections (至少在 resume round)。第二,跟公司/recruiter/interviewer 的理念和 vibe match 真的很重要。比如 LinkedIn 真的是我非常相信的产品和公司,和我的理念、背景都很契合,所以讲 why LinkedIn 之类的问题就非常有说服力。所以被小厂拒真的不代表大厂没戏,再接再厉就对了。
4. Never give up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跟我一样,觉得这个道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刚开始 recruit 的时候觉得舍我其谁,经历现实的打磨之后慢慢觉得 this is never gonna happen for me. 尤其是在看到周围的同学都拿到了 offer 自己却面试都没拿到几个还接连挂的时候,我经历过无数次自我怀疑的瞬间。但我能尽量做到的是每次自我怀疑、被拒难过都在当天晚上消化掉,第二天硬着头皮也要重新开始 strategize、申请、准备面试。后来就慢慢觉得,如果不坚持到最后一分钟,不被每家心爱的大厂拒完,那放弃之前这么长时间的努力也会让自己觉得遗憾吧?所以即使像我一样直到三月份还没拿到 offer,也绝不是故事的终点
5. Networking is about making them feel responsible for your success
首先明确一点,networking 的目的绝不仅仅是拿到 referral,但确实,referral 对拿面试的帮助真的非常大,我总共拿到的9家面试其中8家都是带 referral 的。但怎样才能有效地 network?关键是让对方感到 they are part of your success, 而不是单方面提供帮助的关系。这就意味着首先要相对充分地介绍自己的经历,让对方感到你确实是 qualified,接下来要 make a personal connection, 时常 update 对方你的进展等等
,让 ta 感觉到在跟你一起走这段路。
6. Don't let this define you
找工作的时候很容易感到我的整个 self-worth 好像都取决于一纸 offer。但我在 network 各种背景的校友中慢慢清晰地认识到,毕业后的这第一份工作是很重要,但绝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决定性。有人从 engineer 变成 banker 又变成 producer,有人做老师20年之后从零开始成为产品经理,重要的是,他们都在这一路上收获了价值和自我实现。努力当然要努力,但是 when it's not working out, remember you are so much more than this.
03
|
关于面试
  1. Practice doesn't make perfect. Reflection does.
不知道大家会不会有一个面试技巧的 plateau,就是学习过了基本的 framework 也做过一些 mock,不知道该再怎么提升,但 feedback 并没有想象的好?对我个人而言,后来意识到问题在于缺少反思。之后每次 mock 会开一个 shared doc,双方把笔记和评价都记在上面,方便之后回看。反思的点有两个:第一,everyone knows that framework you're using, then what makes you different? 通过反复练习和反馈,找到自己 framework 里的逻辑弱点,然后不断地 iterate。第二点是 communication,具体在下面一点里展开讲。
2. Communication isn't about how much you say, but how much they hear.
我觉得沟通问题的根本常常是这句话:我想说的很多,但对方听到的有多少?比如 product design question, 我一开始总会想在思考的时候把整个答案准备好,然后完整地跟面试官讲出来,用我敏捷的思维 impress 到 ta。后来在我给别人做 mock 的过程中发现,这样的单方面表达其实效果很差,即使我在试图很认真地听对方讲也不免会走神。后来逐渐开始意识到把面试变成双方面的 conversation 的重要性,会每到一个 logical stop 都停下来问面试官的想法和问题,并且整场面试都尽量用探讨问题,而不是做 presentation 的语气。这样不仅能使沟通效率变高,而且会让你的心态从被评判审视转变为合作解决问题。
具体的 tips 还包括:
  • 开头讲清楚 structure 会让面试官更容易 follow 你的逻辑;
  • 每个 section 结束做一个 quick recap+checkin,比如“So we talked about three pain points:1.. 2.. 3.., 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 or concerns?";
  • 节奏不要太快,给自己呼吸的空间,也给面试官问问题的机会。
3.     Everything is storytelling!
这点对几乎问题都适用,不仅仅是 behavioral questions。讲三个例子:
第一,why company, 列3个理由加解释原因看起来格式工整又内容全面,但对面试官来说大概率是第21379次听到这个答案了。这时候留下印象的方式就是讲你自己的 story,比如 why LinkedIn 我就用自己作为国际生在美国找工作的故事讲why it's a great equalizer. 虽然并没有全面地讲到 LinkedIn 的方方面面,但是面试官感觉到了我是真的相信这个产品和他们的价值观,并且对这个故事非常 resonate.
第二,product design, 在讲 user segment/痛点的时候如果能 paint a picture, 代入用户的视角描述会遇到的困难,不仅能体现自己的 user empathy,也能有效的抓住面试官的注意力
第三,讲自己的 project。storytelling 意味着叙事是有起伏的,代入到讲自己的经历里,就是不仅讲成功的,更要讲失败的。我每次讲做 startup 的经历,面试官都是更感兴趣我讲到的 challenge 和解决,即使结果是不完美的,这其中表现出你的能力和 resilience 是比其他成功的 metrics 的宝贵的。
03
|
用过的 resource
Cracking the PM Interview

Exponent (premium): 一套 PM interview 的课程+大厂面试流程 guide+过往真题。推荐!亲测值得付费,可以跟几个人一起拼账户哈哈
Exponent mock interview videos (YouTube): 这个 channel 是我 pm interview 的标杆!答题思路、out-of-the-box thinking、表达方式上都对我很有启发。
Product School (podcast): 听大厂 pm 怎么讲产品
How I built this (podcast): 最喜欢的 podcast 之一,是采访 founder 的,并不直接跟 pm interview 相关,但我觉得听这些 founders 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对我很有帮助。
各种PM社群:我在 Product Buds、“小戴没得觉睡”的 mock interview 群(排版的小戴在这里画个重点
)、 Product Path 的群等等。由于学校里 recruit PM 的人真的非常少,所以主要通过这些社群找人 mock。
我深知自己的成长背景、运气、和数不清的随机因素对我的帮助,recruitment这件事远不是一个公平透明的process。以上所讲的都只是根据我的经历而总结的经验教训,我自己在做pm的路上也完全只是刚刚开始,所以如果有不同意见非常欢迎跟我探讨!以及非常想多结识做产品/创业/各种背景的伙伴和前辈们,所以欢迎在LinkedIn上跟我connect(搜索关键词:Yihang Zhang或点击【阅读原文】)!一个小请求,最好能在invite里简单介绍一下你自己和想跟我讨论的,so we can get the conversation going! 希望我的经历能给你带来一点点启发和信念。
最后分享一句我室友的favorite quote by Winston Churchill跟大家共勉
, "Success is going from failure to failure without loss of enthusiasm."
END
作者:张以航
排版:小戴
审核:小戴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