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1年3月16日到17日,美联储举行了新一轮的FOMC(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议息会议,这个FOMC议息会议每年有八次,由于这一次的特殊性,所以非常受到关注。毕竟现在正好是美联储无限量化宽松满一年之际,通胀预期增强、中长期美债收益率不断上升、市场(科技股)正处于波动之中,美联储在这个时候的表态会直接影响到很多人的钱包。

这次议息会议毫无悬念地保持了0-0.25%的超低利率,并且维持每个月买入800亿美元国债和40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直到充分就业和经济复苏实现实质性进展。类似的话在一月份也说过,想表达的意思就是:我现在还要放水,什么时候结束不知道,要看就业和经济恢复的怎么样,而且恢复的好或不好都要按照我美联储的标准来衡量。
所以说这次会议是鸽派氛围十足的会议(鸽派代表货币宽松、鹰派代表货币紧缩)。
美联储每一次FOMC会议之后,都会在官方网站公开报告,就好像上完课给你课件的下载链接一样。有了这个报告,你会发现美联储主席只是一个讲师,有这个“课件”在,我们每个人都能看懂美联储在想什么。
美联储官方网站公开信息
我们今天就来一起看看这个报告中有哪些有料的重要信息。这些信息的主题主要集中在经济增长预测、就业和通胀预测,我们可以从中看出美联储暧昧的标准。

(1)经济增长
在这次FOMC会议中,美联储大幅上调了美国2021年经济增长的预期,从2020年12月预测的4.2%上调到了6.5%,委员会不同成员的预测范围在5.0%到7.3%之间。
FOMC三月议息会议报告中的预测表 红框为GDP部分
美国GDP增速 2016-2020 以及2021-2023和远期预测
比美联储还要乐观的是华尔街的投行,高盛预测美国经济在2021年将增长8%、大摩预测8.1%,看到这些速度之后我差点还以为是对中国的增长预测,不过美国经济在2020年下降了3.5%,在2021年的高增长很大程度上是弥补前一年度的下降。
高盛预测美国2021年经济增长8%
大摩预测的速度是8.1%
美联储工作的终极目标是温和通胀背景下的充分就业,GDP增速有多快并不会限制他们的宽松措施。美国经济在历史上也有过高增长+低通胀的时代,最典型的就是1996-2000,当时也是美国战后经济增长的黄金时期之一,在那样的背景下,美联储没有做任何大动作的必要,在影响美联储决策的因素中最关键的还是通胀和就业。

(2)通胀和就业
我们回到第一部分用的那张表,FOMC对2021、2022、2023的美国通胀率也做了预测,根据预测这三年的通胀率分别是2.4%、2.0%、2.1%,核心通胀率分别是2.2%、2.0%、2.1%。这数据非常温和,完全看不出剧烈通胀的影子。而且鲍威尔强调,短期的通胀压力不具有可持续性。
红框是FOMC三月对美国的通胀预测

美国通胀2016-2020 预测2021-2023及远期
既然没有太高的通胀,那就没必要收紧货币了。一般来说2%被认为是非常敏感的通胀分界线,以往过了这条线美联储就可能加息,但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说就算通胀率在2%以上短期上升,也不会提高利率。这其实也不是一句新话,去年9月他也说过:允许通胀在一段时间内超过2%。
我们曾经谈到过美联储对通胀目标的改革,简单理解就是从控制即时通胀率转向控制区间通胀率。比如说过去一年美国经济衰退,通胀为零甚至为负,但美联储的通胀目标是在某一段时间里平均通胀都是2%,那么下一步经济复苏时,通胀超过2%就是理所应当的,因为要补回衰退期损失的通胀,这就是去年市场一度特别关注的“平均通胀目标” (Average Inflation Target, AIT)概念,它会让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更加宽松。在这样的情况下,鲍威尔打破了美联储的传统政策原则,那就是先发制人地打击通胀。
再看就业,鲍威尔一直说要到实现充分就业才会考虑加息。但充分就业又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2017-2019年美国经济挺好,失业率从4.9%下降到3.5%,失业率这个范围里都算是就业不错,但根据美联储的预测,失业率到2023年要回到3.5%的超低水平,可以看出美联储对充分就业的定义标准非常高。
美联储对失业率的预测
不过美联储也不是所有措施都在托市。就在周三的FOMC会议之后,周五美联储又放出一个新消息,表示SLR(补充杠杆率)减免将月底到期。这一减免措施允许美国商业银行降低资金储备,目的是让银行在疫情期间大量买入美国国债,鼓励银行放贷。市场担心这一政策到期后,银行可能会抛售国债,进一步推高美债收益率,进而打压股市。不过美联储表示,这一决定不会削弱美债市场的流动性,对大型银行的资本储备也不会有重大影响。
(3)影响怎么样?
周三,在公开会议纪要和鲍威尔出来讲话之前,美股整体低迷,一副随时要大跌的样子,后来听到美联储的鸽派信号,市场拉升,道指在历史上首次突破33000点(2009年牛市起点为6470点),标普500也创出历史新高,逼近4000点大关(2009年牛市起点为666点),但后来的周四又出现了调整,尤其是科技股。
考虑到货币政策早晚是要正常化的,等美联储退出QE并开始加息之后,是不是就是市场的灾难呢?不是。
美联储是预期管理大师,上一轮加息周期是2015年12月开始的,但从2014年中就开始不断吹风了,按理说美元加息,应该会让美元汇率走强,但美元走强的过程基本上在第一次加息之前的一年多就走完了:美元指数在2014年7月的80涨到了2015年12月的100,反倒是美联储首次加息之后,美元指数基本上就见顶了,随后哪怕再加息8次,美元指数绝大多数时间都在90-100之间的波动。这就是一个预期管理的经典案例,在加息之前,市场已经把加息给price in了。我们现在可以展望,在2023年加息之前,加息这个威胁一定会时不时地笼罩在市场上空,而到2023年真的开始加息时,市场反而可能波澜不惊。
另外,“崩盘党”总说美股要崩,这个论调从上一轮加息开始放风的时候(2014年下半年)就就很密集了,到现在说了也有六七年了,但牛市就是非常顽强,穿越了货币宽松和紧缩的周期。
现在美国市场还有个很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每当人们谈到美股整体的时候,都说泡沫太大了,但每当谈到市场上的头部公司,比如FAAMG、奈飞、英伟达、台积电、AMD、高通等等科技公司的时候,大部分投行都说这些公司牛逼,都给出了比当前价格要高得多的目标价。这其实就是一个自相矛盾的事情,美股十二年大牛市,基本上就是依靠这些科技巨头带动的,他们在这轮长牛中,营收和利润都实现了数量级式的增长,如果一个人在认定市场存在巨大泡沫的时候又对这些头部公司非常看好,本质是自相矛盾的行为。业绩保持稳健增长是牛市穿越货币周期的根本原因,对牛市来说,头部公司的创新能力和产品竞争力比美联储要重要得多,成熟和长期的投资者应该认识到这一点。

对于美联储的很多动作,简中自媒体间充满了反智和阴谋论,不断拉低读者的认知水平。在这些脑残眼中:美联储宽松也是收割世界、紧缩也是收割世界。感觉就是美联储开了上帝视角,无所不能,好像自己所有的痛苦和不幸都是因为美联储害的。但事实是怎样的呢?美联储在过去一年的宽松只是为了自救,不放水美国自己的经济就要完蛋了,加上美国和全球疫情都没有办法得到快速有效的控制,所以宽松的时间也很长。美联储想做的事不是收割别人、不是保护美股,而是自救而已。他们自己已经是泥菩萨过河,没那个意愿也没那个能力在别人身上打主意。退一步讲,你要是真怕被收割,方法很简单,在外贸、储备、融资、投资的全流程都不要用美元就了。
欢迎点在看、转发朋友圈、点击上方公众号名片关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