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庞在《乌合之众》里说:群体追求和相信的从来不是什么真相和理性,而是盲从、残忍、偏执和狂热,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而现在,品牌们对流量的追逐,正陷入乌合之众般的盲从、偏执与狂热。
本报记者 李娜
比双十一数据更值得说道的,是疯狂的直播带货。10月26日晚,玛丽黛佳×韩美娟、水密码×人妖一枝梅的抖音直播带货,让许多业内人士深感不适。一枝梅的怼人、撕逼式带货,韩美娟的奇装异服和夸张造型,都在极力地挑衅着正常人的观感。“白瞎了人民币烧出来的艺术感”,有业内人士如此感慨。

进入2020年,直播电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而来,线上线下几乎所有的品牌都被裹挟其中,一切似乎都在向流量低头。
双十一预售首日,数亿人涌进直播间,李佳琦/薇娅4个小时带货近70个亿,一晚上的收入就超过很多公司一年的利润。不管你是否理解,它就是这么疯狂地发生了。很多人感慨,世界的生存法则变了,再不拥抱(流量)就晚了。
水密码很清醒、玛丽黛佳也没“抽风”,他们不过是“积极谋变”的众多化妆品品牌中的两个。如果李佳琦的抽佣要得太多,坑位太贵,“小李佳琦”们似乎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更何况,这些小主播的人设足够吸睛、表情足够drama。甚至有人将这种带货模式标榜为土味营销,看点是反差萌。
那么问题来了,土味营销可是带货主播们的宣传文案,它给品牌又带来了什么呢?清库存吗?营销有底线,反差也未必会萌,就像某女星曾经把“东北床单”穿进了戛纳红毯,民族的没有变成世界的,床单礼服反遭群嘲。博眼球谋出位的做法,已经被无数次地验证失败了。
知名品牌做土味营销,本质上是唯流量至上。这种营销方式不用付出很大成本就能获得关注,凭借争议还能获得流量叠加。这种取巧式营销看起来很聪明,稳赚不赔,实则是在流量至上时代里的品牌迷失。它对纳新和老顾客维护没有任何帮助,还会反噬到品牌自体。
首先,向流量下跪是对品牌形象的摧毁。
广告教父大卫.奥格威在其《品牌与形象》的演讲第一次定义了品牌——品牌代表一种形象。正如大卫.奥格威所言,品牌形象来自顾客对产品、企业和使用者本身的综合联想,而让一个毫无美感的主播带货、试妆,会带来怎样的品牌联想?这种“联想”会融入品牌的血液,瓦解品牌经年累月建立起来的形象,也会刻在消费者的记忆里,并最终影响到她某一天的消费决策。
其二,无底线的向流量低头,也稀释了品牌的价值感。
在一枝梅直播过程中,有一个粉丝看到产品价格过低,连赠品都是套盒,直言“不敢买”,一枝梅当场就花了近5分钟时间diss这名粉丝:“不敢买你去买SK-II啊,也不见你买SK-II呢!” 而韩美娟虽然没有撕逼式带货,但却找不到丝毫的美感,口红擦到他的嘴上,有点惨不忍睹。
按照韩美娟的宣传,玛丽黛佳气垫散粉原价199元,直播间卖49,大家可以算下这是几折。而水密码就更大方,一款80g的睡眠面膜在双十一卖49元一个,但在一枝梅直播间是45元两个。
从带货主播来看,全网最低价是为粉丝谋福利,而从行业视角来看,这种最低价抹平了信息差,短期能带来热度和销量,长期来看,对于品牌定位、定价策略以及今后的推广活动伤害极大。一旦价格低到连消费者都 “不敢买”,品牌的价值又在哪里?
一个是10多年历史的老国货品牌,一个是国内艺术彩妆的佼佼者,这样的自毁前程令人惋惜。有人说,CS渠道出来的品牌,要么太保守,跟不上消费环境的变化,要么又太激进,在铺天盖地的流量面前,慌了神,什么野路子都敢走。寻找代言人尚且要看艺人与品牌的契合度,找BA还要看BA的形象,怎么找一个主播带货就如此随意?难道仅仅是因为他们有点儿流量?
2017年的PGONE有流量,但他坑惨了雅诗兰黛,因为负面消息频出致使雅诗兰黛中国被总部点名批评,最终导致雅诗兰黛中国区高层大换血。赵丽颖有流量,但是一句土味英语广告词,至今仍让迪奥蒙羞。
流量是流量,品牌是品牌。品牌意味着信任和认可,而流量仅仅是注意力。李佳琦们带给品牌的是注意力,而注意力是一把双刃剑。如今,连完美日记这种不缺流量的品牌都开始请代言人反哺品牌建设、换取消费者信任了,怎么那些原本有着信任基础的品牌反倒迷失在流量的世界里了。
《三傻大闹宝莱坞》中有一句经典台词,只要你勇往直前追求卓越,成功就会追着你跑。同样,对化妆品品牌来说,追求卓越做好品牌,流量也会追着你跑。相反,追逐流量,它不见得待见你,结果更可能是“流量”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