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丨不良资产行业观察综合

过去的一周
不良资产行业发生了哪些事情?
又有哪些值得我们关注?
一周新闻来喽
01
【银登中心:个贷不良包交易细则定了,业务系统已上线运行】
2021年1月13日,银登中心正式发布《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不良贷款转让业务规则(试行)》及相关配套细则,开展不良贷款转让业务的出让方和受让方,均应在银登中心开立账户。出让方应及时通过银登中心发布不良贷款转让公告。转让公告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不良贷款基本信息、转让方式、交易对象要求、有效期限、联系人和联系方式。《规则》还明确提出,不良贷款转让业务中,不得存在:在转让协议之外签订抽屉协议或回购条款等、虚假出表、虚假转让、逃废债务;向债务关联人进行利益输送、转移资产;合谋压价、串通作弊、排斥竞争等违法违规行为。(来源:金融时报)
02
【中国华融:积极响应政策,主动开展个贷不良包业务】
针对银保监会近日发布的《关于开展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的通知》,中国华融称由于个人不良贷款业务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以往开展的业务有较大区别,其业务模式、流程要求、尽调定价、后期管理等方面都是全新的课题。公司积极开展不良贷款转让试点业务研究,主动对接各家试点机构,充分沟通交流试点业务模式,为今后开展试点业务做好准备。(来源:财联社)
03
【银行: 个贷不良出表意愿强烈,AMC:接收兴趣并不大】
银保监会开闸个贷不良批量转让,个贷不良处置蓝海开启,但规模几何,仍需多方探索解决方式。“这个政策对银行是非常大的利好。我们当然是希望能够批量转让出去,清收的压力太大了,目前正在研究中。”某试点银行信用卡中心人士表示。银行个贷不良包出货需求大,AMC接包动力不足,要如何应对?“我们建议,在未来试点方案当中,银行把批量个人不良转让给AMC之后,允许AMC再次把不良在符合监管要求的前提下,转让给真正有处置能力的第三方,单靠AMC能力处置不了。如果处置不了,当然没有任何的动力去接收不良资产包,试点就毫无意义。”曾刚说。(来源:界面新闻)
04
【中国信达:累计收购、经营不良资产逾3万亿元】
中国信达资产成立21年以来,累计收购和受托经营不良资产逾3万亿元,2011年商业化转型以来累计实现归属于股东净利润近1200亿元、上缴所得税494亿元。主导及参与了400多家国企债转股,转股金额达1500多亿元。新一轮市场化债转股以来,中国信达设立500亿元降杠杆基金,并将债转股拓展至民营企业。如湖北某民企大股东因股权质押率过高亟需降杠杆,中国信达收购金融机构对其大股东近20亿元债权。(来源:金融时报)
05
【监管重拳出手了,严查银行理财投资本行不良资产等乱象】
近日,银保监会同时发布20多份行政处罚决定,包含国家开发银行、工商银行、邮储银行、国银租赁、长城资产、长城新生信托、长城华西银行等在内的多家金融机构被罚,处罚总金额接近2亿元。在银行机构罚单中,为非保本理财产品承诺保本,调节理财产品收益,理财资金投资违规,理财资金投资本行不良资产或不良资产收益权等乱象,都“榜上有名”。(来源:中国基金报)
06
【开了先河,毕马威被罚8800万】
“五洋”案后,“富贵鸟债”虚假陈述案两周后开庭,毕马威被索赔8800万。监管对于富贵鸟“存在虚假陈述的行为”的认定,指出:发行人必然要承担相关责任。这是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进入中国后受到的第一个监管处罚。“发行人破产,所以再向发行人主张责任没有意义。因此,投资人自然会把索赔目光转向中介机构,毕马威华振确实存在问题。”一家券商固收部负责人表示。业界判断,目前司法机关已有协助进行金融市场整顿的趋向。(来源:贝果财经)
07
【银保监会:对消费金融公司评级,不达标退出市场】
2021年1月13日,银保监会刊发《消费金融公司监管评级办法(试行)》。据银保监会官网消息,2020年12月30日银保监会通过《消费金融公司监管评级办法(试行)》,现已印发给各银保监分局和消费金融公司,内容共5章25条。其核心内容包括对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评级要素与评级方法,据该文件显示,试行版各评级要素的标准权重分配如下:公司治理与内控(28%),资本管理(12%),风险管理(35%),专业服务质量(15%),信息科技管理(10%)。从各项评分占比来看,监管最关心的是风险管理,占比高达35%。(来源:银保监会官网)
08
【涉案永煤违约,交易商协会责令中原银行、光大银行、兴业银行进行全面整改】
根据银行间债券市场相关自律规定,经2020年第18次自律处分会议审议,对中原银行、光大银行予以诫勉谈话,对兴业银行予以通报批评;责令其针对本次事件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整改。同时,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已将中原银行有关违规情况报送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来源:交易商协会)
相关阅读
突发!银行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将不包括住房按揭和汽车消费贷款
独家!至少两家地方AMC将参与银行个贷类不良资产批转试点
突发!地方AMC是否受4倍LPR利率限制?最高院最新解释来了!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