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Rhyme Z.
注|转载留言即可
2021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基于最近与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紧张关系已蔓延到科学领域的现状,科技自力更生在此次通过的“十四五”规划中占据着中心位置
近日,《nature》杂志也报道了我国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注重科学自力更生的相关新闻,并表示全球紧张局势、国际合作的局限性以及对实际应用的重视推动了我国的研究愿景。
中美关系恶化让中国科学更注重自力更生
中国在材料科学领域已经进行了大量高质量的研究,但在去年仍从美国进口智能手机中使用的先进微芯片,而且在去年年底,美国也因为担心这些芯片用于军事目的而限制向中国出口。
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某顾问表示,紧张的中美贸易关系已使中国的注意力转向自给自足。中科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所蒲慕明院士也认为,中美冲突给中国敲响了警钟这一事件暴露出我国基础研究领域发展与技术需求脱节的问题,也表明研究团队与行业需要破壁,建立更好的联系,以发挥基础研究团队的潜力。
“十四五”规划因此提出了中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愿景,旨在建立学术界与产业界更紧密的联系,提高对合作成果的评价
尽管最新计划表明我国希望更加自力更生,但中国仍然计划希望在海外保持牢固的研究联系。但由于西方国家对与中国研究人员在敏感研究领域的科学合作施加了比正常更大的限制,研究人员的合作将变得更加困难。
科学家+企业家=科研成果产业化
中国共同推动自力更生和产业合作,也意味着基础科学将越来越多地面向社会重要领域,正寻求建立一支“国家战略研究力量”。两会“十四五”规划给出了七大关键核心技术:新一代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基因与生物技术、临床医学与健康、深空深地深海和基地探测
为了加强研究与工业的联系,有关部门将通过减税来鼓励对基础科学进行更多的投资。
该规划与李克强总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发言都显示,与过去四年相比,科学支出的年度增长水平较低,但用于基础研究的科学支出比例增加
我国作为一个科学强国,近几十年来在研发方面已投入了大量资金。“十四五”规划更是明确指导了接下来五年的投资方向,计划将每年的研发(R&D)支出增加7%以上,表明了我们今后的科研雄心。
李克强总理表示,到2021年,中央政府在基础研究上的支出也将增长10.6%,宁波诺丁汉大学教授也认为,这高于过去五年的年均增长。该计划还提议将基础研究在研发支出支出中的总体份额从6%提高到8%以上
尽管这一增长是可喜的,但相对于其他许多国家而言仍是小巫见大巫。美国目前就已经将约17%的研发资金用于基础研究当中。
自1995年,中国在研发(R&D)上的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一直稳定增长。
少发论文可能破坏中国科研
为了促进向工业的转变,我国还试图减少对发表大量论文的研究人员的重视,并根据他们的工作影响找到评估这些论文的新方法。然而,这种转变可能会扭曲学者的积极性,也会降低中国科学的透明度,为道德和科研诚信制造盲点
英国社会学家Joy Zhang认为,由于转向工业,中国科学家的科学出版物会越来越少,他们的工作也变得不那么被世界所瞩目,从而把精英科学家推入一个闭门造车的小黑屋
研究人员的评估方式也会发生改变,这会使年轻科学家更难根据成绩获得竞争性基金。政策研究员Cao教授表示,政府需要澄清哪些易于衡量的新指标将用于评估绩效,以便研究人员充分理解。
另外,由于人们对失败的容忍度很低,因此实现社会目标的压力和传播资金的竞争制度也可能导致研究人员以新的方式欺骗系统。
尽管我国最近为制止学术不端行为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包括抄袭、捏造同行审查在内的一系列事件致使学术界大量论文被撤回,但问题仍然存在。通过鼓励与工业界私营部门的密切合作,科学家的研究行为可能也因此得不到有效的监督,使学术界与工业界的合作研究的完整性问题更加难以解决
总结
事实上,五年计划强调的产业合作与过去几年将基础研究转化为具有实际应用的科学的努力是一致的。在2019年12月,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发布了规定,允许研究人员参加长达六年的休假以加入该行业或创建自己的初创企业。追寻这一机会的研究人员也将继续获得薪水和其他福利,并且在此期间的研究成果在学术评估和晋升中都得到认可。
中国作为一个科学强国,应面向未来,走更高水平的自力更生之路,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才能切实解决“卡脖子”问题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1-00638-3
往期热点
1.病毒学家之争:延迟注射第二针疫苗有没有危害
2.重磅揭秘!湖北恩施超低新冠感染率谜团破解,与当地富含这一神秘物质有关
3.3.8妇女节特刊:石正丽2020研究成果汇报
4.重磅!陈薇、钟南山团队传来最新消息!
5.免疫疗法再立功!APOE抗体治疗阿尔茨海默症
生命科学综合交流QQ群:199024878
微信学科群:纯科研交流群和硕博交流群(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小编,待小编拉入学科群,添加后请说明要加的群):
小编微信
注:添加小编请备注昵称+单位+研究方向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