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思思。
遥祝女性读者朋友们三八节快乐呀!
昨儿呢我在女生社群里问了大家一个问题:
小姐姐们怎么看“妇女节”这个名称啊,感觉这几年都改成了女王节,女神节~ 喜欢或者认可妇女节的扣1,觉得土应该改的扣2。说说你的原因。
分享几个小姐姐的回答:


可能是敏感,但是确实觉得妇女 和一些固有的刻板印象联系在一起。就类似于我们以前认为女生嫁人就要干家务啊为家里付出啊会变黄脸婆啊啥的。改成女王节女神节一种新的naming的话,积极来看,有一种重新看待女人的价值的感觉,看到成年女人的新面貌和新形象?

类似于浪姐最开始的立意吧。但是消极来看的话,有时候在这种方面过多纠结就有一种咬文嚼字的感觉…就像宋轶前两天好嫁风被骂一样,再这样下去有点像文字狱… 还有就是有时候真的是为了一些比较普世的价值去做一些这样的改变和提倡挺好的,但如果是为了营销啊或者私利的那种改变的话,说真滴有点反感 哈哈哈哈 当然这没办法啦。@圈圈
妇女就是法律规定的,14周岁以上的女性都是妇女。妇女节本来是西方的女权运动,要求得到面包和玫瑰,后面越来越变形了 @桐桐
我也觉得妇女没啥关系,妇女也不算贬义呀,很多机构什么也用这个称号。节日叫妇女节没关系吧,重要的是自己不要把自己看低了。妇女节也可以做女王和女神。内在的肯定比外在的形式更重要。@Catherine
虽然土的,但是尊重历史,没有看到过比这个更合适的名字@腌笃鲜
改成女王节,有点刻意,会让一些人骂“田园女权” 男的很多觉得自己没有尊严了 @ 小猫
妇女节称谓的问题倒不是今天我想讨论的重点。
重点是我想在三八节这个象征女性在经济政治社会领域做出重要贡献的节日里,想和大家讨论一下网络上愈演愈烈的男女对立现象被污名化的女权主义。
我在知乎和b站发表作品的时候,经常看到两性之间无端的攻击和恶意。而且很多攻击是毫无逻辑可言,纯粹为了发泄情绪。
现在说一个人是“女权”甚至变成了骂人的话。
“女权不是追求男女权利平等,而是仇男,是反家庭,反人类的运动。
“女权主义鼓励女人离开丈夫,抛弃小孩,变成拉拉!"
觉得危言耸听吗?
并没有,据我所知真的有一些男性是这么理解女权的。
怪他们吗?
也不怪,因为能快速传播,夺人眼球,激起共鸣,引发战争的永远是爆炸的情绪。100个人里有1个就足够引爆了
互联网时代,声音被作为武器用来人身攻击很容易;但探究事物本质,传达深思熟虑的观点,门槛却要高太多,而且很容易被键盘侠们喷回来。
在争议性比较大的问题上点探讨早就已经被情绪发泄替代了。
多言论都会在传播演化发酵后,上升到群体对立的高度。
其实这种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性别对立问题,不仅是我国,女权运动历史悠久的西方国家一样存在。
为什么那么多人会认为:女权=仇男?
今天就结合美国社会活动者Sam Killermann的一篇博文,来聊聊这个问题。
一.女拳代表仇男现象客观存在
随便搜一搜,互联网上的确随处可见各种打着女权名号的仇男情绪,然而这些人对女权的认识可能仅仅来自于微博或者咪蒙。
没错,近些年来,很多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精神领袖更是不遗余力地助长此风,比如咪蒙。
当然咪蒙之流不是因为真的有男女平等理想,而是利用韭菜们的不理智,贩卖情绪,鼓励两性对立,因为有利可图嘛。
自古以来痴男怨女,扮演的社会角色不同,所代表的利益不同,彼此的偏见有天然的土壤。加上带着情绪的观点传播极快,可以迅速抱团。
“ 老公在家是甩手掌柜,男人没有一个靠谱的.”
“ 远离妈宝男!凤凰男打死不能嫁!”
“ 男人爽一阵就完事,女人却要承担十月怀胎生产甚至产后抑郁的痛苦”!
以自己的经历或者网络八卦作为依据,矛头直指身边的男性。
这些声音哪怕不是主流,也足以煽动性别对立影响一些女性的价值观。
以下两篇旧文浅聊了一下对这个现象的看法,可以移步阅读:
我认识几个研究女权主义,研究性别心理学的女孩子,也认识不少真正为女性权益做争取的姑娘,从来没有在她们身上看到那些自私仇男的戾气。
女权运动的核心意义是:推进性别平等,让任何性别的个体,都可以拥有公平的机会,去获得成功和幸福。
真正的女权主义是推进社会平等进步的,是一种亲社会的利他行为;
而很多嚷嚷着要权利,把各种生活不如意直接扣锅到男性头上的女性,大部分不过是为情绪找到了一个出口,发泄私愤,满足私欲
我们且称这类人为女拳
所以仇男的女拳文化不仅不是女权主义的目标,甚至在动机上和女权是背道而驰的。
这里也希望为已经被污名化的女权主义正名。
人是有偏见且不理性的
有一个心理学研究验证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我们以为自己有自由意志,其实偏见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意愿和决策。
比如你刚认识一个人,别人对他的不同描述,会很大程度影响你对他之后各种行为的解读。
  • 你认识了一个男生,有朋友夸他是专一暖男。交往过程中,暖男对你无微不至,关心体贴,你更容易把他的殷勤解读为他真心喜欢你,他是个贴心靠谱的好男孩;
  • 你认识一个男生,有朋友提醒你这个人是花心渣男。交往过程中,渣男对你的关心体贴,更可能被你理解为想骗你上床,对你有所图谋。
简言之,面对同样的行为,甚至同一个人的同样行为,你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会影响你对事情的解释。偏见非常容易产生。
具体化到女权仇男问题。
受到伪女权真女拳的影响,如果大部分男性对女权的刻板印象变成开头说的:
”仇男,是反家庭,反人类。鼓励女人离开丈夫,抛弃小孩,变成拉拉" 。
那么,当一个真正的女权主义者在争取女性正当权益的时候,她的动机就已经被预设了,她的任何行为都可以被一些人理解为仇男。
这种不友好的扭曲解读,又反过来激怒女性这就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死结。
性别歧视的帐,算在身边男性的头上
性别歧视问题是千百年来的历史遗留问题,家庭教育和成长环境都在教我们:男生应该怎么样,女生应该怎么样。
不仅仅是男性,甚至很多女性本身,都把这种不平等内化了,认为这是一种理所当然。
如果你是女孩子,你有没有从小听你妈或者七大姑八大姨念叨过:
女娃要有女娃的样;
女孩子疯疯癫癫成什么样子。
28岁了还没对象,再过两年没人要了!
什么?你要丁克?我告诉你,不生娃不是完整的女人奥!

而真正的女权主义,是为了打破这种性别偏见。不仅是男人对女人的偏见,还有女人对女人的偏见。
让男性和女性都学会批判性地思考,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行为和观念,是不是真的合理?
很多性别歧视者(男女都有)并非恶意歧视,而是出于生活环境带给他们的认知。
女权运动的意义,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敲醒这群人,而不是为了制造矛盾。更不是我们去仇恨一个个身边男性的理由。
当然啦,讨论这种事情容易引爆对立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人对固有价值观的捍卫。
设想一下,一直受到传统文化影响的男性:比如你的爸爸或者爷爷。一辈子在大男子主义价值观下活的舒舒服服。
哪天你指着他鼻子说,他一直奉为圭臬的男女观念全部是错误的,落后的,封建的,他不跳起来和你干仗才怪。
捍卫自己多年的价值观不崩塌,而暂时出现对外攻击的反应,是人之常情。
如果你真的在意性别平等这件事情,那我们要做的,是想办法有效传达性别平等的观念,去争取男性的支持而不是鞭打异议者。
让人高兴的是,我看到很多很年轻的男孩子明显有了更好的性别平等意识。
我们有理由相信,戾气终将退去,明天会更好。
女权活动者不关心男性问题
既然女权一直在强调性别平等,那么性别平等的受益者不应该只是女性,也应该包括男性。
平心而论,这个社会对男性的刻板印象和弱肉强食的竞争氛围,也给他们带来很多压力和痛苦。
但为什么没有女权主义者关心男性面临的不平等现象?
笑话,女人干嘛要为男人发声?
狭隘了兄der 姐妹!
Sam Killermann认为,女性群体能够发声本来就是一件经过长期斗争,艰难存活下来的成果女性要靠不断地发声来巩固现有的成果。
如果女权运动者也为男性的问题发声,那么很容易让社会把大部分焦点转移到男性问题上,而让女性问题再一次失去被看见的机会。所以这件事情就交给其他人来做吧:)
事实上,性别运动的终极目标,为了人类社会中的每个个体,无论何种性别,都可以拥有应有的权利。
“历史上社会运动常常进展缓慢,因为既得利益者常常才是引导人类社会走向的人。他们会把弱势群体导到沟里去”。
在层层阻力下走到今天,女性地位的确来之不易。
请不要让妖魔化的情绪和私欲污名化女性抗争的宝贵成果。
最后,想送给男孩子们的,Sam Killermann写的一段话:
“在目前的社会,生而为男,你的确天生就有更多特权和优势。
但同时你也有选择,怎么去使用你的特权和优势。
你会为你所爱的妈妈,姐妹,女儿,为整个人类争取创造更加平等的社会环境;
还是忽略真正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转移你自己和其他人的注意力,去抱怨女拳仇男?
决定权在你”。
- End -
喜欢的话,动一动手指,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吧
- End-
关注油米,
做个感情中拎得清的人。
相关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