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说,“米其林星级”相当于美食届的奥斯卡奖。然而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米其林餐厅的“小红花”对我来说只是一个符号。


和大部分人差不多,每当聊起米其林餐厅,脑中立刻浮现出一个高端的法国料理餐厅,所有的桌子都铺着柔顺的白色桌布,主厨在摩登的开放式厨房里有条不紊地准备食材,服务生用着最优雅的礼仪招呼着每一位贵宾。



当“米其林星级”被默认地和世界一流的食物和就餐体验划上等号,在被美食爱好者们奉为圭臬的同时,也在很多人的心中产生了距离感。这个印象逐渐被打破的过程,也是逐渐了解米其林餐厅的过程。


说起“米其林星”,你知道的有多少呢?“米其林星”和“米其林轮胎”到底是什么关系?米其林评估员真的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职业吗?


👇让我们来一探究竟吧!👇


米其林三星厉害还是一星厉害?


“米其林指南”每年都会派多名“美食密探”前往值得评估的餐厅进行探店并给予专业评价。如果餐厅足够优秀,就会被米其林授予一星到三星的荣誉。


初识米其林星星的时候,估计大家都会有同样的困惑:一星到三星,到底意味着什么呢?有什么区别呢?官方的解释是:

一星的餐厅表示在同类别里出众,值得停车一尝。

二星代表厨艺高明、值得绕道前往。

三星代表餐厅供应的料理出类拔萃、值得专程造访。


那些热衷于“绕道前往”、“专程造访”的食客也有一个很可爱的名字——“摘星客”。他们的长途跋涉,只为获得那一刻舌尖上的极致享受。他们喜欢称其为“摘星之旅”,听上去是不是使命感满满?



轮胎公司是怎样爬到‘食物链顶端’的?


你知道吗,“米其林指南”的初衷不过是想让你跑的更远,买更多他们的轮胎。


1900年米其林公司开始制作“米其林指南”,并且免费发放给有车一族。指南中包含了加油站、汽修店和酒店的位置,如何更换和修理轮胎,去哪里休息用餐以及地图等十分实用的信息。



然而,在“米其林指南”发行有二十来年,创始人安德烈.米其林去轮胎店时,竟然发现他们心爱的小册子被店员用来垫桌脚。他痛定思痛,从此“米其林指南”不再免费——人们只会珍惜自己花钱买的东西。


渐渐地,“米其林指南”的美食版块收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1926年起,米其林开始制作更为全面的旅行指南,更加关注于美食。由于其匿名且专业的评级机制、严苛的评价标准等,获得了美食届的良好口碑。


这可以说是公司最聪明的招数之一,借着美食之名,勾起了你一定要开车去吃的冲动。



米其林评估员真的是最幸福的职业吗?


说起掌管米其林星星生死大权的人,他们就是“米其林评估员”!传说中一边吃着顶级料理一边挣钱的梦想职业,我不信你不想试试。


米其林评估员的工作方式和间谍十分类似。他们往往伪装成素人,用假名预定餐厅。为了能够专注品鉴,他们一般一人前往,在吃饭的时候尽力用笔纸、手机、甚至调动所有感官来记录下当下的感受。一吃完饭,他们就趁所有人不注意的时候留下饭钱,然后不留痕迹地溜走。没有人知道米其林评估员的真实面貌。



他们一年大约需要吃350-400家餐厅。一月里大概有3周都需要去餐厅吃饭,每天2餐。当然,他们不是每天都去星级饭店吃饭的,偶尔也要清清口味,这样才能做出更加客观的评价。至于米其林评估员的团队里到底有几个人,好像也不是咱们普通人能够知道的。


你可能要问了,我们是不是也能做?这份工作的门槛可能比你想象的要高喔。


这是一个曾经po在网上的职位简介👇


他们需要相关的学位➕10年的专业经验,可不是轻松就能够满足的条件。


如果你有幸被录取,新手评估员还要接受6个月的严格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参观农场,学习酒文化,甚至学习黄油是怎么做出来的。在几个月的熏陶下,大家对美食有了更佳深刻的理解。他们会拥有一个更加专业的标准去选择值得品鉴的餐厅,也知道了怎么从技术层面和感情层面写美食评价。



通过了培训之后,一般还需要3年,新手评估员才算真正入行了,也就是说,你需要至少吃1000+家餐馆。对于一个吃货来说,这个数是不是并不算什么难事(误)?


虽然评估员们会有一个非常详尽的餐馆数据库,但最好的寻找餐厅的办法,还是需要像过去一样实地考察。一旦入了这行,你就需要推开街边的每一扇门,以确保没有错过任何宝藏餐厅。 



比如这家来自新加坡的“米其林一星”叉烧小摊,看似店面不那么高档,但不亲自尝尝绝对不知道其味道的精妙绝伦。


米其林评估员一般不会重复光顾同一家店,但是在决定一家升星和降星之前,还是会有几名同事去确保决定的准确性。每一年,评估员们会在一起开会,这个会议也叫“star meeting” 星星会, 来反复审查所有的星级变动。即便是1星的饭店,需要匿名投票选出。这种公平公正的评选方式,给了米其林指南很好的口碑,获得了广大食客的认可。


如果你问我,米其林评估员是最幸福的职业吗?我会说,当然是的啊!!!!至少对于和我一样的广大吃货来说。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