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失眠到早晨,一天都状态不佳,浑身难受。
网上买了安美露和撒隆巴斯,不知道哪一瓶先到。
跟朋友说了,朋友问:“这两瓶是啥?”
我回答:“你居然没听说过?瞬间感觉很羡慕,看来你身体没什么长期酸痛的故障。”
傍晚时分,忍不住又挖出药箱,止痛药又开始吃上了,吃上了还真是感觉好一些。
开始学习得到上的疾病与医药相关课程,都是切肤之痛。
==
今晚辅导奥数题,最值问题,发现还是应用题巧妙高明。
有些概念和公式,即使理解了,但是假如不能把应用题的场景理解并转化到可以应用公式的程度,还是无法解开题目。
给娃讲解,就是需要拆分步骤、外化自己的理解,也是一种极佳自我训练。
==
寒假作业“数学与生活”似乎已经深入骨髓,现在遇到什么场景都要条件反射启发娃发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昨日下午娃放学回家,妈妈把中午打包回来的四块饼放进烤箱烤了给娃吃。
娃问:“哪里来的?那你没吃吗?”
我瞬间又联想到一个“数学与生活”的应用点,冲进房间找了把三角尺,去测量饼的角度,只找到30度角和60度角的那把尺,量了一下,比30度角大,比60度角小,大致45度。
心算可得,四块饼,合计大约180度。

可见,妈妈在外午餐的时候,一张圆饼,已经吃了一半,还剩下另外半张,打包带回来的。
这里面的考点有目测45度角,有心算45度乘以4等于180度。
是不是把“数学与生活”深入骨髓了?哈哈。
==
Subject和lesson的区别:
晚上旁听到娃妈辅导娃英语,完形填空,娃不明白subject和lesson的区别,无法辨析,总是弄混、填错。
我突然想到一个类比,不知道这么讲娃是不是能理解:
意大利餐比萨饼,韩式土豆饼,墨西哥餐塔可饼,这些不同国家的食物类型,就好比是不同科目,不同subject。
每吃一顿饭,就好比每上一节课,这是lesson。
餐食类型永远存在,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而每吃一顿饭是因为具体的人类存在和需求才会发生的,是因为人要吃才会存在的。
“我吃故我在。”这是lesson,是一堂具体的课。
“山,你看与不看,它都在那里。”这是subject,是一门学科。
不过,又联想到王阳明的岩中花树:
“”汝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汝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便知此花不在汝之心外。——王阳明
==
娃爱吃,对吃的投入和专注,总是每每感动到我,所以只好因材施教,用吃来打比方,希望有用。
我可能很快就会变成颜如晶那样,如晶宝贝就是超级爱吃鸡,《奇葩说》几乎每场辩论都用吃鸡打比方。
==
昨日《清平乐》改编完整版那段,有朋友留言说:
“胡改诗词这个真就是全国统一的,而且不分学校至今仍然记得初中在南外的时候同学对《木兰辞》的魔改。
感觉那个年龄就是喜欢整些不一样的、大人世界可能不接受的那种东西。
什么“磨刀霍霍向小蒋”(我们语文老师他姓蒋)。”
“磨刀霍霍向猪羊”,改为“磨刀霍霍向小蒋”,居然还很押韵。

这让我下决心学习写古诗词,不就是押韵吗?押韵只要努力,总归学得会吧?
你看这些魔改古诗词的娃,就没有什么畏难情绪,也没有什么writers block, 至少这点值得我学习。
==
另外,也挺好奇这种上学时候就喊小某的习惯,是何时开始的。
我总以为这是上班之后,在单位才会存在的,是一个人学习社会化的标志。至少在我成长的年代,在上学的时候,总是彼此称呼名字的。看来是我印象错误?欢迎朋友们留言解说。
==
看到群友分享一段心得:
<Pretend it's a city>已看完。这是最喜欢的一段:why you need a vacation? I mean, how miserable your life is that you need a vacation to escape where you live?! The only time I go somewhere else is to make money and come back to spend here!
这段真是妙不可言!深得我心!
很期待看全片。
==

昨日八音盒图片的华点,就在于游乐园造型下方标记的一行“Amoy Show”,Amoy是厦门的英文拼写,“诶蒙”是“厦门”的闽南语发音(/e˨˩ muĩ˩˧/),“Amoy”就是根据闽南语音译的。

居然没有朋友留言,没人发现这个华点,看来了解闽南语的读者很少啊,遗憾。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