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学园 
常见的疾病问题这里都有答案,点上方蓝字关注。
是什么细菌,能引起一系列胃部疾病?
又是什么细菌,可以感染全球半数以上的人口
更可怕的是,感染人数最多的国家,正是我们生活的中国。
它的出现,可能会让全家人无一幸免,老人和孩子首当其冲
其实在新闻报道中,不乏它的身影——
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主角——大名鼎鼎、却又常被人忽视的,幽门螺杆菌(简称Hp)
01
超级细菌&Ⅰ级致癌物
胃病元凶——幽门螺杆菌
鼎鼎大名的幽门螺杆菌,是导致人类慢性感染最常见的细菌。
一旦感染,它在我们胃部的生活可谓如鱼得水。
胃酸不能对幽门螺杆菌造成毁灭性打击,负责驱除侵入体内的细菌和病毒的白细胞,却会在胃酸中被“酸死”,所以也拿它没办法。
于是乎,幽门螺杆菌开始了快乐地生长繁殖,进而引起胃黏膜损伤,外部的各种细菌进入也变得畅通无阻。
被幽门螺杆菌感染之后,大多数人没有明显症状,这也就导致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危险的存在。
但有的人会因幽门螺杆菌感染患上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或者出现腹痛、腹胀、反酸、嗳气等症状。
如果症状严重却没有及时治疗,就会增加患上胃癌的风险
所以,幽门螺杆菌是当之无愧的超级细菌Ⅰ类致癌物
02
幽门螺杆菌
喜欢欺负老、小
成年人自身抵抗力比较强,有的人可以与幽门螺杆菌安全地共度一生。 
但是老年人和孩子的抵抗力相对较差,就给了幽门螺杆菌可趁之机。
有研究表明,我国 10 岁以下儿童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会达到 40%~60%。
孩子感染后,会导致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受到影响,进而影响生长发育,还可能引发其他胃部的慢性疾病。
那么,什么情况下,需要带孩子去做检查呢? 
一般来说,孩子要不要检查,可以分4种情况:
1、如果孩子没有明显恶心腹胀、便血吐血、长期不明原因的生长落后,就不需要检查;
2、如果有胃肠道溃疡等疾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监测幽门螺旋杆菌;
3、没有胃肠道溃疡,但是有口臭、腹痛、呕吐等,又找不到其他明显病因的,医生可根据情况指导监测幽门螺杆菌;
4、家长感染了幽门螺杆菌,或是家族中存在胃癌病史的,建议给孩子做幽门螺杆菌监测。
总之,当孩子经常出现腹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反酸、呕血、便血、营养不良、便秘等症状时,就需要考虑到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
特别是家里有带菌者或者相关病史,更要及时就医,不能掉以轻心。
03
孩子是如何感染
幽门螺杆菌的?
目前认为幽门螺杆菌传播最可能的途径有两个:粪-口传播、口-口传播。
粪-口传播
除了胃部,幽门螺杆菌还可以在便便里生存,排出体外后还能粘在马桶上。
孩子上完厕所,幽门螺杆菌又被顺利转移到了手上。
这时如果不洗手就去吃饭,病从口入的整个流程就成功实现了闭环运作。
所以,饭前便后及时洗手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口-口传播
一些长辈帮忙喂养的时候,喜欢把食物嚼碎了喂给孩子
在很多情况下,幽门螺杆菌就是通过这种喂养方式传染给孩子的。
还有那些防不胜防、来自成年人的对嘴亲吻,也会让幽门螺杆菌趁虚而入,轻易进入宝宝体内。
另外,被感染者用过的筷子在盘子里一搅合,共餐的孩子也可能感染幽门螺杆菌。
通过以上两个传播方式,一人感染幽门螺杆菌,几乎整个家庭都无法幸免。
04
孩子感染幽门螺杆
需要治疗吗?
根除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比较困难的,而且抗生素的长期应用会产生不良反应。
所以,一般遇到以下情况时,才需要考虑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
1、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消化性溃疡。
不论溃疡是初发或复发,不论活动或静止,不论有无并发症(出血及穿孔)史,均需抗幽门螺杆菌治疗。
2、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MALT淋巴瘤。
3、有明显的胃黏膜病变如糜烂、萎缩及肠化生等的慢性胃炎。
4、消化不良症状严重且反复发生幽门螺杆菌感染。
5、不明原因的难治性缺铁性贫血。
6、计划长期服用非甾体消炎药 (包括低剂量阿司匹林)。
总的来说,在不需要的情况下不建议孩子进行治疗,只要定时监测即可。
孩子如果感染了,可以在成年后,根据成年人的标准判断是否进行治疗。
对于大人来说,临床上大部分医生主张对于没有消化性溃疡病史、胃癌家族史、胃部分切除术后的患者,如果没有胃部不适的症状,也不一定要杀菌治疗。
05
预防很关键
保护孩子免受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最最关键的环节就是预防。
1.注意饮水、饮食卫生
做饭、喝水要使用安全的水源;
食物用流动的清水洗净,生吃蔬果要格外注意清洗干净,肉类要做熟之后再食用。
2.注意保持双手清洁
饭前便后、外出归来,都要勤洗手。
3.不要嚼碎再喂食,不要亲孩子的嘴巴
家长不要嚼碎了东西喂孩子吃;
不要亲吻孩子的嘴巴,避免唾液传播。
4.采用分餐制,保持用餐卫生
家庭用餐最好实行“分餐制”,把做好的菜分到各自的餐盘中,或使用公筷;
保证餐具清洁,刮痕严重的餐具应及时更换;
已经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的家庭成员,使用专用碗筷。
育学园提示
不要把饭嚼碎给孩子喂食!
不要嘴对嘴亲吻孩子!
否则新闻中2岁孩子因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胃出血的情况,就可能发生在我们身边。
转发+点赞+在看,让更多人意识到这一点,为孩子们的健康多加一层保护!
参考文献:
沈晓明,桂永浩.临床儿科学(第2版)[M].2013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J].2015
图源:
动画片《工作细胞第二季》第4集
再看看这些也许对你有帮助的文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