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地球上有外星生物的话,那么人类会怎么对待它?会因为它奇异的外表感到敬而远之吗?还是因为非我族类而赶尽杀绝?

都不是。它可能会被人类很好地物尽其用。鲎(音后)就是这样一种和外星生物也没啥区别的物种。

它因为奇特的蓝色血液,而被迫放血。不熟悉的人可能觉得这一幕真的很赛博朋克。
更赛博的是,这种生物深受我国南方朴实老百姓的喜爱。它们给鲎起各种外号,将它的壳拿来舀东西或者炒菜用。

鲎的口感极差,肉质又柴又腥(毕竟外星的水土不一样)。广东人绞尽脑汁,发明了“鲎粿”这种传统食物。方法是将鲎肉与米浆混合,再加入从鲜虾到猪肉的各种材料一同烹饪。
以前老百姓物资匮乏,觉得外星人蓝色的血不可浪费,于是混入食物中烹制,发现味道有种特殊的鲜味。说到食谱的由来时,一位店老板如此形容道。
鲎肉吃完后,因为其长相奇特,老百姓猜测有辟邪的功效。有些地区的人,还会在鲎壳上彩绘,然后悬挂于墙壁或门口。
这可能就是得天独鲎吧!

不开玩笑了。前面说鲎是外星生物是因为它实在过于古老。鲎在4.5亿年前的奥陶纪就已经出现,到距今2亿年前左右,它进化成了今天的样子。从此,它保持着这么个多腿王八的造型,直到今日。

鲎比鱼类还要古老,更别提恐龙和哺乳动物了。
鲎属于节肢动物门的螯肢亚门,肢口纲,剑尾目,没有任何亲戚存活于世。今天的世界上一共有四种鲎,分别是中国鲎、圆尾鲎、美洲鲎、巨鲎。除了美洲鲎外,其他三种鲎都选择在中国东南沿海登陆,成为当地百姓熟悉的小伙伴。
鲎的身体分为头胸甲、腹甲和剑尾三个部分。
头胸甲的上面长着一双单眼,单眼后又分别有一只复眼。靠着研究鲎的眼睛,人类科学家曾在1967年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头胸甲的下面,或者说贴地的那一面,长着10条腿。腹甲的下面长着书腮。
为啥叫“书腮”呢?当然是因为动起来的时候像翻动的书页了。


这种腮既可以在水中呼吸,也可以辅助游泳。
把鲎翻过来,中间那个像菊花的部分是它的嘴。只要是趴在水底的动物,它基本都会翻出来吃掉。
比如没事儿嗦个贝壳,吃个海豆芽海瓜子,鱼虾也行,挖一挖海底蚯蚓也行,实在不行就吃土。
至于屁股上的这根刺,当然是用来战斗的。虽然眼睛长在前面,但是,是鲎就要用后面战斗!如果不小心仰面朝天,它也可以用剑尾一顶,像甲虫一样翻过来。
鲎最奇异的地方是它的蓝色血液。
蓝血有重要的医学价值,在碰到药品和医疗用品中的细菌时,会快速由澄清变为凝固。因此抽取鲎的血液制成检测细菌污染的试剂十分有用。

自上世纪80年代起,鲎试剂被引入中国,大小鲎试剂厂接连盖起,大搞特搞鲎抽血。为此,中国东南沿海繁盛的鲎遭到了大规模捕捞。
给鲎抽血的时候,一般只会抽30%,然后将其放归大海。即便这样,回到大海的身体虚弱的鲎,也会变得行动迟缓、生育能力下降。而很多鲎干脆就死在了送去输血的卡车上,或者输血的架子上。
但是几十年前,我国的鲎试剂厂一般本着传统的物尽其用的方案,他们会将鲎的血抽干,然后将鲎尸端上餐桌,鲎壳再作为原料出售。最后的边角料至少可以拿去当化肥。
于是,几千年来东南沿海地区老百姓熟悉的小伙伴中国鲎,一度成为了濒危物种。夏季令人叹为观止的中国鲎海滩交配场景,成为了久远的记忆。

由于原材料物种数量的急遽减少,刚兴起不久的鲎试剂厂也蒙受了巨大的打击。
鲎摇身一变,成为了一种大补的食物,价格像火箭般蹿升。它凭空多出了许多壮阳养生的功能,成为餐桌上炫耀的利器。因此,这种难吃的食物的名声,走出了原产地东南沿海,进入了全国人民的视野。
不过,鲎不仅难吃,还有毒。圆尾鲎含有河豚毒素,能够食用的中国鲎吃多了容易重金属中毒,更容易过敏,引起皮肤过敏性斑疹、红肿和搔痒,严重时还会休克。而且这不是因为水质不佳,是鲎天生自带的,比如重金属中毒是蓝色血液中含铜。
可惜鲎并不是外星生物,无法回到自己的星球。为了保护鲎,我们至少能做到不吃鲎,不让它被端上餐桌。
资料参考: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B2%8E%E7%B2%BF/1241965?fr=aladdin
https://baike.baidu.com/tashuo/browse/content?id=465f421a9fb4abbbf14922e9&lemmaId=445504&fromLemmaModule=pcBottom
还想看?那是要加关注才行的
点在看,捡起你的好奇心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