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读懂本星球

1965年11月11日,罗得西亚总理伊恩·史密斯宣布从英国独立,成立独立的罗得西亚共和国。这个位于南非洲的短命国家只存在了15年,1980年黑人领袖罗伯特·穆加贝当选该国总理,将其改名为津巴布韦
虽然只存在了短短的15年,但罗得西亚却留下了一些“神话”。有人吹嘘它是“非洲的面包篮子”,还有人借此鼓吹罗得西亚种族隔离制度的“优越性”,认为白人统治下的津巴布韦才能进行经济发展。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南部非洲曾经的白人国家罗得西亚,是如何创造了所谓“经济神话”的?黑人解放运动建立的津巴布韦,又是如何将其引向通货膨胀的?
▲罗得西亚国旗

1.罗得西亚,从欧洲来的“本地人”
1870年,17岁的英国少年约翰·罗德斯为了更好的疗养环境而来到当时的英国殖民地南非。他是一个“瘦长、贫血、金发的少年”,看起来人畜无害。但在20年后,正是他通过一系列手段为英国获得了津巴布韦的大片殖民地,这片南非北方的广袤领土将用他自己的名字命名——罗得西亚。
罗德斯是一个典型的19世纪殖民者,眼中只有为“帝国”开疆扩土的“伟大”理想。尽管三十几岁时在金伯利的钻石开采中发了财,但他并不重视金钱,只是将其视为完成“理想”的不可或缺的工具。
▲位于南非的北开普省的金伯利市,曾是世界上著名的钻石生产地,但在1914年后这里的钻石矿就关闭了,上图的大坑就是这里挖钻石留下的
早年间在牛津念大学时,他就受到殖民主义小说家吉卜林的影响,成为了一个坚定的帝国主义、殖民主义者。在他看来,英国国旗注定要在全球飘扬,他甚至在遗嘱中立下了一个宏愿——“最后要收复美国”。
19世纪的非洲给了他这样的人广阔的舞台,各国都在力图从殖民活动中分一杯羹,殖民冒险的机会遍地都是。他将目光放向了南非的北方,越过布尔人领土后的广阔未知之地。
当时津巴布韦存在一个土著王国“马肖纳兰”,国王洛本古拉非常小心的应对欧洲人,生怕自己的王国不慎落入万劫不复之中。各路人马经常造访他的领地,因为传说那里是古津巴布韦帝国的领土,埋藏了许多黄金与砖石。
尽管国王很谨慎,但在欧洲人不胜其烦的侵扰与罗德斯等人的欺骗下,他还是签订了一份将开采权委托英国人的协议。他本以为这样可以省去许多麻烦,但实际上这才是悲剧的开始。
▲“巨人罗德斯”漫画,曾提议英国建立开罗到开普敦的殖民地
罗德斯获取租借书后立刻向英国政府申请颁发皇家特许状,以组织一个公司进行殖民开发。他遴选了两百多个25-30岁的年轻人,组成“拓荒队”前往罗得西亚
这批人主要由南非英国人和布尔人组成,其中以布尔人的种族观点最为激进。布尔人是大航海时代荷兰移民后裔,常年与当地黑人进行战争以扩张领土,因此种族歧视最为严重。可以说这种观点影响了罗得西亚日后的种族隔离制度。
▲维多利亚时代的南非地图,红色为南非,黄、绿色分别为奥兰治自由邦和德兰士瓦共和国两个布尔人国家
当地人无力对抗兵强马壮的殖民者,更不愿意触怒他们背后的大英帝国。罗德斯许诺每个前往拓荒的男子将获得一千英亩的土地,而这些土地上生活的土著们甚至不知道这回事。1890年拓荒队在索尔兹伯里堡(以时任英国首相命名)竖起英国国旗,时任殖民公司总理罗德斯用自己的名字将这片土地命名为为——罗得西亚。
▲索尔兹伯里堡竖起英国国旗
殖民公司没收了大量部落土地,这严重的摧毁了原有土著酋长们的权威,因为这些酋长一没有了土地,二没有能力保护族人。
罗德斯还有意的收买一些酋长做为代理人,帮助公司进行统治,这些拿殖民者工资的酋长已经完全和普通土著割裂,当地人也失去了反抗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在两次小规模的叛乱被镇压后,殖民公司在当地的权威已经彻底稳固下来了。
直到1922年成为自治领为止,罗得西亚这个地方已经被殖民公司统治了32年。但从经济和种族政策来说,无论是殖民公司、自治领还是独立共和国都是一脉相承的,政体的改变可以说只是换汤不换药罢了。

2.“面包篮子”,种族隔离下畸形的繁荣
罗得西亚在二战后经历了一个繁荣时代,但它是建立在严苛的种族隔离制度之上的。正如白人代言人乔利夫人以赞美口吻对罗得西亚说出的那句话:
按气氛和政治来说,它是一个白人的国家,按社会来说,它是一个白人贵族统治黑人无产者的国家。”
▲索尔兹伯里堡(现名哈拉雷)
罗得西亚的经济政策与种族政策严密结合、相辅相成。从殖民公司时代起,罗得西亚政府便实行种族隔离经济制度。殖民者对当地人征收一种“茅屋税”,强迫他们交租否则就不能居住自己的房屋,但当地人并没有货币,于是只好去殖民公司开发的矿场工作换取微薄的薪水。
▲种族隔离时期的黑人矿工
同时白人殖民者还通过制定法律夺取土地,《土地耕种法》与《土地分配法》这两部不公平的法律,使全国大部分可耕地都被白人农场主们瓜分和占领。30万白人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而300多万黑人只能居住在狭窄且贫瘠的地区。
从客观上讲白人农场主进行集约化农业生产,使罗得西亚农业产量快速上升并大量出口,以至于在60年代被誉为“非洲的面包篮子”。
但这种发展也是建立在有大量廉价黑人劳工的基础上,他们的收入被压在一个极低的水平,在压低人力成本方面罗得西亚可以说是难逢敌手。
▲种族隔离时期黑白分用的饮水机
白人在罗得西亚往往充当管理人员或高级技术人员,这一方面有客观因素作用,另一方面也是政策有意识指导下的结果。
生活在罗得西亚的黑人很难获得高等学历,他们的教育更多的集中在低等教育、技术教育等方面,政府有意识的引导罗得西亚黑人只能从事某些工作,通过教育政策让黑人无法担任高等职位。同时这样也可以压制罗得西亚黑人的觉醒与反抗,从文化上消解反抗。
同时反过来这种经济政策进一步促进了种族主义发展,罗得西亚当局从欧洲高薪引入大量技术人员,他们组成了罗得西亚的中产阶级。
▲罗德西亚1953年发行的印有伊丽莎白二世的邮票
这些白人中产阶层,非常不乐意见到种族隔离政策的终结。因为这可能使得黑人顶替他们的就业岗位,从而威胁到自身的利益。1965年罗得西亚宣布独立后尤其体现这一特点,伊恩·史密斯的政权可以说是建立在白人中产的支持之上。
▲罗得西亚第一任总理,伊恩·史密斯
建国后罗得西亚又迎来了两批移民高潮,罗得西亚白人社群生活水平很高,平均家庭收入甚至高于英国,但生活费用却比那里低得多。
当然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种族隔离制度下的,通过强行维持廉价劳动力来保证经济的繁荣,而且这个“繁荣”注定只能是几十万少数白人的繁荣,广大黑人和它注定无关。
罗得西亚政权存在了15年,它得以存在的原因有很多,国际形势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一方面美国出于冷战政策需要,对南非和罗得西亚的种族政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南部非洲在冷战时候是美苏明争暗斗的又一焦点地区)。
另一方面,罗得西亚、葡萄牙、南非这三个国家在当时结成了南非洲的“殖民主义铁三角”,通过互相支持与军事合作,共同维持在南非洲的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存在。
▲冷战时期南非占有纳米比亚,葡萄牙占有安哥拉、莫桑比克,他们与罗得西亚三国构成南非洲的殖民主义堡垒
罗得西亚的黑人反抗也是相当软弱无力的,早期的黑人运动领袖更希望通过“合法斗争”手段进行平权,并且期盼获得宗主国英国的支持。但这无疑是白日做梦式的天真想法,罗得西亚当局高效率的镇压了这些和平斗争。
但在1974年葡萄牙爆发康乃馨革命后,事情起了变化,葡萄牙新政府宣布放弃所有殖民地。罗得西亚东边的邻国莫桑比克获得独立,罗得西亚失去了之前的对外港口,出口贸易受重创。
同时罗得西亚境内黑人走上了武装斗争道路,政府维稳成本快速上升。而莫桑比克还允许黑人游击队在境内休整,无疑加大了罗得西亚政府反游击的难度。
▲罗得西亚到达莫桑比克港口十分方便,南非港口则过远

3.革命之后,穆加贝时期的经济
到了1979年,罗得西亚政府终于承担不起高昂的反游击战争,主动与黑人革命武装寻求和解。双方最终冰释前嫌,并在英联邦军队的监督下进行了选举,黑人解放运动津民盟的主席穆加贝赢得大选担任总理,并将国名改为津巴布韦。至此,罗得西亚的历史结束了,津巴布韦迎来了一个新的时期。
▲穆加贝与撒切尔夫人
穆加贝的改革是相当温和的。革命后的罗得西亚并未出现大规模白人逃亡,仅有一些军队逃往南非,甚至到了八十年代时津巴布韦仍然存在白人特权,直到1987年才被彻底废除。
经济上的改革也相当谨慎,工业上留用了大量的白人工人和管理人员,只不过是废除了原来的黑人工资歧视。土地政策以赎买为主,但由于白人农场主的阻挠,津巴布韦国内大多数农场仍然是由白人经营。
不过由于黑人土地所有权被确认,津巴布韦农业仍然有相当程度的发展,“面包篮子”这一美称也被保留了下来。
但这种温和改革也是没办法的办法,革命的胜利是通过妥协取得的,这也就导致穆加贝收到相当多的约束。
这种温和的妥协不可能永远持续,津巴布韦经济从90年代起便持续下滑。一方面是因为国内土地矛盾逐渐激化,白人掌握大量土地的局面并未改变,导致政局开始动荡。另一方面是冷战结束后,西方国家开始对亲苏的津巴布韦政权进行经济制裁,导致国内开始出现通货膨胀与财政赤字。
到了2000年,穆加贝面临前所未有的政治危机,他需要在黑人农民和白人农场主中做出选择,否则就有政变的风险。穆加贝选择了前者,由此津巴布韦不得不走上激进土改的道路。
▲津巴布韦动乱
津巴布韦这次土改存在大量问题,政府没有能力进行规划管理、没有资金投入、没有人员培训、农民缺乏经验和资金,这一系列问题导致津巴布韦农业产量大幅下滑,农业产值下滑又导致通货膨胀,最终使津巴布韦经济崩溃
津巴布韦的通货膨胀如此严重,关键还是在于经济结构的不合理。革命后的津巴布韦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农产品出口是国内的支柱产业。土改后没收了大量白人资产,造成技术人员的流失和管理水平的下降,原有集约化农业生产陷入停滞之中。
农业破产后政府只能通过超发货币来维持经济,而津巴布韦国内又没有足够的工商业来作为缓冲降低通货膨胀压力,因此使得通货膨胀的规模、速度都是史无前例的。不过客观来说津巴布韦没有进行大规模工业化的原因,也出在原有的土地结构和经济体制上,大量农场主保留土地根本无法提供工业化的空间。
▲津巴布韦经济一度恶化,导致给公立学校教师的工资只能用花生等农作物支付,引发教师群体抗议。不过,给支付津巴布韦当地货币更没人要,因为在这里钞票更不值钱
2000年-2009年津巴布韦经济急剧恶化,西方制裁与恶性通胀导致国内经济混乱,印发的亿元钞票在我国也出了名。
▲津巴布韦币的一百万亿的巨额钞票
但实际上自2009年后,津巴布韦农业出现了快速恢复,国民经济曾有10%以上的增速。津巴布韦现在依靠烟草与粮食出口,农民收入水平有所提高,土改显然已经有了成效。
津巴布韦的发展道路十分曲折,从殖民时代到罗得西亚的畸形“繁荣”,这片土地始终为白人殖民者所有,他们大言不惭的将压迫黑人获得的经济成就归为自己的功劳,还赤裸裸的加以冠冕堂皇的种族主义借口。但后殖民时代的津巴布韦人将戳穿这一残酷的谎言,并正在寻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您的支持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