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001 覃斯之
哈佛毕业四年回国,
在吃到生煎包的一刹那他哭了。
简单来说,“锋群效应”是几位主持人与全球各地的雷锋们以及雷锋的朋友们聊天的栏目。
我们希望它能成为一台接地气的城市挖掘机、一副行业的生态透视镜,连接已经有些割裂的工程、学术、教育和“生活中的建筑认知与体验”。关于这档栏目,发起人有更多肺腑之言,都写在推文的结尾啦。
第一期请来的嘉宾是刚刚从海外回国、并在南宋版图范围内进行了一次大游历的覃斯之——狮子学长。我们和他聊了聊人生选择、游历观察以及对行业现状的一些看法。推文里为你摘录了一些精彩段落,但更多有趣的对话,都藏在音频节目里面。希望你没有错过~
PS:文末有围观小福利~
本期嘉宾
覃斯之(狮子)
清华大学建筑系本科,哈佛GSD建筑学硕士。曾赴瑞典皇家理工学院交换,还曾就职于 MAD、关肇邺工作室、Callison、Peter Marino Architect。毕业后在总部位于纽约的 Laguarda.Low Architects建筑设计事务所工作了4年,三个月前刚回到祖国的怀抱。
狮子的更多作品参见:
作为一个不知名建筑师、奇观爱好者
以及热衷于在无趣的都市生活中创造神迹的人
狮子的视频号“神奇的建筑在哪里 
致力于以手绘剖析现实中、虚拟世界中、以及个人创作中的建筑设计构思
主持人介绍
本期嘉宾主持人:GM
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硕士。科班景观设计师,跨界社会研究者,十八线写手。关注城乡发展背后的社会、经济、文化影响。曾撰写对话大卫·哈维奇幻小说《哈佛酒吧的共产主义浪潮》。
本期嘉宾主持人:贾思敏
知识雷锋主播。上海纽约大学数学系本科,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建筑研二。
目前在上海家里蹲。
常驻主持人:老七
“锋群效应”播客发起人之一,

一个不务正业的建筑本科生。
以及这次暂时没有出现的……
常驻主持人:阿晴
“锋群效应”播客发起人之一,

知识雷锋编委会主任。热衷搞事情,到处打辅助。热爱人群,又总想远离人群。
内容导航
--00:48--
理想的一天是怎么样的?
--09:58--
狮子回国几个月的近况
--10:57--
狮子回国后的所见所闻
--33:16--
非一线城市和一线城市的工作状态差异
--40:04--
设计师可以跳出空间设计,
参与到产品和运营的讨论中去吗?
--44:13--
六年前与六年后的两次全国旅行
--45:54--
城市变化和建筑教育
--54:44--
 “没有意义的鸟瞰图?”
--60:51--
关于建筑学徒制
--69:13--
从看城市到看改变城市的人
--75:24--
狮子今后的打算
内容速览
时隔多年,我再次回到北京的感受是,它其实不是一座城市,它是几十个小城镇,然后由12道高速公路进行切割和联系的一个城市群。
在北京我就会感觉到,它没有南方城市所有的这种城市街道上的公共生活或者说商业活动。更多的它是一个目的地性的活动,我觉得和古代的里坊制的感觉很像。有的里坊它就是纯住宅的,然后人可能要去东市、西市来进行商业活动。
/ / / / / / / / 
我有个夸张的概括:我们在一线城市干的事,其实就是在卖PPT
一线城市的产业都是高度分工的一种状态,所以它是一个非常精密的大机器,我们所有人在里面做的事都是大机器上的小环节。
当你处于这种状态的时候,你看不到你的工作的直接对社会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你只能通过描述来体现它是一个很高级的事情。
可能你会觉得这个机器已经过于完善了,所以我在这个机器里面发挥的价值跟我的个性是没有太大关系的。它只是一个岗位,是比较容易被取代掉的。
/ / / / / / / / 
景德镇的时候,我见了清华的一个学妹,她好像比我低两级还是低三级。
她的状态让我感觉非常对。她是在清华同衡,一个做城市规划和名城保护规划的机构。他们以DIBO全过程咨询的形式,介入到当地的文旅投的一个遗产保护与更新项目中。
这个项目规模很大。如果把所有要建的房子加起来可能有一百万平米——大概是这样的规模。
可能因为这个项目的特殊性或者甲方的信任,
他们从项目的策划做起,也做设计,同时也帮助甲方做一些设计管理,甚至包括后期的招商和运营。
她在这样的一个岗位上,也包括她团队里的每一个小伙伴,相当于从头到尾地介入到这个项目里面。
当时他们带我们参观这个项目的时候,我发现所有人——包括酒店运营的小妹妹,也包括我们在陶瓷集市上见到的这些独立艺术家们——他们互相之间都认识。我发现整个城市的方方面面都是以陶瓷为中心的。各个产业的各个环节,在这些人的头脑中是能够形成一个闭环的。
那个时候,我觉得人在工作中就是需要这种闭环感,你知道你的工作的价值从哪来、最终能够作用于什么事情上;并且你知道在哪些环节上是可以去做些工作进行优化的。
/ / / / / / / / 
本科有一次去南京的四方美术馆参观。它好像是一个还有挺有情怀的收藏家,请了世界上十几二十号知名的建筑大师到这里每个人做了一个展览馆,在山上面形成一片建筑艺术园。当时我们肯定都是很迷这些大师的。
当时去的时候,我们坐地铁坐到终点站,出了站又打了40分钟的出租车,到了荒郊野外。结果那个园区没有开门。我跟我朋友踩着泥巴地,从围墙翻进去。里面除了建筑师,一个人都没有。
反正我回想起来总是觉得很诡异。那一段经历让我突然觉得,在课堂上的PPT里面见到的这些特别有名的建筑,在实际的生活中居然可能对当地人的生活没有产生什么影响。
而前去瞻仰它的人,只是学校的学生,而且都只是建筑系的学生。那会我心里特别受冲击,我就开始反思这个事。
/ / / / / / / / 
我们现在有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建筑师们最能玩点花样、做点作品的地方其实是售楼处。
人们去买房的时候,其实并没有买到建成的房子。很多房子建了1/3就开始出售了。所以人们买房子其实买的是他在售楼处中的体验。开发商自然愿意把营销宣传的钱都花在售楼处上。单位的造价高了以后,建筑师自然就可以做出好作品了。
然后我就突然意识到,那些100万人、200万人口的高铁新城中间的大师们做的文化场馆,其实相当于一个售城处。它是在展现当地政府的意愿,比如要如何去打造一个几百万人口的新城、以一个什么样的国际化的面貌来呈现。
关于“锋群效应”
知识雷锋成立的初心是打破由时空带来的学术壁垒。我们做了许多讲座的翻译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一个覆盖全球数百个城市的人脉网络建立起来了,社群的价值由此产生。
在2020年全球疫情的背景下,我们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包括知识科普、抗疫物资运输对接、后疫情时代留学生境况的系列访谈等等。编辑部的我们,每天在进行着跨时区的高效协作,并时时能在工作中体会到“一声雷锋,全球响应”的感动时刻。
在这个过程中,知识雷锋的平台属性逐渐凸显。我们连接着许许多多的人才和机遇,也开始主动转向泛建筑圈生态的构建和描绘——“锋群效应”便是其中的一个环节。
简单来说,“锋群效应”是主持人与全球各地的雷锋们以及雷锋的朋友们聊天的栏目。我们希望它能成为一台接地气的城市挖掘机、一副行业的生态透视镜,连接已经有些割裂的工程、学术、教育和“生活中的建筑认知与体验”。
锋群效应目前有两位常驻主持人老七和阿晴、两位见习主持人方元和二戈。以我们的浅薄的学识,离上述的预设目标还有很长的距离。但我们会努力和这档节目一起成长。
目前你可以在喜马拉雅、网易云和荔枝FM上搜索到我们。从第三期开始我们也将上线小宇宙等泛用型播客平台。欢迎关注!
下期预告
我们将从明天开始周更每周五晚,不见不散~
第二期我们请来的嘉宾是
与建筑颇有缘分的作曲家周天歌
。她会从3333 Broadway这栋神秘城堡开始,给我们讲述十年求学的美国社会观察。希望片头的画风不会把听众吓跑
(不会吧不会吧)

第三期我们请来了“雷锋建筑眼”栏目的资深人气主播小叶和不绝,聊聊她们在美国莱斯大学的求学生活以及做建筑眼栏目的幕后小故事,笑点满满。
第四期我们请来了斜杠少女孙小野,聊聊她在三联实习写纪实类文章的经历,以及她边走边画的建筑旅行。录音的时候,我们都被她的温暖和真诚打动了~
后续还有更多精彩,欢迎大家持续关注。也欢迎在本条推送下留言你们感兴趣的选题和嘉宾。更欢迎热爱聊天、擅长剪辑的朋友加入我们!
围观福利
狮子朋友圈部分游历记录
(已授权)
<<  滑动欣赏  >>
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加狮子学长的小号Architect Ż
围观他的朋友圈日记~
 (微信号:sz433433)
编排:阿晴、老七
  锋群效应   
这是一档主持人与全球各地的大小雷锋以及雷锋的朋友们聊天的栏目。
我们希望听到大家的声音,更希望能通过这些声音逐渐拼出泛建筑圈的生态图景。
锋 群 效 应 持 续 招 新
欢 迎 热 爱 采 访 和 聊 天 的 朋 友 们 加 入 !
联 系 方 式 :唠 嗑 小 雷 锋 微 信 号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