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份的最后几天,我成功签下微软总部的PM offer,历经10个月的找工作之旅总算有了个完美ending。此时,我卡里面的余额已经不到200刀,真的是在山穷水尽,背水一战的时候,这个故事有了最终的结果。回顾过去的10个月,心中感慨万千,这篇文章既是回顾与总结,又是对这段一波三折,背水一战的日子的一个纪念。(全文阅读时间约10分钟)
【犹豫与决心】
19年9月份来美国读研的时候,我是非常坚定的要在美国工作的。当时出于几方面的考虑:
  1. 在国内工作了好几年,虽然国内互联网行业工作环境不比美国差,但是996的压力,35岁红线,对单身大龄女性职场不够友好这些原因让我还是想留在美国。
  2. 在我这个年纪来留学,不是一个容易的决定,不管是经济上还是精神上,这对我就是一次投资,我需要追求更高的ROI来对冲我的风险,因为美国工资比国内高😂
我非常明确我是为了一份更好的工作/机会想要留下来,而不是为了一个身份,我之前在国内工作了7年,如果要我在美国从entry level做起,我也是不大能接受的,如果我在美国找不到一份senior的工作,或者机会不够好,我都会回国。但是我知道要在美国刚毕业就找senior级别的全职工作,不是那么容易,特别是疫情的原因,很多公司都freeze fire, 裁员。中间我一度非常犹豫是否还需要在美国继续找工作,但最后我下定决心,如果不去尽全力试过就说放弃,不是我的风格。就算在最后我失败了,我也希望我对得起自己的选择。下定决心之后我就不再纠结到底是要留美还是回国的问题了。对我而言只有一个选项,那就是尽全力准备。
【面试准备】
我的面试准备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和步骤:
  1. Target company:一开始我对美国市场并不大熟悉,除了那几个名字非常响亮的大厂以外,有很多中小型公司我都不了解。于是我做了一些research,列出了60+个target company。其中包括这些公司的business type, 公司融资/上市情况,是否sponsor 签证,发展趋势怎么样等等等。这些资料的收集帮助我更好的了解了这个就业市场。但是在这一步我犯过一个错误,我以为美国市场和中国市场一样,非常注重你之前工作经历所做的业务,因此一开始我列的都是跟我之前工作经历类似业务的公司。后面发现美国市场并不是非常在意这一点,只要你的skillset/ soft skill能够匹配或者能够做一定的迁移,就算你之前没有做过这方面的业务或者涉及过这个行业,都是完全可以被接受的
  2. Resume: 从我来波士顿读书开始,我就开始准备resume。直到我认为这份简历可以拿出手去申请工作了,中间找学校的career center review了不下10次。后面自己尝试着改根据不同的公司/岗位改简历,改着改着就改出自己的心得来了,期间帮朋友指导过一次简历帮助她顺利的拿到了Amazon的面试,自己也从一开始简历根本不被微软看的上到最后拿到了十多个微软不同组的面试,最终收获了offer。
  3. 资料准备: 和大多数找产品经理工作的人一样,我是从先看 cracking the PM interview 和 Lewis Lin的 Decode and Conquer- Answer to Product Management 这两本书开始的。同时加了很多的微信群/slack channel 跟不同背景的小伙伴一起分享和交流资料。在这一步我了解到我要找的产品经理职位在面试过程中会面BQ,product sense/product design, product execution, product strategy, technical这几方面的内容,并且也知道不同的公司的侧重点不一样,比如Amazon就非常注重BQ以及14 leadership principle,Facebook注重product sense 和 execution,有些公司就是大杂烩,啥都有可能会考,比如微软。
  4. LinkedIn: 来美国之后,我才创建了LinkedIn Profile,一开始LinkedIn connect都只有个位数,从20年3,4月份开始,我有意识的connect我的target company上的employee,同时积极的connect校友,不同公司的产品经理,mock partner,recruiter等一切对我找工作有帮助的人。这里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当LinkedIn上connect数量超过500时,会相对容易得到refer和recruiter reach out。
  5. Mock: 有了前面的一些知识积累后,我对如何在美国找工作有了个相对比较清晰的概念了。从5月份开始,我开始跟不同的小伙伴mock, 从5月到8月,我mock了不少于200次,主要是跟有工作经验/打算跳槽的美国人/印度人练。我非常清楚的知道我的起点比别人低,跟ABC或者在美国读本科的candidate相比,我的英语口语就是一个最大的劣势,有口音,表达不够准确与local,听不懂大多数印度人说英语等。我mock主要练习的是如何让别人能听懂我表达的是什么,如果有逻辑的表达我的观点,每一种题型的框架以及练习如何听懂印度人的英语。那几个月,我每天跟打了鸡血一样,就每天坐在电脑面前跟不同的人mock2-3个小时,mock完了之后在反思我刚刚哪里做的不好,应该如何改进等等。
    👇🏻8月份的calendar mock记录
【面试的一波三折】
就这样一边开始mock, 一边开始申请target company的职位。但是这条申请之路一点都不顺利。
一般几种比较容易上岸的情况是:
  1. 找到实习并且成功拿到return offer。但是我之前完全不知道要做networking,只知道海投简历,方法不对,错过了最佳找实习的时间再加上疫情的原因大环境不好,找了好几个月都没有找到实习。
  2. 校招:因为我有工作经验,可以走MBA校招。这种门槛比走社招的门槛要低一些。比如说亚麻的MBA渠道只要4轮面试,但是experienced level就是6-7轮面试。我运气也不大好,走这种MBA通道的都没有捞我。
  3. 社招:这就变成了我唯一的选择。也是最不好走的一条路。
即使我前面已经准备了这么多了,我的表现还是特别糟糕,好不容易简历被挑上了,一开始第一步recruiter phone call就挂了。因为接到recruiter call太紧张了,再加上有些recruiter 的语速快到可以一口气讲十分钟不换气的那种。一紧张都不知道他们在问的什么。就这一样一路面一路挂,从一开始的recruiter phone call挂了,到第一轮phone interview挂,到第一轮phone interview 过了,第二轮phone interview挂。到onsite interview挂,onsite interview面完之后被加试,到加试被挂。总算onsite interview feedback很好,但是还是不能给我发offer。到最终clear onsite interview愿意给我发offer。中间这些步骤,从20年9月份开始,一直持续到今年2月。每一步都走的特别艰难,基本人家轻轻松松可以过关的,在我这就是一波三折。
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我辛苦准备了2个月的FB面试,好不容易到了onsite,我当时特别兴奋,前面都表现的可以,只要product sense这一轮表现稳定我可能就翻身做Facebook 大佬了,我记得在面product sense的时候,面试官要我design a product to share memory with family。一开始我特别自信,这题不难,做着做着我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在我开始想user case的时候,想到已经过世的父亲,想到一年多没见的家人,那种homesick的情绪突然就在那一下子收不住哭出来了😭,把面试官也吓了一跳,虽然我后面极力控制情绪,但还是影响了整个面试的发挥。
【焦虑与压力】
从来这边读书开始,我整个人压力就很大,这种压力来源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谁也没法保证我这一读完书之后,我就能得到更好的工作。而且突然没有收入,那种心理上的落差远比我想象的大,再加上在留学中途借了一些钱支持我完成整个学业,因为这些原因,我逼着自己要提前一个term毕业🎓,就是为了想提前工作赶紧赚钱。我只是没想到,我当初一定要来留学就是想过下美好的校园生活,暂时摆脱社畜的压力。没想到真的全职读书了之后,我是如此怀念工作!随着毕业时间越来越临近,而我一直没有找到工作,压力越来越大。
我记得去年10月下旬,一连收到了两个公司onsite interview,感觉offer离我只有一步之遥了。面完onsite之后,自我感觉特别良好,就等着recruiter跟我一个congratulation call了。甚至连收到offer之后的朋友圈感言都想好了,等结果的过程中,一边想象着找到工作之后的美好生活,一边又隐隐担心如果面试结果不好,接下来该怎么办。一直在强行自我安慰结果肯定是好的,但有时候就是怕什么来什么,知道两个onsite都挂了之后,手上又没有其他面试,这意味着我又要开始投简历-networking-面试这一个轮回了。那种欠债的压力,对自己的面试结果的失望,对我为什么要来美国的怀疑,每天一个人呆在房子里的隔离带来的压抑,终于在那次挂了onsite之后打电话跟家人爆哭。我妈和我姐就在电话那边跟着我一起哭。哭过之后,我躺在床上躺尸了几天,然后那几天内一连吃了两个6寸的提拉米苏,一整只炸鸡外加一整瓶红酒🍷,情绪通过食疗法得到了释放。
到了12月,美国这边的hiring process基本停了,此时,虽然我依旧很焦虑。但是我想清楚了,焦虑归焦虑,但是该做的事情也必须做完,不能让焦虑影响了我要做的事情。比如说,我的story真的很完美了么?如果很完美的话,为什么亚麻的面试过不了?我的technical还有哪些需要加强的地方,在整个12月,我开始把我准备的不够充分的地方继续加强,看了一遍ML的相关课程,同时将distributed system, cloud,API这些都复习了一遍。与此同时,我算了一下我身上还有多少钱,我也必须要给自己设置一个止损时间了,到了2月或者3月,如果再没有拿到offer,就准备回国赶紧找工作了。虽然很多人劝我继续苟着,多等几个月肯定能找到的,我也相信继续苟着肯定能找到,但我不能再这样耗下去了,我已经尽全力了,如果真的没有做到我不怪我自己,我跟自己和解,只能证明我跟这边无缘。
【offer来了】
到了一月,我陆续接到了亚麻,微软三个不同的组还有一些其他公司的面试,此时已经是我第三次面亚麻,第二次面微软了,幸好有12月的充分准备,亚麻一直很顺利的进入了onsite,整个一月,我又开始每天高强度的跟人mock,亚麻onsite结束之后,我觉得我表现的可以,hiring manager甚至都在面我的时候告诉我他会让我过。但最后还是差了那么一丢丢没进,知道结果的时候我虽然很不甘心,我整个复盘了一下我到底还需要提高什么,结论是要提高的都是短时间做不到的。我就抱着一种不要我拉倒的心态继续面微软。我当时就想着我交完2月份的房租还有不到200刀,到我没钱的时候还没拿到offer就买机票回国了。我累了也尽力了,虽说回到国内一开始辛苦点,但后面谁说的准呢。就抱着这样一个心态完成了后面的每一场面试,也许有前面的积累,后面的面试我特别轻松,我就当练口语的心态去面的,结果offer就来了。
【结尾】
这就是我拿offer的整个心路历程,这10个月,我经历过各种情绪,不自信,焦虑以及坦然面对。真的拿到这个offer的时候,我都忍不住对自己说一句牛🍺。人生往前看全是风险,往后看全是机遇。虽然这只是一次小小的上岸经历,于我而言,收获颇多。我曾设想过我收到offer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不是朋友圈精美的文案,也不是立马把购物车清空,而是打开借钱给我的朋友的微信对话框,我说:我拿到offer了,谢谢你的支持和信任,等我拿到钱第一时间还你。突然,我所有的压力都消失了,这种言必信,行必果的感觉可真好,我没有失信于自己,也没有失信于朋友。
【小戴comment】
Vivian 也是小戴之前的 mock partner,从2020年春天到现在,真的也见证了 Vivian 这一路的努力。文章里写到被拒的时候吃不下饭,几天喝下去一瓶红酒,这样的经历对于在美国找互联网大厂 PM 的大陆非清北本科的人来说真的太常见了。还记得之前小戴的一位朋友说,在美国找产品经理压力这么大,你是如何缓解这种压力的,我的答案就是:offer 和 vodka。当然小戴这一路一直有国内非常不错的产品 offer,20多岁的人压力也没有 Vivian 这么大,但是看完这篇文章还是有很大感触的。想要联系 Vivian 的同学们可以点击【阅读原文】到 Vivian 的 LinkedIn,Vivian 也在小戴的粉丝群和 PM Mock Interview 中,欢迎各位群友联系!小戴希望可以把大家连接起来,互相学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