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文|悦涵
尺度
《吐槽大会》一经推出的时候很新颖,因为大家很难看到明星“被人说”。平时被捧得高高在上的明星,在一个公众平台被人指出自身缺点,还不能生气——各个主咖被吐槽时的“笑”,在节目里也是一个个颇耐人寻味的瞬间,这在4年前的国综观赏环境中,新鲜。
第一季的选角也很厉害。有争议的人物,或一个人物身上明显的、有争议的点,都成为很好的素材,与节目相得益彰。因此,《吐槽大会》首次出现在大众眼前的时候,因幽默和尺度而出圈,且又能折射一定的现实,当然有不少人喜欢。


时光荏苒。没想到一晃,连《吐槽大会》都第五季了。观众追一档系列综艺的动力是什么?综艺与剧不同,很难在几季的体量精准把控人物成长。娱乐圈太瞬息万变,较难预测彼时在节目中出现的嘉宾,之后会有什么变化。于是今年观看第五季的时候,我尤其注意,《吐槽大会》将怎么样用新的方式吸引人?
去年《脱口秀大会》大火,主要因社会话题而出圈,第五季的《吐槽大会》,似乎想复制这个成功经验。但是,这是否失去了节目本身的优势——明星?敢于吐槽明星是第一季《吐槽大会》让人眼前一亮的原因,如果第五季把最初的优势做到极致,是否也好看?如果能用节目和平台的话语权挖掘到明星周边的人,给出不一样的料,观众是不是也会感兴趣?毕竟,《吐槽大会》与《脱口秀大会》最大的不同,就是明星的参与度。
第二季薛之谦和他的好友朱桢就是一个亮点,能看出两人是真的熟。因为熟,朱桢吐槽薛之谦才更鲜活、更有料,顺带他自己也圈了一波粉。这就有点妙了,也是观众在综艺上想看见的一种化学反应,人物和话题无论如何都更丰满了。


一直以来,语言类综艺吸引大家的一个点,是节目中的“批判现实主义”,这一点具体体现在哪里?一切其实还是尺度。
《吐槽大会》为自己定义的“冒犯与和解”。这两点表现在哪里?真正的和解,并不是在冒犯过后简单的道歉,而是冒犯本身不应只局限于攻击,如果能触及被冒犯者真正的一些问题,让其思考,这时,和解才是发自内心的。这两者的平衡,才所谓真正达到。比如王建国吐槽许知远曾经说过,韩寒写的文字因为浅显没有阅读障碍,所以许说韩寒没文化。王建国按此逻辑,说照这么讲世界上最有文化的是他老舅,因为他得了脑血栓写出来的字全是“阅读障碍”。这一段看似轻描淡写,其实高级,形成一个完美的逻辑闭环又用幽默的方式四两拨千斤。从而形成当事人和观众都不介意、无伤大雅的局面,与此同时又指出了真正的问题。
在任何被放大的平台,尺度都比人们想象得难得多。任何在公众平台倾泻出去的文字,其实都挺难写的。而且,无论“尺度”在哪里,尺度都不是我们想得那个样子。不站在一个较高的位置,我们永远不懂真正的尺度。尺度静水流深。
金句
许知远这次的成功,究竟是他一个人的成功,还是他那段稿子写得好,还是两者加起来在这个特定时间点的成功,我们都不可知。——“电视关心的是给观众留下印象,而不是给观众留下观点”。但有一个规律是共通的,
个体在一种大趋势下如果能乘对浪,那么成功是一种必然。
更重要的是“15分钟成名”这一刻之后的东西,这就真看个人造化了。


在这个金句极易形成热搜的时代,我们也不能太迷恋金句。所谓金句,是所有人都能说出来的,不必因屏幕上某个人在某一瞬间说出的某一句话击中了你的心,就对他十分地赞誉。当然,这并不是否认传播者的创意能力、表达能力,他们自有优秀之处。毕竟,在任何行业,人人都有自己的KPI需要考量。

为什么这种传播性仍是可贵的?还是尼尔·波兹曼所说,“不管人们对电视宗教有多少批评,有一个事实是不容置疑的,那就是电视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这就验证了我前面引用过的比利·格莱厄姆和帕特·罗伯逊的话:广大民众需要它。”
如果知识吐槽能够引领更多的人去重读、重温那些经典,不管它们是不是“新课标语文读本”范畴内的经典,其实都是一件好事。
在这个“镜头本身就是理由”的时代,一切也没有那么难分辨。只要我们意识到自己所看的,是娱乐,纯粹地把其当成一种娱乐,一种有趣的介入当下、寻找和周围人话题切入的方式,就可以了。人都需要一定的娱乐时间,你的大脑从神经学原理上会自发召唤放松和放空,但是,归根结底,娱乐不能太当真。只要想透这一点,一切其实都是可被理解的。

END
本文作者:悦涵
微信编辑:小风

监制:L.L.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转载请联系后台。
大家都在看
本周新刊「人类未来,用什么
点击图片,一键拥有它!
▼ 点击阅读原文,订阅【2021全年三联生活周刊】。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