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佛罗里达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的每一位博士研究生都收到了一封邮件。
这封以“尊敬的实验室同僚们”开头的邮件,来自于他们的同学,中国留学生陈慧祥。在邮件发出时,他已经于自己的办公室自杀身亡。

同学、同事们一开始无法理解:为什么已经读到博士第六年的陈慧祥会以这样激烈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直到读完那封邮件后,才有了答案。
Part 1
一篇论文引发的矛盾
在邮件中,陈慧祥叙述了他与导师Tao Li因一篇论文引发的矛盾冲突,而这一矛盾竟就是导致他选择结束生命的直接原因。
2018年,陈慧祥向导师要求撤掉自己的一篇即将发表的学术论文。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要求,是因为陈慧祥发现,这篇文章存在巨大的问题,如果公开发表,对自己的学术声誉会有负面影响
然而,这样的要求却遭到了李的拒绝。这主要是因为,陈慧祥的文章审查是李托关系通过的,李担心此时撤下文章,对自己的声誉也有影响。

我们已经无从还原陈慧祥与导师之间的对话场景。但从陈的信中,我们可以知道李为了让他闭嘴,说出了“弄死你”、“开除你”这样威胁性的狠话。

而据知情人士在事后透露,事实上李对陈慧祥的压迫不是一天两天,而是长期性的、持续性的。
长期的高压已经让陈慧祥濒临崩溃,因论文撤换引发的矛盾更是让他感到走投无路。
最终,他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Part 2
校方的冷漠
令人惊讶的是,尽管陈慧祥以这样极端的方式弥补自己的过失,校方和导师却选择以冷漠的态度对待。

就在陈慧祥自杀后不久,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还举办了一场休闲活动。推特主页上一片祥和,没有任何哀悼、纪念的痕迹。
更令人气愤的则是,就在陈慧祥自杀的一周后,李就出现在“计算机体系结构国际研讨会”(ISCA)上,并代替他宣讲了论文。
为了表示所谓的“纪念”,李还将陈慧祥的遗照放在了演讲的PPT上。却丝毫不顾陈慧祥“撤下论文”的遗愿

去年年底,李赴湖南大学做演讲,主题竟然依旧是陈慧祥的论文.....
Part 3
调查的结果
在陈慧祥自杀之后,美国计算机协会(ACM)和电器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随即展开了调查。
就在本月初,冗长而坎坷的调查终于有了结果。ACM、IEEE认定:
1. 李让自己的朋友审核陈慧祥的论文,属于学术造假行为
2. 陈慧祥选择自杀,与李的逼迫不无关系。
最终的处罚结果是:陈慧祥的论文依遗愿撤回;李与涉事的朋友在15年内不得出版任何学术著作、不得参加ACM的研讨会。
尽管李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佛罗里达大学依旧选择了“不表态”的回应方式。直到2月20日,李的资料还挂在院系的官网上,头衔是教授。

Part 4
悲剧,还要重演多少次?
这些年,研究生因与导师发生矛盾而结束生命的案例,在国内外的新闻中屡见不鲜。
2018年的“陶崇园自杀”事件、2020年的“南京邮电大学自焚”事件,今天仍是网络上讨论的焦点
而留学海外的研究生,除了要处理与导师的关系之外,还要忍受背井离乡的寂寞与不适。压力之大是可想而知的。
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些出事的学生无一例外是来自于理工科
这主要是因为,理工科学生的资助往往不像人文学科一样来源于研究生院,而是来自导师自己。所以在读研究生的命运就更容易为导师控制。

比如,陈慧祥的朋友就曾透露:李要求自己的学生必须发表2篇学术论文才能毕业,尽管美国的高校并无这样的硬规定。

再来,学校有时为了自己的“门面”,即使有丑闻出现,也会选择与导师站在一起,使学生陷入了“求助无门”的境地。
上文中的佛罗里达大学就是一例。某种程度上说,校方也是害死陈慧祥的“凶手”。
因此,希望大家在申请赴美读博、读硕时,除了考虑学校、院系和导师的学术能力外,最好也要多方打听,了解下学校的学习环境、导师的为人,综合考虑后再做决定

同时,希望大家提前了解本专业有哪些权威性的校外学术组织,尽量清楚自己在导师不公、学校包庇的局面下,应该向谁寻求公正。
必要的时候,也可以求助于学校的研究生工会或类似的学生组织,由他们帮助寻找资源。
如果自己感觉心情长期不好,可以求助校内心理办公室,万事都可寻求帮助和解决方法,人生还长,千万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

希望海内外每个研究生的学术生涯,都是一片坦途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手、转租、找房统统搞定的
ehomie 小程序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