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原标题为‘This Crap Means More to Him Than My Life’: When QAnon Invades American Homes,作者Anastasiia Carrier,原文发表于2021年2月19日POLITICO网站。
有删节,小标题、粗体、图片为零记所加。原文:

https://www.politico.com/news/magazine/2021/02/19/qanon-conspiracy-theory-family-members-reddit-forum-469485
2018年10月在田纳西,穿上“Q”字T恤的特朗普支持者。(图片来源:Getty)
几个月来,艾米丽(化名)像是嫁给了一个鬼魂。丈夫彼得(化名)以前是爱妻教子的模范,但去年夏天开始,他将所有空闲时间都花在网上,刷视频、读评论。彼得变了一个严肃的人,不再参加看橄榄球赛和户外运动之类的家庭活动,夫妻俩再也没有一起大笑。新冠疫情让他在家中工作,但人在心不在。
后来,彼得开始讨论一些关于“偏执、仇外”的事情,艾米丽不同意,丈夫就开始视她为敌人,这让她感到震惊。当她不愿意相信“汤姆汉克斯(Tom Hanks)是恋童癖”时,他对她的“愚蠢”嗤之以鼻。
“他说我把头埋在沙子里,看不到'真相’,”艾米丽说,有时丈夫还在孩子们面前数落她。艾米丽知道,丈夫是陷进了阴谋论网站“QAnon”。她以前曾听说过这个名称,但直到去年10月初才真正明白它是什么。那时她看了彼得一直在谈论的一些视频,才知道丈夫被一种复杂而虚假的阴谋论吞噬,认为一群“深层国家(deep state,秘密控制国家的组织)精英”经营着一个秘密的恋童癖圈子。她想将他拉出泥潭,但为时已晚。
同月,艾米丽在Reddit论坛上看到一个“QAnon受害者互助组”(R/QAnonCasualties),讨论的全是阴谋论如何抢走至亲。突然,她感到并不孤单。
她花了4天刷论坛里的帖子,最终鼓起勇气写下丈夫的情况:
“欢迎你。希望你能在这里得到安慰和支持。”有人回复道。“这群人本来都是好人,只是被这种迅速发展的邪教以某种方式洗了脑,”另一位女士在评论中说,自己在Twitter上注册了个假Q帐户以联系其丈夫,“他们只听自己人说的话。”
“谢谢大家留言。知道不是我自己一个人在战斗,我也好受了点。”艾米丽回复。
你不是一个人
Emily是成千上万找到组织的人之一。“QAnon受害者互助组”创建于2019年,过去一年中人气急增,关注者从2020年2月不到1000名,增长到2021年2月的13.3万多,仅在1月6日国会山暴动后几周内就翻了一番。而且,随着QAnon继续传谣,互助组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根据YouGov一月份的一项民意测验,大约30%的共和党人对QAnon持赞成态度。
美国政坛要对付QAnon的信徒,可能要从与他们天天生活在一起的至亲那里学习斗争经验。论坛中令人不安的帖文里,描写的是父亲和女儿、妻子和丈夫、多年挚友和同事的“绝交”故事,婚姻破裂,友谊崩塌,兄弟阋墙,父子割蓆。偶尔会有成功的挽救个案,但是大部分结局是人们放弃接触、甚至彻底远离曾经至亲的人。
艾米丽在10月入组以后,发帖的语气迅速从希望变为失望,她开始接受可能不得不离开丈夫的现实。有一天,她写道:
彼得已停止执行防疫措施,作为高危人群的艾米丽无法理解。他俩40多岁,在相识的20多年里,彼得一直保护着体弱多病的她。现在他认为疫情是个骗局,拒绝戴口罩,将艾米丽置于风险之中。在家时,艾米丽对政治避而不谈,把家务活全揽上身,她不相信彼得还会关心家里的一切。
正如她在一篇帖文中写道:
“QAnon受害者互助组”创建于2019年7月4日,创办人Sqwakomodile分享了母亲被QAnon吞噬的故事:“随着时间流逝,母亲的无知、偏执,拒绝质疑'一盘大棋'(The Plan)的情况越来越糟。”Sqwakomodile几乎不再与母亲交谈,但又对此感到内疚,“我觉得非常恐怖,但将她带回现实是我的责任。看见至亲参与QAnon,令人疲惫、悲伤、恐惧又沮丧。”
为什么这么多人相信QAnon?
当时,QAnon已经从最初的极右翼聊天室脱胎换骨,开始通过Facebook和Twitter等主流社交平台传播。其阴谋论可以追溯到2017年,一个神秘人物“Q”(名字来源于他声称拥有的高级机密权限)开始在聊天室4chan和后来的8kun上留下神秘“提示”。
主要内容是,特朗普领导了一项秘密行动,要推翻一个崇拜撒旦、喝血、恋童癖的民主党人集团,里面有政治家、好莱坞大亨和新闻工作者。这一阴谋论的追随者通常被称为“Qultists”或“Anons”,他们等待一场“风暴”的到来,希拉里·克林顿和汤姆·汉克斯等“深层国家”特工被公开处决,全美将进入“戒严”状态。
2018年8月,宾夕法尼亚(图片来源:Getty)
这仅仅是起点。QAnon独特的讨论模式,允许一切“键盘侠”们随意添油加醋,只要符合“邪恶精英欺骗人民群众”的大框架就行,对“Q”发布的提示线索也可以自行解读。自去年12月以来,Q一直保持沉默。结果到今天,QAnon已形成一系列阴谋论的保护伞,各种荒诞离奇都有:有人说疫苗会导致自闭症,说911事件是“美国人自己干的”,说约翰肯尼迪还活着,说政府正在隐瞒外星人存在。
自从特朗普11月输掉大选以来,QAnon一直在散布毫无根据的“选举舞弊”指控。在冲击国会山时中枪身亡的女子巴比特(Ashli Babbitt),与当时在场的很多人一样,就是QAnon信徒。
国会山“牛头人”是Q信徒之一。(图片来源:Getty)
QAnon的可塑性是使其强大的原因之一。“它是我见过最‘包容’的阴谋论,”麻省州立大学公共政策、传播与信息学副教授祖克曼(Ethan Zuckerman)写过一篇论文《QAnon及其幻像的诞生》,“阴谋论捕捉到了最本质的人性,他们真心实意地想要让一个虚假的世界变得真实。”
这种灵活机动还有个好处:在Q的预测不成立时,信徒们会重新解释它们。例如,Q信徒曾经相信,拜登的就职典礼永远不会发生,因为特朗普计划揭露操控选举舞弊的“深层国家”精英,在电视上直播逮捕他们,送到关塔那摩监狱。但是在拜登宣誓就职之后,一些Q信徒又说,拜登是特朗普的盟友,只不过他做的是对抗“深层国家”的“地下工作”,还有人认为3月4日是特朗普就职典礼的新日子。
祖克曼说,你可以想象这么个情况:
多多痛苦,少少希望
在“QAnon受害者互助组”上,大多数帖子标题都十分痛苦:《少少搞笑,多多伤心。再见,爸爸》《我称特朗普为种族主义者,我妈将我扫地出门》。
10月下旬,用户acidalice发布帖子《又毁了一个家庭》,“丈夫以前善良、冷静,现在变了一个持续愤怒、严重压抑的人。我很茫然,但不能说走就走,毕竟在一起20年,14岁结婚,两个孩子不到10岁,还要还房贷。”
“优先考虑孩子的幸福。他们不应该活在充满阴暗和愤怒的家。你也一样。”另一位用户评论道。
QAnon的影响力超出国界,图为英国警察拘捕Q信徒。(图片来源:AP)
7月,用户“我好累”发布了一则《可能有些希望?》帖子,说自己读了很多QAnon上的信息,与丈夫坐下来彻底长谈,冷静地回答了他提出的每一个论点。“我想念以前那个聪明、善良和有爱心的丈夫,请把他还给我”,“我好累”说,这招似乎有用:当丈夫再次开始上视频网站时,看的都与阴谋论无关了。
“我认为,他之所以受触动,是因为你说出了你想念的原来的他,以及那个人有多伟大。”评论里说。
国会山事件转变了风向
当拜登在11月赢得大选,论坛上许多人怀有希望,以为特朗普卸任后情况会变好。但是1月6日爆发了冲击国会山事件,前QAnon信徒、现在论坛管理员之一的贾德亚(Jitarth Jadeja)看到,帖文的态度发生了重大转变:本来人们只是诉说困惑,虽然生气但保持乐观;突然激增的新用户加深了愤怒和绝望。
“大家本来是想要接触、了解这些固执己见的人,但出事以后,风向转为想要惩罚他们,这也可以理解。”贾德亚说,“所有论坛和群组中都感觉到黑暗在蔓延,寒冷、寂静无处不在。每个人都屏气等待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1月6日以后,互助组人气急增
用户“-n3rdyl4undry-”发了一篇《我的Q爹在现场》,他既愤怒又恐惧,评论中有人鼓励他向FBI举报,他真的就举报了。
“喂兄弟,人家叫你举报你就举报?”有人在评论中问。
“因为他还把我妈拖下水。谢天谢地,他没有带她去华盛顿。但是下次呢?再以后呢?”
“我也不喜欢举报,但是国内恐怖主义越过了我的底线。”有人同意。
可遇而难求的转机
不过,对于某些人来说,国会山事件是个转机:网友“smorez_8”1月6日发的《我的Q老公大突破》说,在听到中枪女子的死讯后,丈夫在房间里翻出了一大堆支持特朗普的纪念品和几本书,把它们切成碎条,扔到了路边的垃圾桶里,走回家里时说:
1月10日,著有《特朗普的个人崇拜》一书的心理学专家哈桑(Steven Hassan)举行了一次网上论坛,包括“QAnon受害者互助组”在内的5个Reddit小组参与了问答环节,他谈到了精神控制以及外人如何尝试让Q信徒们“去激化”。
问答评论超过了240条,网友“Kelseycloud”说,姐姐成为QAnon信徒后,她十分沮丧,“姐姐像坐在一条充满恐惧和焦虑的船上,船随时会沉,她瞒不了别人的……我尽力保持中立态度,但也不想看她受折磨。”
“你对QAnon的论点和意识形态有多了解?”哈桑建议,“Kelseycloud”或者类似状况的人都熟悉一下阴谋论理念,以及它们的发展变化。“当Q亲友认为你确实'理解'但仍不相信,你就可以趁机解释为什么不信。但始终要注意:你也有可能被他们说服。”
我在地球,你在Q星
77岁的理查德(化名)不记得他怎么找到了“QAnon受害者互助组”,他担心73岁的弟弟马克(化名),也想知道其他人是否有类似经历,“他的思想完全封闭。”
兄弟俩一直在政治上有不同意见,但近几个月来,每次交流都会演变成一场恶战。“我生活在地球上,而你生活在Q星,”理查德10月给马克发邮件说,“不知道我们还能不能再进行一次文明、理性的对话。”马克则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写道:“您一生都将我视为一个愚蠢的小弟,我则视您为导师。”
按理查德的描述,马克符合心理学家所称的“嗔怒型人格”(injustice collector,将外界对自己的不公深藏于心,直到爆发),这样的人自以为是、性格冲动、好为人师,很容易被阴谋论利用。从小理查德就是家里的“聪明孩子”,他成绩很好、喜欢读书,但得过阅读障碍的马克讨厌上学。理查德说,马克总是想要表现自己掌握一些“哥哥不知道”的“信息”、“秘密”。
2020年5月的波士顿。(图片来源:Redux)
理查德一直不太在意弟弟想证明自己更聪明,但知道他喜欢秘密。2000年代初,他们俩都加入过共济会一个支部,理查德就不太受得了,而马克呆了好几年,还被内部提拔过。去年马克送他一本名叫《QAnon:邀请你来一次大觉醒》的书,理查德还是颇为惊讶,而该书是2019年亚马逊畅销排行榜亚军。
“马克,这简直是疯了。”理查德退回了那本书。
QAnon占据着兄弟俩来往邮件的主要内容,往往引发激烈争论,他们互相发送各种文章链接、“懒人包”和毒舌评论。这样过了一段时间,两人的分歧明显无法弥合,一度停止了电邮和电话来往。国会山出事那天,理查德给马克发电邮,说“很高兴你没去”,一周后他们见面,马克也没提起这事。“如果不用照顾妈妈,他可能真的会参加。”理查德说,“(参加暴动)符合他的日常思路,他非常易动怒。”
2019年,QAnon的书排到畅销榜第二
“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喜欢阴谋论”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精神病学教授皮埃尔(Joseph Pierre)博士在《今日心理学》上“看不见的心理”专栏中经常提到QAnon。那些对权威信息源高度不信任的人更容易受到影响,还有渴望追求独特的人,寻求确定性、封闭性的人,以及很有控制欲的人也是如此。
新冠病毒也是一个附加因素。皮埃尔说:“当社会发生危机时,比如说眼下的疫情,人们更倾向相信阴谋论,以应对恐惧、不确定性和缺乏控制,并表达对权威信息来源的不信任。”这些人不信权威、又感到焦虑,而且因为居家令有更多时间上网,发现阴谋论可以填补空白、纾解烦恼。一旦陷入了QAnon的流沙,他们就发展出强迫症式的上瘾行为,沉迷于长时间“研究”中不能自拔。
2019年7月,一名特朗普支持者高举穿有Q字T恤的小孩(图片来源:POLITICO)
皮埃尔说:“当人们钻进‘爱丽丝的兔子洞’、脱离以前的社会关系,转入新的网络社群时,就可以被视为‘变了一个人’。”
艾米丽做梦都想彼得能从QAnon的幻像中脱身,但实际上只能无助地看着他的信念越来越坚定。QAnon说特朗普没输,彼得就试图证明“选举舞弊”;当暴徒袭击国会山,彼得为他们没能成功推翻拜登的胜利而失落;他打电话给参议员,从银行提款,并谈论买枪、以备戒严。
“以他的观点、他说话的方式,我知道他是那种会冲进国会山的人。如果他在华盛顿,可能就会和他们在一起。”艾米丽说,想想都害怕。
“我还在坚持,尽一切所能使他回到我身边,但不知道能不能实现,”艾米丽抽泣着说。他们去了夫妻婚姻咨询,但并没有太大帮助。艾米丽也知道自己能力有限,并做了后备计划,“我知道不能继续这样下去。”
自从10月以来,她没有再在“QAnon受害者互助组”上发帖,但是她还是会看,每当读到有人退出QAnon,她都希望彼得也能这样。“也许我是永远的乐观主义者,”她说,“我是如此爱他。”
- 往期推荐 -
想加入读者群的小伙伴,请看下图
在看诚可贵,转发价更高
不想误推送,设置加星标
点击“阅读原文”前往POLITICO原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