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众时代的到来意味着综艺市场迎来更广阔的创新创作机会,但对于成熟的综N代而言则是众口难调的更大挑战。目前综N代创新改版主要从更换嘉宾,改变内核主题,板块细节微创新,大改模式、全新包装四个方向发力,为观众不断带来新鲜感
来源:传媒内参
文/迟迟
《最强大脑8》打造“脑力天梯榜”,《欢乐喜剧人7》改为喜剧养成模式,《明星大侦探6》采用双侦探模式,《吐槽大会5》引入淘汰赛制,《新相亲大会5》增加明星助力官,《青春有你3开篇让训练生们直面媒体提问并提出“全开麦”要求,《创造营2021首舞台回归团队战并引入大量国际选手……创新改版似乎已经成了综N代的必答题,而且随着市场压力的加剧,一年一小改、几年一大改几乎成了一些节目的常态。
换模式、换嘉宾、换主题……
除了名字还有什么不能改?
每档N代的开始都是一次成功的创新,但突围而出后会赫然发现,前行路上的困难更多了,不仅要面对市场更为严苛挑剔的眼光,还要自发主动地对自身内容进行改变,毕竟第一季的惊艳感不再,想要维持节目的关注度和影响力,势必需要不断提炼和强化新的吸引点,让观众在节目中既能找到熟悉的陪伴感,又能不断获得新鲜感。
更换嘉宾是最直接的调整《奇葩说》至今做到第七季,除了马东、蔡康永固定搭档外,高晓松、金星、何炅、罗振宇、张泉灵、薛兆丰、李诞来了又走,新一季节目更是引入流量明星杨幂和哲学大咖刘擎,通过不断更换导师,以期获得不同视角、不同思维的观点输出。这种更换嘉宾的调整落脚到真人秀中,就是希望不同嘉宾组合碰撞出新火花,比如《极限挑战》从第五季开始经历嘉宾换血磨合,最终形成了王迅、雷佳音、岳云鹏、贾乃亮、郭京飞、邓伦的新一代“极限男团”。
改变内核主题适应多元化市场发展最直观表现在偶像选拔类节目中,爱奇艺“偶青系”IP从“越努力越幸运”到“用自己的路子跟世界过招”的内核表达,体现出节目从建立标准到强调个人价值的转变;腾讯视频“创”系列从“逆风翻盘,向阳而生”到“世界那么大,我们一起闯”则包含从重塑女团到强调团队合作的转变。还有《最强大脑》从第五季调整为《最强大脑之燃烧吧大脑》,内核从科学竞技转化为打造脑力偶像。而这些调整背后,都是对当下年轻人多元审美、市场多元需求的适应。
板块细节微创新完善节目模式《明星大侦探6》的双侦探模式和《新相亲大会5》的明星助力官,就属于稳定模式中的微创新,通过板块、细节、设置等方面的一点点改变,为节目互动、话题创造全新看点,同时又不影响嘉宾、内容的表达习惯,这是大部分综艺的常规改版创新模式。但这种调整只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对于淘汰边缘的节目而言并不能雪中送炭。
当成新节目来做大改模式全新包装制作方在市场反馈中感受到危机,试图通过大幅度改版赋予节目全新气质和看点。《吐槽大会5》从吐槽嘉宾阵容到赛制都进行了升级,新增自曝槽点环节,引入比拼和淘汰的赛制、增加补刀等环节设计,打造跨圈层战队,通过更具时效性和热度的嘉宾创造二次热度话题。《青春环游记2》也进行了“大换血”,将模式变更为“旅游+游戏”,全新的“春游家族”通过游戏赢取不同的吃住行条件、完成旅行。这种形式的改版更像是一次破釜沉舟的探索,放平心态、放开手脚,反倒常能收获意外惊喜。
越改越频繁背后,
是市场与制作的焦虑
“你看过《吐槽大会》的豆瓣评分吗?”
“你知道《吐槽大会》越来越不好笑了吗?”
“你听过评论《吐槽大会》已经变成洗白大会了吗?”
“想过停办吐槽大会吗?”
“真的要放弃?”
《吐槽大会5》开篇就借易立竞之口进行了辛辣的自我吐槽,而这些问题换个名字、换个形容词,几乎可以放置到所有综N代身上
这是综N代所面临的集体困境,也是市场附加在制作方身上的焦虑:拼品牌知名度,N代越来越多,品牌优势不断被削减;拼内容新鲜感,垂类节目年年更新,更是短板所在,于是“焦虑”和“求变”已经成了综艺创作的关键词。
此前《拜托了冰箱》制作方视盐文化CEO胡悦接受传媒内参采访时透露,新一季节目将进行大幅度改版升级,“非常焦虑。我们既希望在迭代时保留《拜托了冰箱》的体系特点,让陪伴节目多年的粉丝们在看节目时依然有回家的感觉,也希望能给观众一些新鲜的感觉,只有焕发新的光彩,才能让这个IP继续走下去。所以哪些是底层逻辑,是绝对不能变的,而哪些是可以玩儿出新的花样的,是我们最近一直在探讨的内容。”
改不改、什么时候改、怎么改,几乎贯穿于综N代的整个创作周期,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观众审美更多元,变化也更快,前一年高口碑、高流量的爆款节目可能转年就被按在地上摩擦,如何精准洞察观众需求是一项长期积累的工作。另一方面,品牌广告方也需要新鲜感,常用的品牌插播方式、展示空间已经无法满足客户的要求,节目只有不停地变变变,才能给到客户更多期待。
分众时代下
没有一档综艺是安全的
说到综艺改版,就不得不提《歌手》,这位历经八年磨难的“老将”最终还是没能抵住竞争冲击,在2020年戛然而止,让很多人大呼可惜。
其实从《我是歌手》到《歌手》,这档节目几乎每年都在变,《我是歌手》第二季将复活赛改为突围赛,第三季增设踢馆赛,第四季设置首期87”抢位战,《歌手2017》“挑战歌手”与“逆战歌手”双补位,《歌手2018》首期回归7人排位赛,《歌手2019》大众听审可投出代表即时反应的3票电子票与总体评估后的3票纸质票,竞演结果的宣布方式也迎来了七年来首次调整,2020年《歌手·当打之年》不仅聚焦于中青代歌手,还取消补位和踢馆赛制,取而代之的是奇袭1V1赛制。
上述提到的改版方法论,《歌手》都试过,但最终仍难掩颓势。还记得2018,节目总制片人洪涛泪洒录制现场,向观众道歉“我们真的尽力了”,这也说出了很多制作人的心声。分众时代的到来,意味着综艺市场迎来更广阔的创新创作机会,但对于成熟的综N代而言则是众口难调的更大挑战
可以预想到,在综艺版面、数量趋于稳定的当下,将有越来越多“不合时宜”的综N代面临淘汰,为更具冲击力的新综艺让位。“老兵不死,只是逐渐凋零”,或许有遗憾,但看到更多具有生命力和创新力的新综艺源源不断被创作出来,就该明白,更替本来就是自然之道。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