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3862字,阅读大约需要7分钟
  •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予了人们一次重新审视地球的机会。越来越多人开始意识到身体健康和生态健康的重要性;越来越多机构和企业也在主动思考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 数字时代,科技如何改变人类的生活,普济大众?华为早早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优先准则,全面融入到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当中,建立起一种“有韧性”的商业模式。
2021年2月22日,就在“2021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上海展”开幕的前一天,华为联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GSMA、复旦大学环境经济中心等各方,以“可持续发展论坛”为主题举行了分论坛,探讨科技尤其是ICT(信息通信技术)如何助力可持续发展,贡献于生态文明建设及经济高质量发展。
华为高级副总裁、董事陈黎芳在论坛主题演讲时指出,我们相信,科技的最终指向是全体人类的福祉,数字技术可以推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企业要“从小做起”,采取坚决的行动,让科技真正发挥效力,为世界带来更多价值。
显然,作为全球领先的ICT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华为已经拥有了众多经验可分享。
“互联共荣Connected for Shared Prosperity”论坛现场
1

专注:光伏减碳新电力

提到绿色环保,首先少不了讨论这些年的热门话题:加大可再生能源使用,减少碳排放,为地球“降温”。
2018年10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就曾发布“关于全球升温高于工业化前水平1.5°C的影响”特别报告。强调要想将全球变暖限制在1.5°C之内,就需要在土地、能源、工业、城市等中实现“快速且具有深远影响的”转型。到2030年,全球人为二氧化碳净排放量必须比2010年的水平减少约45%,到2050年左右实现“净零”排放。
推动能源结构向绿色化方向发展,加大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正在成为重要命题。而要想实现这一点,让ICT融入能源产业,是加速可再生能源转型的关键力量之一。
华为就在做这样的事情,将ICT技术融合到光伏技术中,推出了首款智能的光伏逆变器,大大提升了光伏系统转化效率,而且变成了电站子阵的心脏和大脑,赋予电站智能,让发电量更高,运维更简单。
所谓光伏逆变器,就是将光伏太阳能板产生的直流电转化交流电的核心电力转换设备。据华为的官方介绍,华为智能光伏是基于组串逆变器为核心的整体解决方案,将ICT技术与光伏相融合,相比传统解决方案,发电量提升2%以上,运维效率提升50%以上,总体LCOE(度电成本)可以降低6%,助力光伏全面进入平价时代。

在宁夏黄河东岸的滨海新区,这里原本荒漠广布,火舞黄沙。2014年,宝丰集团开始对这里16万亩的荒漠化土地展开生态治理,通过种植苜蓿、枸杞,改良土壤等方式令其重焕生机。这当中正正少不了华为智能光伏的助力。
利用华为的智能光伏技术,宝丰集团在此建设了太阳能发电项目,将每一缕阳光转化为绿色发电,每年节约标煤55.7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9.5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5.1万吨等等。
不仅环境得到了改善,改造后的宁夏宝丰农光一体光伏电站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单体农光互补光伏电站,绿色发电量较传统光伏电站还提高了20%。真正实现了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
2020年9月,华为还助力了全球最大的单体光伏电站青海省海南州特高压项目成功并网,成为全球清洁能源发展的标杆。
在发电方面,华为将AI、云等新ICT技术与光伏进一步跨界深度融合,推动光伏向光储一体化发展,持续降低光伏度电成本,推动其从补充能源变为主力平价能源。
最新数据显示,华为智能光伏全球累计发货超160GW,广泛应用于60多个国家,服务教育、医疗、体育、交通、农牧渔、现代化制造等多个行业,累计生产3000亿度绿电,减少二氧化碳排1.48亿吨,等于种植了2亿多棵树。
此外,在用电方面,华为也在积极面向企业和家庭用户推出绿电解决方案,提高自发自用率,率先在家庭场景中实现24小时享受清洁电力,提倡零碳新生活。
2

创造:绿色基建新机遇

除了宁夏,不管是全球最大空港,还是亚洲最大高铁站,也都相继采用了华为智能光伏进行并网发电。
2019年9月25日,世界最大空港“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运。这个面积相当于63个天安门广场,被英国《卫报》等媒体评为“新世界七大奇迹”榜首的建筑工程,在民航领域对于可再生能源应用的创新,还起到了强有力的示范效应。
作为全世界屈指可数的超大型航空综合交通枢纽,其可再生能源总量将占机场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10%以上。
在机场的货运区、东跑道、公务机区的屋顶,都分布着光伏发电项目。该项目也在机场投运的当月顺利并网运营,每年可向电网提供610万千瓦时的绿色电力,相当于每年节约1900吨标准煤,减排966吨二氧化碳,减少排放14.5吨二氧化硫,并同步减少各类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开创了民航领域清洁能源利用之先河。
而这个项目采用的正是华为智能光伏分布式解决方案,建设规模达5.61MWp。据项目负责人介绍,华为智能光伏解决方案融合了领先的数字信息技术,具有高收益、安全可靠、智能营维等特点,为机场的绿色能源供给保驾护航。
2020年12月27日,随着C2702次复兴号列车从雄安站首发,雄安新区首个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正式投入使用。鲜为人知的是,在这个亚洲最大的高铁站上,还建设了一个光伏电站。
这个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在站房屋顶两侧,铺设了1.77万块光伏组件。从晨光升起,到夜幕降临,一道道光透过屋顶的缝隙透入室内,从高处俯瞰,整个雄安站犹如一颗明珠闪闪发光。不仅铸造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更被打造成为一座现代化的“绿色地标”。
而雄安站站房6MW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采用的华为智能光伏解决方案,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并网后的电站,每年可为雄安高铁站提供580万度清洁电力,超过整个车站电力使用的20%,每年可节约标煤约18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500吨,真正实现亚洲最大的绿色铁路站。
还有上海地铁龙阳路基地光伏发电项目等,也在通过华为智能光伏的助力,挖掘绿色出行的潜力,实现了“光伏+交通”可行性应用场景的进一步拓展,成为数字技术赋能绿色交通的应用典范。
面对疫情后经济复苏“新基建”带来的各种新机遇,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认为,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结合起来,加上储能系统,有利于节约能源,国内外的地铁有过不少积极的尝试,对整个社会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上海地铁龙阳路基地光伏发电项目
3

顺势:废旧手机循环消费

疫情让人们更注重环保,可持续消费也正跻身最当红的消费潮流。人们希望自己的消费行为也可以是对环境友好的,对下一代的生活友好的。
据360最新发布的《旧手机回收价值调研报告》数据显示,我国50%的用户换机频率为15个月,20%的用户一年内就会换手机,每年淘汰的废旧手机高达4亿台。当人们开始思考,不再穿的衣服去向何方,人们也在好奇,不再用的手机终局在哪?
事实上,我国废旧手机回收利用处于初级阶段,回收率仅有2%,回收渠道主要还是个体流动商贩和二手手机回收商。大部分旧手机被随意丢弃,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铝、钴、铜、金、锂……一部轻便的手机包含了数不清的原材料。而这些手机,如果一旦像普通垃圾一样被丢弃,当中含有的铅、汞、镉等重金属流入土壤和水源,将对环境造成巨大且不可逆的污染和伤害。
要知道,一块废旧手机电池的污染强度是普通干电池的100倍,可以污染6万升水,相当于日常饮水机使用的3200桶标准桶装水,约等于一个正常人一生的饮水量。
顺应可持续消费的大潮,华为主动承担并履行起了生产者的责任延伸义务。
保护资源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是制造优质且持久耐用的产品。针对终端产品,华为进行了严格的可靠性测试,提高产品耐用性;同时将软硬件结合优化以减少手机故障,建立全球便利的维修服务体系以有效延长产品的使用周期,从而进一步减少资源的消耗。
另一方面,华为在全球范围内积极拓展“以旧换新”业务。通过开展“一口价换电池”活动,支持110多款机型,每月让数十万台手机重焕活力;通过开展“惠修一口价”活动,帮助消费者将旧手机进行返厂维修,在保证维修质量的同时,降低用户维修费用。华为还在多个海外国家推行保外旧屏流转体系,持续减少资源的消耗,将现有资源利用效率做到最大化。
根据官方数据,截至2019年底,华为已建成近1300家回收中心,覆盖全球48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开展“有偿回收”等活动,2019年华为服务中心每个月回收废旧备件超过30万件,总回收量约60吨。
在上海的华为废旧手机循环利用合作厂,你还能观摩到华为手机生命周期的“最后一程”。这里有专业的全段式的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置流程,包括系统化分类拆解、废线路板物理处理工艺、贵金属提炼技术以及IT产品维修、再销售服务,最终达到废料处理无害化,资源最大化的目标。
不仅仅是消费趋势,全球在过去一年来伴随政治经济环境的不稳定性,对于“可持续”的需求都在变得前所未有的迫切。“数字技术有助于经济复苏,更能加速世界向低碳未来的转型。”新任联合国驻华协调员Siddharth Chatterjee如此表示。
领先企业将有机会重新思考投资和经营方式,展示其如何通过减小对人类和地球的负面影响、最大限度地发挥正面影响,来推动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科技造福社会,为全球机构与个体发挥榜样作用。
作为一个全球化公司,践行技术普惠,让所有人都感受到技术的温度,是华为向来的追求。科技从来不是为了扩大世界的差距,而是包容彼此的差异。借着2021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的顺利展开,从过去到未来,华为将继续展现其一如既往的担当和信念——“不应让任何一个人在数字世界中掉队”。
“人类不应该停止发展,而是应该善于在发展中解决问题。每一次传染病的发生,最终的解决办法还是来自于科学技术以及人类的团结。通过这次疫情,我们更应该加快在发展当中去解决与破坏环境相关的一切问题。”在互联共荣论坛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如是说。
(专题)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