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老何微博有偿问答(55):论剩余价值
粉红猪9  02-13 23:38  提问  问题价值:500.00
何新老师尊敬的何新老师:最近在读《资本论》。马克思创造了剩余价值这个概念,作为政治经济学最主要的一个概念。但是这个概念可以说从来没被经济学家讲清楚。很多人说剩余价值根本无法计算,也不可能说清楚,是个伪概念。因此学生想听听您的看法。您能否用最简明的几句话而不是那些绕舌头的废话说说究竟何为剩余价值?盼请指教。
何新老家伙回答   问题价值500.00,以下为回答内容(有增补修订)
【何新老家伙回答:简明叙述什么是“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是一个历来存在复杂争论,而至今也难明确言之的大问题。
如你所言,此乃是马克思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你要我作简明叙述,算找对人了。我可以借此简略谈谈我多年研究《资本论》这一问题的几点独特心得。
我今天给你的回答,对于你而言,将会物超所值。
一、什么是剩余价值
须注意,剩余价值产生的三个必要前提是:
1、资本(投资),
2、劳动者,(注意:既包括体力劳动者也包括脑力劳动者)
3、市场经济。
投资者(资本家)用金钱购买劳动者的服务。
服务创生产品,产品形成新生价值。
新生价值中,扣除支付给劳动者的酬金(薪酬、工资),其余部分属于劳动者所创造的额外的新增价值(所谓产值“溢出”)。
简单说:这一部分新增的额外价值(“货币溢出”),即为产品中形成的剩余价值。
假设某项投资:一年生产价值1000万(元)的产品。一年支付工人工资500万,结余500万元。
——此结余500万元,即去除了“本初价值”500万之后获得的“剩余价值”。
事实上,在此1000万中,前面之500万,是资本家拿回已支付为劳动者工资的价值。
而后一个500万,则是资本家未对劳动者付酬,而直接从产品中获得的新增价值。
因此全部商品价值,实际上包括两部分——投资者已支付的投资,及未支付过酬金的新生价值,二者都涵在产品的总价值之中。
这种新增价值,可以通过市场流通而得到货币化“实现”——即由商品转化为货币,回到投资人手中,作为投资收益而使得他的此项投资赚一票。
二、货币经济与实物经济
剩余价值与剩余产品是两个不同概念。前者表现为货币,后者表现为实物。两者之不同是市场经济与实物经济的系统不同。
历史上,社会经济有两种形态与系统:一种是市场经济,即以商品交换作为基本制度的资源配置和产品分配制度。另一种是实物经济,不通过市场,而通过权力、等级制度直接配置资源和分配产品。
在前一种社会形态中,劳动者的产品通过市场交换,转化为货币,部分货币转化为劳动者的工资,其余部分则转化为资本家的(“毛”)收益。
在后一种形态中,劳动者的产品扣除个人及家庭维持生活的必需品外,其余作为剩余产品被征收——例如缴纳地租(实物地租),交给统治当局(地主或领主)支配。
三、马克思经济学的三要点
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有三个基本要点:
1、商品内涵价值,价值由劳动形成。
2、劳动价值的度量由平均劳动时间决定。
3、劳动价值的货币化由市场交换实现。
根据《资本论》的分析,马克思认为资本投资包括两大要素:
1、工资投资,他称其为“可变资本”。
2、工具、厂房、原料等的货币化投资,他称之为为“固定资本”或者“不变资本”。
这两项投资合并构成商品的生产成本。
四、工资购买的劳动能力是剩余价值创造的来源
资本家支付劳动者的劳动酬金即工资,马克思对之使用了一个新的概念,称为“可变资本”。
其实可变资本本身不变。不管工资支付数字大或者小,这个资金是固定的。
但是为什么马克思认为工资投资是可变资本呢?
因为马克思发现,资本家通过劳务市场用工资买到的是一种特殊商品。这种特殊商品的内涵价值却是可变的。
这种商品,就是劳动者的劳动能力,简称劳动力。劳动力包括体力的,也包括脑力即智力的。劳动力是一种活的服务。这个服务一般是以劳动时间而计算数量。
资本家购买一定时间内的劳动力(能力),投资者会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劳动条件(包括工作环境、工具、技术设备以及原料等)。这些劳动条件或者工作条件的货币表现,马克思认为是一种死的、固定状态的投资,他称之为“固定资本”、“不变资本”。
工资(可变资本)加工具、原料的货币计算(固定资本,不变资本),二者的总和,即全部资本投资。
固定资本作为折旧等费用直接进入生产成本。
而被购买的一定时间内劳动力(无论是体力的还是脑力的),则在此时间内提供活的劳动服务。这种服务被以固定数目购买,但这种服务具有新价值的创造、创生能力——是新增产品价值的来源。
劳动能力实际上是无价的,它创生的价值是“可变”的。
五、剥削即剩余价值的无偿占有
具体而言:在工资所购买的劳动时间内,劳动者为资本家提供脑力或者体力的劳动,作为服务。
这个服务的内容实际是活的,人类这种劳作是具有创造力的。
因此这种劳作服务会形成产品,而产品会产生新的价值。
这个新的价值,必须大于总投资——否则,就意味着资本投资遭遇亏损,投资会中止。
由于吸收了劳动者活的创造性在内,产品形成了新生价值。新生价值中,有一部分是资本家付费的,即作为工资回报支付给劳动者的。
而还有另外一部分,则是没有被事前估算或者支付的。即:
产品新价值=工资(可变资本)新产生价值
而此新产生价值,即马克思说的“剩余价值”。
——此新生价值是资本家未支付过酬金而获得的劳动者的创造物。
由于这个新生价值被投资者无偿占有,因此马克思把这种占有称之为“剥削”,或者“无偿剥夺”。
六、小结
如上述,产品新价值与工资的差额,就是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即:产品总价值工资
剩余价值率:即产品总价值与工资的比率。
剩余价值包含利润但不同于利润。
因为:
总预付资本=可变资本固定资本
产品新价值=利润(主要部分)
剩余价值利润之所以不容易理解,是因为:
第一、马克思自己的叙述导致复杂化。所谓工资被称作“可变资本”本身容易导致误解。事实上,工资作为资本本身没有变化,变化的是劳动者的体力与脑力创造的产品价值。
第二、19世纪的资本主义主要是资本购买体力劳动力的老式资本主义。
马克思没有看到当代的智能资本主义。马克思没有看到,智能经济创造的巨大剩余价值,远远超过体力劳动资本主义无数倍。
因此在《资本论》的劳动力分析中,马克思几乎完全忽视了脑力劳动的新价值创造力。
总而言之,不仅体力劳动力具有新价值的创造力,脑力智力劳动力具有更强大的、无限的价值创造力。
科技属于生产力,但是最根本的生产力是人。
人的智能创造物,构成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知识产权。智能经济价值无限巨大,并且衍生为新的资本。
【附注:19世纪的世界资本主义尚处于早期成长阶段,企业规模一般都不大,生产技术手段简陋。
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资本家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所采用的主要的基本剥削手段是强迫工人长时间高强度地劳动。这种高压手段很自然地引起了工人的抵制,以至反抗。就是在这样一种历史背景下,马克思提出了古典范式的剩余价值理论,其基本观点是:
(1)资本家向工人支付工资,购买工人的劳动力以后,即强迫工人为其长时间地劳动,货币由此转化为资本;
(2)资本家的全部资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购买工人的劳动力,称为"可变资本",其价值量在生产过程中是可变的,能通过工人的劳动来增加;另一部分用于购买机器设备、原材料、燃料等,称为"不变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其价值量是不变的,只是将原来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3)工人的全部劳动时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叫"必要劳动时间",用来再生产工人的劳动力价值,另一部分叫"剩余劳动时间",用来创造新的价值;
(4)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所创造的新价值,就叫“剩余价值”;
(5)剩余价值本来是工人劳动的产物,应归工人所有,但是却被资本家凭借对企业及资本的所有权而无偿独占,这就是资本家剥削工人发财致富的秘密;
(6)资本家为了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必须赚取更多的剩余价值,所采取的基本途径有两条,一是强迫工人延长劳动时间,或强迫工人提高劳动强度,绝对地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这种方法叫掠取"绝对剩余价值"。二是通过技术进步,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即缩短工人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这种方法叫掠取"相对剩余价值";
(7)利润、利息、地租以及商业、运输业、金融、保险、服务业等非产业部门职工的收入都是由产业部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转化而来。
所以古典的剩余价值理论的核心内容为两点:
(1)资本家主要通过强迫工人延长劳动时间的方法来赚取利润;
(2)只有产业工人的活劳动才能创造新价值,其他生产要素以及商业服务业等非生产性行业的职工都不能创造新价值。
这在19世纪基本上符合当时的历史事实。也正因为如此,剩余价值理论当时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普遍的认同。】
七、不完备的古典观念
但是,从今天的观点看,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有所不完备。
马克思认为流通过程不能创造新产品和新价值,这是错误的、过时的理论。
实际上,流通过程就是市场的创造过程,没有市场流通就没有资本主义。
流通过程才导致资本主义生产品的价值实现。流通过程提供的全部服务,也是新生价值的产出过程,并且其价值参与社会总体价值的创造。
资本主义流通,不仅包括商品流通,也包括金融流通。金融流通,金融市场,金融服务,马克思认为属于“虚拟经济”,区别于并且低于实体经济。这种古典观点是过时的。
金融流通也能够创造价值,并且参与形成社会总体价值。
八、附论
粉红猪网友,以上陈述了我个人研究马克思《资本论》的若干独特心得。
本文之第一小节,就是对你提出的关于何谓“剩余价值”问题,迄今最简明的叙述。
而上述讨论蕴含着此前何新经济学未发表过的若干重要的的新观点。所以我说你这次提问的500元已物超所值,内涵很多“剩余价值”。
OK,希望你真看得懂,能够理解我的叙述。谢谢!
【补充】智能经济时代的剩余价值
有人问:智能经济时代,机器人能否创造剩余价值?
我的答案是——能。在总产值中扣除原材料能源等等成本,扣除机器人的购买费用,如果有货币剩余的话,则此剩余,即剩余价值。利润实际是剩余价值的货币表现。
还必须说明,利润依托于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但是利润并不等于剩余价值。利润内涵多于剩余价值,因为利润中还包括利息、地租等其他溢出性收益。
参考:《何新经济学讲义》
何新经济学讲义
作者:何新
出版:现代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20-05-01
【评论】
对世界经济局势的精准洞察与创见
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良知建言
影响了中国经济政策走向的经济学思想
本书是著名经济学家何新的经济学著作,结集了他多年来经济学研究,以及对中国乃至世界经济时局评论的重要成果,充分地展示了何新先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思路——新国家主义经济学。
多年来,他对于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的科学而精准的预判,常为人所称道,并积极向决策层建言献计,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经济政策的走向。
他曾在《人民日报》头版发表长文《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经济问题》,引起极大轰动。
本书旨在破除长期以来我们经济学研究的误区,真正还原经济学经世致用的原旨。
何新先生认为,经济学的主要目标应当是以国家利益为目的,追求强国富民;而现代中国最伟大的经济成就是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市场化并不是解决所有中国经济问题的*药;国家要掌握战略产业,国家管理与市场调节并用,使市场力量服务国家利益;等等。
而当前中国及世界的经济态势,更加印证了何新经济学思想的前瞻性和务实性。
http://www.duokan.com/book/196079
(2021-02-22)
 何  新  新  书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讯息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