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伴:相信很多弟兄姊妹都听过这句经文:“贪财是万恶之根”,但是你是否认真思考过,为何贪财是万恶的根源呢?本文派博牧师带你一起探讨。因着英文翻译译本的不同,早期英文译本是直接翻译“贪财是万恶之根”,现代英文译本翻译为“贪财是各种恶之根”,前面部分派博牧师主要探讨了这个方面。如果弟兄姊妹不感兴趣,可以直接跳到后面的部分,从小标题“贪财何以是万恶之根呢?”开始看起。
贪恋钱财是“万恶之根”还是“各种恶之根”(提前6:10)?在正式的英语表达里,“万恶”相当于原希腊文的“pantōn tōn kakōn”。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早期的圣经版本在翻译提前6章10节的时候,都采用直译的方法,译为“贪爱钱财是万恶之根”(root of all evils)。这包括WB,LB,GB,KJV,DR,DB和RSV。但几乎所有的现代译本都采用释义的方法,译为“贪爱钱财是各种恶之根”(root of all kinds of evil)。这些译本包括NCV, NIV, NASB, ASV, ESV, NKJV, HCSB, NLT, NRSV和GNT。
在现代翻译版本中却有一个例外,NET圣经译本译为:“贪爱钱财是万恶之根”。关于“万恶”这个词,NET注释:很多圣经译本翻译成“各种恶”……但是把这样的句子结构理解为“各种的”或者“每一种的”是没有可比性的。符合常规的理解是“万恶”。
为什么现代译本要释义解经呢?
那么,在过去的六十年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改变,导致一贯的直译解经(“万恶之根”)让位于释义解经(“各种恶之根”)了呢?我们可以确信有一件事是不会改变的:圣经原文的意思。在希腊文里,提前6章10节,使徒保罗要带出的信息,无论是在路德的时代还是现今的时代,都是一样的。
另外一件我们可以确信不会改变的事是:“贪财是万恶之根”在今天看来并不比五百年前更加困难或者更加容易。如果现代译者发现一个问题,那么五百年前的译者也同样面临着一样的问题。在NET圣经的注释中,所有的译者都认为“贪爱钱财是万恶之根”这句话“并不完全适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些恶与贪爱钱财无关)”。
在过去六十年里,改变的是现代译者更倾向于摆脱清晰易懂、结构整齐的对等翻译模式,而采用解释性的释义。对于“贪财是万恶之源”的直译意思,在语言或语法表达上并没有模棱两可。我们不明白的是钱财为何能成为万恶的根源。
所有的译者都有同感,并不只是现代译者。那么,为什么过去没有一个译者把这句话翻译为“各种恶”?我猜他们是这样想的:
我可能不明白为什么贪财是万恶之根,但我不应该单凭我的无能来做出判断,也许真的有一个途径可以证明贪财是万恶之根。所以,我就直接按照使徒保罗写的来翻译。或许,有比我更有洞察力的人会理解保罗的意思。
在翻译一段关于宣告神圣默示和带有绝对权威的文字的时候,这看起来便是译者在翻译的时候应该持有的态度了。现代译者的理解似乎是这样的:
假如我们不明白使徒保罗所表达的意思,“贪财是万恶之根”,那么我们有权利和智慧来改变措辞,使它表达出一个让我们觉得更加合理的意思。
保持原有的歧义
让我设法避免一个由此而来的指责。我知道结构整齐的对等方式并不总是可行的。有时候在英语的表达里,是找不到与希腊文和希伯来文相对应的结构。有时候这种对等方式的翻译会显得很不自然,而让读者们对译文摸不着头绪。
但是就以提前6章10节的经文作为例子,这一节有争议的经文在希腊文的结构里,它的意思是直白明了的(pantōn tōn kakōn),并具有与英文完全相同的结构(“万恶”)。两者都同样清晰,也同样令人困惑。在希腊文短语或者英语短语中并没有隐藏起来的线索,可以让意思变得更清晰或者更模糊。也就是说,当使用一句简单对等的短语去翻译希腊文的时候,例如这句“万恶之根”,其实并没有什么是不清晰的。因为保留了原句同样的歧义,所以没有失去句子的清晰度。
这种保持与原句结构相似的翻译使我们受益良多。这是我一直在翻译方面希望尽可能坚持的。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即使现今普通的读者和不太熟悉希腊文的牧师也有机会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深入思考使徒保罗是如何看待“贪财是万恶之根”这句话。
读者不会仅仅因为译者已经帮他做了决定,认为没有比这个更贴切的解释能表达使徒保罗所写的话,而被剥夺了读者自己在经文解释上的探究和发现。
在我看来,这句话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译者们应该谦虚地承认,他们没办法贴切地表达使徒保罗的话(“贪财是万恶之根”)并不代表没有这样一个表达。如果“万恶”是对这个让人费解词语最好的诠释,那就让读者去探索并决定吧。
贪财何以是万恶之根呢?
很有可能当使徒保罗在写这些话的时候,他完全知道这些话是有多么具有挑战性,以致他依旧保留这些话,因为他意识到,贪财的确就是万恶的根源——万恶!——他希望门徒提摩太(和我们)能深入思考,并得以看清。
我想事实就是这样。我将会给出我对于贪财是万恶之根的简单看法。但是即使你不认同我的看法,关于翻译的主要原则还是不变的,因为或许有人能够找到这句话的关键所在,即使我还没有找到。
以下是提前6:6-10的上下文:
然而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因为我们没有带什么到世上来,也不能带什么去。只要有衣有食,就当知足。但那些想要发财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网罗,和许多无知有害的私欲里,叫人沉在败坏和灭亡中。贪财是万恶之根。有人贪恋钱财,就被引诱离了真道,用许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
请注意,第10节的前半部分经文(“贪财是万恶之根”)是前面第9节和第10节后半部分内容的根基或者原因。让我们逐一进行分析。
第10节经文何以成为第9节经文的根基呢?
第9节提到那些想要发财的人,就陷在“许多无知有害的私欲里”。请注意,想要发财的欲望并不只是生发了一个私欲而是生发了许多的私欲。接着使徒保罗说,想发财的欲望之所以有这样的影响,是因为“贪财是万恶之根”。第9节提到的“想要发财”是与第10节的“贪财”相对应;而第9节“许多的私欲”则是与第10节的“万恶”相对应。
使徒保罗把产生“许多的私欲”的原因追溯到贪财是“万恶”之根。为什么那个想要发财的欲望不仅仅只是产生对钱财的欲望而是产生“许多的私欲”呢?因为贪爱钱财就是根源,这句话比我们平时所想的更确凿。它是人所行的一切恶的根源。使徒保罗把欲望的多样性追溯到渴望要发财的这个根源,正因为这个根源产生了“所有(万)”私欲,从而导致经文里所说的“许多”私欲的产生。
贪爱钱财是如何使私欲生发出来的呢?以下是其中一个原因:因为“货币”本身没有价值(纸张或是金属)。它之所以令人眷恋,只是因为它是一个文化符号,用来换取我们拥有的“许多的私欲”。但它不能换取神或良善。所以,在使徒保罗的心里,贪财是与欲望的根源,渴望除神以外可以用金钱买得到的东西,相对应的。
好的欲望是不能摧毁人的,唯有除神以外的欲望能摧毁人。这就是贪爱钱财所揭示的。所以,这个“贪爱”便是人犯下各种恶的根源。因为万恶都根源于一个欲望——渴望除了神以外的任何东西。没有例外。
这就是罪的本质和所有罪的根源——亏缺了神的荣耀(罗3:23)。或者,换句话说,罪是“以神换取受造物”(参见罗1:23,25)。也就是说,从根本上,罪是贪爱任何事物超过爱神。“万恶”就是源自于这个贪爱,或者这个欲望。若因为神的缘故而渴望某一样事情,这个欲望并不是罪,反之,这个欲望就是罪。所以,所有的罪,“万恶”都来自于这个欲望,这个贪爱——提前6:10所提到的,对除神以外的金钱满足的贪爱。
第10a节经文是如何与剩下部分经文相关联呢?
现在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第10a节经文——先看看第10节后半部分的经文。“有人贪恋钱财,就被引诱离了真道,用许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
正如第9节“许多无知有害的私欲里,叫人沉在败坏和灭亡中。”那样,在第10节这里提到贪恋钱财导致人“用许多愁苦把自己刺透”。
怎么理解呢?“有人贪恋钱财,就被引诱离了真道”。贪恋钱财具有的摧毁性,使它能透过诱惑人的灵魂从而使人失去信心。信心是在基督里知足地信靠主,就如使徒保罗在第6节所说的“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信心说,“我无论在什么景况,都可以知足,这是我已经学会了”(腓4:11)。信心让我们能凡事知足,因拥有基督而基督补偿了我们每一个损失:“我也将万事当作有损的,因我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我为他已经丢弃万事,看作粪土,为要得着基督。”(腓3:8)
所以真正的品德都根源于基督里的安息。没有它,我们所做的事并不是为了彰显基督的全然富足,而是为了弥补我们信心的缺乏。但这并不真正的品德,它不能荣耀基督。只有出自信心的行为才是真正的品德。所以使徒保罗写到,“凡不出于信心的都是罪。”(罗14:23)
这意味着,“万恶”——借用提前6:10的话——源自于那个被引诱离了真道的灵魂。因此,使徒保罗说这就是贪恋钱财所要做的。因为贪爱钱财“有些人离开了真道”。但“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悦”(希11:6)。唯有恶从不信而来——万恶。
你不能爱神又爱钱财
所以,无论我们关注提前6:10a是如何向前联系第9节经文,还是到它如何向后联系到第10节其余部分经文,结论都是一样的:说贪财是万恶之根,并不是废话。把它改译为“各种的恶”是没有必要的(当你细想,其实“各种”也许跟“万恶”一样有问题)。
也许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引用耶稣所说的,“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玛门。”(太6:24)
耶稣使用“爱”这个词来描述这个选择:我们要么爱神,要么爱钱财。祂把“事奉”的含义附加在“爱”的含义当中:“你们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玛门”。由此我推论,如果你贪爱钱财,你不能事奉神。因为你不能事奉神,所以一切你所做的都是罪恶的。因此这就是恶:任何不是出于爱心事奉神的行为。所以,贪财是万恶之根,不只是某些恶。
对于提前6:10的这句“贪财是万恶之根”经文,或许你不相信我已经找到一个贴切的解释。如果的确如此,我希望你至少能看到有比我更具洞察力的人会有同样的理解。所以,译者们请不要认为这样的理解不存在而放弃为之做出的努力。
要点总结
贪财为何是万恶之根呢?

1.早期的圣经译本,会直接翻译“贪财是万恶之根”,而现代的(英文)圣经译本会采用释义翻译“贪财是各种恶之根”,为了回避这句经文所带来的歧义。派博牧师并不认同,认为保留原意是好的,而且需要从上下文来看。

2.贪财之所以生发人的所有私欲是因为金钱本身没有价值,而是人们想要通过金钱换取一切人心渴慕的事物,人若贪爱其他事务超过神,那就是私欲,是罪。这个“贪爱”便是人犯下各种恶的根源。

3.从第10节后半部分的经文可以看到,贪恋钱财具有的摧毁性,使它能透过诱惑人的灵魂从而使人失去信心。因为贪爱钱财“有些人离开了真道”。但“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悦”(希11:6)。唯有恶从不信而来——万恶。
4.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引用耶稣所说的,如果你贪爱钱财,你不能事奉神。因为你不能事奉神,所以一切你所做的都是罪恶的。因此这就是恶:任何不是出于爱心事奉神的行为。所以,贪财是万恶之根,不只是某些恶。

END
作者:约翰·派博     翻译:菲来源:渴慕神网站  转自:八福伙伴陪你成长
往期推荐
推荐八福出品图书《慷慨是一种祝福》
点击上图了解详情
推荐八福出品课程《成为忠心好管家》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精彩主内线上课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