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篇的文章里,通过每篇6000字的优质原创

逻辑梳理出真实的中国历史脉络

点击下方关注小吏

八王之乱后,北方诸胡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永嘉之乱后,北方诸胡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这个胜利,就是淮河以北的中国北方,汉民族的政权立不住了。
胡马南下后,中原北方的汉族人民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数量巨大的人口迁徙。
主分四个方向。
前面我们说过三个:西北张家,太原刘琨,幽州王浚。
凉州由于地处偏远、体量一般,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影响力注定不大,前往大西北的士族人数也最少,但这片土地却对未来中华文明的存续和融合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后面我们会在合适的时候让他登台亮相。
前往太原刘琨和幽州王俊的,主要是黄河以北的青幽并冀士族,但这二位领导都没有留住人,大量中下层士族最终跑到了更加边缘的地方去闯关东,最终和另一个率先汉化的游牧民族展开了合作最终接了“五胡”的第三棒,这个后面我们会有专场。
无论东北还是西北,往北跑的总体上还是少数。
大量的强宗巨族和下不了狠心的地方士族仍然选择了扎根本土自保。

真正大规模体量的人口迁徙,是往南方。
大量有关系和跑得动的两京与河南的世族开始举家南迁。
史称“衣冠南渡”。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往南方的人口大迁徙,就此启动。
为什么要往南跑呢?
两个原因:
1、淮河长江天险,可以挡住诸胡的马蹄。
2、在南方,还有组织。
公元311年,中原唯一还有体量的司马越军团在石勒的追击骚扰下崩溃,相互践踏死亡如山,无一幸免,大量的司马诸王和高门领导被杀,随后石勒又于洧仓逆击干掉了从洛阳有组织逃跑的司马越世子集团。
(衍军大溃,勒分骑围而射之,相登如山,无一免者;左卫何伦、右卫李恽闻越薨,奉越妃裴氏及越世子毗出自洛阳。勒逆毗于洧仓,军复大溃,执毗及诸王公卿士,皆害之,死者甚众)
白茫茫中原真干净后,洛阳失陷。


公元312年,此时已经混成中原第一大盗的石勒在葛陂大举造船,准备南下打到南京去。
在这个历史关头,天降三月大雨和江南所有能动之军云集寿春使得天助与自助齐聚,以司马睿为名片,王导为核心的“王与马”,在这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用了非常短暂的时间打造了华夏文明堪堪能用的诺亚方舟。

如果诸胡成功南下,整个华夏文明上千年来的积累有可能就会变成中国版“黑暗的中世纪”。
东晋在大江之南的成功站住脚,使得北方和南方在这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都得到了难得的反省时间。
既使得华夏大地一分为二的只能在北方的实验场中尝试并迭代“混一胡汉”的统治方式;
也使得南方能够有机会将前面的政治文化积弊进行反思。
这南北两条线的三百年平行不相交,使得中华文明成功挺过了本来的“凛冬长夜”。
大江南北在最终在文化、艺术、科技上收获了双丰收的大融合。

中华文明不断档,中华文化大升华,中华民族大融合。
这一章,至关重要。
传统意义上人们认为东晋的建立很理所当然。
北方待不住了,肯定得往南面搬啊。
但实际上,比想象中要艰难的多。
首先这位司马睿是个什么东西?
不光离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的黄金家族统序差的实在有点远,而且你之前有啥政治光环的积累吗?
无论南下北士,还是江南土豪,全都在思考一个问题:
大哥你原来是干啥的呀?
其次,一群没有实力的外地人居然成功的打入了人家土生土长的市场。
更神奇的是,并没有出现南北内战。
最神奇的是,这群狗屁没有的外地人最终成功的站在了本土地头蛇的头上成为了最上等的人。

你听听就觉得超级不靠谱。
但是,人家北国高门们眼睁睁就是做到了。
这一章的种种思路和手法,对于百战系列来讲,都是极其宝贵的一章。
我们开刊六十四战了,基本上都在说的是实力决定一切。
但是,有的特殊章节,还是能展示下高质量的巧取与豪夺的。
好神奇,这种巧取豪夺的范例还得是司马家和他的小伙伴们来演。
280年,晋灭吴。
307年九月,司马睿跟王导渡江至建邺。
此时西晋对于江南的平定仅仅过去了27年,而前面江南地区脱离中央的控制已经接近百年了。
用司马炎自己的话讲:吴人轻锐,难安异动。

伴随着立业江东的淮泗军团老底子渐渐褪去,孙吴最终向江南大族妥协,孙权称帝后江东开始向大豪族大地主方向发展,晋灭吴和八王之乱又远远没有伤害到江东权力版块的结构。
因此,江东这片土地,对于此时还剩半口气的晋王朝来讲,尤其是对名望与实力全无的司马睿来讲,更像是另一片群狼环伺的陌生之地。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江东都不像是会配合司马家的后援团。
但另一方面,又是时间紧,任务重。
因为仅仅司马睿南渡四年后的311年,前面我们说的永嘉之乱到来,司马越死,晋在中原的所有力量被石勒包饺子干掉。
不仅难民团们就要来了。
更可怕的是石勒也开始饮马江淮了。
在这历史关头,发生了什么,使得司马睿最终成功由一个三无产品最终在江东站稳脚跟乃至最终成功建立东晋呢?
这是段长长的演化逻辑。
少了中间一个环节,最终的结局都不会如此。
让我们一幕幕拉开这环环相扣的历史画卷吧。
孙权在称帝后,一方面在向江东大族妥协,一方面在鼓励下面内斗,吴国的党争围绕太子党和鲁王党打到了举国中分的地步。
丞相陆逊、大将军诸葛恪、太常顾谭、骠骑将军朱据、会稽太守滕胤、大都督施绩、尚书丁密等奉礼而行,宗事太子;骠骑将军步骘、镇南将军吕岱、大司马全琮、左将军吕据、中书令孙弘等附鲁王,中外官僚将军大臣举国中分
政坛内部不仅剑拔弩张,领导人也一个比一个不正常,到了末代皇帝孙皓那,所谓
“皓之淫刑所滥,陨毙流黜者,盖不可胜数。是以群下人人惴恐,皆日日以冀,朝不谋夕”
,虽然孙吴政权本土化了,大族们得到了相应的政治待遇和地区保护红利,但整个江东过的那是相当痛苦无奈。

孙家不是东西的背景光其实也是司马睿后面能够顺利得到江南豪族们出手援助的第一个重要历史原因。
晋灭吴后,司马炎曾提出一道申论题:吴人轻锐,难安易动,咱该咋办?
广陵人华谭相当因地制宜的给出了对策:吴地因为千山万水离得太远,所以风俗水土不同,又因为有着长江在那隔着,当地的豪族都比较彪。最好的办法是先把他那的头面人物请来,使人家融入咱大国朝堂,对江南人才给予特殊优待的政策,然后千千万万轻其赋税,只要这样江东就永远不会出问题。(然殊俗远境,风土不同,吴阻长江,旧俗轻悍。所安之计,当先筹其人士,使云翔阊阖,进其贤才,待以异礼;明选牧伯,致以威风;轻其赋敛,将顺咸悦,可以永保无穷)
司马炎平吴本来就是为了跟他弟弟政治大比武的面子工程,荆扬二州拿下来之后根本就没指望从这两块土地去得到什么,宗旨就是千万别给我惹乱子,我特么要跟我弟弟对掌了,别耽误爷扶傻儿子上位的千秋大计。
所以华谭一切从简的策论,后面基本成为了司马炎对吴的解放政策。

孙皓投降不久,司马炎迅速对吴国的官僚结构展开了政治思想梳理,派大量辅导员南下宣传解放政策,对州牧和太守以下的所有人士任命全都没有动,与此同时废除了孙家的大量苛政,迎来了吴人的巨大欢迎。(遣使者分诣荆、扬抚慰,吴牧、守已下皆不更易;除其苛政,悉从简易;其牧守下皆因吴所置,除其苛政,示之简易,吴人大悦)
司马伷把孙氏的所有宗族打包快递到了洛阳,将伐吴之战的吴将战亡之家迁徙于寿春,从源头上减少了统治江东的阻力。
(琅邪王遣使送孙及其宗族诣洛陽;孙氏大将战亡之家徙于寿阳)

像顾荣、陆机等江东豪门的才俊,被吸收到了洛阳的中央系统;与此同时展开了吸收南方人口的好政策,所有孙吴的公务员系统渡江北上的取消十年赋税,非公务员系统的取消二十年。(将吏渡江复十年,百姓及百工复二十年)
司马炎对江南基本上并没有实行什么汲取政策而是一种放置,所以从吴亡的280年到公元三世纪开始的二十多年间,荆扬二州从孙吴的苛政和战备中解放了出来,得到了无为而治的巨大生态红利,开始了江南豪族无拘无束的野蛮生长。

进入四世纪后,八王之乱开启,大河没水小河干,国没了家也别想好,江东豪族自我发展的好日子也过到头了。
公元303年,江东爆发了石冰之乱。
起因是流贼张昌先反于荆州,其部下石冰随后率领的流民军顺江而下来到了江东打砸抢烧。
此时江东已经20多年没经兵火了,更重要的是扬州根本就没有什么正规军,石冰顺江而下后几乎所到皆平,政府军根本不是对手,一度荆、江、徐、扬、豫五州之地全都成了张昌匪帮的天下,张昌开始在各地设立自己伪政府班子,由于水平极低土匪出身,南方五州照着梁山的思路发展成为了土匪劫掠的天堂。(于是荆、江、徐、扬、豫五州之境,多为昌所据。昌更置牧守,皆桀盗小人,专以劫掠为务)
当时洛阳正如火如荼的展开着司马乂和司马颖司马颙的三王会战,根本没工夫搭理南方。

这也就意味着,中央那你指望不上了。

不过没关系,人家南方豪族们这些年不是白发展的,看到漫山遍野的土匪妄图颠覆我们的美好土豪生活,各江东大族纷纷出人出钱组成地方军。
以超级土豪的阳羡周氏为核心,会稽贺循,广陵华谭,丹阳葛洪、甘卓等各地豪族们开始纷纷聚众而来,推举出来了此时的吴兴太守,吴郡大族的顾秘为都督扬州九郡诸军事,去领导南方复仇者联盟去和土匪军开战。(玘密欲讨冰,潜结前南平内史王矩,共推吴兴太守顾秘都督扬州九郡军事,及江东人士同起义兵;于是前侍御史贺循起兵于会稽,庐江内史广陵华谭及丹陽葛洪、甘卓皆起兵以应秘)
阳羡周氏的掌门人周玘斩杀石冰委派的伪政府官员,并打跑了石冰派遣过来的数万讨伐流贼,周玘临阵斩其大将羌毒。
(斩冰所置吴兴太守区山及诸长史。冰遣其将羌毒领数万人距玘,玘临阵斩毒)
随后石冰觉得江南惹不起,亲自带着队伍来到了江北重镇寿春,把此时都督扬州军区的刘准给愁的啊!(冰遣其将羌毒帅兵数万拒,击斩之。冰自临淮趋寿春。征东将军刘准闻冰至,惶惧不知所为)
也是在这个时候,上一章我们说过的此时来这负责南粮北调的陈敏表示自己要为国分忧,请求怂了的刘准把兵给他去平叛。
在陈敏为首的江北官军和周玘为首的江东土豪军联合下,304年3月,仅仅一个季度的时间,石冰之乱就被平掉了。(冰众十倍于敏,敏击之,所向皆捷,遂与周合攻冰于建康。三月,冰北走,投封云,云司马张统斩冰及云以降,扬、徐二州平)
比较有意思的是,平贼这是大功啊!太平年代是摸不到这种功勋的,陈敏因此被封为了广陵相进入了中级编制,但江南的土豪军们却纷纷解散了武装回家过日子去了。(周、贺循皆散众还家,不言功赏)
说到底,打的这仗不是什么“国仗”。
打的是“乡仗”。
保卫的也不是什么国家,而是保卫自己的地盘不被打土豪和自由发展的生活方式。

人家最关心的是其在本乡本土根深蒂固的统治根基,至于通过战功获得政治权力并不在我们的规划考虑范围之内。
因为在这个九品中正制的时代,高级官员永远不会有我们江东豪族的事,我们毕竟是战败国,要有自知之明。
江东首望的顾荣,在中央号称“洛阳三俊”,这些年不过混迹于各位掌权者的幕僚中做个长史。

我们家族产业那么大,我有毛病冒那么大的风险去搞政治啊!又搞不出什么大名堂!
我们本乡本土力量强劲,中央下派的官员也不太敢跟我们地头蛇闹不愉快,只要整个社会能够安定稳固下来,我们的利益就是最大化的。

这其实也说明一个问题,此次石冰之乱江东大族们普遍高风亮节的更深层原因,是因为江东的经济发展水平是真的高,当巨大的经济收益和地方红利在你面前的时候,从政的欲望通常就会相当程度的下降。
后面我们在仔细分析江东各大族的行为动机时,我们穿越一千多年仍然会看到很多今天“散装的江苏”的影子。

一千多年前“散装的江东”,是司马睿等北方人最终能够立足江东的第二个重要原因。

石冰之乱后没多久,周玘等江南土豪们慢慢发现,时代变化的有些快。
一波还未平息,一波又来侵袭,过去单纯美好的小幸福回不去了。
在平乱石冰中表现不错的陈敏,在和司马越合兵讨伐关中司马颙的时候被翻脸的豫州刺史刘乔击败于萧县,随后陈敏看透了司马越的虚弱,动了做孙策的野心,收兵于历阳开始正式造反。(敏因中国大乱,遂请东归,收兵据历阳)
八王之乱后期,江东的士族们深感跟你们这帮中原爷爷们折腾不起了,早于中原士族们很久就开始纷纷南下返乡,陈敏造反之时,恰逢司马越的参军甘卓弃官返乡,陈敏为儿子娶了甘卓的闺女,随后教唆甘卓假传中央命令拜陈敏为扬州刺史,驱逐了扬州刺史刘机和丹杨郡太守王旷。
陈敏是个没啥脑子的人,打算诛杀江东士人打造寒门共和国。
(会敏欲诛诸士人)
人家百年的根基,你杀了人家那整个江东就是断了线的风筝,兵粮钱你都从哪里来呢?

陈敏最终被江东首望的顾荣劝阻,开始与江南豪族们展开合作,陈敏任命顾荣为首的江南四十余大族为将军、郡守。
(荣说之曰······若能委信君子,各得尽怀,散蒂芥之恨,塞谗谄之口,则大事可图也。"敏纳其言,悉引诸豪族委任之)
西晋在江南的官方势力基本上已经不复存在,谁来都是平推,陈敏弟陈恢南寇江州,刺史应邈就跑了,弟陈斌东略诸郡,又顺利拿下了吴越之地,随后陈敏自封都督江东军事、大司马、楚公,封十郡,加九锡,还声称打算自长江入黄河奉迎天子。
最开始,江东士族们对陈敏是并不反对的。
(荣并伪从之)

但是共事不久后,江东士族发现了一个问题。
陈敏不是那块料。
他有当孙策的想法,却根本没有当年小霸王的本事,而且还一大堆孙策的毛病,纵容子弟横行,侵占了很多地头蛇的既得利益。(敏凡才无远略,一旦据有江东,刑政无章,不为英俊所服,且子弟凶暴,所在为患)
你既然动了人家的财路,人家就注定要动你生路了。

陈敏的昙花一现开始上演。
陈敏嘚瑟没多久后,顾荣等人接到了时任司马越军谘祭酒的广陵华谭的来信。
来信内容极其高妙:

1、当年孙坚的武烈已经很牛了,但死在襄阳了,后来孙策天纵奇才,但仅仅靠的是他自己吗?要靠老天开恩、妈妈明理、诸葛、顾、步、张、朱、陆、全等南方大族力挺,所以能够称雄南方,但即便如此,他家纯粹以兵家兴起,最终不过三世就完蛋了。(昔吴之武烈,称美一代,虽奋奇宛叶,亦受折襄阳。讨逆雄气,志存中夏,临江发怒,命讫丹徒。赖先主承运,雄谋天挺,尚内倚慈母仁明之教,外杖子布廷争之忠,又有诸葛、顾、步、张、朱、陆、全之族,故能鞭笞百越,称制南州。然兵家之兴,不出三世,运未盈百,归命入臣)
结论一:他陈敏的武运比孙家还牛吗?
2、你们保的那个陈敏叫个东西吗?论本事有老孙家那爷仨厉害吗?再说这哥们是个不入流的“七第顽冗,六品下才”!(今以陈敏仓部令史,七第顽冗,六品下才,欲蹑桓王之高踪,蹈大皇之绝轨,远度诸贤,犹当未许也)
还记得九品中正制里真正管用的哪几品吗?
二到六品。
这位陈敏是最次的那档评级,完全上不了台面,无论家世还是能力,要啥没啥。
结论二:他跟咱们完全不是一个阶级。
3、你们在他手下不仅没发展,现在甚至已经有受辱的趋势了,将来等朝廷大军平叛杀来,你们这帮江东士族有啥面目再见中原的阶级同志们呢?
(诸君垂头,不能建翟义之谋;而顾生俯眉,已受羁绊之辱···威震丹阳,擒寇建邺,而诸贤何颜见中州之士邪)
结论三:你们不仅没有现在,还将没有未来,将来的家业不一定保得住哦。
4、咱们才是自己人啊!咋能跟个小贼混啊!此时回头不晚啊!兄弟们想想未来啊!(小寇隔津,音符道阔,引领南望,情存旧怀。忠义之人,何世蔑有···昔为同志,今已殊域,往为一体,今成异身。瞻江长叹,非子谁思!愿图良策,以存嘉谋也)
结论四:回头不晚。

这封信,算是从大数据上把江东贵族们骂醒了

江南土豪们一比较后发现,无论是土匪当道,还是军阀割据,都比不上一大家子内卷了20多年根本没工夫搭理咱的司马家政策好。

亲们,帮点
“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