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给孩子做学龄前启蒙活动时,一再强调一定要给孩子提供符合孩子认知特点的游戏或活动
一妈自己给一妞体验各种市面上玲琅满目的启蒙课程时,就深深的体会到,各种课程水平的参差不齐最主要就来源于这些课程背后设计者到底懂不懂这个阶段孩子的认知特点。
有些课程上起来难度远超孩子的认知水平,孩子听起来费劲,很快就丧失了兴趣。

有些课程虽然从形式上看,与孩子很贴近,但也会让人非常尴尬,有一种浓浓的“我假装很懂孩子,孩子就是傻呵呵的”这种感觉。设计的一些游戏和故事过于刻意讨好孩子,故意表现得过度夸张和傻兮兮,内容也过于幼稚,反而让现在聪明机智的孩子很不屑。
而有些能打动人心的课程往往是真正理解3~6岁孩子这个阶段的认知特点,真正做到与孩子平等的视角带孩子边玩边学。
这样的现象其实在孩子日常喜欢看的动画片里也表现得非常明显,受孩子们普遍喜爱的往往是真正懂得孩子所思所想特点的动画片。
所谓方法不如心法,不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花再多钱,报再多班,得到的效果可能纯凭撞运气。
所以,想要抓住孩子的心,必须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入手。
今天一妈就参考《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这套书的内容,给大家分享学前儿童的4大认知特点

‍‍
特点1对事物充满好奇,但缺乏对待事物的准确客观的认识

3岁以后,孩子最常见的一个特征就是会追着我们不停的问:“为什么?为什么?”
他对身边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
你可能会看到这样的现象:
有些孩子到了新的场合就喜欢翻开所有的柜子和抽屉查看。
有的孩子喜欢拆玩具仔细研究玩具的每个部件。
有的孩子喜欢在听完你的一个答案后继续追问,得到新的答案后露出满意的笑容。
这时正是给孩子引入科学启蒙的好时机,你告诉他的一个个小知识点,他都会觉得特别有趣并且记忆深刻。有时,我们都会惊叹:孩子真的就像一块海绵,你给他讲多少,他都能吸收进去,并且他还在靠自己的主动探索疯狂的吸取知识来填充自己的小脑瓜。
比如一妞3岁以后,我和一爸发现她开始特别喜欢问为什么后,就趁机引入了大量的科普图画书,效果特别好。现在她最喜欢的就是《乐趣翻翻乐》《英国科学图画书》《口袋科学》这三套科普书,这三套书一妈之前也都有介绍:

但是不能忽视的是:3~6岁的孩子缺乏对事物准确客观的认识。
比如当我问一妞大象有多大时,她无法告诉我一个具体的描述,她只会张开她的双臂告诉我“特别特别大,有这么大!”。而我要是问她蚂蚁有多小,他可能又会说:“非常非常小,有这么小!”。当我问他到底是多大时,她是无法回答上来的。
所以在这个阶段的启蒙活动,更重要的是给孩子一些大方向上的直观感受,而不是纠结在细节问题上对孩子吹毛求疵。3~6岁的孩子的认知是非常感性的,我们不要对他提出一些过于抽象具象的要求。

特点2他们善于观察,却不能分清轻重缓急

学龄前的孩子很留意身边的细节,但是他没有办法在一个整体内迅速的抓出其中的主要因素,排除掉次要因素。
因此,如果你给他一个物品,让他说出这个物品的特征属性,他可能会零零散散的说出各种各样的特点,缺少一定的逻辑主线。如果你追问下去,他对于细节可以观察非常仔细,却无法给你一个整体有轻重缓急的描述。
有时,作为家长的我们就会非常着急,觉得孩子没有给出我们想要的标准答案,总是在关注一些无关紧要的细节,并且因此对孩子失去了耐心,大发脾气。孩子也会觉得很委屈,因为他真的不知道大人到底想要的标准答案是什么。
当你了解孩子这一特点,就会降低对孩子的要求。我们日常试着去引导他关注一些重要的主要的特征,教给他轻重缓急的概念,比如准备一些问答题:“这个玩具你最喜欢的特点是什么?你觉得我最喜欢的特点是什么?”进行一些比较级的拆解练习,让孩子满满熟悉事有轻重缓急的逻辑。
特点3他们乐于实践,却缺乏安全意识
3~6岁的孩子遇见自己好奇的东西,会很想立马上手练习。可以说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执行力”都是惊人的,他们想到一件事可能立马就会去做。
但这样惊人的“执行力”其实恰恰因为他没有能力考虑到做这件事以后可能会带来的一些后果。
我们成年人之所以有时想到某件事会拖延不做,也是因为我们在事前会想东想西,顾虑后果。
所以“执行力强”既是孩子的优点,也是孩子的缺点。
我们经常看到很多报道里3~6岁的孩子,会因为一些行为的失当引发的不必要的安全事故。比如,在电梯上跑上跑下、玩插线板、从高处往下蹦等等这些行为,大多是发生在这个年龄阶段的。
我们会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冒冒失失的,做事从不考虑后果。有时,我们甚至于会指责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是“熊孩子”,破坏力强,总是做一些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其实这只是因为他们在这个年龄阶段确实还没有考虑到某项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的能力,他们也大多缺乏安全意识。
所以在这个阶段,我们一方面鼓励孩子去探索,另一方面也要给孩子的行为划一些底线。
这个划底线不是等孩子做出某些失格行为后再去禁止,天天简单粗暴的凶着脸对孩子说“不可以!不可以!”,不去解释后果的简单禁令,往往会起到反作用,孩子可能会因为听到太多“不可以”变得更加的逆反。
我们要做的是教给孩子思考后果的思维能力,在孩子做某项行为之前就去引导孩子思索后果,对一些安全问题提前讲清可能会带来的后果,让孩子真正能从思考的高度上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特点4他们喜欢观探索和实验却不能长时间坚持有始有终的完成一项任务
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对很多事情充满了新鲜感,你问他对什么感兴趣,他可能对很多事情都感兴趣,但是他却很难保持他的这份新鲜感,把专注力坚持在某一项具体的兴趣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分钟热度”
比如这个年龄阶段有很多孩子都会被父母逼着学乐器。没学习乐器之前,你问孩子:“你喜不喜欢某项乐器?”,他可能会真诚的告诉你:“非常喜欢,我想学”,但是一旦开始了这项学习,他很快就会发现这是一件需要长时间坚持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很枯燥乏味的事情,这时他也会特别真诚的表现出抗拒。
有的父母会因此而苛责孩子,严厉的批评孩子:“当时是你说要学的,为什么现在坚持不下来?!”
但是我们必须要理解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就是如此,当初的喜欢是真的喜欢,现在的坚持不下去也是真的坚持不下去。
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专注力是很有限的,如果执意要违反孩子的天性逼迫孩子前行,反而会起到拔苗助长的作用,让孩子过早的对一些活动彻底的失去兴趣。
那你可能要问:所以我没办法给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安排一项需要坚持的兴趣爱好了吗?
并非如此,而是我们在给孩子安排一些启蒙活动的时候,不要把它们变成枯燥乏味的任务,我们要想让孩子坚持下去,就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孩子在这个年龄阶段的专注力时长,当孩子真的没有办法集中注意力时,我们不妨换一项活动,或者在这项活动中加入一些新鲜感,去激发孩子喜欢观察探索实验的天性。
了解了3~6岁的孩子的以上4种认知特点,我们在这个阶段就不要给孩子设定过于具体的目标,也不要用成年人的标准苛刻的要求孩子。在启蒙活动里,我们要学会扬长避短。
如何在启蒙活动里扬长避短呢?
1.多带孩子亲身去体验,他们更喜欢具象的直观的一些活动,而不是一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符号。
2.这个阶段是给孩子做科普启蒙、主题化活动、安全教育的黄金时间。不要让孩子陷于枯燥乏味的技能训练中相互折磨。
3.根据孩子的专注力特点,合理的去安排管理孩子的各项启蒙活动时间。
4.由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缺乏大局观念,所以对于事情的轻重缓急以及某项行为的后果,我们可以主动帮助孩子进行引导分析
好啦,以上也是一妈我自己在这两年里给一妞进行启蒙时,一些切身心得体会,分享出来供大家参考。
想系统学习尊重式育儿和规律作息,可以从一妈的新书《尊重式育儿:超实用的轻松育儿实操图文攻略》入手,随书附赠28天天使宝宝养成实操方案&价值599元的课程、经验贴、代金券等福利
识别图中二维码
▼即可直接购买此书▼
↓↓↓点击下方视频,提前预览一妈的新书↓↓↓
历史文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