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6月份以来,人民币已经升值半年了,从破7一路升到了6.5。美国深陷疫情泥潭,我们吃着外卖、刷着抖音、上着淘宝拼多多,风景这边独好,看来人民币还会继续升值。
人民币有无升值压力,不仅与疫情有关,而且与国内中产阶级的消费能力是息息相关的
大家去欧美旅游时,都会有个感觉,刚开始觉得东西比国内便宜,过个三四天,感觉就变了,好像物价也挺高的。LV、化妆品确实便宜不少,果断买买买,但买瓶水、吃个炸鸡,心里怪心疼的。
其实,欧美的低档消费品没中国便宜,但上点品质的中高档商品,比中国便宜
1
两个指数
《经济学人》在1986年推出了“巨无霸指数
”,就是把全球各地的巨无霸价格,通过实时汇率换成美元价格,然后与美国的巨无霸价格进行对比,就可以比较出各个币种的购买力水平。

之所以用巨无霸,是因为麦当劳在全球120个国家都有标准化的销售门店,麦当劳产品全球统一售价,作为麦当劳的招牌产品,巨无霸汉堡的原料和规格都是差不多的,因此,巨无霸价格可以相对比较准确地反映出货币的实际购买力。

2004年,《经济学人》又推出“中杯拿铁星巴克指数
”,原理与“巨无霸指数一样”。

这背后的理论基础,就是购买力平价,也就是相同的货币价格,应该买到同样的商品。
假如人民币汇率是1:6,如果一个巨无霸在美国卖5美元,那么在中国的售价应该是30元,这样两种货币的汇率才是符合货币购买力的。

如果中国的巨无霸售价低于30元,说明人民币被低估了,有升值压力;如果高于30元,人民币就有贬值压力。
纽约的巨无霸售价现在是5.71美元,我家楼下的巨无霸价格是22元(上海),按照6.5的实时汇率,折算成3.38美元,比纽约售价低40%。那么,人民币被低估了,合理汇率应该是3.85。
人民币有升值趋势!
先别急,我们再来看“中杯拿铁指数”,就会有完全相反的结论。
纽约的中杯拿铁价格是4.3美元,我家楼下去年开业的星巴克门店,中杯拿铁价格是29元,按照6.5的实时汇率,折算成4.46美元,比纽约售价高4%。那么,人民币被高估了,合理汇率应该是6.74。
人民币有贬值压力!
你看,两个指数,得出的结论完全不同,得出的人民币汇率更是相差1倍,可谓相距甚远。
这里面的区别在于,巨无霸是一种可以填饱肚子的必需品,而星巴克是可以用来装X的可选品
就消费档次来说,巨无霸偏低端,星巴克偏轻奢

拿小炒来说,小炒平时几乎不喝星巴克,只有礼仪性的接待时,才会去点几杯。但麦当劳肯德基是经常吃的,虽然也贵,但不像喝星巴克时那般心疼。

在小炒看来,巨无霸填饱了我的肚子,有所值,但喝星巴克,对我没什么吸引力,有那闲钱还不如午饭套餐加个鸡腿来得实在,喝东西有免费的白开水和便宜的雪碧可乐。
这就是本文开篇提出的核心主旨,维持基本生计,中国的成本比美国低;要追求点档次,美国的成本比中国低
2
生存易、品质难

一个月两三千元,在国内的二线城市就能生活,但一个月三四百美元,在美国就很难生存了。
但上海每月2万元工资的人,可能活得就不如纽约3千美元的低收入群体。
为什么呢?因为买的东西不一样了。

维持一个低品质的生活,比如少吃猪肉多吃青菜、少上天猫多上拼多多,这个成本比美国要低。
一旦要追求好点的品质,这个代价就比较高了,消费同样的产品,付出的金钱比美国要高。
就购买力和汇率来来讲,2000元比300美元的购买力更强,人民币被低估了。但2万元的购买力,可能就不如3000美元,人民币被高估了。
所以,某不要碧莲的“叫兽”,说中国月入2000元比美国月入3000刀幸福,完全是扯犊子,他应该把“美国月入3000刀”去掉一个0。
但是,为什么很多人去欧美旅游,总觉得国外物价低呢?

那是因为,能去国外旅游的,基本都是中产阶级以上的阶层,他们去国外可不是冲着巨无霸矿泉水去的,消费的都是中高端酒店、名牌包包、高档化妆品。
这些中高档消费品,当然比中国便宜了

就拿酒店来说,你住喜来登,美国会比中国物超所值;你住快捷酒店,就会觉得美国的性价比太低了。

小炒当年去洛杉矶,花600元只能住一个面积只有七天酒店一半的微房,让我有一种住“隔断间”的感觉,再便宜就只能住那种多人间了。
再比如汽车,国内100万元起步的梅赛德斯-奔驰S级,在美国10万美元就能拿下。但遍布中国农村的10w元低档车,性价比就比美国高不少了。10万元的QQ、6万元的捷达,这种的车企中国有很多,但美国就很少了。
你买车只为一个代步工具,中国很便宜,但你要买好车装X追求品质,那就得自认冤大头了。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3
多付的钱去哪了?
国内便宜的东西,大多是不可贸易品,只是国内生产和销售;而那些贵的商品,基本都是可贸易品,国内出口或国外进口
比如巨无霸,制作材料都可以在国内采购,只是制作工艺全球统一;而星巴克,咖啡豆大部分就是进口的了。
还有一些商品,是中国出口到外国的,然后国外转了一圈又回来了,甚至连“MADE IN CHINA”的标签都还在,但价格就贵了一圈。
中产阶级多付的这部分钱,实际上就是上税给国家了。国家再拿这部分钱搞基建、扶贫,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嘛。
我们每年都创造了大量的贸易顺差,美国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顺差国,但我们出口到美国的东西,我们在美国买却比国内便宜很多,这不是运费能解释得,确实很搞笑。
大陆人喜欢去中国香港购物,也是一个道理,因为中国香港是我们的第二大贸易顺差地区。
背后的原因都是一样的:跨境消费,刚好规避了国内的层层克扣
相当于我们帮了西方国家两次:通过出口为他们提供质优价廉的商品,再通过出国或进口买回来,里外一算,国人被压榨两次,相当于给人送钱了
现在我们提倡内循环,带动国内需求和消费快速增长,相信不远的将来,这种为西方“送人头”的事情会越来越少。
4
理论缺陷
作为巨无霸指数和中杯拿铁指数的理论基础,购买力平价理论被很多经济学家弃用了。
按照这个理论,俄罗斯卢布是最被低估的货币,中国经济规模已经赶上美国了。
这个理论的前提是自由贸易
,不计较关税、隐形税收等交易成本,因此它适应于欧盟和北美自贸区这样的内部国家。这就导致,
购买力平价理论总会计算出发展中国家的货币被低估、发达国家的货币被高估

因此,国际上还是用GDP来衡量经济实力,不再用购买力平价理论。虽然购买力平价理论不能用来客观衡量经济水平,但通过分析巨无霸指数和中杯拿铁指数,还是能得到一些很有意义的启示的。
当然,就算用GDP,中国经济规模离美国已经不远了,现在是美国的70%,是近一百年来第一个达到美国经济总量70%的国家,但中国经济增速是美国的3倍,我比较认同“五绝”(关于五绝的文章,已全删)的说法,10年内中国经济总量就会超过美国。
小结
人民币汇率,是一个国际问题;但我们手里的人民币值不值钱,能不能买到等值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是国内因素决定的。

在大家收入都比较低的时候,人民币整体是被低估的,有升值压力。
当收入不断提高,开始追求生活品质时,由于买的东西不同,使得人民币逐渐的被高估。
那么,维持人民币升值趋势,就无非从这两方面作文章了

1、减税降物价,增加中产阶级的消费,从而提升人民币购买力,这个事情现在正在做,典型的就是内循环;
2、消灭中产,减少追求品质的消费,在低收入情况下,人民币的购买力是被低估的。这个事情现在也已经在做了,股市、蛋壳、教育培训……
最后,小炒的结论是,无论人民币会不会继续升值,都不会影响中国的前进步伐。我相信,中国终有一天会超过美国,重回自己应有的历史地位,国人一定可以人人吃牛排开豪车住大豪斯,后者更难但更有意义
自己人,勿删,别打。
<原文发在公众号“小炒说”,已主动删除,重新发布在本号>
END
版权所有,欢迎转载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