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评价川普执政以来的外交表现,中东怎么也绕不开。
冷战结束后,不管是谁担任总统,美国在中东的核心目标并没有太大变化,总结下来主要有四个:保障石油流通、保护以色列、打击恐怖主义和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
但自从本世纪初小布什深陷伊拉克战争的泥潭以来,美国对中东问题的态度逐渐变得模糊,争议频频。
重建中东,还是撤离中东?态度温和,还是强硬?
这些都需要慎重的考量。
但慎重是一回事,犹豫不决则是另一回事。
比起前任奥巴马,川普对中东显然更加重视,态度也更加强硬。
川普的重视,从他任职总统后首次外访就可以看出。前任总统们大多选择加拿大、墨西哥等临近国家作为首站,而川普却径直访问了沙特、巴以地区。
|
2017年5月,川普在利雅得王宫。就任总统后的首次出国访问,第一站便是沙特。

图片来源:The New York Times
川普在中东打的外交牌,集中在反恐合作、促进中东和平、打击伊朗上。
在反恐方面,川普打击「伊斯兰国」、基地组织等;中东和平方面,推动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关系正常化;打击伊朗方面,退出伊朗核协议,更严厉地封锁、制裁伊朗,将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列为恐怖组织......
川普的姿态,告诉世界:美国在中东仍然具有重大影响力。
|杰出的人们塑造了历史,历史也将铭记他们。
《这些政治家塑造了现代秩序》从不同国家入手,选取了各国最具代表性的政治家,再现他们在历史转折点上的选择,体会他们指引各国走上现代化扩展之路。现在订阅,还可享受5折优惠。
中东石油对美国重要吗?
美国在中东的第一目标,便是保障石油流通。
这种关系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前美国石油工业起步,以及20世纪以来中东地区所发现的大量石油。美国最初对中东事务的介入,体现在输出先进的石油开采技术。
从那时起,美国就一直是石油生产和消费的超级大国,为了应对美国的石油话语权,中东的主要产油国家和委内瑞拉在1960年联合建立了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
我们在文章《60年过去了,OPEC终结了吗?》中介绍过,全球石油经济史就是美国、OPEC和俄罗斯「三国演义」的历史。
随着2014年北美「页岩气革命」的技术突破,美国大力开发本土页岩气和页岩油。
根据全球安全研究所(IAGS) 主任盖尔·拉夫特(Gal Luft)的统计,从2005年到2013年,美国原油日产量从510万桶增长到800万桶,而美国石油进口需求比例为已从2005年的60%下降到36%。
|
1948年-2018年,美国原油生产量与进口量变化趋势。

图片来源:Research Gate
既然降低了石油进口需求,似乎中东石油对美国就不再重要了,保障石油正常流通的目标也就失效了。
历史上,美国曾多次深受中东石油危机之苦,1973年的石油禁运是一次,美国经济因此陷入衰退。
为了保障能源安全,1973年以后,美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就急剧减少。根据拉夫特的统计,四十年来,美国从中东进口石油占总石油消费的比例,始终没有超过15%。
美国消费的石油,除了本国生产的以外,大部分都进口自非OPEC国家。
|
1973-2013年,从波斯湾进口的石油占美国总石油消费的比例。

图片来源:Gal Luft
这样的情况,很容易让人认为,美国没有必要为了石油而大费周章地在中东施加影响力。

但事实真是这样吗?
不依赖中东石油是既成事实,但在保障石油流通上,美国还需要更多努力。因为石油是否能自由流通,与OPEC对国际油价的控制有关。
OPEC成员国的经济主要依赖于石油收入,石油价格也就受这些国家财政需求的影响。可以说,OPEC掌握着全球石油供应的命脉,直接影响国际油价涨落,进而左右全球市场,美国当然不能独善其身。
今年3月份,沙特与俄罗斯两国开始了一场石油价格战,直接导致美股出现10天熔断四次的奇观。
在可预见的未来,凭借着储量大、成本低的石油,OPEC将依然主宰国际油价,即使是美国石油自给自足,也不会有所变化。
但是,中东局势变幻莫测,沙特和伊朗两个地区大国潜藏无尽的危机:沙特王储MBS行事狠辣,不计后果;而伊朗在一代代政教合一的领导人带领下,在中东不断输出代理人战争和影响力。
如果美国要从中东抽身撤离,那么超过 3/4 的世界常规原油储藏,将会处在这样一种危险的境况之中。
所以现实是,当沙特和俄罗斯在石油问题上谈崩之后,美国以OPEC++的身份介入,威胁沙特撤军,而沙特不得不同意和俄罗斯一起减产,最终将石油稳定在40美元/桶。
不论美国的下一任总统是谁,OPEC++这个角色,恐怕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法摆脱。

以色列还需不需要美国的保护?
美国在中东的第二目标,是保护以色列的安全。
以色列可以说是美国的「第五十一个州」,自建国以来,长期受到美国的财政和军事援助。以色列能在敌人林立的阿拉伯世界立足脚跟,也离不开美国的支持。
2016年,美国决定在未来十年向以色列提供380亿美元军事援助,也就是每年38亿美元,达到历史之最。
|
尽管奥巴马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关系冷淡,两国仍然在2016年9月14日签署了一项为期十年的军事援助协议,资金达历史援助之最。

图片来源:REUTERS
美国对以色列如此慷慨,原因有很多,比如宗教、意识形态和历史渊源等等。
2016年的盖洛普民意调查显示,相比巴勒斯坦人,超过60%的美国人更同情以色列人。近二十年恐怖主义抬头后,以色列成为美国在中东反恐的前哨。
但是,为了保障石油的流通,美国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又不能搞僵。1973年的石油禁运,正是阿拉伯世界对美国支持以色列的报复。
但因为以色列在五次中东战争后越来越强大,阿拉伯国家逐渐承认以色列的实力,不得不接受美国保护以色列的事实(参见《为什么一直没有巴勒斯坦国?)。
这种局面下,美国既要维持与阿拉伯国家的军事合作关系,也要保障以色列在中东的军事优势。
|
2018年3月20日,川普在白宫会面了沙特王储MBS,并向其展示出售武器的图表。

图片来源:AP
在奥巴马任内,因为「重返亚太」战略,美国在利比亚内战,叙利亚等问题上犹豫不决,并且在伊朗核问题上态度温和,让以色列和沙特等国感到不满。
以色列认为,这是美国向伊朗的妥协,放纵伊朗影响力的扩张。
《外交政策》上的文章《为什么中东对美国仍旧重要》(Why the Middle East Still Matters to America指出,美国应该改变对以色列的态度,减少乃至停止向其提供的军事援助,将资金用到更重要的地方。
这不会让美国与以色列的关系冷淡下来,而是从以前的援助与被援助的关系,转变成更紧密、平等的合作关系。
在中东问题上,美国要给以色列更多的主导权,以反映它自身的实力。
川普上台后,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曾经的风暴漩涡中心——巴以冲突,已经不是最紧要的议题,海湾国家和以色列共同面对的,是一个在核武边缘不断试探、越发咄咄逼人的伊朗。因此,川普政府积极推动巴以和解,推进中东和平进程。
2018年5月,美国将美国驻以色列大使馆从特拉维夫迁至耶路撒冷;几个月之后,美国又宣布占领叙利亚的戈兰高地为以色列的领土。尽管这让巴勒斯坦人感到愤怒,但这两个举措得到了大部分阿拉伯国家的默许。
今年8月13日,阿联酋发表声明,将与以色列实现关系全面正常化。阿联酋由此成为第一个与以色列建交的海湾国家,也是继埃及、约旦后第三个与以色列建交的阿拉伯国家。
紧接着,阿曼、巴林等海湾阿拉伯国家纷纷表示与以色列和解。
随后在9月15日,在川普的主持下,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先后与阿联酋外长、巴林外交大臣签署关系正常化协议。
|
2020年9月15日,川普主持签署以色列与阿联酋关系正常化协议。左为内塔尼亚胡,右为阿联酋外长。

图片来源:Foreign Policy
显然,为了应对伊朗潜在的威胁,阿拉伯国家已经在「巴以问题」上分化瓦解。
对于以色列来说,它不再「四面楚歌」;
对于美国来说,它不再需要以一种用力过猛的方式,去保护以色列。
大规模驻军,还是精准打击?
美国在中东的第三目标,是打击恐怖主义。
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反恐以及国家安全成了美国的头等大事。作为恐怖主义的发源地,中东与美国的关系又加了一层阴影。
为了反恐,美国推翻了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权(参见《美国重建阿富汗的计划为什么会失败?)。但在这片「帝国的坟场」之上,塔利班残余力量不断涌现,而美国也越陷越深。一晃二十年过去了,美国在阿富汗的重建努力,几乎可以用失败来概括。
另一方面,随着塔利班、基地组织、「伊斯兰国」等恐怖组织被削弱、或被消灭,在美国国内,反恐变得没有之前那么重要。
因此,很多人支持从中东撤军。理由是驻军不仅增加财政负担,而且会激发出新的仇恨,产生更多的恐怖分子和恐怖组织,刺激本土恐袭事件发生。
2015年11月4日至8日,盖洛普随机抽样了1021名成年人进行电话采访,结果表明,只有3%的美国人认为恐怖主义是美国面临的最重要问题。

图片来源:Gallup
在叙利亚内战和利比亚内战上,美国国内反对直接武力干预的人也占多数。
在2015年11月初盖洛普的另一项民意调查中,有43%的美国人赞成美国向伊拉克和叙利亚派遣地面部队,协助剿灭「伊斯兰国」激进分子,而53%的人反对这一做法。
另外,奥巴马在伊朗核问题上主要走外交谈判路线,而不是武力行动。
不过,《外交政策》的文章提醒到:
「认为恐怖主义在最后一名美国士兵离开后就会消失,是一厢情愿的想法。」
(Yet it is wishful thinking to believe that jihadi terrorism would wither away after the last U.S. soldier departed.)
只要极端思想的极权统治的土壤还在,恐怖主义便不会停止滋生。
不管美军是留下还是撤出,他们都会对所谓「异端」发起暴力行动。
比如,2011年美国从伊拉克撤军后,反恐力量刚松手,「伊斯兰国」便趁势崛起,美国不得不重返伊拉克战场;
黎巴嫩真主党、巴勒斯坦的哈马斯组织等,从来没有放下过武器,与其他群体和解,这连带周边国家出现政局动荡,难民为患。(参见文章《黎巴嫩早已积重难返》
另外,在伊朗崛起的背景下,美国撤军也让沙特等中东大国感到威胁,甚至走上和伊朗一样,研发核武的道路。
因此,美国撤军后,该如何应对中东的潜在危险,始终是一个难题。
川普也主张从中东撤出主要的武装力量,但是,他并没有放弃使用武力对付美国的敌人。
比如对付伊朗,不仅是在经济封锁、制裁。在将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列为恐怖组织后,2020年1月3日,美国「斩首行动」下令,以无人机袭杀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指挥官苏莱曼尼(参见《美国斩首行动后,中东下一步会发生的大事)。
这个行为表明,美国即使在中东撤军,也依然具有强大的威慑力。
|
在美国反恐战略转型中,无人机的表现非常出色。无人机的成本与代价比起驻军要小得多,也能尽可能减少平民伤亡。

图片来源:Brookings
《外交政策》指出,川普政府的策略,是注重情报收集、治安、多边反恐合作,以及必要时明智地使用暴力(精准打击)。
这是一种既有利于撤军,又能始终掌握反恐主动权的做法。
美国应该重返伊朗核协议吗?
美国在中东的第四目标,是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
美国在这个目标上犯的最大错误,就是2003年发动伊拉克战争。萨达姆政权被推翻后,伊拉克国内并没有发现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
这也直接导致美国国内很多人认为,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应该走温和的外交途径,而不是直接进行军事干涉。
美国在2015年签署伊朗核协议,便是基于这种认识。而伊朗承诺限制核研究,以换取从国际制裁中解脱出来。
前面提到,这份协议引起以色列以及沙特为首的阿拉伯国家的不满,并不利于中东局势的稳定。
2018年,川普单方面宣布美国退出协议,重启对伊朗各方面严厉的制裁与禁令。2020年1月,苏莱曼尼被斩首后,伊朗宣布暂停履行协议第五阶段对伊限制措施,持有离心机的数量将不再有任何限制。
|
2018年5月8日,川普宣布美国退出伊朗核协议。

图片来源:The White House
川普并没有就此收手。他的遏制手段究竟会让伊朗提前研制出核武,还是让伊朗收手,甚至走向崩溃,还没有人知道答案。
不过,可以预见的是,如果拜登顺利任职总统,很有可能带领美国重返协议。
拜登此前在CNN的采访中说:
「这种对抗和孤立的组合将给我们留下最坏的结果:没有武器禁运或收回联合国制裁,但也没有达成限制伊朗核计划的协议——除了局势肆意坏下去以外,没有任何计划。」
(This mix of confrontation and isolation will leave us with the worst of both worlds: no arms embargo or snapback of UN sanctions, but also no deal to constrain Iran's nuclear program -- and no plan except to recklessly double down.)
拜登的目的,是延长伊朗制造出核武器的限制期限,同时通过谈判解决伊朗在其他国家输出极端思想与发动代理人战争的问题,并废除针对多数穆斯林国家的旅行禁令。
苦制裁久矣的伊朗对拜登的表态表示欢迎。11月17日,伊朗外长贾瓦德·扎里夫(Javad Zarif)表示,如果美国要重新加入协议,这个程序可以「自动完成」,不需要再次谈判,伊朗将重新全面遵守协议。
但以色列就不这么想了,以色列一直反对美国加入协议。
就在美国大选结束后不久的11月27日,伊朗顶级核物理学家穆赫辛·法赫里扎德(Mohsen Fakhrizadeh)遭人暗杀。根据《纽约时报》的报道,幕后凶手都强烈指向以色列的摩萨德特工。早在2010年至2012年,以色列就策划了对6名伊朗核科学家的暗杀。
|
11月28日,伊朗德黑兰的一位抗议者举着法赫里扎德的照片。

图片来源:REUTERS
此次暗杀行动,让伊朗与以色列,乃至美国的关系再次恶化,也让美国后续通过谈判重返协议的计划变得困难。
美国应该扮演的角色定位,也因此变得复杂起来。
总的来说,随着中东局势和美国国内形势的变化,保障石油流通、保护以色列、打击恐怖主义、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这四项目标,不再是美国优先要考量的头等大事。
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应该就此打道回府。
不参与某些地区的重要事务,本身就是一种外交策略,而且很可能是最差的策略。
美国的历史也证明了,孤立主义只能保证美国不去招惹其他国家,但并不能保证其他国家不来招惹美国。
就此而言,川普在中东的外交政策,弥补了前两任总统所犯下的错误,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留下了诸多争议。
执政这四年,川普留给美国的中东外交启示,可以总结为:
美国没法单凭一己之力,就能让中东变得更好;但如果美国就此撤离,中东将会变得更糟。
在中东施加影响力和威慑力,必然会付出代价;但如果为了避免短期代价,长远的损失将会更加惨重。
美国在中东的四大目标,虽已不是关键,但依然重要。
▽更多精彩内容▽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点点星光,他们改变着国家的命运走向,也在全球现代化进程中产生经久不衰的影响,这些点点星光就是那些政治家的身影

这些政治家是如何走上政治之路,引领国家接纳现代秩序?现代化的火种是如何经他们之手传遍世界?
「知鸦」有一门通识课《这些政治家塑造了现代秩序》,专门讲述政治家在历史转折点上的选择,以及他们如何指引各国走上现代化扩张之路。
我们带您来认识一下约翰·马歇尔,这位最年轻的首席大法官,是如何真正让司法与行政、立法实现三权分立的呢?
▽点击图片看看约翰·马歇尔的故事
——更多知鸦通识课——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