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文章里谈到了一款语音直播产品,说一下我用这款产品之后所感受到的做得好的地方。
流量的扩散机制很好,目前的方式我认为更为有效。当一个用户进入某个房间的时候,关注他的人也都会收到相应的通知,这个是强通知机制,用户数到了一定量级之后会形成比较大的干扰,但用户量较少的时候,这个机制就很高明。
这个机制在后续的产品演变中改进的空间不大。重要的是社交关系链驱动,从中文用户开始涌入,看到的产品就是关系链驱动,如果分析早期注册用户的时间,会发现在这一点上团队开始并没有找到正确的路径,而是后来才引入的。但时间上也还算可以,反观国内的直播类产品,如果用户量已经具备规模之后在选择这个方式,就很吃力了,这也是字节的社交产品始终不得门径的原因。
我最喜欢的一点,也是更重要的一点,目前还不提供文本沟通的方式,这极大程度减少了噪音。不能私信,直播的时候没有文本互动。杠精和喷子都少了很多。用我的话说,就是别给他们话筒,也别给他们机会让他们蹭话筒。我比较反对一个房间里弄一堆发言者,人人都能发言,等于没有发言,同一时间只保留有限的发言者就可以了。
也不需要更多的联系方式,在个人简介里留微信号互相加好友闲聊不会有什么价值。最终是微信里又出现几个无聊的微信群,瞎聊打发时间而已。
减少信息噪音,远离喷子(Troll),很多产品设计者似乎不懂这个道理或是知道也做不到,过早的加上各种评论和互动的机制,使得垃圾源源不断的涌入,让产品的有价值内容输出迅速下降,比如即刻。更不要说知乎和微博这样的产品,已经积重难返。
即刻本来是个挺好玩的地方,但总有不相干的人来我这里评论,我不需要这些脑残来我这里评论,希望他们滚远一点。最多是互相关注的可以留言,不需要其他人留言或是互动。但产品经理肯定不这样想,他们需要的是更多的数据,用户活跃要有增长,其实这种增长的目标只会带来更大的信息噪音。
但这是不是产品团队的克制,还是目前没有开发力量做,不能过早下结论,还需要等等看。
没有技术背景的人,体验了一会这款产品,很容易被所谓的「语音通话音质」震惊。其实就是噱头,语音通话质量这事儿,有钱就可以砸出来 QoS。这团队融了那么多钱,加上最初还没多少用户,刚一用当然会觉得音质很赞。随着用户量的增长,不止是语音质量出现问题,服务可用性也下降很多,即使被干扰之前也是如此。
我倒是期待微信群能参考一下这款产品的机制,比如,支持降噪的各种能力,可以设置全体用户禁言,进入文本或语音的直播模式,或是针对具体用户禁言,少才是多,而不是不得不面对各种信息噪音。
一家之言,不都是对的。都不是对的。

题图:Viewstock / 高品图像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