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看到这个题目,或许会感到困惑,春节年年过,怎么就被遗忘了?
其实,不仅春节,很多传统节日,除了吃喝玩乐以外,在其之中的文化层面的很多东西,都渐渐消失了。
作为中国人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我们有必要知道一些关于春节的典故。
“春节”有很多种说法,这些说法都可在古诗词中找到相关作品,透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简单梳理一下有关春节的文化内涵。
(一)元旦

我自幼喜欢古琴。有一首自古传下来的琴曲《神人畅》,是唐以前仅有的两首以"畅"为题材的古琴曲之一,据说是尧所弹奏。“尧郊天地,祭神座上有响,诲尧曰:水方至为害,命子救之。尧乃作歌。”
传说,尧勤政爱民,深受爱戴。即位的舜,以隆重的礼节祭祀天地和尧。这一天,即正元初一,也即元旦。
在中国古代很长一个时期,元旦指的是我们当下所称的春节。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正式规定公历1月1日为“元旦”,而夏历的正月初一为“春节”。
自此,春节和元旦正式分开了(1912年,当时为顺应西历,曾经把1月1日定为新年,但未法定其为元旦)。
在我国古代,“元”是初始、为首、本来、元气等的意思。《公羊传·隐公元年》中:“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旦的古字形像为太阳从地面升起,有“明”、“起始”等意。
元旦即初始之日,一年之始,就是我们所说的春节。为什么我们特别强调是夏历春节呢?因为,夏历春节即正月初一。夏历属于阴历(月亮历),它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为一月,即以朔望月作为确定历月的基础。
商推翻夏以后,为了证明自己的合法性,说夏太坏了,既然夏很坏,那就不能按照夏历走了,于是,商向前推了一个月,把十二月初一,定为一年之始。这是殷历。
商随后被周推翻了。周为了证明自己这样干是合法的,就拼命说商很坏,既然都坏成那样了,就不能沿用殷历了,就把新年第一天又向前推了一个月,把十一月定为一年之始。这是周历。
所以,《尚书大传》曰:“夏以孟春月为正,殷以季冬月为正,周以仲冬月为正。”
由于最后一个帝王是被自己弄掉的,为了说明自己做掉它是合理合法的,就以无可辩驳的文字材料证明每朝的最后一个帝王都坏到流脓。
《墨子》中说:“暴王桀、纣、幽、厉,兼恶天下之百姓,率以诟天侮鬼,其贼人多,故天祸之,使遂失其国家,身死为僇于天下,后世子孙毁之,至今不息。”
到了秦朝,秦认为,周也不是好东西,那怎么办呢?又双叒叕向前推一个月,把十月初一定为一年之始。
到了汉朝,多亏汉武帝有务实的一面,比较接地气。这是肿么了?历法改来改去,改得老子手下的农民兄弟都特么不知道该什么时候种地好了?众所周知,秦比谁都坏,但是,历法不能再向前推了,再往前推,不就变成特么的跟十二属相一样了么?绕着圈跑啊?农民种地就更找不着北了。于是,汉武帝就决定恢复夏历。所以,中国古代用得时间最长的是夏历。既然汉朝用的是夏历,他被推翻的时候,后来的朝代也不用改一年之始了。你改你就是忘本。
所以,从汉朝开始,正月初一就是元旦了,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春节。而商周秦的元旦,时间则各有不同。

(二)元日
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写的《元日》想必大家都读过: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即春节。元日的说法由来已久。
唐朝诗人孟浩然写过一首《田家元日》: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今朝岁起东”,今天早晨起,新的一年又开始了。元日,显然指的就是正月初一。诗中的“强仕”,指的是强仕之年,即四十岁。
其实,唐代写元日的诗歌很多,在全唐诗中能找到好多,甚至连皇帝李世民都写过。感觉就像小时候写作文,每个年级都让写《一件小事》、《学雷锋》等等。我们同学一般写拾金不昧的居多,而其中又以捡到手表不昧的为主,因为那个时候手表是稀罕物,贵重。一个村子能戴手表的不超过10人,而村里写过捡到过手表不昧的小盆友估计有几十人累计上百次之多……
元日毕竟是一年之始,喜庆的日子,诗人估计有酒助兴,忍不住要写上几句。白居易更是写过《七年元日对酒五首》,看来酒没少喝。这一天也不都是高兴。司空图的《元日》就有点淡淡的哀伤:
甲子今重数,生涯只自怜。
殷勤元日日,欹午又明年。
今年春节相聚,我说:“现在只有酒,没有诗了。”
一位朋友说:茅台那么贵,都收藏用了,谁舍得喝啊?
我被这种神对答说得无言以对。心里说:即便是喝茅台也写不了诗了,那种精神状态、文化沉淀没有了。在诗歌的“浅浅体”时代,诗人喜欢写屎了。

在这种环境下,谈诗太奢侈了。人们常说,中华文化是唯一延续至今的……这话说得有点大了。那么多的文化经典、文物被砸烂销毁,甚至连孔子的祖坟都被刨了……怎么还好意思腆着个大脸说自己完美继承了传统文化呢?
在许多古人的生活中,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更多一些。对物质的追求,是维持生命所需。而人的精神修养,那种内在的气质,只能通过点滴的修行慢慢沉淀在身体里,让人显得高贵、儒雅,从而令人心生敬意或者爱慕。这是很多古人的不懈追求。物质层面的东西,是不能向外展示的。人们所能展示的,往往是精神层面的气质和内涵,当这些缺失以后,就只能肤浅地展示物质层面的东西了,也就是俗称的炫富。当一个人只剩下物质层面的东西能向外炫耀,说明这个人在精神层面已经是一个死人了。当一个时代如此……
所以,某种意义上来说,文化其实是彻底中断了。

  在古代,春节还有很多说法,像元正、元辰、元春、上日、元朔等等。春节作为我们这个民族极为重要的传统节日,除了吃喝玩乐,我们真的有必要了解一下其文化层面的常识,尤其是“礼”方面的知识,只是这个话题太大了,写起来没有几万字说不清楚。我原本打算写写,发现写到现在也才是一个开头而已。现代人常常把传统文化的糟粕挂在嘴边,问题是,你读过几部古代经典就敢随口这样说?任何一个时期的文化,都有糟粕和精华,可悲的是,连基本的经典都不愿意碰,就去拥抱愚昧了。


古人生活在一个远比我们单纯的世界。比起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他们有很多是不便利的,但是,便捷的获取信息渠道,也不都是益处。有时候,它也是一种莫大的干扰。古代的人,能把心沉下来,靠自己的感悟,靠跋山涉水的体验,靠与人交流辩论的碰撞等等所写出来的书,首先是值得我们带着敬意去阅读的。
就连一个个在我们看来非常普通的节日,当今只剩下吃喝玩乐的节日,其背后也有很多的文化内涵,那种厚重感,那种与天地交流的庄严大气,那种浩然之气……只有潜心阅读,才能体会得到。
仅作为春节的一点感言。
最后祝大家春节快乐,时时有感悟,日日有收获!
         草于 正月初二早上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