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告诉你,现在有这么一个民族的女生,依然像活在简·奥斯汀笔下的英国:
不敢忤逆长辈,唯父母之命是从;
跟着姐姐去社交活动中寻找未来夫婿;
绝不未婚同居,而是早早出嫁,专心做家庭主妇;
出嫁前没法单独出游;
如果名声糟糕,还会影响她们找到好婆家……
你一定会好奇:她们到底是怎样一群女生呢?
原来,她们来自一个叫做“爱尔兰流浪者”(Irish traveller)的游牧民族,除了分布在爱尔兰之外,在英国也有1万9000人。以前,人们把他们错认为“吉普赛人”,因为他们都四海为家、居无定所,也一直倍受歧视,不为主流社会接纳。
最近,在抖音海外版TikTok上,有一对“爱尔兰流浪者”姐妹走红了,她们是18岁的凯特琳(Caitlin)和19岁的莉齐(Lizzy)。只看外貌,你可能会以为她们就是一般的网红。
凯特琳(左)和莉齐
但偏偏,她们两姐妹是住在大篷车里的!
她们拍摄了一系列视频,内容是自己民族的一些情况,希望破除英国人的偏见。这吸引了很多网友的关注,尤其当她们讲到婚恋文化的时候。
她们喜欢把她们的生活比作最近大热的Netflix英剧《布里奇顿》(Bridgertons)。这部古装版《绯闻女孩》因为精良的制作和略狗血的剧情在去年开始爆红。
而根据凯特琳和莉齐的说法,她们有着跟剧中相同的规矩和道德观,比如,尊敬长辈,女孩不能单独去社交场合,不能婚前同居。
“如果一个女生和一个男生私奔,那么,她一回到家,就必须嫁给他,否则就会被踢出家门!”
她们还介绍了很多情况,比如大多数爱尔兰流浪者女孩出嫁后就安心做主妇,不会出去工作,等等。
然而,两姐妹特立独行,想要打破传统,所以她们不打算16岁就结婚,而是做网红,希望进演艺圈。
2021年了,竟然还有这样的故事?这个民族还有什么奇葩传统和规矩呢?外界对他们又有什么误解呢?
▋01 盛大假日的相亲重任
“有钱的单身汉总要娶位太太,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很多人都知道《傲慢与偏见》的这句开场白。到了现在,在爱尔兰流浪者那里,这句话还适用,而且,有钱(with possession of good fortune),竟然意味着有一匹骏马!
莉齐说:
女孩子会盛装打扮,去社交场合,寻找自己未来的丈夫。这是男孩女孩相识的主要途径。
为了这些大日子,人们会专门请化妆师和服装设计师。
对于年轻男女来说,艾普森赛马是一年到头最重要的;女士日是女孩子最重视的,她们会提早几个月准备好盛装;坎布里亚赛马市集则更像是家庭聚会。
这些节日里,来自苏格兰、威尔士和英格兰的流浪者家庭济济一堂。女生结伴逛不同家庭的摊位,男生还会带上自己的马!
其他节日还有:伦敦眼的篝火之夜,圣诞节的冬季仙境活动,6月份的剑桥市集。
莉齐说,女孩们总是和自己的姐妹和家庭一起参加活动,而且她们婚前滴酒不沾。
那么,如果在活动中遇到心仪的对象,会怎么操作呢?
可以通过共同的朋友,传话给他。男孩可以通过社交媒体联系女生。必须是男方主动介绍自己。不过,他们绝对不会让女孩跟男孩独处。
那么,流浪者女孩是不是不能认识外族的男孩?
其实不是的。她们把非流浪者男孩称为“乡村居民”(也许是因为,和传统上居无定所的流浪者相比,其他人都是家有一亩三分地的村民吧)。如果想要认识他们,也是可以的,但依然要和姐妹一起。
如果做出任何“败坏名声”的事情,她们就和古时的女子一样,会遭到社交圈的排挤,很难嫁出去。大家都知道彼此的事情。一个丑闻会毁掉女孩的名声,就跟《布里奇顿》里一样。
▋02 她们的婚嫁观
爱尔兰流浪者女孩认识男友之后,很短时间内,比如6个月,就会结婚了。双方交往的目的就是婚姻。
女孩开始恋爱时,不会告诉父亲,等到男孩要求婚的时候才会说;不过,她会告诉母亲。
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男孩才会去见女孩的父亲或者家里最年长的男性长辈,请求批准。
当然,未婚同居是不可能发生的。
外界一般认为,爱尔兰流浪者的家族很早就要把女儿嫁出去,甚至不惜违反婚姻法律,搞童婚。
但凯特琳说,这是偏见:
很多人以为我们都在14到15岁结婚,但很多人实际上16岁结婚,这是合法的。也有人在18、19、20甚至30岁结婚。
很多人看到两姐妹这么好看,不禁浮想联翩:我遇到心仪的流浪者女孩,能够和她们谈论终身大事吗?
凯特琳说:“(我们)要和非本民族的人结婚,取决于你的家庭如何。有的家庭能够接受,很多非常严格。”
那么,她们自己呢?(也许这才是网友们非常关心的问题!)
“我们很可能还是要和嫁给流浪者男孩。”
看来,很多网友的心要碎一地……
这也不怪她们,这就是她们民族的家庭观念——以家庭为先,家族越大,族群就越大,总是相互扶持。在出嫁前,流浪者女孩甚至不能自己出外旅游,必须和家族一起。
如果嫁到了婆家,一切就以婆家为先,会用公公婆婆的名字为第一胎孩子命名。
▋03 不走寻常路,以事业谋独立
凯特琳和莉齐从来没有谈过恋爱——不仅仅因为婚恋观念比较传统,也因为她们“不太传统”,想要追求个人事业发展,而不是早早嫁个好人家。
“我觉得百分之一的流浪者女孩有工作,因为她们一般都会让丈夫承担生计。她们会成为家庭主妇。但有的人,比如我和莉齐,会希望有自己的事业,获得独立的地位。”凯特琳说。
莉齐补充道:“不是很多族里的女孩像我俩,比如,她们没有很多粉丝。我们希望做成一番事业。我们都想进入演艺圈,因此我们在努力。”
外界有偏见,认为流浪民族到处漂泊,女孩子得不到良好的教育。
但莉齐说:
那都是100年前的事情了。所有人都有读写能力,不然就不会玩社交软件。我俩都上了学,因此感觉我们脚踏传统和现代两个世界……为了避免遭到欺凌,有的流浪者不去上学,就在家自学。男孩子更有可能请家教,而我们这个社群的女孩子不能去上男女混合学校。
姐妹俩都有不错的成绩,读完了中学,GCSE都拿到C-A的评级不等,不过她们在学校都不会介绍自己是爱尔兰流浪者,只是说自己是爱尔兰裔。莉齐去年高中毕业,凯特琳目前在上美容学院。
▋04 边缘族群的生活变迁
她俩玩起了Instagram和TikTok,因为“科普”爱尔兰流浪者的情况而走红。她们的TikTok粉丝加起来有41.1万。
莉齐说:“我们希望传播我们真正的情况,我们只是普通人。我们想要告诉大家,流浪者不是以前那样了。”
有关爱尔兰流浪者的记载从1100年就出现了,学者对于他们的真正起源没有共识。
2003年,学者简·海莱纳提出:她认为,爱尔兰流浪者是原住民族,没有建立农耕文明,而是游牧为生。但当凯尔特人来到爱尔兰岛并建立农耕文明之后,没有土地的他们就受到排挤,成为四海为家、类似吉普赛人的族群。早前很多人认为爱尔兰流浪者就是爱尔兰版的吉普赛人,实际上他们没有血缘关系。
2017年,爱尔兰政府正式承认爱尔兰流浪者为一个民族。
英国是爱尔兰流浪者的第二大来源国,还有人生活在美国等国家。
由于失去了土地,爱尔兰流浪者千百年来都是居无定所。从前,他们坐着马车、大篷车,四海为家;后来,他们住在拖车里。
不过,根据莉齐和凯特琳的说法,爱尔兰流浪者的生活形态现在已经大不同。
母亲跟她俩和其他四个孩子一起在拖车区生活。
莉齐说:
我们总是在同一个地点生活多年,邻居不多。我们所在的拖车区很小,人们来来往往。这里环境不错,有很大的空间,有很多树木,我们的拖车外面还有围栏。
其实,住在拖车区以前,他们一家也在房子里生活多年。
每户人家生活的拖车都不一样,大小也不一样。莉齐和凯特琳住在露营车里,妈妈和四个更年幼的孩子住在拖车里,因为一部拖车对这家人来说太小了。
大约80%-90%的爱尔兰流浪者如今有自己的院子、房子或者拖车区,但还是有人四海为家,但通常是夏日市集和圣诞庆祝活动的时候到处跑。
住在车里,与其说是因为经济原因或者被排挤,更多是因为民族传统。如今,他们生活的拖车区都有电、有自来水,和房子没有太大差异。
“爱尔兰流浪者都是大家庭。我们有几百个堂表兄弟姐妹在英国各地,还有家人在美国。我们的父母亲都有10个兄弟姐妹。”莉齐说。
▋05 歧视与理解同在
其实,在爱尔兰和英国,流浪者还是受到很大的歧视。
比如,有网友就在这姐妹俩的账号下留言,叫她们Pikie(对吉普赛人的蔑称)。
很多餐厅和场所都不肯承办流浪者的活动,凯特琳认为“这绝对是荒谬的”。
有网友留言说:“我遇到的流浪者都是坏人,抢钱的。离他们远点。”
莉齐耐心回应:“抱歉你有不好的经历。但我怀疑就是一两个害群之马。我们说的是全体流浪者。你不能让别人远离流浪者。就像我们不能因为遇到一个不好的威尔士人就说‘远离威尔士人’。”
从两姐妹拥有这么多粉丝来看,更多人是支持她们的。
有网友说:有些人看什么都不顺眼,别理他们,姑娘。
一位网友看到她们的生活环境表示:“你房间的柜子比我的大。”
另一位说:“你们的房子太完美了。”
还有人表示:“谢谢你们的解说,让我了解到很多。”
参考资料:
The Sun, Daily Mail, Daily Star, Irish Central, Wikipedia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