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
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飖转蓬舞。
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
人间物类无可比,奔车轮缓旋风迟。
曲终再拜谢天子,天子为之微启齿。
胡旋女,出康居,徒劳东来万里馀。
中原自有胡旋者,斗妙争能尔不如。
天宝季年时欲变,臣妾人人学圆转。
中有太真外禄山,二人最道能胡旋。
梨花园中册作妃,金鸡障下养为儿。
禄山胡旋迷君眼,兵过黄河疑未反。
贵妃胡旋惑君心,死弃马嵬念更深。
从兹地轴天维转,五十年来制不禁。
胡旋女,莫空舞,数唱此歌悟明主。
——白居易《胡旋女》
白居易的这首《胡旋女》,从描述跳胡旋舞的舞女出发,批评了唐玄宗沉溺于歌舞享乐、宠爱和重用善舞胡旋的杨贵妃和安禄山、不理朝政的荒唐行为……
等等!善舞胡旋的安禄山?是那个《旧唐书》里面“腹垂过膝,重三百三十斤”的安禄山吗?
电视剧《大唐荣耀》中林雪所饰安禄山
《旧唐书》里还说安禄山“至玄宗前作《胡旋舞》,疾如风焉”,稍微对着林雪老师的安禄山形象想象了一下……画面太美我不敢想了。
对胡旋舞不太熟悉的朋友可以先看一看白居易在这首诗中对于舞蹈动作和场面效果的描写:
“回雪飘飖转蓬舞”,说的是胡旋女舞蹈旋转的时候既像回旋纷飞的雪花,又像悠悠打转的蓬草。
“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这句在说,连飞奔的车轮都觉得比胡旋女转得缓慢,相比之下连急速的旋风也逊色了;胡旋女左旋右转不知疲倦,千圈万周还在转个不停。
“奔车轮缓旋风迟”,这句就更直白了,说胡旋女的旋转比飞转的车轮和疾风还要快。
几句诗读下来,脑子里好像只留下了“旋转”的印象,难道这支舞就是跟着音乐不停地转圈转圈转圈转圈?再想想白居易那句“禄山胡旋迷君眼”,意思是330斤的安禄山不停地转圈?然后唐玄宗还很爱看?

对于安禄山跳胡旋舞给唐玄宗看这件事情,电影《妖猫传》中还专门有一段镜头。

停一停,停一停。让我们先看一眼宁夏盐池县苏步井乡窖子梁唐墓出土的石门上所绘的左右两个胡旋舞者形象:
唐胡旋舞石门 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藏
右扇门上的男子头戴圆帽,身着圆领窄袖的紧身长裙,脚踩一双软靴;左扇门上的男子所穿帽靴皆与右侧相同,但身上穿着的是断领的窄长袍。
两名舞者都单足站立在一块小圆毯上,一脚腾起,手臂高高扬起。从巾帛挥动的幅度和舞者扭动的身姿来看,确实是一幅旋转舞动的画面。
在心中对于胡旋舞有一个大概的画面之后,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一下胡旋舞这个舞蹈本身。
首先,为什么这种舞蹈会叫“胡旋舞”
?胡旋舞,顾名思义,就是胡人旋转着跳出来的舞蹈。从“胡人”这个词语就能看出来,这是汉人对于这种舞蹈的称呼,而非胡人自己的叫法。

那么最开始跳起这种舞蹈的胡人,究竟是哪些人呢?石田干文助在《胡旋舞小考》中提到,唐代所说的“胡”,大体是指北狄,也可以指西方诸民族。
舞蹈的胡人男性

山西太原隋代虞弘墓椁座浮雕后壁绘画
在山西太原隋代虞弘墓的发掘简报中,发掘者对于后壁绘画中的胡旋舞舞者的描述极为明晰,一看就是典型的胡人形象:“身材魁梧健壮,头后有绿色光轮,黑色短发,深目高鼻,胡须浓密散乱”。
从画面也不难看出,舞者脚下也同样有一块圆形的小毯。舞者赤足站在圆毯上,左脚腾空,腿部弯曲,两手一上一下忘情摆动。而身侧飘动的软带再次强调了舞者旋转的动态。果然,这也是我们熟悉的胡旋舞画面。
在对胡旋舞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之后,我们最关心的问题必然是:胡旋舞究竟是怎么跳的?
让我们再来读一首元稹的《胡旋女》:
天宝欲末胡欲乱,胡人献女能胡旋。

旋得明王不觉迷,妖胡奄到长生殿。
胡旋之义世莫知,胡旋之容我能传。
蓬断霜根羊角疾,竿戴朱盘火轮炫。
骊珠迸珥逐飞星,虹晕轻巾掣流电。
潜鲸暗吸笡波海,回风乱舞当空霰。
万过其谁辨终始,四座安能分背面。
才人观者相为言,承奉君恩在圜变。
是非好恶随君口,南北东西逐君眄。
柔软依身著佩带,裴回绕指同环钏。
佞臣闻此心计回,荧惑君心君眼眩。
君言似曲屈为钩,君言好直舒为箭。
巧随清影触处行,妙学春莺百般啭。
倾天侧地用君力,抑塞周遮恐君见。
翠华南幸万里桥,玄宗始悟坤维转。
寄言旋目与旋心,有国有家当共谴。
元稹这一首里面对于胡旋舞的描写,与白居易一比,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骊珠迸珥逐飞星,虹晕轻巾掣流电”,胡旋舞女双耳佩戴的珠宝像是相互追逐的流星,身上的纱巾舞动起来就像闪电。
“潜鲸暗吸笡波海,回风乱舞当空霰”,前半句说舞女旋转得都能在海面形成漩涡;后半句的元稹和白居易一样,都将旋转起来的舞女与在风里回旋起飞的雪花相比,动态感极强。
最夸张的就是这句“万过其谁辨终始,四座安能分背面”,说的是舞女旋转的速度已经快到四周的观众没有办法区分她的正面与背面了。
不论是元稹,还是白居易,他们对于胡旋舞的描述似乎无外于举着巾帛快速旋转。难道整支舞蹈真的主要就是以这样的动作组成的吗?
我们不妨再多找一些文物,看看那些真真切切被画下来的胡旋舞画面。
下面这件北齐时的黄釉扁壶,1971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洪河屯。扁壶上一共有五个人物,最中间的就是踩在莲花状的圆毯上起舞的胡人舞者。
这位舞者也是只有一只脚踩在地上,另一只脚高高抬起;双手一高一低,与扭动的身体达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感。
胡人乐舞黄釉瓶

河南安阳北齐范粹墓出土
湖南省博物馆所藏的这件长沙窑贴花舞蹈人物纹壶,壶嘴的下方就有一位头戴花冠的舞者。这位舞者身着紧身衫,肩披彩带,脚踩圆毯。动作也与我们先前看到的几个相似:一脚踩毯,一脚腾空;双手一高一低;身体呈现出扭动的姿态。
长沙窑贴花舞蹈人物纹壶
湖南省衡阳市司前门出土
这幅石椁后壁浮雕上的舞者虽然看上去好像长得稍微随心所欲了那么一丁点儿,脚下踩的小圆毯也潦草得像个荷包蛋,但舞蹈的姿态仍然是熟悉的配方:单足站立,身体扭动,双手高低不同,巾帛翻飞飘动。
虞弘墓石椁后壁中部浮雕摹本
山西太原晋源区王郭村出土
一番浏览下来,我逐渐接受了“胡旋舞的主要部分就是踩着小毯转圈圈”这个现实,甚至有些跃跃欲试,想跟着图片也转上两圈。
琢磨完胡旋舞的舞蹈动作,再来研究研究胡旋舞在着装和道具上有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
《旧唐书·志第九》记载:
《康国乐》,工人皂丝布头巾,绯丝布袍,锦领。舞二人,绯袄,锦领袖,绿绫浑裆袴,赤皮靴,白袴帑。舞急转如风,俗谓之胡旋。
光是看文字描述可能不太容易想象出画面,正好在敦煌莫高窟中就保存了很多胡旋舞者的具体形象:壁画上的舞者头上大多戴冠或束高鬓;裸着上身或半裸、甚至裸腹;束腰;裸臂上饰有钏、颈部装饰项圈;手中大多握有长巾;赤裸双足。
据学者陈海涛粗略统计,具有上述特点的舞蹈形象,在敦煌多处壁画中得见,如334窟(初唐)、129窟(盛唐)、197窟(中唐)等。
敦煌壁画197窟中的胡旋舞者形象
电影《妖猫传》中安禄山的形象便是赤裸着上身,束着高鬓,裸臂上饰有钏、颈部装饰项圈,脚蹬一双黑色软靴。不得不说,还是很考据、很还原的~

胡旋舞所需的道具除了舞者身上披饰的巾帛,最吸引我注意力的就是他们脚下的那块小圆毯。这块小圆毯,在文献中被称为“舞筵”
考古发掘资料中的唐代舞筵大多是圆形或方形的毛毯、毡,就是跳舞时在脚底所铺的垫子、席子一类。
敦煌莫高窟220窟北壁壁画
据学者翟晓兰考,舞筵的周边大多有一圈带花瓣的垂索,中间装饰一周典型的波斯纹样联珠纹,有些装饰忍冬纹样的缠枝花结;还有一些像半截碑一样的椭圆形莲花毯。舞筵多为毛织品,也有织锦制成者。
半截碑上的胡旋舞者拓片
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
了解了这么多,还是没有解开我的疑惑:330斤的安禄山,《旧唐书》里走路都要把自己肚子抱起来的安禄山,究竟是怎么做到跳出胡旋舞的?
北京大学的沈睿文教授认为,《旧唐书中》对于安禄山体态的描述应该是有夸张的成分,而且安禄山是粟特人,属于欧罗巴人种,身材本来就比较高大,如果训练得当,跳舞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这么一想,日本的相扑选手体重一般也都在三四百斤,他们比赛中也是动作灵活、身姿敏捷。如此,安禄山能够疾转如风地跳出胡旋舞,应该也是合理的。
参考文献:
1、李金梅,路志峻.古代中亚的胡旋舞考释[J].敦煌研究,2010(3):42-45.
2、王毓红,冯少波.胡旋之义世莫知:胡旋舞在中国1500年被误解的历史命运解析[J].西夏研究,2015(2):88-98.
3、海滨.文学与考古双重视野中的唐代西域乐舞“胡旋舞”[J].丝路文化,2011(32):97-103.
4、翟晓兰.舞筵与胡腾·胡旋·柘枝舞关系之初探[J].文博,2010(3):32-37.
5、陈海涛.胡旋舞、胡腾舞与柘枝舞[J].考古与文物,2003(3):56-60,91.
6、张庆捷,畅红霞,张兴民,李爱国.太原隋代虞弘墓清理简报[J].文物,2001(1):27-52.


往期珍赏 · 珍品目录
(点击标题  即可阅读)
多棱镜游学:长按识别左图二维码关注,收获最全面的文化游学信息与最有趣的历史、文化知识

文 博  /  历 史  /  文 化  /  展 讯  /  馆 舍 推 荐 
后台回复关键词“投稿”
可查看约稿函
微信ID:atmuseum

微博:@博物馆的那些事儿

微信群:    扫下方二维码即可
(人已满员,小编正在开拓新号,
若好友申请未通过请过几天再尝试)
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