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偶像-白菜徐
□ 王德珍
2020年秋季,因为疫情放了漫长的暑假终于结束了,燕达老年大学室内课程也陆续开课了。我们绘画班来了一位新老师,自我介绍叫徐家炳,北京农林科学院退休,网名白菜徐。我心想,这位老师一定和白菜之间有故事。
老年大学的老师都是义务教学的志愿者。徐老师为人非常谦和低调,上课非常认真。他每次课前都写好教案,绘画的理论部分都会用宣纸写成文字,上课时投放在屏幕上讲解,有时一堂课写7、8张纸。每堂课还画几幅画,供大家课后作业参考。
笪怀远拍摄
笪怀远拍照
我们绘画班今年人很多,有80多名学员。徐老师每一份作业都认真看,并写出评语,还把部分作业拿到课堂上公开讲评,可见徐老师的工作量是多大,为了一堂课付出了多少心血。每堂课后许多学员也不愿意马上离开,很多人围在徐老师身边,请他指导。
2020年国庆节前夕,新华出版社出版了第二本《金色年华往事记谈》,是燕达在住老人的回忆录。我在里面看了一篇徐家炳的访谈,标题是《四十载苦心灌溉 成就了白菜王国》。里面的人物简介说,徐家炳1940年出生,江苏南京市人,中共党员。1963年毕业于南京农学院,1970年进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工作。曾任全国八五,九五攻关白菜专题主持人,中国园艺学会十字花科分会副会长,是全国植物测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1991年获北京市突出贡献专家,1992年获国家特殊贡献津贴,1996年被国家计委、科委、财政部评为先进个人,1998年被北京市和全国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
这时候我才知道徐老师和大白菜的情缘,白菜已经隽刻于他的灵魂深处,白菜已经和他的生命融为一体。
徐老师老家南京,祖辈父辈家境贫寒。他父亲幼年丧母,饱受继母虐打,食不果腹,后来被慈善机构苦儿院收留。他父亲勤奋聪颖好学,在苦儿院不但完成了全部初等教育课程,还学会了竹编和木工等多项手工技能,还爱好绘画,曾到中央大学旁听徐悲鸿先生的课程,后来走向社会当了教师。父亲的励志人生经历对徐家炳兄弟姐妹五人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他们兄妹五人都是大学学历,并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亊业有成,为国家做出贡献。
1971年,北京蔬菜研究中心成立了十字花科育种研究课题,徐家炳有幸成为课题组的一员,从此和大白菜结下不解之缘,四十多年辛勤耕耘,创造了白菜家族的一片新天地。
大白菜起源于中国,在新石器时代,半坡遗址出土的文物中就有白菜种子,唐宋时期称白菜为菘。当时著名的美食家诗人苏东坡曾有“白菘类羔豚”的诗句。明朝的群芳谱和清朝的胙城县志,都有关于白菜的记载。
大白菜是中国北方人餐桌上的当家菜。70年代初,中国处于百废待兴时期,经济困难,物质缺乏,很多物资都是凭票供应。那时,毎到立冬时节,就会看到人们凌晨冒着严寒排着长长的队购买大白菜。
当时的白菜品种混杂退化,所以包心质量差异很大,遇到病害年份不但产量低,包心质量更差。徐家炳看到这种情况,更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重大,提高白菜产量,提高白菜质量刻不容缓。由于大白菜是中国原产蔬菜,在全国各地蕴藏着丰富的种质资源,这是育种的基础和源泉。徐家炳他们先后收集了300多份基因材料,贮在低温种子库长期保存。
在长期育种工作中,徐家炳深入到田间、地头,率领团队对育种资源进行深入的研究,不断选择优化和创新育种材料,鉴定和筛选优良的亲本和组合。为了提高育种进程,多快好省的完成育种任务,他带头开展了一系列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合作与协作,如植物保护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室、营养品质研究室、资源保护研究室、贮藏研究室、养蜂室协同合作,还积极参与全国十字花科协作攻关,使科研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徐家炳率领全组人员共同努力,与恶劣的天气斗,与科研条件差斗,与白菜病虫害斗,经过无数艰难险阻一步一步的走过来。他们的努力,丰富了老百姓的餐桌,让人们全年都可以吃到物美价廉的大白菜。如今,市场上既有耐寒抗抽薹的春白菜,又有抗热耐湿的夏白菜,还有品质好耐贮运的晚熟大白菜。另外他们还育成了品质好的食用方便的小棵娃娃菜,生长期短,品质柔嫩的快菜,还有营养品质好,心叶漂亮的桔红心白菜。多品种的白菜,不仅满足了北京市场的需求,也支援了兄弟省市的市场需求。
      徐家炳在大白菜领域先后获得各项技术成果奖30多项,其中国家级三项。部市级以上的16项。他还在各种学术刊物上发表和参与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和参与了“中国大白菜图鉴”等八本专著的撰写。
辛勤的耕耘,结出丰硕的成果,多年来党和国家为了表彰徐家炳在白菜领域做出的贡献,先后为他颁发多项荣誉。
这是徐家炳获得的各项奖章、证书中的一部分:
徐老师和白菜结缘一辈子,退休后又返聘了12年,使得徐老师的白菜的不了情还在继续,直到72岁才退休。现在他在养老院的房间里仍然养着许多花卉,可以看出他对植物的热爱。
莫道桑榆晚,夕阳重晚晴。徐老师多才多艺,退休后的晚年生活也是过的丰富多彩。他不仅担任燕达绘画班的老师,自己还参加了书法班、摄影班的学习,还参加了燕达提高班合唱队,在中央电视台《乐龄唱响》和全国老年合唱团比赛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他和他老伴和燕达合唱队员一起演出的节目,在央视频道播出后,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我相信徐老师幸福的晚年生活会更加绽放出美丽的光华,真是满目青山夕照明。
这是徐家炳夫妇参加中视乐龄唱的合影
后    记
我是追星族。我追的不是影视明星,也不是歌星。我追的是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的科学家。老一辈科学家邓稼轩,钱学森等都是我祟拜的人物,现代的为上九天揽月,为下五洋捉鳖的科学家同样是我崇拜的偶像,我把上面这些科学家称为阳春白雪科学家。而袁隆平,徐家炳是为解决老百姓吃饭、吃菜问题的科学家,我称他们为下里巴人科学家。他们都是我崇拜的偶像。这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初衷。
作者简介
王德珍,87岁,毕业于长春水电校水工专业。在北京电业工人报和桓仁水电报任编辑,记者。曾在水一局中小学担任教师和教学管理工作,期间还以工宣队的身份到丰满地方学校协助搞教学管理工作二年多。86年离开水电一局,在南京财经大学退休。现在北京燕达金色年华养护中心安度晚年。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