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为工作的缘故,遇到了不少创新和创业者。越和这些创新和创业者打交道,我越觉得他们身上有很多共同特征。
我很想了解一下这些充满活力的创新者,人生都是怎样成长起来的。于是我给他们每个人发了共同的四个问题,关于家庭教育风格和个人童年经历。
在得到答案后,我发现一些惊人的共性
今天的文章是一篇特殊的文章,我记录了每个创新者的答案,然后分析了一下:成功者的成长共性是什么?对我们的教育启示是什么?
Part 1
给每个人的成长四问
我选择了互联网、科技、消费、文化领域的成功创业者,包括携程创始人梁建章、猎豹创始人傅盛、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荔枝创始人赖弈龙、高山大学创始人文厨、柔宇科技创始人刘自鸿、天下秀创始人李檬、河狸家创始人雕爷、追光动画联合创始人于洲、娱猫传媒创始人徐杨斌、大象公会创始人黄章晋、Ahakid创始人王雨豪以及我最喜欢的导演——郭帆工作室创始人郭帆导演。
我发给他们每个人四个一样的问题:
1. 你的父母是什么样的教育风格?
2. 你小时候是什么样的学生?
3. 你是一直保持好奇心与创造精神的吗?
4. 你记忆中,哪些事件/课/书/经历对你影响最大?
以下是他们的答案。因为篇幅所限,我做了一定精简:
梁建章
1. 你的父母是什么样的教育风格?
我父母基本上不太管我,他们是研究所普通工程师,鼓励我学英语,给我很多课外书看。
2. 你小时候是什么样的学生?
我一直兴趣非常广泛,小学时候玩很多,运动很多,一直打排球。中学开始对编程很有兴趣。
3. 你是一直保持好奇心与创造精神的吗?
也谈不上创造精神,就是兴趣非常广泛,总是喜欢尝试各种不同的东西。我一直理科不错,但也喜欢文科,对体育始终参与特别多。
4. 你记忆中,哪些事件/课/书/经历对你影响最大?
我的初中非常特殊,我们学校当时赶上教育改革,几乎完全不考试了,回家也没有作业,我就有大把空闲时间做喜欢的事情。
我当时就参加了少年宫和学校的编程小组,后来也参加编程竞赛。
傅盛 
1. 你的父母是什么样的教育风格?
我父母比较注重我的兴趣培养,成绩上没有那么看重。因此我小学初中都属于成绩很好的,高中学习不太好了,我压力也不太大。
2. 你小时候是什么样的学生?
我应该是属于学习时不太努力的学生,只是高中以前的课程比较简单,所以不努力,成绩还不错。高一高二成绩落下来很多,高三寒假才开始努力,所以大学没考好。
3. 你是一直保持好奇心与创造精神的吗?
我还是保持了很强的好奇心吧,对于各种新鲜事物啊,滑雪、跑步、游泳、开越野车,包括做一些创新类的产品,都是非常有着强烈的兴趣的。
4. 你记忆中,哪些事件/课/书/经历对你影响最大?
我爸经常出差,每次回来给我带书,《十万个为什么》对我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激起了我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我跟我爸出差跑过很多地方,行万里路,也开阔了对世界的眼界。
另外,我初一的时候就接触了电脑,后来我又让我爸给我买了一个,主要用来玩游戏,应该算同龄人当中接触电脑很早的人。
何小鹏
1. 你的父母是什么样的教育风格?
我的父母基本比较放心我的学习,他们都是大学生,不会管的很严厉
2. 你小时候是什么样的学生?
我在学校里面是一个比较奇葩的学生,我平常的学习成绩中上吧,但是大考时候的能力很强,往往能够跳跃往上一大步,以前的老师都对我大考的能力很惊讶。
3. 你是一直保持好奇心与创造精神的吗?
我觉得我小时候有很强的好奇心,想了非常非常非常多的事情,但是绝大部分事情都没有动手去做。我长大之后越来越尝试动手去做一些事情,并且知道哪些可做。
我可能跟绝大部分学生不太一样,因为我想法特别多,属于比较离经叛道、比较多问为什么,不太拘泥于固定答案的人。
4. 你记忆中,哪些事件/课/书/经历对你影响最大?
再读《浪潮之巅》第四版,非常多不同的感悟,更加坚定了我们要做一些有社会价值,属于结构创新的创业,即使难,但正确的事情。
赖奕龙
1. 你的父母是什么样的教育风格?
非常传统的教育风格,作为一个客家人的家庭,一直会强调某些古老的规矩和习惯,比如坚持讲客家话,坚持读古诗和写毛笔字。
2. 你小时候是什么样的学生?
一个不太努力,但充满好奇心,大量阅读书籍的学生。
3. 你是一直保持好奇心与创造精神的吗?
我自小就充满好奇心,这个是促使我进步的最大动力,对世界好奇,对事物好奇。创造精神是在慢慢成熟后才有非常强烈的欲望去创造和建立一些东西。
4. 你记忆中,哪些事件/课/书/经历对你影响最大?
我母亲的话对我的影响最大,她出身在一个大家族,但由于出身不好,没有受过太多教育,但她有很多代代相传的智慧,她非常受人尊重,乐于帮助他人,并且能带领他人。
文厨 
1. 你的父母是什么样的教育风格?
应该是放任自由型的吧。我爸爸喜欢收一些旧书、旧报刊,所以小时候,他会给我一些旧书看,放在家里,我会自己根据兴趣去阅读。所以很小的时候就培养了阅读的习惯,很难得。
2. 你小时候是什么样的学生?
总体来说,我小时候应该是一个非常安静的学生,甚至于都不怎么喜欢运动,就喜欢安安静静的读读书看。
3. 你是一直保持好奇心与创造精神的吗?
我是觉得一直保持着好奇心的。除了阅读可以激发自己的好奇心,我还喜欢旅行,喜欢去看看山山水水,在很小的时候就喜欢出去。我觉得亲近自然、山水、阅读,都是很好的激发好奇心和创造精神的办法
4. 你记忆中,哪些事件/课/书/经历对你影响最大?
小学五年级开始看武侠小说。大学的时候系统的读过史记,因为读史记,我迷上了历史。30岁时系统性读过曾国藩全集,之后我就开始找到朱熹啊、唐宋八大家、诸子百家等等。
刘自鸿
1. 你的父母是什么样的教育风格?
我家人的话,对我基本上非常宽容,然后我也比较自由,就是按照自己的方法时间安排去学习,所以他们只要就是我不犯原则性的错误的话,他们就会尽量让我自己去跟随我自己内心的想法。
2. 你小时候是什么样的学生?
我小时候算是一个比较充满好奇心,然后对理工科特别感兴趣,然后不太喜欢循规蹈矩的一个人吧。
3. 你是一直保持好奇心与创造精神的吗?
是,我一直保持一种好奇心,当然我也比较喜欢创造,因为这里头会找到很多乐趣。
4. 你记忆中,哪些事件/课/书/经历对你影响最大?
从小学到初中、高中一直参加数理化奥赛,奥赛里面会有很多有创造力的问题,迫使你去不断思考,也会接触很多优秀的人。
我出生在南方,在北京上了大学,后来去了美国的西部,在硅谷读博士,然后来到美国东部,纽约工作。
南北西东,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风格。视野上创新其实蛮需要有不同的、比较开阔的思维方式。
李檬
1. 你的父母是什么样的教育风格?
父母对于我的学习属于让我自我驱动性的,不会给我很大的压力,给我讲内驱力的道理,让我自己管理自己。
2. 你小时候是什么样的学生?
小时候我是一个爱好丰富的学生,喜欢音乐。特长学习不是父母安排的,而是自发兴趣。
3. 你是一直保持好奇心与创造精神的吗?
是的,好奇心和创造力一直是抵消我疲劳的 好方法,一直激励我前进的重要因素。
4. 你记忆中,哪些事件/课/书/经历对你影响最大?
书,比尔盖茨的《数字神经系统与商务新思维》。
雕爷
1. 你的父母是什么样的教育风格?
放任自流,从不过问。举个例子就是,我都已经从中学退学了,半个月以后他们才发现,问我,好像你最近都没去上学吧?我说对呀,我决定退学了。他们也就没更多过问。
2. 你小时候是什么样的学生?
我小学是全校尖子,学习好还能书法各种奖项往学校搬。到了中学是全年级垫底,因为小升初时出车祸了一学期没上,导致门门功课跟不上。不过从中学开始,我就学会了自学,老师讲的我听不懂,但我可以自己看课外书嘛。
3. 你是一直保持好奇心与创造精神的吗?
我觉得我算是一直保持好奇心吧,创造力可能随着年龄增长有所衰退。但好奇心从没停过,比如等有闲时我还打算种出世界上最好吃的西红柿(生吃),钱够的话我还打算建市内的室内游乐园(大型),以及好几种古怪而有趣的餐厅(绝对比雕爷牛腩好玩~)。
4. 你记忆中,哪些事件/课/书/经历对你影响最大?
记忆中,少年时读的一本叫《想象你是一个大人物》的书,对我改变最大。虽然听起来很鸡汤,但“积极心理学”确实有不错帮助,尤其对一个迷茫中的辍学少年,父母也没给过任何建议的小家伙而言,简直是一次改变人生的阅读。
于洲
1. 你的父母是什么样的教育风格?
我的父母都是非常放任型(和那个年代大多数父母一样,或者从小我就很自觉),所以从小到大,任我自由成长。我父亲是中学数学老师,有次要去开我的小学家长会,问我:“你上几年级了来着?”
2. 你小时候是什么样的学生?
我应该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成绩不错,一直是班长,体育也不错,一路保送,直到研究生的时候放弃保送。
3. 你是一直保持好奇心与创造精神的吗?
应该是的。小学时候喜欢捣弄机械装置,初中是市青少年海洋爱好者协会的理事,大学时试图写围棋人机对弈程序(后来降维写了个人人对弈)。
4. 你记忆中,哪些事件/课/书/经历对你影响最大?
高一暑假三天读完了《平凡的世界》,影响最大的一本书;运动:小学痴迷乒乓球(那时个子太矮),中学开始打篮球,至今每周打。
徐杨斌
1. 你的父母是什么样的教育风格?
我的父母是“在框架内放养”的教育风格,会给我一些基本要求,比如考上好大学、待人接物要亲善等等,在此基础上,不限制我喜好和行为,所以我得以在应试教育最闻名的江苏南通地区依然按自己喜好去爱好文学、学习音乐、组织活动等等。
2. 你小时候是什么样的学生?
我小时候是“韧性”大于“天赋”的孩子。不懂的事情,有极强的求知欲,且一直觉得自己不是天赋型选手。
3. 你是一直保持好奇心与创造精神的吗?
如果是指“不满足于当下、一直寻求突破”,那我是的,而且刻意补足自己的短板。例如高中奥数全国获奖,但大学学了文科;中学性格内向,大学组乐队做社团等等。这些都是在性格底层的“突破当下天花板”的强烈驱动力所致。对新鲜事物抱有很强的求知欲不怕失败的尝试心态
4. 你记忆中,哪些事件/课/书/经历对你影响最大?
可能没有“最大”,而是一直持续有不同的人和事对我产生影响。比如,在不同年龄段,身边好友中始终都会有一个比我阅读量大的人,会激励我不停地攫取新知识。
比如,面对陌生行业,会试图创造契机去合作,为的不是利益最大化,而是为了了解行业内部运行逻辑,纯粹是好奇。
黄章晋 
1. 你的父母是什么样的教育风格?
我爸不怎么过问,我妈就不同了,从六岁我有妹妹后,妈妈就特别爱打我,十五六岁前,我见我妈像老鼠见了猫。
不过,我觉得我父母给了我一生最丰厚而宝贵的财富。我父母可能从没听过延迟满足这个词,但他们时刻在培养我和我妹妹延迟满足的意识。
2. 你小时候是什么样的学生?
我不是那种课堂上积极主动的学生,从来不是,和老师很少互动。
我从小就喜欢走神,老师讲得慢了,我就会忍不住自己翻书。十二年前,我见到小学班主任,她居然还记得我,她说我喜欢歪着头,嘴里咬着铅笔,不举手不吭声,也不知道是不是在听课。
3. 你是一直保持好奇心与创造精神的吗?
我觉得我肯定是,我小时好几次差点被电死,后来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都要尝一尝,尿素、磷肥、钾肥、煤油、柴油、机油、润滑油,老师说蓖麻子油吃了会拉肚子能把肠子都拉出来,于是我就自己一颗一颗吃蓖麻子,逐渐加量,好好的。
4. 你记忆中,哪些事件/课/书/经历对你影响最大?
我觉得应该是小地方的孩子第一次见到世界吧。四岁那年,我爸妈带着我回湖南探亲,在乌鲁木齐,一列火车从未知世界开了过来,它带着宇宙大爆炸的能量从我身边经过,我激动、恐惧得嚎啕大哭。
未知世界远比我想象得要辽阔。
王雨豪
1. 你的父母是什么样的教育风格?
他们都是老师,成长的过程很严厉,希望我能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父亲除了学科,给了我很多“素质教育”和思维训练,我还记得,大约8~9岁的时候,为了见识什么叫做麦浪,带我骑自行车去乡下,看麦浪,然后畅想大海的样子。
2. 你小时候是什么样的学生?
学习大部分时间成绩不好,但每次关键阶段,譬如升初中,升高中,升大学,能迅速的进步成为前几名;就是非常多的问题,问题少年;看个电影,能问几十个问题。
3. 你是一直保持好奇心与创造精神的吗?
是的。南开读书,南下广东,开始跨专业的闯荡,被机缘带到美国,和上海,一路如果没有好奇心和冒险精神,很难想象和克服困难,感谢好奇心。
4. 你记忆中,哪些事件/课/书/经历对你影响最大?
第一本看到的励志书是《约翰克利斯朵夫》,最后一本是《鹿鼎记》。《好奇心--人类的第四驱动力》这本书也非常喜欢,甚至帮助akakid明确了“好奇心大会员”的战略;喜欢“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的过程。
创建ahakid,公司的注册名字“我思故我在”。
郭帆
1. 你的父母是什么样的教育风格?
风格比较严厉,考试分数是唯一标准的那种严厉。
2. 你小时候是什么样的学生?
我小时候是一个特别怕把考卷拿回家让家长签字的那种学生。我成绩一般,中等偏上那种。业余时间父母在家时装作学习,不在家时玩。小时候看书很多。
3. 你是一直保持好奇心与创造精神的吗?
好奇心一直都在,直到今天依然旺盛。创造精神小时候有一部分用在了模仿家长签字上,受到了一些打击。
4. 你记忆中,哪些事件/课/书/经历对你影响最大?
影响最大的是一部电影,1991年(11岁)詹姆斯·卡梅隆导演的《终结者2》,在那之后,我立志要成为能拍科幻片的导演
本科时学了法律,研究生到电影学院学了管理。梦想是一个挺个人的事儿,上大学后家里就管不了了。
Part 2
           成功者的成长共性是什么?
所有这些创新和创业者,现在的他们都有一些共同的特性:
他们都是白手起家,谁也没继承庞大的家业,也不靠政府关系;他们中有很多是从年轻时就开始创业,甚至是多次创业者;他们无论是在创业的路上,还是已经成为上市公司总裁,都仍然保持着充沛的探索精神和尝试新事物的活力。
认识梁建章梁总,是因为他想写一本科幻小说(现在已经写好);认识李檬李总,是因为他想在地球上建立一个火星研究基地;认识文厨文校长,是因为他想建一所前所未见的创新小学。他们至今,仍然在创造的路上。
回顾这些创业者童年的成长经历,他们每个人都有独特的地方,有的是一路学霸保送到研究生,有的是小学时候是学霸中学突然一落千丈,有的是平时一般般特别有大考爆发力,有的是小时候凭聪明但高考没考好。
创业者的父母风格也有很多区别,大多数是父母完全放任不管、自由宽松(大约八成),但也有非常传统的家庭、严厉甚至打屁股的父母。
但从所有不同的回答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如下几点共性:
1)父母对他们的生活没有充满控制;
2)每个人都有充满好奇心的灵魂;
3)每个人都不循规蹈矩,爱奇思妙想;
4)每个人都有大量闲暇时光;
5)每个人都有自我支配的人生;
6)每个人都有很多兴趣爱好或阅读习惯;
7)每个人都受益于接触更广/新的世界;
所有这些,可以说是这些创新者的内在驱动力。他们不一定出身名校,也不一定是高考赢家,更不全是从国际大平台起步,但他们的人生赢在好奇和创造力上。
他们中间有不少人都有自己的wow时刻,因为接触了新科技、科幻电影、好书或者更大的世界,产生了惊叹,从而影响到整个人生轨迹。
在他们都习惯于自主决定,从自主决定兴趣,自己决定时光如何安排,再到自己的人生如何选择。
只有自主决定,才有人生创新。
Part 3
对我们的教育启示是什么?
做童行学院这几年,我们一直坚守一种教育价值观:让孩子自我生成,找到内心之光
有的时候,焦虑的父母容易钻牛角尖。
每天担忧孩子的时间表,从早到晚要排满,如果不如朋友家的小孩时间表满,就担心孩子落后;如果孩子有一段时间没有列入规划,就担心孩子失控;如果孩子时间表执行得不好,就要加以训练。
被忧虑充斥的父母,在孩子的人生里,画下被忧虑充斥的底色。孩子如果是被忧虑驱动,而非被好奇驱动,则很难走入未知领域,更难以尝试高风险的创造。
创造是什么?
创造是从好奇到行动的过程。
因此,我们该做的,不是把铁轨上每一道枕木都铺好,保证孩子永远在轨道上,而是把地图铺开,带孩子看见峡谷山林。
当他们看见,他们自己会走出未来的路啊。
这个访谈系列,如果支持的人多,我也许会考虑拍成视频版,聊得更多一些,再多采访一些人,也讲一讲我自己的故事。
越看见这些创造者,我越相信童行学院做的是对的事情。
就像黄章晋老师所说,四岁的他发现,“未知世界远比我想象得要辽阔”。这个时刻决定了他一生持续不懈的探索。
在孩子的人生里,那个打开他视野的时刻,让他睁大眼睛发现群星璀璨的时刻,是他一辈子铭记在心的时刻。
童行学院从不逼迫孩子学习,而是希望让他们看见更大的世界,看见更多奇妙的美好,因为好奇,而产生学习的兴趣。
童行学院的孩子,对世界有更多敏锐的观察,更多奇妙的问题,更多兴趣与热忱,更多自主学习。
我们相信,这才是学习的本质。
EXPLORATION
《童行学院:哲思之旅》课程,希望让4-8岁的孩子,发现自我,看见更大的世界。
我们带孩子学习地球和宇宙、人类与文明、航海和飞行、文字与建筑,在每一个主题里跨科学、人文与艺术,一同思索“我是谁”“我在哪里”“我如何认识世界”“世界什么样”“世界的过去与未来”。
我们让孩子看见世界的广博,可能从来没有一套课程给孩子打开这样宽广的视野。
我们秉持着“以好奇心引领学习”的理念,每一课学习,都用孩子的问题为切入,层层引导深入,让孩子主动思考。每一课都贯穿着孩子的问答,鼓励孩子的提问和奇思妙想。
如果你想让孩子有好奇心和创造性思维的激发,从《哲思之旅》开始,是最佳的起点。
这里让孩子见到世界的广度,此后童行学院还会有进阶的课程,让孩子领略世界的长度、世界的高度,最终成为科学、人文、艺术领域的创造力人才。
《哲思之旅》课程年卡,包含:
500节通识教育音频课;
600张知识卡和思维卡;
600道课后趣味练习题;
真人老师课后回复以及每主题影音书籍推荐资料
时值新春,童行学院推出特别福利活动原价499元课程年卡现在只要388元还加赠超级大礼盒宇航员蓝牙音箱和双语动物拼图
仅限前1000名抢购赠送,不可错过!
迅速扫码或点击“阅读原文”下单吧!
如果想免费领取哲思之旅音频年课的体验课程,并回看到童行学院创始人郝景芳和Ahakid创始人王雨豪讲述人生故事的直播对谈可以扫码入群,领取免费课程

12
郝景芳
世界科幻最高奖「雨果奖」得主
清华大学天体物理硕士、经济学博士
童行学院创始人,2018年世界青年领袖
童行学院
系统性通识教育
长按关注 一起童行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