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刘树鹏
几何时,我也像一些朋友所向往的那样,想在郊区找一块地方,建一所带花园的房子。
在书房里写作,在茶室里闲聊,在阳光下剪枝、照料花朵......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修身养性吧。
而今,我早就意识到这样的想法并不可取。灵魂不该在温室里成长,娇养的灵魂,不会懂得生命的价值。
灵魂不该躲在肉体里面,躲避生活的风风雨雨。灵魂不该是较弱的婴孩,而应是刚强的战士;不该是可怜的鸡雏,而应是展翅的雄鹰。
自古至今的那些信心伟人,莫不经受了艰苦环境的试炼。他们的灵魂勇敢面对吹向生命的飓风,虽然布满伤痕,却越来越有力量。
想当年那些在英国遭受逼迫的清教徒,他们可以放弃自己的信念,像蜷缩于屋檐下的麻雀一样,偏安一隅。然而他们并没有让自己的灵魂委曲求全。为了追求敬拜上帝的自由,他们宁可携带家眷逃离家园,先是去了荷兰,后来又冒着生命危险租用商船,闯进大西洋的风浪之中。
若不经受苦难,有谁能认识真理?若不经历风暴,谁的灵魂能够如鹰展翅,搏击长空?
在灵修著作《奔向日出》中,考门夫人讲到这样一件事。
多年前,纽约百老汇大街举办家具展,展出了用老木船的船板制作的家具。这些老木船有八十多年船龄了,从它们身上拆下来的橡木制成的家具,无论是色泽还是条纹,都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行家介绍说,旧船木料的品质并非单凭年数就可获得,乃是借着船只栉风沐雨在海上漂泊,并透过海水长时间浸泡和拍击,再加上载运各式货物的贡献,铸就这些木料独特的品质。
暴风雨 荷兰 伦勃朗
我想起早年来中国的传教士。他们都是欧洲最优秀的人才,为了把福音传给中国人,他们告别亲爱的家人和舒适的生活,搭上远航的商船,在风雨飘摇的大海上,要冒着生命危险漂泊很长的时间,才能抵达遥远的东方。
在这些传教士当中,有一个叫阿纳托尔的法国年轻人,他于1907年11月15日抵达上海后,取了一个中国人的名字。他在给家人的信中说:“从今以后,我叫丁鸣盛”。
丁鸣盛的父母养育了7个子女,他是家里唯一的男孩。他的母亲经营一家面包店。丁鸣盛和姐妹们围绕着妈妈身边,在面包的香甜气息里长大。
在丁鸣盛写给家人的书信里,常提到妈妈的面包店,提到店铺里经常响起的铃声。在悦耳的铃声中上门的,不仅仅有附近的邻居,还有来串门的姨妈,面包店里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来到中国后,他在信中向妈妈吐露了当时的心情:“在我的一生中,我都会回忆起临别那一天,和家人在一起吃晚餐的每一个小小的细节。那天,我们聊天,画画或做些别的事情,为的是遮掩自己,不让眼泪流下来。”
然而,从登上航船挥手告别的那一刻,直到1961年病逝于献县,他从来没有回到过自己的家乡。丁鸣盛常在信中向家乡父老筹集款项,用以救济当地的灾民。一直到今天,献县许多老人仍然记得这个慈祥长者的音容笑貌。
献县的一名政府干部告诉我,丁鸣盛的书信集出版以后,他和身边的同事每个人都买了一本。
在《奔向日出》中,考门夫人引述了这样一段话:
人分为两类,他们具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品格。其中一种人过着松散、放纵、毫无意义的人生;另一种人是神的仆人,他们好比一艘船在海面上穿梭,装运货物,帮助别人,他们的品质在操练中得到提升。
如此宝贵的灵魂怎么会不蒙天国悦纳?
使徒保罗说:“患难生忍耐,忍耐生老练;老练生盼望,盼望不至于羞耻;因为所赐给我们的圣灵将神的爱浇灌在我们心里。”(罗5:4-5)
转自《
诗意恩典


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 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

罗马书 12:2

...


朋友,你是否被基督的爱所感动?
你是否愿意了解创造天地万物的神,为什么愿意赐下祂深爱的独子为我们做替罪羊而死在十字架上?
你是否愿意明白今生的意义和永生的含义?
如果你愿意的话,请打开圣经吧!请走进一个高举十字架的救恩、传讲圣经真理的教会吧!
将心和灵放置何处,不仅影响今生的福乐,
而且决定永生的福乐!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
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谢谢赏用!

敬  请  关  注
晨  修  晚  祷
...
欢迎弟兄姐妹们在下面留言讨论或者祷告!
🙏🙏🙏
感谢您转发到朋友圈和朋友群!
愿上帝赐福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