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东方毅智库、中评智库主办的“拜登上台后的中美关系”思想者论坛,1月29日下午在中评社北京总部举办。
六位国内知名学者从拜登上台后的美国对华政策、对台政策、中东政策、美俄关系、中日关系等多个角度进行深入探讨,并就如何应对变局提出建议。
前国台办副主任、前海协会副会长王在希表示:
中、美、台之间是一个联动关系。
中美关系直接影响美台关系,间接影响两岸关系。

中美关系缓和时,美台关系也会比较稳定,两岸关系也会平稳;中美关系紧张时,美台关系反而会密切,两岸关系会趋向紧张。
拜登上台后基本上回归到民主党以前的传统对台政策,为今后调整中美关系预留了空间,也安抚了台湾蔡英文当局。
拜登上台后会继续对华推行强硬遏制战略,但竞争中会有合作。
在处理美台关系时,也会打“台湾牌”,也会利用台湾问题对华进行牵制,但一般情况下会大体维持一个中国政策底线,打“台湾牌”的频率会减弱,会有分寸,不会像特朗普这样毫无底线疯狂胡来。
未来拜登政府对台政策,可能会把重点放在协助台湾提升防卫能力、帮助台湾拓展国际空间等问题上。

对于未来中美关系,我们要着眼中美关系长远发展和战略全局,坚持底线思维,以斗争求团结,方能把握战略主动。

蔡英文当局也必须明白,台湾的安全关键取决于奉行什么样的大陆政策,企图依靠美国保护解决不了台湾防卫上的漏洞,不可能真正获得安全,远水救不了近火。
台湾的出路关键在于大陆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复兴。

国务院参事、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时殷弘

国务院参事、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时殷弘表示:
尽管拜登总统刚开始执政,人们还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要防止匆忙地做任何总的和经久的结论。

但是,从中长期说,中美之间在诸关键领域的彼此妥协、紧张缓解和关系改善大概势必有限和短暂;走向乃至跌入“修昔底德陷阱”大概近乎势所必然,不确定或不可预知的大致只是时间和跌入之前的曲折历程。
就世界史更一般更广泛地说,逆转“修昔底德陷阱”之旅大为不易。因为以下七项政治和心理机能使然:
1、对抗加剧愤懑,愤懑转过来激化对抗;
2、缓解引发幻想,幻想则继以失望,失望又召回愤懑,愤懑则重生对抗;
3、国内政治需要总是强劲有力,而至少从短期看,对外的强硬张扬态势经常比温和审慎态势更有利于国内政治地位和威望;
4、对外的强硬张扬态势籍以时日,会强有力地助长既在政府内、也在政府外的以强硬张扬为不变立场和既得利益的舆论动能,它们转过来会限制政治领导的认识调整和战略变通余地;
5、对在冲突中失败的恐惧总是有助于规避冲突,但预计胜利而非失败、预计能将冲突保持为严格有限而非失控升级经常支配冲突前的战略盘算;
6、盘算者往往担心“黄雀在后”,即温和慎重会被指责为胆怯,而胆怯会被国内的实在和潜在对手用作权力变换的难以抗拒的论辩理由;或者
7、)一方的温和审慎往往得不到国外对方的及时呼应,即遭遇“错配”(mismatch)窘境,从而无法经久维持温和审慎。
总之,如何逆转趋近“修昔底德陷阱”的趋势而逐步和经久地远离之,是个政治、战略甚或文化意义上的头等难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所研究员李勇慧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所研究员李勇慧发言:
关于拜登上台后的俄美关系。
俄美关系自俄罗斯独立以来起伏不定,美国将俄罗斯更多视为对手,对其加以遏制。

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俄美走向对抗并成为新常态,主要表现是经济制裁与反制裁,混合战争更加激烈,外交战时不时会上演,在战略平衡领域内竞争和对抗。
拜登上台后俄美仍难以改善全面对抗的关系。


拜登消极看待俄,认为对美国最大的战略安全威胁是俄,其对俄政策有如下表现:
一方面有限合作,主要在战略稳定和平衡领域。拜登主张多边合作,对俄的中导条约、新削减战略进攻性武器等会有重启谈判的可能,重回伊核协定也在拜登政府的计划中,这些领域也是美俄开启有限合作最有可能的领域。
另一方面,拜登也要进一步打压遏制俄罗斯的崛起,基于对自由主义价值观的遵循,将继续与俄对抗。
总之,拜登上台后对俄会采取打压遏制措施,但作为两个核大国,俄美仍需维护全球战略稳定,两国关系总体上仍将维持低水平合作,斗而不破依然是俄美关系的主线。


中日关系史学会常务副会长、前驻日大使馆参赞吕小庆
中日关系史学会常务副会长、前驻日大使馆参赞吕小庆表示:
拜登上台,美日对华关系有三个“不变”和三个“变”。
三个“不变”是:
第一,在钓鱼岛领土主权上联手向中国施压的态势不会改变;
第二,在台湾问题、南海问题上牵制、围堵中国的方针不会改变;
第三,基于“共同价值观”在涉港、涉疆等问题上的立场不会改变。

三个“变”是:
第一,美日政权都发生变化,“特朗普-安倍美日首脑外交机制”不复存在。
菅义伟是否能长期执政及其本人行事风格,拜登与菅义伟基本不可能建立此前关系极为不寻常的美日首脑外交机制,美日在对华政策上的由首脑理念和意志决定的可能性大大减弱,美日在对华政策上由政客相互利用甚或相互算计的手法将让位于双方基本国策。
疫情加剧中美国力、中日国力的进一步大幅度改变,日本在中美关系中的负面影响和作用将有所减弱,日本受美国对华政策的不确定性影响减少。


第二,日本在对华经济政策上,来自美国的压力减弱。
疫情改变了世界,主要是改变了中美力量对比,改变了日本对美和对华经济关系权重,日本将更加明确地推行政经分离政策,在地区乃至世界范围寻求与中国的合作。


第三,中国在应对美日在意识形态问题上的压力将可能增强。
美国民主党政权与日本自民党政权在对华意识形态问题上的对立、对抗,由特朗普时代日本安倍政权的一个积极性,重新摆变回到美日两个积极性。在涉港、涉台、涉疆、涉藏等我内政问题上,美日将可能有新一轮炒作施压。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评智库高级研究员王键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评智库高级研究员王键表示:
随着美国拜登新政权执政,中美关系出现新局。
可以预计的是,拜登政府执政重点在于:提高美国的竞争力,使美国重新回归世界领袖地位;重新强调联盟体系的作用,而不是特朗普单打独斗的“美国优先”。

拜登新政为重新思考中美关系提供了新的契机与空间。
拜登新政权下的中美关系走向何方,决定于两国各自的战略选择。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21世纪,任何国家包括美国在内的外部力量无法阻挡中国国力综合发展。
当然,我们也需要重申的是,中国也不具备全面取代和挑战美国的充分条件。形势的发展是由人推动的。
当下的中美关系确实“形有微澜”,但“势仍依旧”。
中美关系全面转圜的前景不甚乐观,这是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双方都需要保持战略克制与外交耐心。
在相互竞争、彼此防范的当下环境中,在中美尚无确立新的战略对话架构之前,中美关系将在过渡期中摸索前行,毋庸置疑,这一期间的不确定性乃至风险都会更加复杂。


新华社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拱振喜
新华社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拱振喜表示:
拜登政府将采取现实主义的态度,部分地调整特朗普政府的中东政策,致力于恢复美国与伊朗、沙特、土耳其和埃及等国的平衡关系,更多地依靠外交和政治手段解决中东地区性问题,中东局势短期内趋向缓和。
从长期看,中东局势发展方向存在不确定性。因为中东局势错综复杂,旧的矛盾相对缓和或者解决了,新的矛盾又出现了,且层出不穷。

中东地区是美国地缘政治战略的重点地区,是几十年来耗费美国经济、军事和外交资源最多的一个地区。纵观中东局势的发展,自以色列1948年建国以来,中东地区每隔大约十年的时间爆发一场有以色列或者美国参加的大规模战争。
20世纪40年代爆发第一次中东战争,50年代第二次中东战争,60年代第三次中东战争,70年代第四次中东战争,80年代黎巴嫩战争,90年代海湾战争,2003年伊拉克战争,2014年打击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战争。


我们应当研究中东地区每隔大约10年的时间爆发一场大规模战争这一规律性的现象。
如果形成这一规律性现象的主要因素在未来几年内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那么,有可能在2024年前后中东地区还将爆发一场大规模战争。

论坛整理稿全文将在《中国评论》月刊和中国评论新闻网刊发。
来源:中评网(摄影:中评社 张爽)
华山穹剑——时政分析、军情解读、国际纵横、历史回眸,国人关注的微信大号,每日将提供您喜爱的精品荟萃。
【敬请关注公众号:华山穹剑】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