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走廊等待检测结果的学生。图片来自作者)
发热门诊的两次经历,让我怀疑人类的记忆
 青禾 | 文
庚子岁末,朋友圈有一句感概:2020年最好的运气,是体温36.5度。
真幸福啊,老哥!我当即回道。
是啊,对于我们这些患有基础疾病,又年至古稀的人群,在武汉最先遭遇病毒十面埋伏,人人自危的境遇中,能保持平顺,还奢求什么?
可我的庚子年,最敏感的发热二字,却两度与它相遇。虽一波三折,难免受磨,但亲历全过程,还是对抗疫常态化感概良多。
进入冬季,我看到去年的武汉剧情又在一些地方重演,心情沉重。不免想起当时的高调庆祝,是否太心急了呢?其实,胜利离我们依然遥远。
记下亲历,但愿警醒各方!
一、
去年八月下旬,刚刚午睡起床,突然打了两个喷嚏,并且感觉身体也有些异常,热烘烘的,却没有汗。
该不会是发烧吧?心中猛地一紧。
赶紧查体温。38.5度!
不敢相信,再查,体温计还是如此显示!
自从得了冠心病和高血压,医生就一再嘱咐,不能感染啊,感染是最危险的。
以前不懂感染的含义,此次新冠,学会许多。
更让人不安的是,我们到山西旅行回家刚刚三天。那十多天里,我们虽然处处小心防范,但山西免门票,吸引了全国各地的驴友,无论如何防范也必有疏漏啊。
来不及多想,麻利地收拾去医院的必须用品,又疯狂地把家中各处喷洒酒精。
别这么紧张,再观察一下吧。老伴说。
不行,这发烧不是时候!我坚决地说。
只想赶快离开家,把自己隔离起来。
老伴又说要陪我去医院,我更加坚决地拒绝了。尽管心里很希望有人陪着,毕竟身体不舒服,而且,前路一片迷茫。或许,这就永远回不来了呢……
但我还是没给自己留任何余地,坚定地一个人上了出租。
老伴在马路边挥着手,是告别吗?
没敢想下去,怕会忍不住泪水。
上车不敢动,深怕污染下一个坐车人。
下车时拿出酒精噴汽车门把手,的哥似乎感觉到了什么,但很友好地说,没事的。
我说,我发烧了啊,你连口罩也没戴。
的哥又一笑说,可能就是一感冒啊!
这让我很感动,我原本以为的哥会很愤怒地赶我下车的。
中部战区总医院很熟悉,但发热门诊从来没去过,找了好一会,七弯八拐才到,一时间不能明白,为什么要把发热门诊弄得如此隐蔽。
一个很小的侧门进去,见到一个窗口,里面有人坐着,但没有任何阻拦我的意思。
便再往里面走,见一个开着门的办公室,却没有人,窗帘也拉得很紧,黑森森的,让人头皮发麻。
只好回到门口去问。
窗口那人喊了一嗓子,不知从哪个房间出来一个白大褂,问我什么事。
我说,我发烧了,你们这不是发热门诊吗?
白大褂说,发烧了哪有自己来医院的?
什么意思啊?不自己来,难道要救护车?我还没到那种地步呢。心里想,却没敢说。
见我一脸懵懂,白大褂告诉我需要联系社区,由社区送来方能就医。
那时已经四点钟了,心里真急,心想一边检查一边联系社区不行吗?毕竟我还发着烧,人很累。
但无论如何都不行,白大褂告诉我,也许他们不是我的对口医院。
这真是超出我的就医经验,但没有通融余地,只好按要求赶紧联系社区网格员。
果然,我连医院都走错了,我应该去的是荣军医院。
社区倒是很体贴,安慰我不要紧张,并让我立即打车去荣军,他们也马上出发。
跟前一次一样,谨慎地坐出租车,开车的也是一年轻人,居然也没戴口罩。
行车途中,社区工作人员不断地跟我联系,因为荣军医院我从来没去过。的哥显然从电话中已经明白了一切,但依然没有嫌弃的意思,一直拉到医院门诊,并指着门诊的牌子说,就是那,别走错啊。
我再次给车门把手喷酒精,并提醒他戴口罩,的哥一脸的笑意。
下车后社区工作人员就迎了上来,街道居然也来了一个人,可见其重视程度。
迅速被他们带到门诊并代为挂号,交待后面的程序。
下一步就是我自己的事了,我连忙让两个工作人员回去,不能让他们受连累。
但他们还是一直把我送到发热门诊前,又一再确认我能够一个人完成检查后才离去。
二、
进到发热门诊,候诊处坐着许多年轻人,心里不由一紧,什么情况啊?
不敢坐,到就诊室门口问询。
年轻的女医生见我一头白发,便对其他年轻人说,你们等一下,先让婆婆看。
很感谢医生的关切,还有年轻人的宽谅。心怀歉疚地坐到离医生一米以外的椅子上。
例行的问询之后,收到了一摞单子,并随后告诉我哪里抽血哪里做CT等等。
本来一切正常进行,正要起身,可医生又说,你可能要准备住院,温度有点高,年纪大了,发烧到这样说明病很重了。
见我有点懵,又解释说,年轻人敏感,发烧不算什么,老年人身体反应慢,要病重了才会有发烧反应。
我说是啊,我都上十年没发烧了。医生说,那可不是。
心思于是开始多起来,看来这次真有些异常,也许真玩完啦?
不禁又觉得好奇,病毒真就是这样来的吗?它现在在哪里啊?医生说的很重了是什么意思?疑似吗?
奇怪的是,自己竟没了最初的紧张,更不后悔去山西。甚至有点庆幸,如果没有去,说不定再没机会了啊!
又想起年初住进去的同学说的话,迟走早走,总是会走,没什么好怕的。脑子里竟无来由地冒出“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句子,似乎山西之旅是一次悲壮的辞行。一种不祥的预感越发明确。
我于是告诉自己,除了老伴,决不要连累任何亲人,如果是,坚决一个人走到最后!
一个多小时后,三项检查结果出来了,血清检测为阴性,肺部也没有毛玻璃状。
终于松了口气。
但医生说,查血的阴性只能说明你过去没得过新冠,要核酸检测阴性,才能排除现在是否感染。而且,通知说核酸检测的医生下班了,要等到明天早上八点才做。
怎么是这样呢?那为什么不先做核酸检测?而且,作为定点排查的医院,居然没有全天候的核酸检测医生?很不可思议。但见大家都沉默着,忍住了。
不过,医生没有再说我需要住院,开了几种药,让我和那帮年轻人一起去三楼留观。
这才知道,那些年轻人都是附近学校返校的大学生,因体温不正常被送来排查。心里因此放松了一些,不是本地突然冒出来的,城市的压力就没那么大。
老伴这时给我送来晚饭和一些在医院过夜的必须品。我们在电梯口交接完,没让他上楼,只叮嘱他回家要仔细消毒。毕竟这么多人留观,决不能让他涉险。我似乎连看他一眼都没有,就独自进了电梯。
三楼的走廊和护士站外,十几个人沉默地等待。我的东西多,站了半小时,实在站不住了,请求把东西放到护士站的台子上,开始不同意,旋即又说可以,还让我去找个地方坐一下。
我说我要开水,从家里带的水都喝光了。
一个热心的年轻人立即告诉我,开水房就在电梯旁,水很好。
终于有地方坐着了,也有了水。毕竟还病着饿着啊。即便心情还算放松,但身体折腾了四个多小时,感觉已经快撑不住了。
也不知几点,才安排了一个床位。
原来三楼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隔离区,病房都住满了常规病人,这让人有些隐忧。
谁能保证我们这些留观者就没有任何潜在风险呢?还有,从到医院,就只见到门诊和住院部两个医生全身防护,其它地方的医生甚至连手套都不戴。我在CT处提醒过医生,医生说,没事的。
这的确不是好信号,老话说,行百里者贵九十,坚持最难。但人性就是如此——往下滑不累。
有了病床,终于可以安顿自己了。刚躺下,通知做核酸检测。
估计是留观人员不好安置,拖下去医院更无法周转。不禁想起年初染疾的几个朋友,东奔西跑,一床难求,排着队,就熬不住倒下了。有个同事,最初就是在这里住院,历尽磨难。
今天这架势,医院显然也没料到。值班的病房医生只好连夜给每个人取样。
估计十点多了,又有新的留观者被送上来,而先前那些学生,还或坐或站,等在病房外。
将如何安置呢?都是发烧的病人啊,难道要他们站一晚吗?
顾不了多想,感觉已经熬不住了,赶紧躺着。
第二天早上醒来,烧居然退了许多。多年没吃抗生素,身体的药敏性真让我惊喜。
打开病房门,一股热气扑面而来。只见狭窄的走廊和电梯旁,一床紧挨一床,学生们正在熟睡。
这也算隔离吗?颇有点想不明白。难道年初的教训,这么快就忘记啦!
可供勉强走过的通道,七弯八拐连接着电梯,两边都是简易床,那情景,让人震撼。不敢出声,更不敢多想,惟愿快点离开。
走出大楼。室外的空气凉爽而清新,去餐厅的路上有片小树林,有人在锻炼,也有人坐在石凳上聊天,突然觉得,健康的活着真好啊!
检查结果没有出来,不敢去餐厅早餐。可也并没有人限制留观人员的行动,心里还是对这管理有些忧虑。
回到病区的时候,学生们都起床了,昨晚做核酸检测的那个医生已经坐在办公桌前忙着,问留观时间还要多久,医生头也没抬,说结果都出来了,正写意见,会很快。
看样子结果应该不算糟糕,如果有阳性,医生不会如此淡定。满走廊的学生,除了口罩,也没有任何防护。
九点的样子,终于拿到留观缴费的单子,虽然如此不规范的留观还要自己付费,但排除新冠,还是很欣慰。立即发朋友圈,提醒就医程序,以免重复我的错误。
(早晨在走廊等待结果的学生)
三、
第二次发烧,是在老家县城照顾父亲期间。
父亲是肺炎,我又免疫力差,被感染是很正常的。但还是按防控要求去县医院发热门诊排除新冠。
县医院的留观倒是很规范,独立的房间且不收费,但却也有发热门诊共同的问题,就是对病人的治疗,远不如过去医院的急诊科,而核酸检测的过程,更是始料未及。
那天是下午三点去的,当时就做了三项检查,白血球一万多,明显细菌感染,但核酸检测当天出不了结果,问原因,说是统一送县防疫站了,一般都要二十四小时。不想纠缠,只能留下。
这次感染却没有第一次幸运,抗生素根本没有效果,体温越来越高,居然达到39.4度。一个人在留观室辗转难眠,浑身痛苦难忍。好不容易盼到天明,盼到医生上班。问检测结果,却说要等到下午。
我无力地说,体温已经三十九度多了,浑身很难受,饭也吃不下,能不能先给治疗啊。
不是开了抗生素和退烧药吗,我们这里做不了别的治疗。医生说。
看医生那态度,感觉已经没有什么道理好讲。情急之下,我决定回武汉。弟弟赶紧联系亲戚来送我。病情来势汹汹,加上冠心病和高血压,着实把他吓坏了。
在我回武汉的路上,弟弟一直在医院等待核酸检测结果,因为没有这个结果,即使回武汉也是无法入院治疗的。
没料到的是,一直等到第二天晚上,整整近三十个小时了,医院依然说结果没出来,唯一的解释是因为星期天,防疫站可能没人值班。
回到武汉家中的我,继续高烧三十九度以上,却不能去任何医院。老伴很着急,到社区卫生站请求输液,社区拒绝的态度是如此决绝,似乎他们面对的不是一个病人,而只是一个程序。
没有办法,惟有每隔六小时服退烧药。又是一整夜的煎熬!
第三天是周一,心想,应该有结果了吧,可弟弟去县防疫站,防疫站居然不予接待,说结果应该在县医院了。
到底谁在推诿?这也是推诿的事吗?弟弟电话来时,真让我愤怒难忍!
突然想起县卫健委主任不也是熟人吗,此次必须打上门去问个究竟!
卫健委主任的电话立即到了防疫站!
这下防疫站知道碰到了硬骨头,连忙向弟弟道歉,立即调出电子文档打印盖章。
十几分钟里,一切办妥。
收到弟弟上传的照片,在街边小店打印出来,加上CT和血清,这才顺利入院。
这时候,已经高烧三天,医生说,还需要再做个CT,看看肺部变化。结果发现,胸腔已经有积液了。
怎么拖得这样了啊,医生说。并建议住院。
想到年初我的同学,就是因为在医院排队,生生地把一个感冒交叉感染成了新冠。于是委婉谢绝了医生的建议,请医生按门诊处理。
这次肺炎,整整治疗到十一月底。后来又转诊到协和医院,才算痊愈。
四、
两次发热门诊的经历,让我实在怀疑人类的记忆!年初那些人头攒动的门诊大厅,排队排到大街上的情景,网上如此多骇人听闻的照片,视频,难道没有刻在脑子里吗?
那时,许多人并不见得就是染了新冠,可是在无差别的发热门诊,普通感冒也交叉成了新冠。当然,那时事发突然,检测手段有限,情非得已。但一年过去了,是否应该设置得更科学合理?
首先,发热门诊应该是一个闭环,不能与其它病人交叉。但我所看到的抽血,CT都与常规病人混同,是否值得商榷?
更不可思议的是,所谓留观处,病房住满常规病人,几十个留观者与他们拥挤一楼,也无任何警示。我住的那个病房本就有两个常规病人,为防传染她们,我整夜没敢摘口罩,且所触之处,立即喷酒精。但如果是一个不够谨慎的发热留观者呢?
其次,排除新冠当首先做核酸检测,并结合血清检测,以对病情做出基本判断,视情况再做CT。而我第一次发热,却把核酸检测放在最后,甚至,当时是通知第二天八点做的,后来因为无法安置学生,才连夜加做。大学生返校本应有预案,临阵却毫无章法。指定医院尚无规范隔离区域,潜在危险如何避免?
第二次核酸检测居然拖到第三天还遭遇推诿,如果不是找到熟人,岂不是没了结果?而没有这张门票就没有医院收治,结局怎样不敢想象。
再次,发热门诊除了排除新冠,还应该有治疗功能。比如我,有基础疾病,又年届七十,高烧到39.4度,其实是很危险的,医生应该懂得。期间三百多公里返回武汉,一路颠簸折磨,却依然得不到治疗,以致拖成肺炎。
如若真不治,估计也不会有一点声响,一个老人,病了,死了,不是很正常吗?
规矩流程大如天!想想,真害怕!
相关阅读:
【作者简介】青禾:女,七十岁,退休赋闲在家。平民情结,眼睛朝下,深谙底层生活不易。一枚园地耕耘者。
前文导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