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转发两篇文章。

和岱岱的去苏化三篇,连起来看。
新闻连连看。
美某前任高级政府官员日前以匿名方式在美大西洋理事会(Atlantic Council)发表名为《更长的电报:迈向新的美国对华战略》妄称,美国政府应该要针对中国领导人制定策略,“遏制其进取心”,才能够防止中国将影响力扩散全球。
这篇文章在美《政客》网站节选刊出。文章指出,美国最大的战略对手已非俄罗斯,中国的崛起深刻影响着美国利益。文章提到,特朗普政府在落实与执行对中国策略的做法是凌乱的,有时还自相矛盾,而真正原因就是缺乏清晰的战略目标。
其建议拜登政府应针对中国主要决策人制定相关政策策略。
这篇文章应是模仿上世纪美国学者、被称为“冷战之父”的美驻苏联外交官乔治·凯南1946年写给国务院的八千字“长电报”,该电报综合了美对苏政策的实际做法和主要决策人的一些设想,为美国当时正在采用的对苏强硬政策提供了“完美的逻辑依据”。
乔治·凯南的“八千字电文”和后来他以XX为名发表在《外交季刊》上的《苏联行动的根源》一文,成为美国二战后“遏制”政策的根源。
前段时间,美国新任国务卿布林肯公开宣称“中美关系是美国最重要的外交关系,这不是什么秘密。这种关系越来越带有敌对的方面。”
遏制和打压中国已成为美精英层和战略界的基本共识,其战略和学术界正将中国放在“手术台上进行解剖”,以找到“有效的方法”。
美国具有优秀的战略研究和战略文化传统,对此不可等闲视之。
马丁·雅克( 英文名:Martin Jacques),1945年出生于英国,伦敦经济学院LSE亚洲研究中心IDEAS的高级客座研究员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客座教授,
马丁·雅克学贯中西,他作为中国问题专家,以独到的眼光剖析了中国发展模式和西方模式的根本异同,指出21世纪西方将不再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崛起改变的将不仅是世界经济格局,还将彻底动摇我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
马丁·雅克原文:

“拜登可能会对中国采取比特朗普政府更温和的态度,但不太可能有任何重大转变。
他不会像特朗普那样妖魔化中国,也不会像国务卿蓬佩奥主张的那样寻求政权更迭。
但他不会再回到1970年至2016年盛行的对华接触战略。”
蓬佩奥匿名论调,2021年1月

英学者公开文章,2020年12月
岱岱去苏化三篇:2020年4月
1964年10月16日,世界上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二是苏联赫鲁晓夫下台,周恩来后来戏称是中国用原子弹送瘟神。
赫鲁晓夫下台后,中国共产党想利用此契机改善与苏联共产党的关系,争取扭转中苏关系恶化的趋势。毛泽东提议并经党中央讨论,决定由周恩来率党政代表团赴莫斯科祝贺十月革命胜利47周年。
在十月革命节正式典礼的那一天,发生了一起严重事件。十月革命节招待会上,在主宾席上的周恩来,与苏联主要领导人相互祝酒后,正打算向邻桌的几位苏联元帅祝酒,还没走到时,就见苏共政治局委员、苏联国防部长马林诺夫斯基元帅迎面过来,说:“中国人不要耍政治魔术”。由于当时还有许多西方国家外宾在场,周恩来感到对方来者不善,就装着没听见想绕过去,可那位苏军元帅又直冲着周恩来道:“不要让任何魔鬼来妨碍我们的关系,俄罗斯人民要幸福,中国人民也要幸福,我们不要任何毛泽东,也不要任何赫鲁晓夫来妨碍我们的关系。”
周恩来这下倒是都听到了,但见这家伙有些失态,显然多喝了几杯,就故意对他说:“我不懂你的话。”严肃地离开他,避免与此人纠缠。
马林诺夫斯基竟还不放过,冲着周恩来后背又嚷道:“我们俄国人搞掉了赫鲁晓夫,你们也要搞掉毛泽东。”此时,周恩来与别人正在碰杯,谁知这个马林诺夫斯基见周恩来没有理他,又找到中国代表团副团长贺龙元帅,对他继续说道:
“我们现在已经把赫鲁晓夫搞掉了,你们也应该仿效我们的榜样,把毛泽东也搞下台,这样我们就能和好。”
贺龙一听翻译翻译出这话,马上严正答道:“这是根本不能相比的两回事,我们党和你们是完全不同的,你的想法也是根本不会实现的,而且是错误的。”当时在场的另一位苏联元帅崔可夫忙把马林诺夫斯基拉开了,还说对于他刚才的话,“我们并不都这么看”,想为此打个圆场。
面对这一挑衅,周恩来当面予以驳斥,并率中国党政代表团全体成员愤然离场,以示抗议。
招待会结束后,周恩来等认为马林诺夫斯基的话,不只是攻击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的领袖毛泽东主席,更是在挑拨中共的内部关系,企图煽动推翻我们党和国家的领袖,这次挑衅决不是偶然的,应该视为中苏关系中的一起严重事件。经过代表团讨论,周恩来决定,向苏方正式提出并表示抗议。
后来苏联主要领导人虽然就马利诺夫斯基的言论向中国党政代表团表示道歉,但毫无诚意,仍以“老子党”自居。
周恩来审时度势,觉得再留苏联不仅无益,还可能遭遇不测,决定提前回国。因担心苏方阻扰行程,具体归国日期事先没有向苏方通报。
当时,为了保密,将机组成员召集到大使馆的密室,因密室也可能有窃听器,在给机组成员下达任务时,不说话,而是用写纸条的方式,要求机组成员提前把飞机准备好,走时再临时通知苏方。用写纸条的方式给专机组下达任务,在专机部队的历史上是罕见的。
为了不让苏方提前知道中国党政代表团回国的准确时间,机组成员事先也不向苏方申请加油车,而是起飞前临时在机场拦截加油车给飞机加油。1964年11月13日深夜,中国党政代表团专机冒着大雪起飞,于次日下午16点10分安全降落在北京东郊机场。毛泽东、刘少奇、朱德、董必武、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及数千群众到机场迎接。
当时北京的气候已相当寒冷,周恩来在下机前本已穿好了大衣,可是当他看到毛泽东没穿大衣,冒着寒风向飞机走来时,又立即脱去大衣,健步走下舷梯,快步迎向毛泽东。俩人亲切交谈后,周恩来跟随毛泽东绕场一周,向欢迎的群众挥手致意。
此时机场沸腾了,“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的欢呼声和锣鼓声响彻云霄。
毛主席,周总理,千古!

见字如晤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