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
28
灼见(微信号:penetratingview)
“知道自己最重要的是什么,知道不重要的是什么,然后做一个简单的人。”
作者 | 小椰子
来源 | 精读(jingdu999)
01
最近,在网上看到了一位节欲上瘾的贵州姑娘丁红,平时有多“抠门”的故事。
她周一进公司,周五才出来,行李就一个背包,晚上铺张瑜伽垫睡在公司里,6年没租过房。
公司食堂包三餐,24小时开放的浴室里配备了洗发水和沐浴露,她就没有其他需求了。
就连洗完的衣服和内裤,都可以直接放在电脑主机上烘干,她也不在乎旁边就坐着部门主管。
有一次她游泳回来,直接把比基尼往工位上一丢,部门主管才哭笑不得地训了她一句:
“红姐!把你的比基尼收起来!你挂到我这边来了,万一我老婆来看到怎么办!”
后来她跳槽到了一家没有浴室的公司,就在对面游泳馆办了张年卡,还是二手低价买来的。

没有食堂,她就靠着同事们吃不完打包带给她的“剩菜”,度过了2年的时光。
她的物欲极低,即使平时一到周末就去旅行,但在北京这样的城市,每个月开销都没超过500块钱。
就这样,她渐渐存下了一笔数额可观的存款,后来用这笔钱去新西兰学习动画,即使学费昂贵也不在话下。
现在的她,在新西兰继续过着“抠门”到极致的生活,而创作的动画作品却频频获奖,在喜欢的领域上逐渐崭露头角。
她说:“不用钱、不买东西,我反而变得更快乐了。”
像丁红这样的人,被称为“Freegan”,即不消费主义者。他们戒掉了过度的欲望,提倡极简的生活方式。
他们也许收入很高,但却做着常人难以理解的事情:比如吃剩菜、翻垃圾箱、不购物、不生产垃圾……
他们就像《瓦尔登湖》中写的那样:
“把一切不属于生命的内容剔除得干净利落,简化成最基本的形式,简单,简单,再简单。”
02
有位90后的石家庄女孩乔桑,也是奉行着“不消费主义”生活方式的人。
一年多以前,她曾一度沉迷于“伪精致”的买买买中,难以自拔:
比如,每天换着花样戴不同的耳钉,遇到喜欢的衣服一买就是好几个颜色,有严重的囤积症;
比如,想学瑜伽,就毫不心疼地花了2万多元去报班;
想学潜水,就直接飞到菲律宾,花1万多考证;

比如,家里堆积了各种已过期的健身卡、按摩卡,经常冲动购物、不过脑子消费……

这样的生活并没有带给她更多的快乐,被物质羁绊得太久,她反而觉得更加空虚。
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接触到了断舍离,生活开始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她搬到了一个新房子里,房间里只摆了一张床、特别简单的一些家具,变得空旷又整洁;
衣柜里只留下每个季节最常穿的几件衣服,每天不用花太多的时间考虑穿搭,不会有选择困难;
戒掉了又贵又油腻的外卖,爱上了自己做饭的感觉,既省钱又能保证每天的营养摄入充足;

生活变得简单之后,她有了更多的阅读时间,平均每周至少看1-2本书,让思想变得更丰盛;

而每天早晨5点起来练瑜伽的仪式,也让她懂得了向内探索、多关注自己的重要性……

她说:
“学会了不持有的生活方式后,对物品的专注度,对自身及人生的理解都会特别清晰,整个人也会感觉特别清爽,很轻松很简单。”
《沉思录》中有这样一段话:
我们因何而生,因何而活?
我们是在这喧嚣的尘世随波逐流,还是在茫然的空旷与喧闹中,努力寻求灵魂独处时的宁静。
有思考力的人生才是真正光明的人生。我们学会反躬自问,学会与人为友,学会与世和谐,更学会与自己和谐。
可以想见,这样一个自己,一种生活,必将给我们带来比现在更为惬意的体验。
当一个人学会做减法,把生活中那些不重要的部分剔除之后,留下的自然都是最精华的部分。
03
作家贾平凹的小说《暂坐》里,有一位拥有23套房产的女富婆应丽后。
在寸土寸金的西京城里,她的物质条件已经十分令人眼红,光靠收租就可以保证衣食无忧。
然而,人的欲望总是像无底洞,一样东西一旦拥有,就会无止境地想要更多,应丽后也不例外。
她为了追求更奢华高贵的生活,出卖自己的身体去拉拢权贵,换取更多的利益。
后来还对外放出高利贷,却如同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最后血本无归,自己也欠下了许多债。
贾平凹写下这样一段真实得令人扎心的话:

“漂亮女人精致的手袋里,塞满卫生纸,也不敢进澡堂,华丽外套下可能是廉价内衣。
高跟鞋也不敢脱,里面袜子可能都被脚趾戳破几个洞。
越不像艺术家的人,表现得却越像艺术家,越是没钱的却要表现得非常有钱。
这些看似精致的男男女女之所以活得这么累,其实根本原因还是怕别人看不起。”
人生只不过是一场暂坐,何必为了追名逐利而迷失了自己?
人性永远不可能真正得到满足,而疯狂追逐欲望的结果,往往都是让自己走上一条绝路。
《增广贤文》有云:广厦千间,夜眠仅需六尺;家财万贯,日食不过三餐。
过多的物质,对我们来说其实根本没有什么益处,反而会成为人生的累赘。
一个人内心的充实和富足,才能让其从心底感受到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04
2条建议,送给想要让生活变得更清爽、与过多的欲望断舍离的你:
①明白选择悖论原理。
有这样一个实验:
一家超市摆出24种果酱,顾客可以随意品尝并打折购买这些产品。
实验第二天,超市只摆出6种果酱。你猜结果如何?
第二天卖出的果酱,要比第一天多出10倍。
原因很简单,面对过多选择时,很多顾客本能地会无所适从,心中只有一个妄念:
这24种果酱里一定有最好、最具性价比的一种。如果选错了,岂不是损失?与其如此,不如不买。
这就是选择悖论:
幸福意味着拥有自由和选择,但更多的自由和选择并不能带来更大的幸福。相反,选择越多,幸福越少。

在曾经温饱都成问题的年代,我们的选择是很有限的,桌上菜式很少,只能穿有限的几种款式的衣服。
因此,当进入市场经济,物质由稀缺转向充沛后,我们的幸福感大幅度提升。
然而,这样的日子没过多久,过多的选择产生了新的问题,幸福感没有增加,反而减少。
人的内心也是有承重上限的,只有及时清理那些压迫心灵的垃圾,才能有更多空间迎接真正美好的东西。
少即是多,学会给生活做减法,才能拯救自己疲惫不堪的身心。
②学会运用奥卡姆剃刀。
爱迪生年轻时,别人认为他缺乏科学知识,都不怎么看得起他。
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毕业生阿普拉,曾与爱迪生一起工作,常在卖报出身的爱迪生面前炫耀自己的学问。
有一天,爱迪生把一只玻璃灯泡交给了阿普拉,请他计算灯泡体积是多少。
在数学上,只有像正方体、长方体、球体、锥体等少数形状规则的物体,才能很快计算出体积。
有些物体的体积虽然能计算,但很复杂,而那些形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更是计算不出来。
阿普拉拿起玻璃灯泡一看,发现是梨形的,心想:“虽然计算起来不容易,但难不住我。”
他拿出尺子上上下下量了又量,并依照灯泡样式画了草图,列出密密麻麻的计算公式。
他满头大汗地计算了2个多小时,还是没计算出来,爱迪生不耐烦了,直接拿走了玻璃灯泡。
爱迪生给灯泡灌满了水,接着将灯泡里的水咕嘟咕嘟地倒进量杯里,对阿普拉说,就是这么多毫升,问题解决了。
阿普拉这才恍然大悟,爱迪生的办法才是最简单而准确的。
这就是奥卡姆剃刀:如无必要,勿增实体。用通俗的话讲就是:简单、直接、有效。
复杂容易使人迷失,只有简化后才有利于进行理解和操作,删繁就简,是一种高阶能力。
一个人的时间和注意力都是有限的,记忆和思维能力也极其有限,需要用奥卡姆剃刀进行思想上的断舍离。
关注我们大脑的思想,并时时刻刻进行整理,才是让人生变得轻盈易快乐的关键。
最后,分享《阿甘正传》中我最喜欢的一段台词:
“我不觉得心智成熟是越来越宽容,什么都可以接受。相反,我觉得那应该是一个逐渐剔除的过程。
知道自己最重要的是什么,知道不重要的是什么,然后做一个简单的人。”
共勉。

— THE END —
作者:小椰子,人气专栏作者,写自律,谈人性,椰子陪你一起读书。个人公众号:小椰子专栏(ID:xiaoyezizhuanlan),微博@小椰子专栏,著有书籍《你的自律,给你自由》。本文首发于精读公众号(ID:jingdu999)。灼见经授权发布。

MORE
灼见热文 
吐槽干部“草包”被跨市行拘:如何对待群众之骂,检验“公仆”真假
山东矿难那个不吃不喝撑过15天的幸存者,让全网泪奔了……
◐◑高开炸走!豆瓣9.4,这部剧土得掉渣,却是今年最大的黑马
◐◑飞机坠毁,中国痛失巨星!他的死惊撼世人……
◐◑知乎高赞:为什么许多人宁愿月薪五六千,也要留在大城市?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