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毅先生正式发文举报裴钢论文后,学术界,科学界,社会各界都在关注,都在热议,一场浩浩荡荡的学术争鸣开始了,这是中国又一次对于科学方法论与国际接轨的全民教育。
科学方法论中,尤其是在能够严格实验的情况下,一个科学能够成为科学,一定要能证伪。如果一个科学实验,不能被同行重复,得到相同的结果,那么这个科学,无论有多么的高深,多么的性感,多么的革命性,也没有任何说服力,也就不能成为科学。
科学成果的确立,尤其是能够严格实验证明的,专家评委的意见经常是不可靠的,除了他们做了相关的实验,或是重复结果的实验。

2014年1月,日本女科学家小保方晴子在《自然》上发表论文,宣称发现类似干细胞的多能细胞。但其他科学家发现其实验不具备可重复性,涉嫌造假。小保方导师笹井芳树自杀。
2016年5月,中国科学家韩春雨在《自然·生物技术》发表了一项新的基因编辑技术NgAgo-gDNA。虽然许多实验室都进行了努力,但是没有独立重复出这些结果的报告。因此,撤回最初报告,以维护科学记录的完整性。
饶毅和裴钢的争论点,恰好在此:
实验结果能不能重复!
饶毅说:“我实验室确实重复过您的实验,这一事实裴钢肯定知道。”,饶毅重复做了院士的实验,但得不到期待的结果。这是科学的方法,而且是做科学人的通识。
饶毅说:“而裴钢实验室就一直在上海。先应该要求您当时所在的裴钢实验室拿出实验笔记,或您自己拿出实验笔记。您和裴钢实验室有责任保留自己研究的笔记。”,这应该是科学界的共识,基本的实践,保留实验笔记。
饶毅说:“现在也有实验室做了,重复不出您的结果。”。不只有饶毅实验室重复不了实验结果,其他实验室也重复不了。
饶毅说:“凌堃-裴钢于1999年“发现”的所谓五重跨膜可以与正常全长七重跨膜的GPCR受体一样传递信号的结果,二十二年来从未被严格的重复实验所验证过。”
问题的焦点是,没有可以重复的实验结果。

这时候,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关于饶毅《正式举报林-裴(1999)论文涉嫌学术不端》的处理意见中,就应该是围绕着,实验是否可以重复实验结果,调查和拿出国内外实验室的重复的结果,或是邀请第三方重复实验,多么简单而可行的可信的方法,而不是费力找了一堆专家,根据他们的意见得出“经调查未发现有造假。”的结论。
委员们,2003年2月26日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陈进教授发明的“汉芯一号”发布会上,由邹士昌、许居衍等知名院士和“863计划”集成电路专项小组负责人严晓浪组成的鉴定专家组作出了一致评定:上海“汉芯1号”及其相关设计和应用开发平台,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是中国芯片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当初可是专家评委给的鉴定意见,你们怎么这么快就健忘了后来证明是造假的。
这个事件,就像饶毅说的,如果“林-裴 (1999)”论文的结果可以被中国科学院道德建设委员会邀请的第三方严格重复,那么他就应该公开道歉。
事情其实就是这么简单,就是一个用科学方法来证实或证伪,其实没有那么复杂。
佩服饶毅的勇气,给他的科学方法点赞,坚守人类共识的科学方法论。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