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如果大家还记得的话,这个标题已经出现过两次了。
倒不是因为它最合适,也因为文思枯竭想不出,是因为以它为标题的《月半爱丽丝》,《如果声音不记得》这两部片子,和我们今天写的这部《大红包》,都有着两大共性在。
一当然是足够烂,从剧情到调度,因为主创的随意与敷衍,全方位烂到不值得写影评的地步。
但问题偏偏在第二点——这些电影至少都会在口碑和票房上呈现一种虚假的反比。
《月半爱丽丝》因为演员的流量属性被粉丝控评口碑,宣发也顺势铆足了劲骗观众入瓮。
《大红包》和《如果声音不记得》则是都制造了票房上的“成功”。
后者是3亿+ 的票房奇迹。
今天要聊的前者是以豆瓣4.7的评分,蝉联了5天全国日票房冠军。
所以,我们决定干脆把这个标题一直用下去,专门用来对付这种电影,直到这种电影越来越少。
《大红包》
《大红包》最大的问题是讨巧又下流。
单从主题看,它所聚焦的议题是有一定意义的,戳的是中国人际关系里独有的社会性痛点,即随礼,份子钱,公司里通融性的贿赂,然后延伸到因此带来的个体苦恼。
主线讲述的也是小人物陈重(包贝尔饰)基于个人苦衷,为了收回份子钱而设局欺骗同事亲友。
最终试图表达的也应当是对这种虚伪人情困境的反思。
尤其放到春节前夕这个节点上映,大众共鸣感是天然就会有的,算是套了一个不错的命题底子。
可《大红包》实际都拍了些什么呢?
性感美艳女性,狗血前任纠葛,低俗男性凝视,各种低俗老套的桥段被当作笑料,齐全而完整地来了不止一遍。
夸张到我以为在看口碑倒数的国产烂片名场面合集。
可以说,导演为了用最快速省事的方式,去激发观众最密集也最低级的生理笑点反应,手段上是无所不用其极。
而该有的最关键的世俗反思,人情讽刺,个体悲苦就因此本末倒置,变成了尴尬台词之中的幌子,刻意而多余。
所以到头来,它根本就不能算是一部电影,而是一部拙劣的小品,被生生东扯西拉灌水到了120分钟,就放到大荧幕上去糊弄观众了。
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资源的无耻占用与浪费。
一假到底的故事
《大红包》最明显的一大缺点就是假。还不同于我们之前说的那种故事悬浮地面,抽离生活真空的假。
它是一种肉眼可见的,因为制造粗糙、态度随意所致的通篇虚假,和创作能力其实未必有直接关系。
首先它讲了什么故事呢?
中层职员陈重为了收回份子钱,雇女演员(克拉拉饰)假结婚,最后在一系列波折后幡然醒悟。
简单归简单,但「假」的本身倒是很有张力的设置,毕竟我们的确时刻被人情所困,在造假中凸显的就是生活的真。
两者颠倒的过程里也最容易表达这种立意。
我也不否认导演有这个意图在,但这1%的优启动,不可能抵消掉后面99%的无效落地。
就拿片名“大红包”这一核心来说吧,陈重这一角色承载了长期困于红包人情债的无奈与辛酸,上有升职压力,下有父母患病之疾苦。
换句话说,他所展现出来的生活状况与形象,就该是匹配这一地鸡毛,这平常中隐秘又不可规避的落魄。
但实际上,陈重的所有言行都在逐步消解他的这种设定。
他租了一整套好看房子,坦然坐着朋友的车出行,朋友忠心到愿意提供一切包括预支金钱的帮助,上司拿了他的红包也真的次次都替他办了事。
换句话说,他从物质到精神都根本没有丝毫困窘,也没有任何困境,中心人物身上就已经是一种自反的假。
我严重怀疑编剧,还有演这个角色的包贝尔压根不知道什么叫做落魄,只是靠着自己对贫苦大众的臆想,来写着各种虚假的想当然。
再来聊聊创作者的无能。
《大红包》本身是有一个好设定的,就是利用这个假结婚的局,制造了假中之假,戏中之戏。
简单来说,就是电影预先铺垫了陈重与前女友的矛盾,然后让前女友作为报复的角色,让她联系到了假新娘亲生父母的方式,去揭发他的骗局。
但这个揭发举动因为被陈重提前知道,陈重反过来又布了一个局,即让原本请来担任父母的两位老演员,去扮演被前女友“雇佣”并假装揭发陈重。
这样的效果呈现,就变成了前女友在不知情的前提下,雇佣了演员去大闹婚席,并且因为演员反水,自取其辱。
对剧情来说,这个设计的好处很明显,真相是戏外观众知道,而戏内“观众”不知道。
这是一种双重的演绎,也是一个双重的波折,也会有双重的张力。
对戏内人物来说,这也是不错的抓手,比如那两位老演员就能演上双重的戏。
假新娘也一直以为在拍电影,所以前女友这段大闹对她而言,等于戏上加戏。
但这些设置依然是随便开了个头,就因为导演编剧演员的无能敷衍而落了空。
首先角色本身的设定就撑不起这场局,比如假新娘背景是英籍华人演员,必定有部分阅历,谈起表演也有自己的坚持。
但她实际从头到尾都是个被三两句就轻易蒙骗的傻白甜,丝毫没有调查过陈重的背景就答应被雇佣,被指使。
无论是在演绎里,还是在生活里,根本就没有任何层次与细节上的区别。
那你给她加戏又有什么意义?这不就是往一潭死水里倒更多的水?
包括那对老演员,突然就能接到前女友原本是打给真父母的电话(原本她是能联系到真父母的)。
究竟为什么能接到?这中间的过渡毫无交代。
请问片子是剪着剪着导演就睡着了吗?

另外,也不知道是弄巧成拙还是自我认识不足,全员演技的短板也都在《大红包》里暴露无遗。
比如陈重是通晓一切的新郎,那么包贝尔在婚礼上就应该呈现出两种情绪的切换。
对台下他得足够喜悦,至少糊弄住这种对外的假装;
又因为心知结婚是假的,心里该有挥之不去的凝重。
但包贝尔的表情始终如一,是能一眼看穿的沉重与不甘愿,敷衍到生怕别人不来怀疑这场婚礼有什么猫腻。
类似的粗暴处理比比皆是。
包括女主假新娘这个美艳角色,克拉拉的形象足够符合也足够抓人。
但除此之外,不仅人设失败,剧情无能,自己本身也没有演出什么真实感来。
比如假新娘对陈重心动,就是在婚礼台上因大众起哄而接吻的瞬间,这个吻也成为她喜欢陈重的理由。
但她吻了之后,仅仅是瞪大眼睛看了看陈重,和表示惊讶的表情完全一样,并且之后再也没有类似的或害羞,或留恋的表情。
为什么吻了就喜欢上了呢?是当代低智版《青蛙公主》吗?
即使作为一个容易被打动的纯真女孩,她的设定也是失败的。因为纯真并不等于痴傻。
在本来就假的剧情里,呈现了完全的假故事、假爱情、假表演,这可能就是这部所谓喜剧片唯一的好笑之处了吧。
一种侮辱
比起这些基于无能与无知的假模假样来说,《大红包》最无法忽视的,实际是它对观众的轻视。
直接点说,就是不加遮掩的侮辱。
首先你能看到的是对女性的侮辱。
在电影一开始,陈重提出假结婚揽份子钱的想法,朋友为了帮他,推荐了自己身材微胖的表妹。
而陈重因为不喜欢,当着女孩面就发出了“你表妹是什么挫样子”类似的羞辱言语,然后再以赔笑找补来制造笑点。
这个套路不只是呈现电影手法上的极其贫乏与低级,更贯彻的就是身材羞辱,性别言语暴力。
所以你会看到电影对于所谓“好看”的女性也一样毫无尊重,对克拉拉往往是慢镜头从足踝往上摇。
走路也会特地给到臀部慢特写。
看似是在描绘她的曲线和美,实际把男性意淫与凝视展示得淋漓尽致。
说白了,就是电影对女性这一整个群体,都存在潜在性的普遍恶意。
但你以为就到此为止了吗?
不是,很多人可能没有发觉,电影同时也是在侮辱男性的。
陈重并没有遭遇出轨,前女友是先分手后才找了帅气新男友,而他只因为个人不接受,就公然在人前攻击她,质问她。
这是对男性在公德与私怨上处理无能的蔑视。
包括陈重还闯进前女友家里,一进门就失礼地把腿架到茶几上坐下去,言语之间都是对女友现任的轻蔑想象,比如老头,比如有钱。
这是对男性在私人感情上无法自控,以及个人素质方面的蔑视。
那结合起来看,呈现的都是些什么?
无一例外是对普通男性群体的刻板贬低,可以说是一点点自尊都不留的那种。
但你以为这就结束了吗?
不,还没有。
《大红包》实际表达了对“人”这一整个群体的最大恶意。
在这个故事里,公司里所有同事,经理,包括董事长全都没有自己的工作与生活时间,没有个人独立思想,只会围着一些八卦来回转悠。
有时喜欢陈重,就不断夸他女朋友美丽,无脑相信他所说的一切;
听闻陈重前女友和新男友请客吃饭,就都一窝蜂去吃。
我感觉他们公司里的廉价绿植都要比这些纸片人来得生动。
包括最明显的体现在了陈重朋友身上。
他的人设是亲兄弟明算帐,对陈重够好,也拿够自己份额的钱。
而在这一整个过程里,他是不可以有任何私人情绪的。
当没付出任何劳动的陈重因为假结婚而“神经性呕吐”,因此斥责朋友的时候,朋友必须迅速原谅他,还得在公司同事面前,果断承认是自己的主意。
甚至到了结尾,也因为陈重抬出了母亲生病欠款这种烂俗桥段,直播道歉,钱都不用还,就获得了包括前女友在内,所有人的原谅。
嗯,写到这里,我已经想和陈重一样开始“神经性呕吐”,结束这篇文了。
但我记起了《大红包》里有一句台词,非常适合放在这里说——
“只要观众到位了,谁管他假不假呀”。
我真的希望大家忘掉这篇文章,但一定记住这句话。
配图/网络
音乐/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特色内容
激励计划签约账号『3号厅检票员工』原创内容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