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2020年经济回顾的第二篇,主要讲述的是消费市场与房地产市场之间的矛盾。众所周知,从2017年初正式启动“地产去库存”政策以来,
居民负债买房是支撑中国经济维持正增长的第二大支柱
(第一大支柱是政府债)。2020年过去了,我们很有必要作一番全年回顾,看看老百姓还能不能一边消费,一边买房。在正文开始之前,我还是不厌其烦的说明一下:本文的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官网。

首先放出来的,是1990-2020年的城镇居民收支情况表。各位可以先好好看一下,尤其需要注意居民收入和支出的同比增幅数据。2020年,居民收入和支出增幅创下了近20年来的新低,甚至低于经济遭遇重大困难,被迫启动千万国企工人大下岗的1998年。
(注:2020年城镇常住人口数尚未公布,老蛮我推算为增加1千万人。考虑到2020年外出农民工大幅减少500余万人,城市化进程显著放慢,新增1千万是较为合理的数据。)
2020年,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只有3.5%,差一点就没能赶上全年2.5%的消费物价涨幅。而消费支出则萎缩了3.8%,这不光是从1990年以来的首次消费支出萎缩,更是建国以来的首次!这组数据的难看程度,是绝无仅有的。这意味着城镇居民在收入丧失增长性的同时,主动压缩了日常消费性支出。(解释一下:这里的消费性支出不含购房支出。
体现在具体的消费数据上, 当然就是各项重点消费品的显著萎缩。首先放上最重要的日常消费品:手机的销量。

2020全年,我国手机销量同比萎缩20.8%,有数据以来的第二大萎缩幅度,并且下半年较上半年而言没有任何改善。手机是居家办公的重要工具,在新冠疫情的严格管制之下本来应该是要实现正增长的,不过老百姓今年实在是没有能力换新手机了,只能是旧手机凑合着继续用,于是就出现了目前这样大幅萎缩的情况。从趋势上看,手机销售已经连续萎缩了4年,2021年的手机销售也不会有什么起色。这也就是小米这种企业越来越倾向于做信息生态链条,在游戏分成、可穿戴和机顶盒领域挣钱的原因。OPPO和VIVO的信息链业务开展得很一般,2021年的日子估计很难熬。
接下来我要给出的是我特别关注的啤酒指数。啤酒是城乡基层老百姓的最爱,是消费力强弱的终极体现。喝着啤酒啃串吹牛,是从写字楼的底层白领,到工厂里的资深钳工的最高生活梦想。因此每年国内的啤酒产量,可以最为直观的体现最广大老百姓的消费能力。
2020年我国啤酒产量同比萎缩9.4%,延续从2014年以来的萎缩趋势。与手机销量持续萎缩的趋势相互印证,老百姓的消费能力在持续减弱,这几乎是不争的事实。
在这种主动压缩消费的背景下,城镇居民的收支结余勉强实现了正增长,从2019年的14296元增加到了2020年的16827元,增幅
17.7%
,看起来好像还不错。这里我不厌其烦的说明一下,收支结余这个概念,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居民收入在扣除生存必须的消费性支出之后的结余,是用于奢侈性消费的基础,同样的,也是用于购房的基础。
2020年,城镇居民情愿压缩生活必须的消费性支出,也要维持收支结余部分的正增长,其目的,当然就是为了继续购房

下表给出的是1998年启动商品房市场化改革以来,我国历年的商品房市场销量以及老百姓的购房支出。此处的历年购房支出按照20年平均还本法进行推算,购房利率统一按照6%进行推算,与实际情况不会有什么出入。
根据测算,2020年我国的购房总支出规模为13.90万亿,较2019年的12.45万亿,增幅达到11.6%,坚定了维持住了从1998年至今的增长势头。在居民消费性支出显著萎缩的背景下,购房支出依然大幅增长,这真是非常扯淡的事。在我大中国老百姓眼中,真的是节衣缩食,也要买房。买房,乃是国人人生中的头等大事,没有之一。
接下来我们拿购房支出与城镇居民的收支结余数据进行一下对比,看看购房支出占了收支结余的多少比例,也就是
购房负担率
。老读者都知道,这种数据对比我们每年都会做一次。在今年老百姓压缩日常消费的背景下,了解购房支出的负担率的演变,显得尤其重要。

(说明一下:有少量农村户籍人口也会选择在城镇购房,但这部分人口此前基本上长期在城镇打工和居住,在统计上早已被视为城镇常住人口,其收入也已被计入城镇居民收入之中)
2020年,居民购房总支出13.90万亿,对比14.44万亿的城镇居民收支结余,占比96.2%,虽然没有2019年超过100%那么夸张,但也是史上第三高的水平。这还是在城镇居民压缩了日常消费支出的背景下才达到的数据。而城镇居民的累计购房负担率,也就是从1990年累计至今的三十年的收支结余,已经有84.8%,被房地产市场吞噬了。按这种趋势下去,只要再过5年,城镇居民艰难积蓄起来的那点子棺材本,就要被房地产市场完全吞噬干净了。
这种数据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从2020年开始,日常消费市场与房地产市场之间,已经构成了绝对对立的关系。要继续维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日常消费领域就必须要萎缩!并且,这种情况如果不发生根本改变的话,5年以内,除了房地产市场之外,其它各行各业,大部分都要关门大吉。
这种前景可能吗?这不是瞎扯淡吗?如果我大中国居然真的纵容这种情况发生,那不是要天下大乱吗?所以2020年以来,顶层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持续打压态度,是显而易见的。先是2020年中的时候给地产企业设定三条红线,严压负债率;到了年底,又给银行的房地产贷款设置两条红线,限定银行发放房地产相关贷款的总比例。整体而言,我大中国是打算通过这种种金融管控措施,压缩流向房地产市场的资金,将更多的资金留在消费领域。
而在老百姓这边,对房地产的坚定信仰,则根本不容易被打破。尤其是老百姓买房抗通胀的预期,坚定的简直令人难以置信。2020年国家公布的消费物价涨幅只有2.5%,但是老百姓自己知道,物价涨得都上天了。以前大老爷们在街边的理发摊上推个板寸只要20块钱,现在没有30块钱根本下不来。问问理发师傅为啥要涨价?师傅理直气壮:“因为肉价涨了,我要吃肉。”这么多年了,唯有房价能够追上通胀的速度,老百姓除此之外任何风险对冲手段都没有。兑美元这种事,在越来越严厉的外汇管控背景之下,其实也不适合普通人。2020年8月份之后其实已经有了一波货币大放水,2021年的货币政策估计会更加宽松。老百姓除了继续节衣缩食的买房抗通胀,还能怎么办呢?
老实说,事情发展今天这一步,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我现在唯一的期待是,在两三年内,人类的科技能出现爆炸性的突破,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第四次科技革命。比如人工智能真的实现模糊思维能力;又或者在动力领域实现便携式强力长效能源,比如随身核发动机,钢铁侠的动力技术真正能够实现。唯有如此,科技投资将迎来一次爆发性的增长,全球的消费力也将迎来一次全面提升。但如果第四次科技革命不能在短时间内实现突破的话,那我大中国现在消费市场与房地产市场之间的根本冲突,其实是无法解决的。
并不是所有问题,都能解决的。很多时候,让矛盾最终爆发,让财富化为乌有,才是这个世界的真正运行方式啊。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