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好几年了,眼看就要步入’中年危机’,可是还是对未来一片迷茫,找不到未来的方向,也找不到适合自己路,现在疫情一闹,找工作更难了,我该怎么办啊?”
前两天,一位朋友向橘子吐槽她当下的困境。
不止是她,相信很多人,一定都在经历或者曾经经历过类似的迷茫,焦虑压力是常态,内卷竞争伴身边。
其实,感到迷茫、想要改变的时候,橘子强烈建议大家,一定要试着认清自己内心的真正需求,勇敢踏出舒适区,让自己从乏味枯燥的模式生活中跳脱出来。
有人说,道理我们都懂,但没人告诉我们怎么做啊?
你的舒适区,就是你的监狱 
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有一位服刑人员,就是典型的案例,那就是图书管理员老布。
老布在监狱里待了大半辈子,在那里,他拥有自己的一群朋友、习惯的交流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他人的尊敬。
但就在他获得假释前,老布挟持了狱友,企图制造一场犯罪。
因为他不想出去,不想再次进入社会,只想在监狱里度过此生。
但他没有得逞,最终还是被放了出去。
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和人后,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老布每天都活在恐惧之中,他发现自己无事可做,无人可教,得不到他人的尊敬,失去了熟悉的舒适感,更找不到存在的意义。
最终,老布悬梁结束了生命。
可以说,舒适区成了困住老布的牢笼,将他心灵的自由扼杀在了监狱里。
而在现实世界中,像老布一样的人并不少见。
他们虽不生活在监狱里,但在家里和公司来回穿梭,麻木的两点一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在平安无事的年代,人们安之若素,甘之如饴。
但只要外界发生一点小小的变故,就会发现自己早已没有了抵御之策,任由时代的车轮在自己身上碾过。
《丛林的法则》中提到:当你满足于自己生活现状,发现自己越来越懒于改变,喜欢沉醉于自己的世界和熟悉的圈子,越来越找不到前进的方向时,或许你就正在被舒适区同化。
只有走出舒适区,让自己发生深度改变,才能在危机重重的丛林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走出迷茫才能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迷茫,焦虑,压力已是当下职场人的常态。
面对迷茫,人们往往会陷入两个误区:
第一个是视而不见;
第二个是频繁换工作。
舒适区将你死死的禁锢在牢笼里,一旦外界出现一点变化,无法给出相应决策的你就会被淘汰掉。
那为什么有些人会选择安于舒适区蹉跎岁月也不跳出来突破呢?
 01 模糊的目标和丧失的自我驱动力
在抱怨工作枯燥人生无味时,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个问题:“我们的目标是什么?”
因为只有明确自己的目标,才能产生自我驱动力。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为何陷入倦怠的怪圈,请问自己以下问题:
你对什么事有激情,以至于会不在意个人得失去穷究到底?
● 如果用一生来度量,你认为在哪方面做出点儿成绩来才能一生无憾?
● 你在做什么事情或对待什么东西上会无条件付出?
一旦你回答了以上问题,就意味着你在某种程度上寻找到了你内心真正的需要。
 02 消失的自我意识与竞争欲
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说:“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财富,都始于一个一年,即自我意识。”
可以说,自我意识对于个体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我意识,也就是你心目中的本我。心中自己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你的成功与否。
一个人倘若在自己心中都看不起自己,就更别提什么竞争欲了。
竞争欲是个体在奋斗与获得成就的路上必不可缺的驱动力。在职场上保持竞争意识,才能让我们在有限的资源中获得最大的利益,让自己获得更多的机会。
所以个体要在社会丛林中生存下去,就需要不断提升,改变自我意识,强大自己。
 03 自我价值、自我效能以及自我评价太低
正如前面所讲,自我意识的强弱是影响一个人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而一个人自我价值
的高低,决定着其对内在自我的认可状态,进而决定着其生存状态。所以,扩大舒适区,
突破自我的第一步,就是要提升自我价值,体现为个体的自信、自爱、和自尊。
学会爱别人之前,要先学会爱自己,一个不爱自己的人,又怎能去爱别人和这个世界呢?
 04 焦虑、压力,不适感带来的生理及心理上的冲击。
现代打工人,焦虑已是常态,但管理焦虑却并非易事。
压力和焦虑是呈正相关的,但由于每个个体的个性特质不同,对压力的承受能力不同,及时身处同样的压力下,每个个体的焦虑程度也不同,所以最优焦虑区的范围也会不同。
因此,所谓最优焦虑区,就是个体感觉自己处于适度的焦虑下。若过度焦虑甚至影响到了身心健康,要及时想办法调节的心境,毕竟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
 05 恐惧改变带来的未知
我们每个人一天之内都会做无数个选择,而这些选择,无论大小都会对以后的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承担选择带来的后果。
甚至因为恐惧改变而选择对机会视而不见,任由机会白白流失。
人类为了拒绝改变可以做到什么地步呢?
● 职场向“掩耳盗铃——我很忙。
诚然,趋利避害是人类的本能,但当“逃兵”的感觉相信也不会很好。
正向面对压力可将其转化为积极的动力,往往能获得好的结果,负面逃离压力的结果往
往不会太好。
有空瞎忙,不如找个机会好好审视一下自己,是否回避了自己的内心,不敢承认内心
的欲望与恐惧呢?
● 瞻前顾后,摇摆不定。
有些完美主义者在做事情之前恨不得能想出 10086 种方案来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殊
不知机会就在他瞻前顾后摇摆不定的时候偷偷溜走了。
心理学研究表明,恐惧改变是阻止个体走出“舒适区”,无法进入“学习区”的最主要因素,
从而另他们失去成功的机会。
但命运只愿意用热烈的双臂把勇敢者高高举起,送上英雄们的天堂,越是害怕,越是失去,所以减少不必要的,增加有效的,让自己行动起来才是最主要的!
● 自我设限,担心外界的评价。
除了家人朋友等人的认可外,步入社会的成年个体的归属感的满足极大程度地取决于社会和群体的认可。
但社会是复杂的,人性是多变的,有认可就会有否认。否定的声音会动摇不坚定者的内
心,让他们逐渐自卑自我怀疑,降低自我效能和自我价值。
抛开他人的评价,放开自我设限,利用自己的兴趣,让能力得到有效发挥的道路。
这条路或许在他人眼中不被看好,但倘若你能坚持,就会为自己找到土壤,让梦想开花。
试着接受压力,并与之同行,或许你会更快的达到你的目标。
走出舒适圈,没你想象的那么难 
“能够生存下来的物种,并不是那些最强壮的,也不是那些最聪明的,而是那些对变化作出快速反应的。”这是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提出的进化论观点。
而在整个大环境的规则下寻找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也是社会丛林中的真正进化法则。
一个人要想获得成长,不是改变或摆脱自己的过去,甚至一味地沉浸在过去的灰暗中,而是勇于于接纳甚至是欣赏自己独一无二的“扭曲”。
而当个体能发自内心地接纳自己时,就能真正的认识自己,分析自己的所长,发现自己的缩短,科学地认识自己,学会扬长避短,进而成就自己
《丛林法则》
好书推荐:本书从脱离“舒适区”的困境、找到“最优焦虑区”、不进则退的法则、突破是迈出改变的第一步、正视本我及发挥自身的优势、认清自我及相对正确的道路、培养自己的韧性、将目标内化于行动等多个方面,详细讲述了在工作忙碌、人际关系复杂、事务琐碎、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需要将丛林法则作为底层逻辑,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在“社会丛林”中生活,不断进化,不断提升,不断超越自我,才能最终获得成功。
老规矩,留言送书~评论区随机抽取5位读者,听说点了“在看”的宝宝更容易获奖哦~第二天早上10点开奖!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