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侯潇怡独家获悉,受房地产贷款“两道红线”影响,近日广东多家股份行暂停按揭贷款。招商银行深圳分行、广州分行及其下辖省内各家分支行已于一周前暂停按揭贷款放款,前端业务层面口径为:“节制接单”。几家省外分行同条线业务同事均反映,按揭放款暂停。
深圳某房地产中介业务人士表示,从中介按揭部获得的最新信息看,招商银行深圳分行暂未表示停贷,但放款很慢。股份行中,光大在深圳地区已经暂停按揭贷款,广发银行则表示不接单,其合作的其他银行目前审批、放款基本正常,从房贷大头四大行的表现看,放款周期约在一个月左右,目前比较难保证。
市场人士表示,此次按揭贷款收紧也在预计之中。
2020年12月31日,A股收市后,央行联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管理制度》,将银行分为五档,并设立区别性的“两条红线”指标:
第一条红线是房地产贷款占比,指一家银行全部房地产类贷款(包括个人住房贷款、企业房贷)占其全部贷款的比重。
第二条红线是个人住房贷款占比,指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占一家银行全部贷款比重。

这意味着,无论个人按揭贷款还是房企贷款全面受限。据国盛证券研报指出,上述13家“踩线”上市银行,压降压力较大主要是中小银行。
央行、银保监会在上述管理制度中将银行分为5个档次,其中,第一档为中资大型银行;第二档为中资中型银行;第三档为中资小型银行和非县域农合机构;第四档为县域农合机构;第五档为村镇银行。
据国盛证券统计:
第一档银行中,工行、建行、中行、邮储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占比分别为33.71%、36.73%、39.19%、33.64%,超出上限32.5%;建行、中行房地产贷款合计占比分别为41.72%和50.01%,超出上限40%。
第二档银行中,招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合计占比分别为25.49%、20.83%、26.93%,超出上限20%;招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房地产贷款占比分别为34.25%、28.06%、28.73%、35.30%,超出上限27.5%;
第三档银行中,
杭州银行、成都银行、郑州银行、青岛银行、青农银行均出现不同程度“踩线”。

按照该统计,大行中,中行压降房地产贷款规模压力较大,股份行中,招行和兴业压力不小。某大行西南地区对公信贷业务人士表示,大行总体来说对房企贷款早有压缩,审批一直很严格,新规对大行或是利好。新规主要针对增量,该区域分行新增不多,压力不大。此外,新规对股份行有了控制,竞争不会像过去那样无序。该地此前做开发贷较猛的银行有招行、浙商和本地一家城商行,此外中信、光大也进入较深。
根据贝壳研究院近日发布的报告称,2021年房企到期债务规模(不含2021年将发行的超短期债券)预计将超过1.2万亿元,同比增长36%,并历史性地突破万亿大关。“三条红线”+房地产贷款新规叠加偿债压力,将使房企迎来现金流最紧张的时段。
明面上看,地方政府没有出面主导,银行与项目方洽谈时,对方也不会提政府背书,但银行是看着政府背景才对接。而银行和政府平台之所以默许这种操作,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帮助房企活下去。
“房企拿到置换的资金并非盲目扩张或继续乱投资,只为活下去。在多个地市,这样的试点解决方案正在铺开。对银行和地方政府平台来说,这样的方式或许存在风险,但还款来源是新项目,地产公司在新的医疗城和轻轨周边都囤积了地块,新项目一方面可以‘置换’旧债,另一方面也将有望带动周边地产升值,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进而改善房企现金流。”该人士直言,该方法对于现阶段缓解房企燃眉之急确有“疗效”。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中发现,从2021开门红政策指标看,普惠贷款已成考核重中之重,2021年大概率仍将高速增长。
上市银行2020年半年报数据显示,六大国有行上半年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为4.26万亿,约占整个银行业的31%,相比上年同期提升4个百分点,已成为服务小微企业的主力军。

上海的重大转折:1个城,将变6个城!


原创:刘晓博,来源:刘晓博说财经

对于上海来说,一场重大变革来了!
上海这个“单一中心”的城市,将变身为1个中心城区和5个“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
推动“1+5”结构落地,是上海十四五期间的工作重点之一。
据新民晚报报道,2020年12月31日举行的市委常委会,听取了《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编制情况汇报。《纲要》提出,今后五年,上海要加快构建“中心辐射、两翼齐飞、新城发力、南北转型”的空间新格局,把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五个新城打造成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
上图:在上海2035年版“总规”里,把城市分为1个中心城区、4个主城片区(虹桥、宝山、川沙、闵行)5个新城。
1月23日,上海政协与市民在网上举行了一场交流会,市政协主席以及市人口资源环境建设委员会主任等高层官员,透露了关于这一战略的更多信息。
1、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和南汇等五大新城的定位是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而不是城市副中心,也不是卫星城或郊区新城其目的是要建成现代化的大城市、长三角的增长极,从根本上改变郊区发展洼地的状况。
2、“五大新城”的重点不是承接中心城区人口疏散、功能疏散,是大做增量的文章,增强新城的集聚和辐射能力,在长三角城市群中脱颖而出。
3、从原有规划和现有实际来看,按照大城市100万以上人口规模,五个新城都有很大的导入空间。而新的人口布局,不只是规模扩张,更是结构优化——重在年龄结构、人才结构……
那么问题来了:上海为什么要提出“1+5”的城市发展新战略,它将给上海带来什么?
如果你足够敏感,就会发现上海的“1+5”的城市发展战略,跟天津刚刚提出的“津城+滨城”的双城战略,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都是不把自己的城市当做“一个城市”,而是2个城市或者6个城市。
为什么两大直辖市,都有这样一个新变化?究其原因,是因为总书记在2020年11月1日在求是杂志上撰文——“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提出要“完善城市化战略”。
文章里有这样一段话,直接提到了上海:
产业和人口向优势区域集中是客观经济规律,但城市单体规模不能无限扩张。目前,我国超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人以上)和特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人以上) 人口密度总体偏高,北京、上海主城区密度都在每平方公里2万人以上,东京和纽约只有1.3万人左右。
长期来看,全国城市都要根据实际合理控制人口密度,大城市人口平均密度要有控制标准。要建设一批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郊区新城,推动多中心、郊区化发展,有序推动数字城市建设,提高智能管理能力,逐步解决中心城区人口和功能过密问题。
文章还提出,东部的城市“要优化城市群内部空间结构”,“推动城市组团式发展,形成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群结构”。
无论是天津之变,还是上海之变,都是在这个背景下出现的。
还有一个重要的背景是:中国城市竞争正呈现新格局,深圳、杭州、重庆等一批新兴城市正在快速崛起,对原有的“北上广”格局产生了颠覆性冲击。
比如上面这个表格,是内地城市上市公司总市值排名,很直观地表现了主要城市在资本市场上的竞争力,以及产业的综合实力。上海受到了严重的挑战,早已经不是哪个“稳坐全国第一”的时代。
上海为什么受到挑战?跟两个因素密切相关:
第一,每个城市都有“路径依赖”。上海100多年前就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产业结构偏老。此外,作为当年计划经济时代的大本营,上海市场机制没有深圳、浙江等地完备、灵活。
第二,上海一度跟着北京限制人口规模,最近几年人口增量非常有限。上海户籍人口生育率明显偏低,连死亡率都赶不上,老龄化严重。
如果改变这些不利因素,上海发发展前景堪忧,被深圳全面超过不是不可能的。
而这次“1+5”战略的提出,展示了上海的雄心,有利于补齐上述两大短板。
按照上海此前公布的2035年版总规,5大新城的人口规模不算高:
5大新城在此前的规划里,总人口上限是385万人。
上海官方最新的说法是——“按照大城市100万以上人口规模,五个新城都有很大的导入空间”。也就是说,总人口将从385万增长到500万以上。
当然,上海是抢人才,重在年龄结构、人才结构,而不是像其他城市简单地抢人口,捡到篮子里都是菜。
或许有人会问:这5个新城的定位,发生了很大变吗?
是的。
如果它们仅仅是卫星城,或者郊区新城,或者城市副中心,那么城市功能不会非常完备。之所以强调他们是“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其着重点不仅仅是“独立”还有“综合性”。
上图:上海、深圳同比例尺下的热力图对比,深圳多中心化显然比上海做得好,建成区面积也不比上海小。
也就是说,之前的定位都会调整,将全面增加综合性的功能。而且这5个节点城市跟主城区之间应该会有比较宽的绿化带隔开,避免摊大饼。
更重要的,5大新城还有这个定位:建成现代化的大城市、长三角的增长极,从根本上改变郊区发展洼地的状况。
这对于5大新城是重大利好,意味着它们的功能全面提升了,地位全面提升了,人口上限全面提升了。
5大新城在上海都市圈里的地位,也将全面跃升,要发挥重要作用。当然,反过来这对于嘉善、昆山、太仓、吴江等周边区县,则构成利空。
此前,上海在2035年版总规里提出,到 2035 年,上海市常住人口控制在 2500 万左右,建设用地总规模不超过 3200 平方公里。
5大新城“新定位”的提出,是否意味着上述“天花板”可以突破?官方对此尚未有权威的解释。
我的看法是:突破是必须的!
2035年版总规,是2017年通过的。如今我们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启动双循环战略。连北京都开始建设自贸区,在一定程度上强化经济中心、金融中心的功能。上海当然也要有新突破。
5个新城的重新定位,意味着上海在城市空间结构和人口、人才政策上出现了重大转折,对于上海未来的发展是大利好。尤其是对于5个新城的发展,对于郊区的发展,是大利好。
上海郊区的不动产,将有一次价值重估。

链            接            一

董云虎:上海五大新城定位

不是城市副中心,而是现代化

大城市、长三角增长极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1月23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开幕。
上海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董云虎在上海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委员与市民网上交流会上强调,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和南汇等五大新城的定位是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而不是城市副中心,也不是卫星城或郊区新城。其目的是要建成现代化的大城市、长三角的增长极,从根本上改变郊区发展洼地的状况。
城市多中心发展是上海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重点。
《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制定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等五个新城要按照“产城融合、功能完备、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要求和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定位等进行建设,未来要在长三角城市群中更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为什么要定位为“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
董云虎解释道,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和南汇等五大新城是上海未来发展具有活力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战略支点。五大新城的定位是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而不是城市副中心,也不是卫星城或郊区新城。它的重点不是承接中心城区人口疏散、功能疏散、而是大做增量的文章,增强新城的集聚和辐射能力,在长三角城市群中脱颖而出。
“目的是要建成现代化的大城市、长三角的增长极,从根本上改变郊区发展洼地的状况。新城发力的重点是形成全市人口合理分布、功能多维支撑、产业优势互补的态势,打造上海都市圈第一圈层,构筑上海发展的战略拱卫带。”董云虎强调。
谈及如何切实提升市郊新城发展水平?上海市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建设委员会主任陆月星介绍,上海市政协已将“推进五大新城建设,着力优化市域空间格局”列入今年市政协协商议政计划,并启动了市、区政协联合调研。
陆月星认为,新城建设作为上海未来发展的战略支点和增长极,“新”在新的功能定位、人口布局、城市形态、公共服务和交通体系。
比如,在人口布局中,新城建设第一要素是人口,第一资源是人才,要把合理的人口布局放在突出位置。
从原有规划和现有实际来看,按照大城市100万以上人口规模,五个新城都有很大的导入空间。而新的人口布局,不只是规模扩张,更是结构优化——重在年龄结构、人才结构,并亟需相应的政策创新。
还比如,在公共服务方面,既要考虑新城自身的需要,又要考虑周边区域的需要(乡村、临省);既要增加高端服务机构(高校、三甲医院等),又要普及大众服务场所(重点是老年、儿童);既要增强便捷性(两网融合),又要拓展体验式(休闲娱乐)。


链            接            二

代表委员热议的“五大新城”,

正这样开启新一轮征程!

综合自:新民晚报新民眼、嘉定区、青浦区、

松江区、奉贤区、浦东新区
作者:毛丽君、杨洁、李一能、杨欢
2020年最后一天,中共上海市委常委会举行会议,听取了《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编制情况汇报。《纲要》提出,今后五年,上海要加快构建“中心辐射、两翼齐飞、新城发力、南北转型”的空间新格局,把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五个新城打造成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
新的一年,站在“十四五”开局的历史节点上,五大新城肩负着新的使命和任务,开启了新一轮如火如荼的规划与建设征程。
新城发力,厚积薄发是底气。2003年,青浦新城在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中首次提出,行政中心所在地犹如“襟带”,设立的初衷是为了解决青东、青西发展不均衡的问题;2005年,嘉定新城建设拉开序幕,郊区“老城”产业空间布局被激活,居民生活品质显著提升……每一个新城的设立都有其独有的历史使命,多年的发展为新城积蓄起产业、资源、配套、人才等各方面能量。
新城发力,勇于开拓是动力。2001年,松江新城最先启动开发,大学城、泰晤士小镇,地标一个个崛起,如今更是成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策源地;脱胎于南桥新城,奉贤新城同样吹响了开拓的号角,“东方美谷”与“未来空间”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从无到有,成为最耀眼的名片……就像地理版图不断扩张一样,新城联动空间的无限拓展,为后续的发展标注了无限的可能。
新城发力,对标未来是魄力。作为临港新片区的主城区,发展基础最弱、区位条件最差、人口规模最少的南汇新城,近年来肉眼可见地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专家预言,政策强度最高、功能加载最快、想象空间最大的南汇新城,将成为卓越的后起之秀,融通世界,引领未来。
打开上海地图,五大新城犹如五个手指,张开,便是独立的节点城市,让未来和远方触手可及;合拢,可以紧握成拳,成为上海未来发展的发力点,在长三角、在全国乃至全球合力出击。
嘉定新城
战略枢纽 “嘉”速跃升
 书记专访 
嘉定区委书记
陆方舟
新格局 创新高地 内畅外联
记者:
嘉定新城的建设已有十几年。在您看来,“十四五”期间的新城,意义与以往有哪些不同?


陆方舟:
过去,郊区新城更多承担着疏散人口、承接产业转移的功能。“十四五”时期,市域空间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新城被赋予新的更大职责使命。新城建设是提升城市发展能级的“关键落子”。我们要全面落实“把新城建设成为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的要求,充分认清新城的使命之变、定位之变,抓住“十四五”关键窗口期,加快实现新城版本升级和功能重塑。


记者:
未来嘉定新城会是什么模样?


陆方舟:我们将突出“最现代”“最生态”“最便利”“最具活力”的建设理念,到2035年努力把嘉定新城建设成为百万人口规模、功能复合多元的长三角综合性节点城市,打造科技创新高地、融合发展高地、人文教化高地、智慧交通高地,成为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上海新城样板。


记者:
嘉定新城将如何展现自身优势,吸引更多人才近悦远来?


陆方舟:
对于城市而言,功能是超越数量和规模的核心特质,是打造“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战略优势的根本所在。嘉定新城要发挥支撑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城市功能必须做优做强、拔高拔尖。


我们将重点提升三方面能级:一要提升产业发展能级,重点推进北部拓区提升和东部转型升级。二要提升交通枢纽能级,构建直连高效的对外交通系统,同时“内畅外联”。三要提升服务品质能级,包括集聚更高等级的公共服务资源,打造更有向心力的中央活动区,塑造更富魅力的老城风貌,营造更加优质的生态环境等。
青浦新城
上海之门 国际枢纽
 书记专访 
青浦区委书记
赵惠琴
新使命 联动两翼 率先崛起
记者:青浦新城在青浦的发展中,有着怎样的定位?
赵惠琴:青浦新城是地区的行政文化中心,在“一城两翼”中发挥着“襟带”作用,也承担着门户城市对外服务的重要职能。要立足“服务示范区、辐射长三角”的大局,担负起“联动两翼、率先崛起”的新时代新使命。要率先打造上海之门新形象,努力成为上海的城市副中心、示范区的主城区和长三角的枢纽地。
记者:“率先崛起”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赵惠琴:要率先打造智能制造新高地,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产业化和城市化、高端化和价值化相融合。要率先打造产城融合新典范,推动空间融合、产业融合和功能融合,加快对接布局“四大核心”功能。要率先打造人居品质新标杆,统筹考虑生态环境、商业配套、公共服务、空间品质、文明风尚等要素,不断提升新城的宜居指数。要率先打造智慧城市新样板,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手段,积极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
记者:如何将这张蓝图变成现实?
赵惠琴:关键是要以党的建设为统领,紧扣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这条主线,在党建统领城市治理的大框架下,全面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要统筹好城市更新和产业更新坚持点面结合推进旧区改造,加快推动工业园区全面升级,分类推进城郊融合型和点上示范型乡村振兴,抓好城市治理的系统工程,进一步激发新城的生机活力。
■要统筹好环境升级和服务升级环境整治要注重常态长效,生态建设要注重功能融合,公共服务要注重提质增能,努力把服务有机嵌入环境,把环境打造成为服务的“名片”。
■要统筹好城市空间和社区空间公共空间要更好地体现人文温度,建筑空间要更好地彰显文化品位,社区空间要更好地提升管理品质,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各类空间的舒适性、友好性和功能性,彰显“上海之门”的城市形象、文化内涵和人文特色。
■要统筹好科学赋权和科技赋能加强服务与资源的联动、管理与授权的联动、智慧与数据的联动,科学整合管理服务功能,合理优化权力责任配置,有效加强数据网络支撑,让基层真正有权、有责、有能。
■要统筹好内部协同和外部协作着眼于全面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总体布局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全局,进一步加强“一城两翼”协同、发展管理协同和示范地区协作,共同做好“青中率先崛起”这篇大文章。
松江新城
一廊引领 枢纽天下
 书记专访 
松江区委书记
程向民
新布局 构建“一廊一轴两核”
记者:松江新城具有哪些优势?面向“十四五”,松江新城将如何诠释“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新目标?
程向民:“十三五”期间,松江秉持新发展理念,探索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从0到1”制度突破。国家科技部等多部委联合印发《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方案》,明确“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先进走廊,科技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的先试走廊,产城融合发展的先行走廊”战略定位。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为扩大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辐射带动作用,上海西南五区成立科创联盟,松江成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联动和上海西南五区携手的“中心节点”。
松江新城不只是松江的新城,更是上海的新城、长三角的新城。面向“十四五”,松江新城将更好地发挥G60科创走廊等跨区域合作平台作用,加快构建长三角创新共同体,在更广区域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良性循环。同时,强化松江枢纽9台23线面向长三角的交通枢纽衔接作用,进一步增强服务长三角连通国际的枢纽功能。
记者:能否“剧透”一下松江新城的空间规划?
程向民:松江新城要增创“一廊一轴两核”的空间发展优势。“一廊”:即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深化松江区域“一廊九区”,服务“一廊九城”。“一轴”:即城乡统筹发展轴,统筹“九对关系”,形成纵横松江南北、联动城市乡村的“发展轴”。“两核”:一是“松江枢纽”核心功能区,建设集综合交通、科技影都、现代商务、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等为一体的功能区;二是“双城融合”核心功能区,推动松江新府城和松江大学城“科创、人文、生态”深度融合。
记者:上海正在建设国际数字之都。在城市数字化转型方面,松江新城将如何发力?
程向民:我们将充分发挥全国首个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先发优势,依托腾讯长三角AI超算中心、海尔COSMOPlat等平台,加快5G、云计算、数据中心等新基建,率先建成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工业互联网生态链,推动重点领域智慧应用,全面提升“两张网”服务管理质效,引领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全面创新,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能力和水平。
奉贤新城
独立 无边界 遇见未见
 书记专访 
奉贤区委书记
庄木弟
践行“五个人人” 建设“四城一都”
记者:奉贤新城的定位是什么?
庄木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赋予了建设新时代人民城市的新使命。奉贤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十一届市委十次全会精神,全力落实李强书记“创造条件,把奉贤新城建得更好”的要求,主动融入国际化大都市、新片区、长三角,打造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立足“新片区西部门户、南上海城市中心、长三角活力新城”,打造百万以上人口的独立综合节点城市。
坚持人民至上,践行“五个人人”,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和价值追求,以“千年之城”的战略定力,处理好“战略选择与规划引领、单项冠军与综合考量、学习借鉴与自主创造”的关系,谋划好“局”与“棋”,用更先进的理念、更完善的功能、更生态的环境、更优质的服务、更繁荣的文化、更优雅的气质、更强劲的竞争力,打造“两城理念”实践区、“未来之城”新样式,为上海未来发展构筑新的战略支点,成为生态优势转化新标杆、绿色创新发展新高地、人与自然和谐宜居新典范。
记者:请介绍一下奉贤新城的城市格局?
庄木弟:我们将发挥想象力、提高创造力、激发生命力,实施“四名工程”,铺展“十字水街、田字绿廊,九宫格里看天下,一朝梦回五千年”城市意象,建设生态商务区,构建数字智能城市,产城融合、功能完备、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有温度、有烟火气,“共享空间·美好生活”,体现“人民让城市伟大、产业让城市强大、文化让城市高大”的精神品格,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建设创新之城、公园之城、数字之城、消费之城、文化创意之都的“四城一都”,打造富有人性化、人文化、人情味的人民城市。
记者:能否畅想一下新城未来的模样?
庄木弟:未来之城的最终模样,是被瞩目和期待的,期待它比现在的城市更好,更现代、更生态、更便利、更繁荣,有品质、有品味、有温度、有个性,成为南上海一道靓丽风景,生机无限。“奉贤新城、东方美谷、未来空间,独立、无边界、遇见未见”。
南汇新城
融通世界 引领未来 
 主任专访 
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专职副主任
武伟
一核一带多片区 海滨新城大不同
记者:怎样理解南汇新城的定位?
武伟:南汇新城既是上海“五大新城”之一,也是“东西两翼”之一,目标定位是打造成独立的综合性现代化海滨节点城市。
记者:南汇新城的总体发展思路是什么?
武伟:作为临港新片区的主城区,南汇新城承载着特殊经济功能区和现代化新城的核心功能。未来总的考虑是,要围绕聚焦开放创新、智慧生态、产城融合、宜业宜居,打造“一核一带多片区”的新城空间布局,即一个滴水湖核心片区,一条沿海集聚发展带和五个重点功能产业片区。
记者:未来建设有哪些重点方向?
武伟:一方面是要增强功能、以产兴城,打造集聚和辐射能力更强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全面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前沿产业体系,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十四五期间,重点建设“东方芯港”、“生命蓝湾”、“大飞机园”、“信息飞鱼”等特色产业园区,力争形成3个以上千亿级产业集群、30家开放型产业创新平台、1000家高新技术企业,让城市的功能更强、活力更足、机会更多。
其次,要提升品质、加快转型,塑造“国际风、未来感、海湖韵”的现代化新城。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开放区和国际创新协同区,加强配置相应的世界级、国际化、人性化公共服务配套。抓住城市后发优势足、应用场景多的特点,在规划初期嵌入治理数字化、生活数字化的理念,全面打造智慧城市。同时,推进绿地、森林、景观海岸线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促进蓝色滨海空间、绿色生态空间和市民生活空间相融相生。
记者:南汇新城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武伟:南汇新城将充分发挥开放优势和试验田作用,与其他四座新城形成联动,带动长三角城市群共同打造世界级的产业体系,为上海和长三角的发展提供强劲的经济增量和创新引擎。

链            接            三

上海市长:新打造五个

独立综合性节点城市

上海市第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1月24日上午在世博中心开幕。上海市市长龚正作政府工作报告。

龚正在对提交大会审查的《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作说明时说,《纲要(草案)》展望了2035年远景目标,明确了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出今后五年主要任务。首当其冲,上海将全力优化战略布局,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龚正说,上海将加快形成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强化制度创新,深化区域合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作贡献。加快构建“中心辐射、两翼齐飞、新城发力、南北转型”的空间新格局,提升主城区服务能级和辐射功能,充分发挥东西两翼的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虹桥商务区对内对外开放枢纽作用,把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五个新城打造成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推动南北两端的宝山、金山功能布局调整和经济结构升级,推进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和长兴岛海洋产业发展。

龚正说,上海将加快完善经济发展格局,抢抓扩大内需的新机遇,大力发展代表都市经济发展方向的创新型经济、服务型经济、总部型经济、开放型经济、流量型经济,促进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加快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格局,坚持把郊区乡村作为极其宝贵的稀缺资源、未来发展的战略空间、城市核心功能的重要承载地,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全面融合、共同繁荣。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