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我们
作者 | 查志远 南风窗长三角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编辑 | 谭保罗
近日,原云南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省政协党组副书记张国华调任河北省委常委,省政府党组成员、雄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张国华曾长期在江苏省工作,历任昆山市市长,南通市市长,徐州市委书记等职务,2018年升任云南省副省长,2020年出任云南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省政协党组副书记,直至此次北上履新雄安新区。具有丰富经济发达地区工作经验的干部北上是近期人事调整中值得关注的新现象。
懂经济的干部
张国华仕途起步于苏州,从2002年第到2011年,张国华在昆山任职共八年,曾担任昆山市委书记、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昆山是苏州的经济强县,被称为“全国第一县”,已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市)之首。2010年,时任昆山市委书记的张国华在接受采访时说,昆山要做“深圳第二”。
懂经济、会招商是苏南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这类干部处在改革开放前沿,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例如张国华主政昆山期间就亲自参与昆山招商引资工作,根据昆山的产业发展方向,确定了9条产业链和4个新兴产业作为招商引资重点。不仅结合产业基础进行精准招商,还注重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其他因素进行分析研判。例如在台资引进上提前研究大陆对台出台的一系列促进两岸经济发展的举措,及时捕捉招商信息。
昆山
作为长期处于百强县榜单的第一梯队,苏南经济强县的历任主要领导往往都能得到重用。而获得重用主要体现在苏南经济强县的一把手通常能直接升任地级市主官。2011年4月,时任昆山市委书记张国华调任南通市代市长。张国华的前任曹新平,也是在昆山市委书记任上调任徐州市代市长。此前,无锡市委常委、江阴市委书记陈金虎升任常州市市长。
地方政府的工作,涉及最多的还是经济运行方面的事务。作为决策层的领导干部,若是懂经济,无疑在处理地方工作时会更得心应手。
经验的碰撞
地方干部的跨区域交流是中国党管干部体制下的常规制度安排。制度设计的目的首先是防止地方干部长时间主政一方从而滋生腐败,其次也有考察干部能力、筛选人才的考虑。特别是由经济发达地区向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动的,往往是懂经济、有开拓性的和有改革魄力的干部。上级组织部门希望他们把经济发达地区的经验做法带到欠发达地区,这样不仅能转变欠发达地区的发展观念,更能带来先进的做法和成熟的经济发展模式。
拿江苏来说,通常江苏省内干部交流的轨迹是南北交流,懂经济的苏南干部通常会到省内经济比较薄弱的苏北任职锻炼。此次赴雄安任职之前,张国华就曾在江苏省内两个地级市南通和徐州任过职,分别担任过南通市市长和徐州市委书记。南通和徐州分属于苏中和苏北,虽不属于苏南,二者的经济体量在省内都排在中上游,增速也较快。
通常,干部在一个地方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做法,便有可能将好的做法移植到其他城市和区域。
拿雄安新区来说,按照“先基础、后功能”规划,经过三年的建设,雄安新区正逐步迈入功能发展新阶段。苏南一直是我国外向型经济的代表,在招商引资、工业园区等方面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苏南模式”。此时,选派一名具备丰富外向型经济工作经验的干部主政雄安,无疑会引发关注。
不难发现,沿海和内陆在招商引资上有很大的差别。沿海地区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享有优越的政策条件和成熟的发展经验,吸引外商投资相对来讲占据更多的有利条件;而内陆地区在对外开放进程中处在相对落后的位置,营商环境不成熟,干部又缺乏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经验,吸引外资相对比较困难。东部地区的干部长期处在改革开放的前沿,与外商打交道有着自己的一套心得。人的流动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经济发展观念的流动,将发达地区的发展观念复制到欠发达地区,从而带动整体经济发展思路的转变是决策层决定干部流动的重要考量之一。
如何利用自己此前积累的工作经验与资源让主政的地区快速实现“洼地崛起”,单靠一己之力肯定难以完成。将自己的经验向本地传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才是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苏南风格”
在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中,“东西协作”“对口支援”“跨区合作”是始终绕不开的话题。东部干部到中西部任职,除了能带来发达地区的发展经验外,也还能带来更多的发展资源。尤其是在区域对口发展中,将资源从东部向中西部调动最好的办法就是从东部选派干部到欠发达地区任职。
借助沿海发达地区的先进理念与优质资源推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不仅仅是组织上对东部干部的期待,更是欠发达地区迫切改变落后发展局面的迫切需要。据南风窗长三角研究院了解,作为引进、交流到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达地区干部都针对各自区域的实际情况,把沿海的各种经验、方法和所在地区的创业精神,改良后复制到现在工作的地方。东部干部有多年主抓经济的发展的经历,这无疑会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经验优势,让当地的发展少走弯路,培育一些已经成熟的发展模式。
但是也并不是外来的干部都能念好经。之前原贵州黔南州独山县县委书记潘志立就因在独山疯狂借钱发展项目,导致这座黔南深度贫困县负了400亿的债务。而潘志立就是贵州省2010年从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引进优秀干部担任的县委书记之一。潘志立生于江苏省海安县。2007年8月起,他任海安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党工委副书记、海安县城东镇党委书记等职。“思路清晰、懂经济、有眼光、口才好”,潘志立刚到任初期就展现了苏南干部的特质,但他并没有处理好发展与风险的关系。
干部的思想、眼界和作风,无疑是区域经济能否加快发展的关键。作为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代表,苏南干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方式方法等方面都有自己的一套“苏南风格”。长期处在改革开放的前沿,经历多个岗位锻炼,对如何发展经济俨然要比中西部干部更加有经验。这种懂经济的干部在当前进一步扩大开放,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背景下就显得尤为重要。
END
作者 | 查志远 南风窗长三角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编辑 | 谭保罗
排版 | 谷青竹
图片 | 部分来源于网络
南风窗·江南智造总局出品
南风窗长三角研究院创立于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源地江苏省无锡市,由被誉为“中国政经第一刊”的《南风窗》与长三角区域新锐无锡经济开发区联合共建。

南风窗长三角研究院专注于长三角新兴产业发展、区域一体化和城市营商环境改善的研究与观察,在中央权威政策解读、政商学媒“四维一体”资源对接、区域发展战略第三方咨询和城市及企业品牌传播等领域,为政府、企业和社会机构提供一流的智库服务。
“江南智造总局”为研究院官方微信号。
长按识别关注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丁女士
0510-88102725
点击在看,分享您的新“智识”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